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油基钻井液成本高昂,但对在复杂地层进行的海洋钻井而言,依然具有水基钻井液不可比拟的优势。针对南海西部油气田3个高难度钻井区块钻井过程中遇到的工程难题,给出了相应的油基钻井液体系配方、性能和维护方法;阐述了不同海域含油钻屑的处理方法。钻井实践证明,油基钻井液体系不仅是易坍塌井、高温高压井及老油田超低压调整井钻井作业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而且具有良好的储层保护性能,有利于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2.
钻掘工程国内外发展水平与差距及建议(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介钻掘工程领域国内外发展水平。重点概述在固体矿产岩心钻探、水井钻探、石油天然气钻探、大陆科学钻探、大洋钻探、极地钻探和外星钻探及掘进工程等方面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与差距,并提出重点研究开发和引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Four time lags are studied: (1) drilling activity behind seismic activity; (2) oil and gas reserves discovered behind drilling activity; (3) oil and gas production behind reserves discovered; and (4) oil and gas production behind drilling activity. A ridge regression method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se lags for 50 countries and regions active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 complete review of obtained results is given as well as an interpretation of estimated models and failed ridge regressions. Five types of distributions have been found: decreasing monotonically, unimodal, bimodal, uniform, and increasing monotonically. The distributions allow estimating the capital freezing in the exploration process and assessing the resulting policy made by all companies active in a country. For example, the actual exploration history in Poland is analyzed with the use of distributed time-lag approach and net present-value concept. An overinvestment in drilling in comparison with petroleum infrastructure has been st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excessive lagging of production behind drilling activity. A direction of further lag studies is also suggested.  相似文献   

4.
当温度和压力分别达到31.10℃、7.38 MPa及以上时,CO2成为超临界状态,超临界CO2具有类似于液体的密度,而其粘度又比空气和氮气大,可以驱动井下动力钻具旋转破岩,并携带岩屑,形成超临界CO2钻井技术。超临界CO2钻井具备破岩速度快、油气层保护好、驱替效率高等优势,对于非常规油气藏开发具有明显优势。超临界CO2钻井与连续管钻井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压力欠平衡钻井和压力衰竭地层前景广阔。介绍了超临界CO2物理特征、超临界CO2钻井技术流程及其技术优势,最后阐述了超临界CO2钻井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The Riono-Chernomorsk structural basin, which extends under the Black sea and part of western Georgia,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Tectonically, its western Georgia por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s: Guri, Abkhazsk-Megrel, and the Colchis lowland. A structure-contour map drawn on the surface of Upper Cretaceous sediments in the Colchis area revealed, generally, brachyanticlinal structures. These sediments, largely composed of carbonates as thick as 2,000 meters, occur throughout the Colchis area within drilling depth (1,000 to 3,000 meters). It is postulated that bitumen formation could have occurred in the sediments; however, processes of oil migration into the area are discussed. The character of Tertiary sediments in relation to regional-structural-stratigraphic control indicates that they are possible oil and gas reservoirs. --D.D. Fisher.  相似文献   

6.
张敏 《地质与勘探》2017,53(6):1197-1207
降低勘探成本、提高勘探成功率,是油气行业发展之趋,其中物化探手段尤为关键。联合应用连续电磁剖面法和微生物基因定量技术,在研究程度较低的苏干湖盆地油气勘查得到积极发现:(1)盆地"四凹五凸"构造特征具备形成油气藏的储盖条件及运移通道,东部山前二叠、石炭系凹陷,中、西部侏罗系凹陷可能为烃源区;(2)相对钻孔揭示有油气显示的盆地中部凹陷,东部山前凹陷周缘和西部凹陷周缘,油气指示菌基因含量增大,可达1数量级,预示该两区油气更富集;(3)综合判断:东部山前二叠、石炭系凹陷,西部侏罗系凹陷,可能存在可开采油气藏。物化探方法联用对隐蔽性油气藏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脉冲空化射流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燕 《探矿工程》2011,38(3):29-32
通过空化射流发生器的结构对提高机械钻速的机理分析,同时结合现场应用,介绍了空化射流在国内外石油行业的市场前景,提出了目前解决钻井机械钻速慢的一种比较简单可行的钻井方法。  相似文献   

8.
反循环取样(RC)钻探是钻探技术的又一次技术革命,以其高效率、低成本、高适应性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RC钻探在我国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应用越来越多。采样工艺是RC钻探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在这方面比较先进,而我国采样工艺相对简单落后。双出口旋流取样器是对单出口旋流取样器的改进,在单出口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出口及阀门,阀门为两个出口共用,开启一个的同时关闭另一个。通过阀门的开关实现两个出口轮流接样,避免了连续进尺情况下的样品遗漏,减少了取样过程中粉尘外溢造成的污染。通过在卡拉塔格整装勘查区RC钻探试验中的应用,证明了它在防止样品遗漏、减少环境污染及便利取样操作方面有很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高麟  汪新  饶刚 《地质学报》2020,94(6):1727-1739
天山南麓库车坳陷西部沉积古近系膏盐岩,盐层下伏中生界发现万亿立方米储量天然气田,是我国西气东输重要气源。库车坳陷盐下是油气勘探关注目标,目前研究认识不能满足勘探需求,尤其是盐构造形成机制存在争议,盐构造平衡恢复是研究难点。本文应用二维构造平衡剖面技术,综合地震剖面、钻井和地表地质资料,选取库车坳陷西段四条剖面,通过StructureSolver公司开发的构造恢复软件(简称SS),开展平衡恢复工作,分层恢复盐上层、膏盐层、盐下层,复原挤压变形前地震剖面。研究结果揭示库车坳陷西段发育二期盐构造:渐新世-中新世发育刺穿型盐丘,上新世-第四纪发育挤压型盐构造。挤压作用下早期盐丘演变为盐席、盐墙,盐上层发育盐逆冲断层和盐背斜,盐下发育叠瓦状逆冲断层和挤压构造楔。库车坳陷西段盐层上覆冲积扇沉积(重力)差异负载是发育盐丘的原因,盐丘分布于山前冲积扇前端和却勒冲积扇南侧。库车坳陷盐下发育逆冲构造楔,应用临界楔理论研究构造楔顶面坡度与底部滑脱层角度变化,盐下构造楔顶面坡度突变,指示底部滑脱层角度发生变化,推断古生代基底正断层卷入逆冲构造楔。  相似文献   

10.
塔东南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南部,勘探程度较低。侏罗系为该区主要油气勘探目的层,明确塔东南坳陷侏罗系展布特征是实现该区油气突破的关键问题。通过分析2015年后实施的最新钻探工程以及最新采集处理的地震、电法剖面,结合钻测井、露头资料,研究塔东南侏罗系分布范围及厚度,结果表明侏罗系在塔东南坳陷广泛发育,仅在且末凸起西部局部地区缺失;瓦石峡凹陷侏罗系十分发育,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并向阿尔金山前有明显加厚趋势,可作为塔东南坳陷油气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1.
论油气化探精查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油气化探精查技术是在盆地有利聚集区(带)进行化探和石油地质详查的基础上,对圈闭进行含油气性评价并优选钻探目标的化探精细调查技术.它是包含样品采集、实验测试、信息提取和解释评价等为一体的系列技术.简述精查技术产生的背景,在论述化探精查技术及其在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应用效果的基础上,展望该项新技术在西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陆相页岩油是中国能源重要的接替领域,长水平井精确钻探是实现页岩油商业开发的关键技术。但由于陆相页岩具有黏土矿物含量高、非均质性强、层理发育等特点,导致水平井井壁失稳严重、薄目标靶层精确导向困难等钻探技术难题。【研究方法】以松辽盆地南部青一段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岩石力学、地应力分析等手段,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研究结果】青一段上部页岩为层理型页岩不适合作为水平井穿行层段,青一段中下部纹层状页岩中的含油薄砂条兼具含油性、可钻性、可压性,可作为穿行目标层;页岩地层需选择强抑制KCL聚胺钻井液体系和油基钻井液体系实施水平井钻探,泥浆密度窗口随水平应力差和井轨迹倾角的增大而增高;测井GR和录井总烃可以精确反映目标靶层岩性非均质变化,结合高精度地球物理,可实时精确调控钻井轨迹。【结论】经应用实践,吉页油1HF井沿1.94m超薄目标靶层安全钻进1252m,钻遇率100%,实现了陆相页岩油长水平段精确钻探的技术突破,为吉页油1HF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流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同类型陆相页岩油长水平段精确钻探具有引领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塔东南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南部,勘探程度较低。侏罗系为该区主要油气勘探目的层,明确塔东南坳陷侏罗系展布特征是实现该区油气突破的关键问题。通过分析2015年后实施的最新钻探工程以及最新采集处理的地震、电法剖面,结合钻测井、露头资料,研究塔东南侏罗系分布范围及厚度,结果表明侏罗系在塔东南坳陷广泛发育,仅在且末凸起西部局部地区缺失; 瓦石峡凹陷侏罗系十分发育,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并向阿尔金山前有明显加厚趋势,可作为塔东南坳陷油气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4.
利用岩心、钻井和分析测试资料,对民和盆地油页岩的沉积环境、层序地层、赋存、工业品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将民和盆地油页岩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油一层为深湖—半深湖低含油率腐泥型油页岩,油三层为浅湖相低含油率腐殖—腐泥型油页岩,油四层为湖沼相中含油率腐泥—腐殖型油页岩。研究成果表明:形成于深湖—半深湖相的油一层分布范围广,厚度较大,油页岩含油率不高,属高灰分低含油率的油页岩;形成于湖沼相的油四层厚度较小,平面上分布不稳定,含油率较高,属中灰分中含油率的油页岩。  相似文献   

15.
查干凹陷中央构造带被巴润断裂系分隔成多个断阶,东侧第一断阶和第二断阶含油范围小而西侧第三断阶和第四断阶含油范围大。东部断阶原油成熟度高而西侧断阶原油成熟度低,表现为:第一断阶和第二断阶CPI大多数大于1.20,OEP多数大于1.30,Pr/Ph多数在0.60以下,Ph/nC_(18)普遍高于1.00;第三断阶和第四断阶CPI和OEP小于1.20,Pr/Ph多数在0.60以上,Ph/nC_(18)普遍小于1.00。通过规则甾烷分布特征和原油成熟度特征的分析,确定靠近洼陷的第三和第四断阶的原油更多来自于洼陷中心的烃源岩供烃,而第一断阶和第二断阶则主要是构造带本地烃源岩供烃。钻井、测井资料表明,断层发育诱导裂缝带和滑动破碎带,其中滑动破碎带物性较差,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能。非线性随机反演结果表明,巴润3号断层南段致密滑动破碎带稳定发育。断层生长指数研究表明,断层主要在苏二晚期活动,并且巴润3号断层活动性较弱。研究区断层SGR普遍在25%以上,在断层静止期具有良好的封闭性。烃源岩生排烃史模拟和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表明,中央构造带主要成藏时间为苏二末期—银根早期,成藏期巴润3号断层由于活动强度较弱,同时沿着断层致密滑动破碎带发育,导致洼陷中形成的原油不易穿过3号断层继续向构造带东侧运移;因此第一断阶和第二断阶主要依赖本地烃源岩供烃,而第三第四断阶为洼陷中心供烃,烃源岩的差异最终导致了不同断阶带原油成熟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火山岩作为特殊的油气储集岩类型,在国内外均有成功的勘探和开发实例。然而因其规模和储量相对较小,储集空间和成藏系统较为复杂,研究工作起步较晚。鉴于前人研究多依赖于钻井岩芯描述和测井数据分析,为了获得岩石孔隙和各类裂缝在古火山机构中的空间分布规律,本文对福建漳州牛头山玄武质火山岩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岩石物性分析。牛头山古火山历经四期喷发,地表可见四层喷溢相玄武岩层和两处火山颈相岩石出露。喷溢相玄武质火山岩的孔隙度变化较大,从5.34%到23.73%间不等,但渗透率均较低(平均值为0.173×10-3μm2)。火山机构中节理和裂缝较为发育,除火山颈相的柱状节理、火山喷溢相的爆炸缝、冷凝节理外,熔岩/下伏地层接触热变质成因的高孔带、幔源包体裂缝和爆炸孔以及后期形成的构造裂缝、风化破碎带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面型单元构成了贯通整个火山机构的空间网络,使古火山机构的储集潜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小口径油气地质调查井作为一种地质调查的工作手段,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以已完成施工的羊D1井、黑富地1井、黑富地2井为背景,对油气地质调查井钻井特点、施工要求和施工难度进行分析,阐述了由于配套设备、钻井工艺方法和相关安全规范等因素不健全,对油气地质调查工程带来的风险和对油气赋存情况评价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酒泉盆地位于祁连造山带北缘西部,是走廊盆地群西端的一个重要的富油气盆地,酒西盆地是酒泉盆地的次级盆地之一,下白垩统已钻获多口中、高产工业油井,显示具备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白垩纪酒泉盆地的成因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对酒西盆地红柳峡早白垩世地层的实测剖面沉积相研究,得出当时的沉积环境具有由深湖亚相向前扇三角洲亚相、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到扇三角洲平原亚相的演化序列,说明盆地发展经历了初始断陷阶段、断陷扩张阶段和坳陷阶段,是具有典型的断-坳双层结构的盆地。在结合盆地勘探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区域对比,提出白垩纪酒泉盆地与我国东部中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具有相似的构造背景,类比中国东部早白垩世伸展断陷盆地的成因,提出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受到太平洋板块俯冲及西伯利亚板块向南漂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卡钻作为一种比较严重的钻井事故,会造成钻井施工遇阻和经济损失。某斜井在钻井施工中发生泥浆粘附卡钻。根据钻井现场情况,着重对其中的卡点深度及泡油量进行计算,经计算卡点深度约667 m,泡油量为32.0 m3,卡钻发生约11 h后,解卡成功。在整个卡钻事故及钻井液混油后录井中进行了系统思考和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录井措施,气测基值变化结果表明此次混油后录井的成功。该井的钻井卡钻事故及钻井液混油后录井措施以期为类似斜井卡钻事故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孔洞充填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振宏  胡健民 《地质论评》2011,57(3):444-456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以碳酸盐岩溶蚀孔洞为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通过100余口钻井300余个岩石薄片,以单个薄片的溶斑为研究对象,发现孔洞的充填程度在区域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东、西部地区发育的孔洞被完全充填,孔隙消失殆尽,而中部地区孔洞被部分充填,存在大量的剩余孔隙,为油气储集提供了有利空间.孔洞充填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