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泽皋 《内陆地震》1998,12(2):97-104
从实际应用的需要出发,研究了中国大陆在发生Ms≥7.0地震20年后震源区进入“长期活动”过程中后续地震强度演变的全部史料,发现在我国南北地震带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发生Ms≥7.0大震后2-3年,最后12年内,震区当地会发生Ms≥6.0地震。  相似文献   

2.
丁鉴海  刘杰 《中国地震》1995,11(2):191-194
1994年震情述评丁鉴海,刘杰(中国北京100036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11994年我国地震活动实况1994年我国共发生人Ms≥5.0级地震48次(大陆及近海地区29次,台湾地区19次),其中Ms≥6.0级地震9次(大陆及近海地区4次,台湾地区5...  相似文献   

3.
李献智 《内陆地震》1995,9(1):43-48
中国大陆及其邻区强震(Ms≥7.0)活动主体地区有由西向东逐步迁移的现象,这将有助于研究中国大陆的地震动力学和预测强震活动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汾渭带和华北平原带强震活动的群集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傅征祥  姜立新 《中国地震》1994,10(2):160-167
根据描述地震活动时间间隔统计特征的系数Cv,汾渭带和华北平原带强震活动(MS≥7.0和Ms≥6.0)过程显示出明显的非泊松的群集统计特征(Cv>1);对于自公元500年以来的Ms≥7.0大地震活动过程,其累计频度(ΣN)表现出满足ln(lnΣN)=A+Bt关系的逐步加速释放能量的群集时间结构;对于自公元1000年以来的Ms≥6.0强地震活动过程,则表现出几十年-几百年尺度的密集和平静交替发生的幕式群集时间结构。  相似文献   

5.
易志刚  李祥村 《地震》1997,17(2):175-183
根据地震资料,对东南沿海地震区地震活动特下及未来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1)从地震活动轮回分析,东南沿海地震区从1959年开始的第五个轮回中的地震活动时段,估计将延续到2031年前后结束,而后转入本轮回的平静时段;(2)2000年以前,研究区有可能发生1次Ms≥6.0地震,到2005到则最多发生2次;(3)东南沿海地震区下一次发生Ms≥6.0地震的地区可能在河源-邵武地震带上,尤其可  相似文献   

6.
曾健  韩渭宾 《地震》1994,(1):57-60
根据36个初选问题的Wallen评分,精选出10项能突出表现地震序列的特征参数作为指标,采用FCM模糊聚类方法对地震序列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将地震序列分为两类:I类为M≥6.0强震后六个月内还有震级为M≥5.0的强震发生;Ⅱ类为M≥6.0强震后六个月内无M≥5.0地震。以中国大陆地区1996年以来的26次M≥6.0强震序列建立震后判别模型,然后以近期发生的8次强震序列进行了外推检验。  相似文献   

7.
李建一  李革平 《中国地震》1994,10(4):421-424
1993年中国大陆地区地震灾害评述李建一,李革平,陆鸣,朱宏任,张晓华1993年中国大陆地区共发生Ms≥5.0中强地震19次(包括3次余震),其中Ms≥6.0的强震6次,最大震级为Ms6.6,19次中强震全部发生在中国大陆西部地区。这使得1993年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西南地区1900年以来M≥6.0级强震资料出发,对强震活动的群体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强震活动呈现出明显的群体特征,在时间分布上表现为活跃期与平静期相交的周期性,在活跃期M≥6.0级地震活动的丛集特征显著,并且符合非线性加速发展过程。在空间分布上强震活动在活跃期表现为具有主体活动地区、群体迁移、由局部区域向整体地区发展等特征。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分析认为,西南地区自1988年开始的最  相似文献   

9.
利用1次中强以上地震(M0≥4.7)发生后前6天地震序列的资料,对未来半年内是否可能发生相当(M=M0±0.3)或更大的地震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根据36个初选问题的Wallen评分,精选出13项能突出表现地震序列的特征参数作为指标.应用模糊聚类的FCM算法对地震序列进行分类,Ⅰ类为M0级中强震后6个月内还有震级为M≥M0-0.3级的地震发生;Ⅱ类为M0级中强震后6个月内无相当或更大的地震。以中国大陆地区1966年以来的48次M0≥4.7级中强震序列资料建立震后判别模型,然后对近期发生的8次强震序列进行了外推检验。  相似文献   

10.
1995年山东苍山5.2级地震构造背景及前兆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苍山Ms5.2地震的基本概况,分析了苍山5.2级地震的构造背景,据这次地震的余震空间分布,等震线长轴,震源机制解,地震活动条带和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北西向的苍山-新泰断裂和北东向的荣成-临沂断裂可能是苍山5.2级地震的地震断层,在1985年6月以前,鲁南地区的地震活动呈随机分布,1985年6月以后Ms≥3.0地震主要中在新泰-莒县之间的三角地震,来回迁移,1974年以后沿苍山-尼山断裂的ML≥3  相似文献   

11.
1923年关东M7.9地震的密集余震活动消失之后,在南关东地区已持续了几十年的地震活动平静可能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最近10年左右环绕关东地震的震源区,由于相继发生M≥6.0的破坏性的较大地震,因而可观测地地震活动从地震平静中逐渐恢复。地震活动复的特征是:1)在一些特定局部区域发生较大地震之前,小震震级随时间逐渐增大;2)震中分布在环绕关东地震的震源区形成面包圈状图形;3)地震活动以10-20km/  相似文献   

12.
在充分了解地震序列特征的基础上,选出26项地震序列的原始特征。根据这些原始特征的Wallen评分,精选出11项能突出表现地震序列的特征参数作为指标。采用ISODATA模糊聚类方法对地震序列进行分类,Ⅰ类为M≥6.0强震后三个月内还有震级为M≥5.0的强震发生;Ⅱ类为M≥6.0强震后三个月内无M≥5.0的地震。对中国大陆地区1966年以来的22次M≥6.0强震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建立预报震后趋势判别模型,然后以8次强震序列为例进行了外推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地震序列类型的判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新疆地区本世纪的地震记载,分别取5.5、6.0、6.5、63/4、7.0、7.2为震级下限,视各组资料为更新过程的样本、分析地震发生的统计特征。经统计检验,不同震级下限的地震发生皆可认为是泊松过程;本世纪初中强地震在记载中可能有遗漏,为避免由此引出的干扰,使用Ms≥6.5的资料不应早于1914年,使用Ms≥5.5与Ms≥6.0的资料均应从1931年开始;在地震发生大体上为泊松过程的情况下,地震  相似文献   

14.
浅层地温与强震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治洮 《地震》1994,(2):73-80
若以地表下0.8m浅层地温月平均值增高≥1.0℃为异常。在1955-1985年间,我国大陆内有Ms≥6.0地震53例在震前出现浅层地温异常。因此,浅层地温研究可以作为强震预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应用灰色理论GM(1,1)预测模型估计我国未来的地震趋势。为提高预测精度和反映“最新信息”,在组成原始数列时,对于M≥7.5级地震,由平静幕、活跃幕采用不同震级阈值联合组成;对于其它级别地震则尽可能采用当前活动期以来的数据。计算结果表明,1997 ̄2000年期间我国大陆及邻区有发生M≥7.5级地震的可能,大陆西部可能发生7.0至7.5级以上地震;东部可能发生5.5至6.0级以上地震。同时,估计本活  相似文献   

16.
蒋海昆  侯海峰  王邋 《内陆地震》2000,14(2):97-104
以相邻2次地震的时间间隔作为统计量,对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异常平静进行了统计检验。统计结果表明,中小地震的时间间隔服从幂指数分布,对华北地区而言中强地震之前大范围内中小地震活动的异常平静现象是明显的,以90%的置信概率主为,ML≥4.5地震持续110天以上的平静可判定为异常;约有70%的平静出现之后,华北地区有MS≥5.0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用灰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主震Ms≥6.0级地震序列类型的早期识别,主要对第一个强震后2天内地震序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3次大震(Ms≥7.0)后1天和2天震型在关联识别正确率均为0.77(表1)36次强震(6.0≤Ms〈7.0)的均为0.83(表2,表3)。由此表明,灰关联分析方法是早期识别地震序列类型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炜  刘红桂 《地震学刊》2000,20(2):8-14
华东和华北区1970~1998年26个Ms≥5.0地震前23个地震存在C、D、Mf综合异常区的中期异常。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这些异常在一年内的中短期变化。认为Mf异常烦积的短期变化量为显著,23个存在中期地震中21个地震前6个月有│η│≥0.4的短期变化,其中63%震前出现过地震活动平静,还有37%为持续增强,最后用岩石刚度和压机刚度之比对岩石破裂前声发射的平静期长短的实验结果作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9.
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序列特征与迁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献智 《华南地震》1994,14(3):57-60
研究了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的迁移规律和序列特征,以及与台湾地区Ms≥7.0级地震的关系。所得结果对该带的地震趋势估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杜兴信 《中国地震》1997,13(1):74-81
统计分析了1954年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2.0≤Ms≤5.5近200次中小地震的烈度关系律,并与Ms≥5.0的中强地震统计规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中小地震和中强地震的烈主分布都有相似的区域特征,如东部烈度的衰减慢于西部,等震线长短轴比小于西部等,结果还表明,对于一个固定震级,由中小地震统计的烈度衰减律在烈度高于V的快于地震的统计值,而当烈度低于V时又慢于中强地震的统计结果;此外,在烈度-震级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