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两次世界气候大会看气候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诚 《地理研究》1992,11(2):93-98
本文就1979、1990年两次世界气候大会的情势,综述气候学发展的现状,论述气候学与气候工程的关系,并就当前气候学发展的若干问题:如气候信息的搜集、传递和整理,地球气候分布与变化的研究,以及气候应用的开拓等方面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中国旅游气候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逐渐为各界所重视,旅游气候学也因此成为旅游和气候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从文献总量、结构,研究阶段划分,研究内容和方法4个方面回顾我国旅游气候学的研究进展。对我国旅游气候学研究的综述表明:目前,我国旅游气候学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方法体系还没建立;旅游气候学研究也没得到旅游学界充分认可,研究领域“留白”较多。未来旅游界要更加充分认识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更多地投入到该领域研究中来;加强旅游气候学理论研究,不断拓宽研究的领域、视角,深入研究旅游者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厘清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提出旅游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对策,不断丰富、完善旅游气候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古气候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大大增进了人们对全球气候系统或地球系统的了解。对国际上古气候研究最新进展的几个侧面作了介绍,对目前这些方面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当前古气候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国玉 《地理科学》1999,19(4):368-378
近年来古气候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大大增进了人们对全球气候系统或地球系统的了解。对国际上古气候研究最新进展的几个侧面作了介绍,对目前这些方面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包括以下内容:(1)从气候概念的历史源流、感性基础、气候与天气的关系及气候与地理的关系、气候形成过程五个方面论述了人类对气候认识的发展情况。(2)把现代气候的概念总结为:统计气候学、天气气候学、地理气候学和动力气候学四个方面。(3)在批判流行多年的鲁宾施晋和特洛兹多夫气候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气候的新定义,即气候是宏观的大气物理过程。(4)明确指出气候学不是地理学的部门学科,它们在科学分类中是并列的。  相似文献   

6.
大别山地区黄山松和油松树轮宽度的气候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基于2010年采自大别山地区黄山松、油松树轮资料分别建立了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利用相关函数检验了年表与附近的麻城气象站1959-2009年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降水量之间关系,旨在探讨黄山松、油松树轮宽度的气候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平均敏感度、标准差、信噪比等统计量黄山松年表均高于油松年表,表明黄山松年表较油松年表包含更多的气候信息,具有更高的树轮气候学研究价值。黄山松径向生长主要受当年2-7月平均气温限制,任何月份及月份组合降水量对黄山松径向生长的限制作用均不显著;油松径向生长主要受当年5-6月降水总量限制,任何月份及月份组合气温对油松径向生长的限制作用均不显著。研究表明,在中国亚热带暖湿地区,气候要素的年际变化亦可对部分树种径向生长具有较强的限制作用,树木年轮宽度的变化对气候具有指示意义。研究结果将进一步弥补中国亚热带暖湿地区树轮宽度年表的不足,为树轮气候重建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树木车轮资料重建西藏中部过去气候的初步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较可靠地利用年轮气候学方法重建过去气候,本文依据西藏中部,四个经过合适取样和精确定年的树木年轮年表,首先确立了它们各自生长状况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函数,进一步明确年轮宽度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接着,选择可被重建的气候因子,并建立包括前期生长在内的、经过正交变换的转换函数,达到重建过去气温和降水的目的。此外,还划出不同的校准期和验证期,采用统计方法和其它类型代用资料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8.
江西庐山风景区旅游气候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气与气候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旅游气候学角度透视气候对传统避暑胜地庐山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发现当地气候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庐山气候的美学属性为当地提供了大量气候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气候的旅游适宜性为吸引海内外游客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庐山的气候对旅游业发展也有一定制约作用,如气候诱发的明显旅游季节性和某些极端天气事件。为了促进庐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应大力开发反季节旅游产品,改变传统旅游目的地形象,加大季节性差异定价力度,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灾害性天气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新中国的地理事业在党的英明领导下蓬勃发展,也大大推进了我国气候学的研究。气候是许多建设项目中必须考虑的自然因子之一,各生产部门对气候学研究的要求愈来愈迫切。我国的气候学声这一新的阶段中,有了较全面的发展,取得不少成绩。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76-2005 年30 年的高空气象逐月资料,分析了地表大气水汽含量与实际水汽压之间的统计关系,构建出基于地表水汽压的大气水汽含量气候学计算模型;结合地面气象资料,计算得到纵向岭谷区各站点的地表实际水汽压;采用ANUSPLIN气象要素插值模型,对站点地表水汽压进行空间化处理,实现地表水汽压的栅格化;最后,将地表水汽压格网数据输入构建的气候学模型,基于GIS地理空间分析平台,得到纵向岭谷区地表大气水汽含量的空间格局,实现大气水汽含量的空间化模拟。讨论纵向岭谷区地表水汽压与大气水汽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成因,认为纵向山系对水汽输送的东西向阻隔作用导致了地表水汽压与大气水汽含量的东西差异,南北走向深切河谷是季风水汽输送的重要通道;地形的“通道-阻隔”作用形成了大气水汽含量的特殊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1.
Geomorphometry,the science of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DTA),is an important focus of research in both geomorphology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GIS).Given that 70% of China is mountainous,geomorphological research is popular among Chinese scholars,and the development of GIS over the last 30 years has led to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geomorphometric research.In this paper,we review Chinese progress in geomorphometry based on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There are three major areas of progress:digital terrain modelling methods,DTA methods,and applications of digital terrain models(DTMs).First,traditional vector-and raster-based terrain modelling methods,including the assessment of uncertainty,have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New terrain modelling methods such as unified raster and vector,high-fidelity,and real-time dynamic geographical scene modelling have also attracted research attention and are now a major focus of digital terrain modelling research.Second,in addition to the popular DTA methods based on topographical derivatives,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and hydrological factors extracted from DTMs,DTA methods have been extended to include analyses of the structure of underlying strata,ocean surface features and even socioeconomic spatial structures.Third,DTMs have been applied to fields includ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analysis of various typical regions,lunar surface and other related fields.Clearly,Chinese scholars have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geomorphometry.Chinese scholars have had the greatest international impact in areas including high-fidelity digital terrain modelling and DTM-based regional geomorphological analysis,particularly in the Loess Plateau and the Tibetan Plateau regions.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然地理学中的气候变化研究前沿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气候学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气候变化和当代气候增暖的影响与适应研究是中国自然地理学在气候变化领域的2个主要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这2个研究方向的主要进展,包括:分别简述研究的意义、发展历程与主要科学问题;梳理总结中国过去气候变化重建与时空特征分析,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增暖背景下中国气候区划变动特征,全球增暖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农业等方面影响的区域差异,气候变化的综合风险区划等方面的前沿进展,特别是在各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科学认识;以期为未来的深入研究,特别是编制相关领域和学科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朱士光 《地理研究》1984,3(2):82-91
本文将建国以来我国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工作划分成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前期、七十年代后期迄今两个阶段,从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农牧业发展及分布区域的变化、土地利用方式与黄河下游安危的关系、植被变迁、黄土侵蚀地貌成因、河湖水系变化、沙漠变迁等七个方面介绍了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意义,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4.
Geomorphometry, the science of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 (DTA), is an important focus of research in both geomorphology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GIS). Given that 70% of China is mountainous, geomorphological research is popular among Chinese schola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IS over the last 30 years has led to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geomorphometric research.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Chinese progress in geomorphometry based on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There are three major areas of progress: digital terrain modelling methods, DTA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digital terrain models (DTMs). First, traditional vector- and raster-based terrain modelling methods, including the assessment of uncertainty, have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New terrain modelling methods such as unified raster and vector, high-fidelity, and real-time dynamic geographical scene modelling have also attracted research attention and are now a major focus of digital terrain modelling research. Second, in addition to the popular DTA methods based on topographical derivatives,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hydrological factors extracted from DTMs, DTA methods have been extended to include analyses of the structure of underlying strata, ocean surface features and even socioeconomic spatial structures. Third, DTMs have been applied to fields includ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alysis of various typical regions, lunar surface and other related fields. Clearly, Chinese scholars have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geomorphometry. Chinese scholars have had the greatest international impact in areas including high-fidelity digital terrain modelling and DTM-based regional geomorphological analysis, particularly in the Loess Plateau and the Tibetan Plateau regions.  相似文献   

15.
面向PRED问题的人地关系系统构型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王黎明 《地理研究》1997,16(2):38-44
人地关系所涉及的因素复杂,以致在科学研究的实践上只能够根据研究目的和方法手段,在繁杂的因素中抽象出主要的方面进行研究。在总结各种人地关系系统构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区域PRED问题的人地关系系统构型理论,指出了PRED构型具有针对性、综合性、地域性、动态性、可调控性等特征,分析了PRED构型的基本方法与工作步骤,提出了集成化、变结构、多层次多区域化的PRED模型系统设计思想,并探讨了PRED协调模式的主要内容及划分PRED协调区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魏娜  贺晨昕  刘佩佩 《干旱区地理》2018,41(6):1178-1183
从短期气候预测的实际出发,针对月尺度的气温分县预测,使用逐步回归和主成分分析(即经验正交函数)的统计降尺度方法,利用地面观测站的气温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的大尺度气候变量(NCEP/NCAR)和国家气候中心月动力延伸预报模式资料(DERF),对1982-2015年陕西省96个县区的1月和7月气温进行预测,建立统计降尺度模型,并采用交叉检验方法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表明基于经验正交函数和逐步回归的统计降尺度方法在陕西省1月和7月气温的预测中是合理可用的。全省96个县区1月份预测值与观测值距平符号一致率大于60%达到了50个县区,7月份大于60%达到了60个县区。预测值可以较好的预测出气温变化趋势,但预测值变化幅度明显小于观测值。  相似文献   

17.
国际地理学发展趋向述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地理学作为一种理论思维是历史的产物,它的中心研究课题是随着时代的进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要从发展观点来认识地理学。再则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地理学的发展也具有地域差异性。本文从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发展阶段和西方及苏联两大中心的主要地理思潮加以分析,说明了以上论点。  相似文献   

18.
厄尔尼诺现象诱发的气候变化异常与农业气象灾害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极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气候异常现象。由气候异常引发的气象灾害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气候异常与农业气象灾害有密切的关系。根据气候异常和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农业防灾减灾系统,对农业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我国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史时期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影响其迁移发生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而气候变化的作用过去一直被大多数研究者所忽视。本文的讨论表明历史上的一些人口迁移时期,尤其是中亚和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大规模南下时期,往往也是我国北方气候偏干,旱灾、尘暴和冬季雷暴出现频繁,湖泊退缩,土地沙漠化强烈和黄河决溢频率减小的时期。湖泊面积变化的能量平衡计算表明,干旱、半干旱地区这时的降水量较先前的湿润期减少了35~40%以上。这种强烈的变化导致了畜牧业的严重减产,使其产量不能维持湿润期已增长起来的人口的需求而发生了人口的向外流动,并多次导致了全国性人口大迁移。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和气候灾害也直接影响了汉族内部的人口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