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根据2012年9月—2013年1月金枪鱼延绳钓观察员在太平洋海域海上采集的数据,对03°30′N~14°52′S,151°02′W~168°52′W海域的延绳钓渔获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延绳钓的主要渔获种类有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反映种类多样性的Shannon-wiener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1.87、2.67和0.91。比较分析多样性指数的月间变化。估算了18种渔获物的钓获深度,除凹尾长鳍乌鲂、鳄鲨、帆蜥鱼、红棱鲂、异鳞鲨外,其余物种的深度分布均值与大眼金枪鱼的深度分布均值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热带大西洋公海金枪鱼延绳钓海龟兼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7-2010年间2次科学观察员对热带大西洋公海海域(05°37′N~14°59′N,29°00′W~40°54′W)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调查,共投钩236次(d),兼捕到棱皮龟和太平洋丽龟2种共23尾,其中死亡8尾,兼捕率为0.03461尾/千钩(0.09746尾/次),上钩后死亡率为34.8%.兼捕海龟的位置范围为06°N~12°N,29°W~38°W.从海龟的钓获部位看,喙部占43.5%;前肢占26.1%;躯干占8.7%;喉部占8.7%;被主绳缠绕占13.0%.此外分析了不同钩深与兼捕海龟数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影响兼捕率和上钩后死亡率的因素,提出相关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和2014年3月至9月我国金枪鱼科学观察员在南太平洋采集的延绳钓钩位深度数据和长鳍金枪鱼钓获钩位数据,分析了延绳钓各钩位的上浮率,估算了热带和温带海域长鳍金枪鱼钓获深度范围、最适栖息水层,比较了两个海域长鳍金枪鱼最适栖息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的长鳍金枪鱼CPUE较高;热带海域钓钩上浮率为14.39%,温带海域为13.60%;热带海域长鳍金枪鱼最适栖息深度范围为190~220 m,温带海域较热带海域浅,为160~190 m;长鳍金枪鱼栖息深度均值在不同季节差异极显著(P0.01),第2季度平均钓获深度最大,为218.0 m,第1季度最浅,为197.0 m(95%的置信区间)。在实际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垂直栖息深度的变化,合理配置延绳钓钓具,减少兼捕率和误捕率,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相似文献   

4.
热带太平洋中南部上层鱼类的种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带太平洋是世界主要的金枪鱼渔场,具有丰富的大洋渔业资源,但是目前对该区域鱼类生物群落特征的认识却十分缺乏。本文根据我国金枪鱼渔业科学观察员海上观测数据,对热带太平洋中南部海域31种上层鱼类的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从总体关联性、种对间关联性和相关性3个方面,对种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1个鱼种在总体上存在显著的正关联。由31个鱼种组成的465个种对中,288对为正联结,其中显著(P0.05)正联结53对;177对为负联结,其中显著(P0.05)负联结仅为6对。根据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该465个种对中,大部分种对的相关性不显著,但有36个种对的正相关极其显著(P0.01)。作为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目标鱼种的大眼金枪鱼,与10个兼捕种类(黄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剑鱼、凹尾长鳍乌鲂、异鳞蛇鲭、蛇鲭、鲣鱼、蓝枪鱼、长鳍真鲨、红棱鲂)虽呈显著(P0.05)正联结,但相关性不显著。从本文结果推断,本海域大部分上层鱼类的栖息地空间或生态位存在一定的重叠,但重叠程度可能不高。在受关注的鲨鱼类中,镰状真鲨与大眼金枪鱼的种间相关性最大,表明其受主捕大眼金枪鱼的延绳钓渔业的影响可能较其它鲨鱼大。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9年6~11月金枪鱼延绳钓观察员海上采集的数据,对中西太平洋S2°05′~S7°51′,W159°48′~W168°10′海域的延绳钓渔获物组成进行了分析.126个站点(钩次)的种类组成分析表明,该作业区域的渔获物有鱼类35种,隶属于9目22科30属;鲸类2种,隶属于1目2科2属;龟鳖类1种.反映种类组成多样...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0年10月—2011年1月在吉尔伯特群岛海域利用金枪鱼延绳钓调查所取得的32个站点的大眼金枪鱼渔获数据,以及测得的温度、盐度、叶绿素、溶解氧浓度、水平海流及垂直海流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研究了各水层(80—240m,每40m为一层)中各环境因子与大眼金枪鱼渔获率的关系,建立"栖息环境综合指数(integrated habitat index,IHI)模型",并利用另外8个站点的数据验证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IHI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2)不同的水层影响大眼金枪鱼分布的环境因子不同,在较浅的水层(80—200m),大眼金枪鱼的渔获率与溶解氧浓度和海流相关,而在较深水层(>200m)则仅与温度相关;(3)大眼金枪鱼较适宜的栖息水层为120—160m;(4)大眼金枪鱼IHI指数分布较高的两个海域分别为2—3°S,169—175°E与1—3°S,178—180°E,建议在上述两个海域作业时,尽可能使钓具沉降到120—160m的水层,以达到减少兼捕渔获物,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2007 ~2011年Argo浮标剖面温度资料研究了大西洋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和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延绳钓主要作业渔场温跃层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大西洋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延绳钓主要作业渔场温跃层的上界深度和温度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温跃层上界深度呈现出冬深夏浅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大致呈纬向带状分布,12月至翌年4月份,15°N以北海域温跃层上界深度超过80 rn,同期10°S以南海域的多低于50 m;6~10月份的则相反.在赤道纬向区域温跃层上界温度在27℃以上,往南北两侧30°区域温度值依次递减至20℃及以下.温跃层下界深度和温度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温跃层下界深度高值区域的空间分布呈现“W”形状,深度值在220 m以上.在25°S以南,从南美洲到非洲西沿岸海域并延伸到安哥拉外海,以及10°N非洲西海岸外海,在1a中的大部分月份里,温跃层下界深度浅于150 m.在15°N以北和15°S以南区域下界温度大于15℃,在这之间的纬向区域下界温度低于14℃.全年在大西洋西部的5 °~ 15°N和5 °~15°S区域的温跃层厚度最大,在80~150 m之间,冬季和夏季呈现相反的分布特征;温跃层强度高值在5°S~ 15°N纬向区域,尤其是大西洋东部,介于0.15 ~ 0.25℃/m之间.根据文中揭示的大西洋金枪鱼延绳钓主要作业渔场区温跃层的时空变化特征,作者建议晚上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投钩深度应该在温跃层上界深度分布的附近水域;白天捕捞黄鳍金枪鱼投钩深度应该在温跃层下界深度分布的水域附近,大眼金枪鱼投钩深度要比黄鳍金枪鱼的更深.  相似文献   

8.
黄鳍金枪鱼索饵水层影响延绳钓捕捞效率,而黄鳍金枪鱼索饵水层分布受水温垂直结构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GAM模型分析次表层环境变量对延绳钓黄鳍金枪鱼渔获率的影响,评估黄鳍金枪鱼垂直水层分布对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延绳钓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e Effort, CPUE)的作用。模型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对热带中西太平洋延绳钓黄鳍金枪鱼渔获率空间分布影响明显。黄鳍金枪鱼延绳钓CPUE在2012年之后快速增多,高渔获率月份出现在北半球夏季,空间上在10°S,140°E附近区域。温跃层上界温度和深度、温跃层下界深度、18℃等温线深度、△8℃等温线深度及其和温跃层下界深度的深度差对延绳钓渔获率影响较大,是影响热带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率的关键环境因子。随着温跃层上界温度和深度值变大,延绳钓CPUE逐渐递增,对延绳钓CPUE影响密切的温度和深度分别为27~28℃和70~90 m。温跃层下界深度对延绳钓CPUE影响在250~280 m时最大;之后随着下界深度的变大,CPUE快速下降。18℃等温线深度对延绳钓CPUE影响呈现先震荡后递增的趋势,影响密切的区域在230 m深度上下。△8℃等温线深度与温跃层下界深度的差值对热带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延绳钓CPUE影响呈现先快速递减后缓慢增加的趋势,在深度差为70 m上下时影响最密切。研究结果揭示,在黄鳍金枪鱼活动水层受限或栖息水层和延绳钓作业深度相吻合时,延绳钓渔获率最高。依据黄鳍金枪鱼垂直活动水层调整延绳钓投钩,可以提高渔获率。因此,采用延绳钓CPUE进行渔场和资源评估时要考虑金枪鱼适宜垂直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9.
掌握海洋环境因子对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资源密度分布的影响有利于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2013年9-12月在库克群岛海域利用延绳钓调查所获得的共计56个站点的长鳍金枪鱼渔获率数据,以及测得的温度、叶绿素a浓度、水平海流及垂直海流等环境因子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分析了各水层(40.0~239.9 m,每40 m为一层)及整个水体中各个环境因子与长鳍金枪鱼渔获率的关系并建立了长鳍金枪鱼栖息环境综合指数(IHI)模型,并利用验证站点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预测渔获率与其对应的名义渔获率无显著性差异;(2)IHI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能有效预测长鳍金枪鱼的分布;(3)不同水层影响长鳍金枪鱼分布的主要因素不同,在40.0~79.9 m、80.0~119.9 m、120.0~159.9 m、160.0~199.9 m和200.0~239.9m水层其分布分别主要受叶绿素a浓度、水温、垂直海流、叶绿素a浓度和温度的影响。整个水体影响长鳍金枪鱼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温度;(4)长鳍金枪鱼分布密度较高的水层为120.0~199.9 m;(5)长鳍金枪鱼IHI指数分布较高的3个区域分别为9°00′S-12°20′S,159°00′W-164°00′W、13°30′S-14°30′S,159°00′W-161°00′W和10°30′S-12°30′S,167°00′W-168°00′W,建议在上述海域作业时,应使钓具沉降到120~199.9 m水层,以减少其它物种的兼捕率并提高长鳍金枪鱼的渔获率。  相似文献   

10.
大青鲨(Prionace glauca)是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最主要的兼捕鱼种之一,作为海洋生物链的顶端物种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根据中国金枪鱼渔业科学观察员在北大西洋海域(3°~55°N,15°~40°W)采集的2 112尾大青鲨数据,按不同性别对其渔业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雌、雄大青鲨的优势叉长组分别为180~220 cm、190~230 cm,雄性叉长均值显著大于雌性,雌、雄性比符合1︰1;大青鲨叉长-全长、尾凹长-全长的线性关系分别为L_F=0.8008L_T+7.3361,L_P=0.7576L_T–1.8479;北大西洋热带海域(3°~13°N)兼捕的大青鲨群体组成以大个体为主(180~240 cm),冰岛附近海域(48°~51°N)兼捕的大青鲨群体组成以小个体为主(100~210 cm);大青鲨叉长和质量关系式为W_R=7×10~(–6)L_F~(2.9994);大青鲨肝脏为性腺的发育提供能量,成熟个体的肝质量指数显著小于未成熟个体;热带海域兼捕的大青鲨以性成熟个体为主(96.9%),冰岛海域兼捕的大青鲨以未成熟个体居多(77.1%);50%雌性性成熟个体对应的叉长为178.7 cm,50%雄性性成熟个体对应叉长为173.6 cm;雌性怀仔大青鲨的叉长与其怀仔数量线性关系为L_S=0.419×L_F–49.7(R~2=0.3905),幼仔雌雄性比符合1︰1;胃含物中以沙丁鱼和鱿鱼出现频率最高。作者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北大西洋大青鲨的生物学特征,为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评估大青鲨种群资源状态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