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阐述西藏主要城镇地下水资源分布及城镇集中供水水源的保证程度出发,提出了城镇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和建立傍河型水源地的可行性。指出了城镇集中供水水源地地下水开采的主要适用形式。  相似文献   

2.
近日,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编制了全省《受旱区地下水开采条件分区图》和“受旱区应急集中供水地下水源地分布图》,详细制定了农村人畜饮水应急方案、农业灌溉应急方案、城镇应急供水水源地开采方案,为全省抗旱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寻找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立应急供水机制,是城市发生日常供水障碍时保障居民用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通过分析常德市规划区水文地质条件,圈定了5个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总结了同类型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的选址原则,并从水量、水质、开采能力3个方面对水源地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合现有城市供水管网及地下水开采井保留情况,分别考虑了人均用水量最低标准20 L/d和一般标准50 L/d两种状态下的应急供水方案。应急供水每人20 L/d状态下,保留井的现有供水能力可以满足应急供水需求,而应急供水每人50 L/d状态下,河洑水源地和芦荻山水源地保留井的现有供水能力不足,建议增加开采井以满足应急供水需求。  相似文献   

4.
寻找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立应急供水机制,是城市发生日常供水障碍时保障居民用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通过分析常德市规划区水文地质条件,圈定了5个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总结了同类型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的选址原则,并从水量、水质、开采能力3个方面对水源地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合现有城市供水管网及地下水开采井保留情况,分别考虑了人均用水量最低标准20 L/d和一般标准50 L/d两种状态下的应急供水方案。应急供水每人20 L/d状态下,保留井的现有供水能力可以满足应急供水需求,而应急供水每人50 L/d状态下,河洑水源地和芦荻山水源地保留井的现有供水能力不足,建议增加开采井以满足应急供水需求。  相似文献   

5.
贾小军 《地下水》2008,30(5):49-50
侯马市地处山西省南部,由于行政区域狭小,供水水源难以解决,长期处于供水不足的被动局面,制约了侯马市经济的发展。驿桥水源地是侯马市城市供水水源地,地处紫金山山前洪积扇区,开采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通过对水源地地下水开采条件分析,确定了水源地的资源量和可开采资源量,为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涂世亮 《地下水》2019,(3):11-13
广州市花都区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红层孔隙裂隙水、层状岩类裂隙水及块状岩类裂隙水。其中供水意义较大的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依据应急水源地圈定依据,圈定四处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对潜在供水能力、水质及地下水开采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各应急水源地地下水水质总体良好,经相应处理后可满足应急供水水质需求,地地下水开采风险主要有地质灾害风险、地下水污染风险及开采技术风险。应急状态下,各水源地地下水总允许开采资源为72 119.13 m^3/d,可满足花都区63.86%常住人口的应急供水。  相似文献   

7.
准格尔矿区地下水开采资源量为16760t/d,而开采量为74973t/d,长期开采将引起一系列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如泥沙充填带运移和水质恶化,所以应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开拓新的供水水源;建立新的供水水源地;减少集中开采;建立地面污水处理系统,避免污水排入地下   相似文献   

8.
北京是一个以地下水供水为主的大都市,约67%的供水依靠地下水。自1999年以来因连续干旱,地表水源锐减,北京市建成了多处城市应急备用地下水水源地,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提高应急水源地管理水平,建立了基于GIS的、集实时监测、统计报表、模拟评价和管理预誓于一体的应急水源地管理信息系统(EGWMIS)。该系统的应用提升了地下水水源地的管理水平,增强了地下水开采的科学性,提高了供水保证程度和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9.
文佩仙  李京生 《地下水》2002,24(1):16-18
通过对太原市兰村泉城内兰村、西张、枣沟三大水源地地下水开采量、水位、水质的分析,阐述了因地下水超采造成泉域内大范围的地下水位下降,部分地区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从而导致水质污染、地面沉降等问题。进而提出了分质供水、优质优用的供水方式和做好人工回灌,限制地下水开采量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西安地区处关中渭河盆地,河流密布,地下水储量丰富,为工农业发展和城市供水提供了良好的水环境条件。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和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用水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本文试从水的利用现状入手,通过协调发展、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谈些见解和办法,与同行们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5,(5)
在地表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地下水资源已逐渐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研究对象。渗流井取水结构具有取水范围广、水量大、水质好、开采集中、易于管理和供水总体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对邻近具有天然滤床的江河的缺水地区是较为理想的地下水开采方式。在山西柳林水源地的地下水资源评价中,计算研究区渗流井取水平水期、枯水期的出水量,计算结果认为柳林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为40 000 m3/d。  相似文献   

12.
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历史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简述基础上,结合城镇化进程,提出目前武威市的农业用水来源于祁连山山前水库拦蓄地表水,景电二期延伸工程向民勤所调黄河水及部分地方开采地下水;工业、生活用水均取自地下水,水量供给与天然补给上已处于严重失调状态。就城市地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而言,以传统的地下水开采影响半径为基本依据所进行的现代地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是不合理、不够科学的,应当在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分析基础上,将水源地上游整个流域划定为保护区,以永久性解决城市地下水供水中存在的水源地安全问题。另外,针对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中的调水方案,比较科学、合理的做法是:应从石羊河流域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出发,遵循第四世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通道,在全流域实施压减灌溉面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的同时,将景电二期延伸工程所调黄河水与祁连山山前部分水库地表水部分地或全部地从石羊河上游———武威盆地上游区域通过灌溉或其它方式下渗,补给进入地下水系统中,最终达到六河水系及下游地下水位停止下降,石羊河下游民勤盆地地下水位持续回升的综合治理规划目标,而不是将水直接调入下游民勤盆地。  相似文献   

13.
尹政  赵艳娜  杨丽萍 《地下水》2010,32(4):56-59
依据近年来从事项目所收集的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嘉峪关市北大河南岸新建地下水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及水源地运行对现有北大河水源地、傍河水源地、双泉水源地、火车站水源地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论证,论证结果:酒泉西盆地地下水开采潜力中等,可增加开采量7585.27×10^4m^3/a;拟建水源地设计取水量1 460.00×10^4m^3/a可行;拟建水源地运行对现有各水源地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4.
徐良  李耕 《地下水》1999,21(2):88-90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处于渭北旱塬,依托就地取水解决机场的供水,是渭北旱原唯一的集中供水水源地,它的投入和正常运行开辟了旱塬集中供水的先例,本文就早塬区唯一集中供水水源地的开发与管理进行探讨,为这一地区集中供水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明强  高宗军  赵玉祥 《地下水》2010,32(1):56-58
青岛市地下水资源开发由来已久,历史上由于供水产生了一些环境地质问题,查清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成为当前的工作重点,从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与地下水长期动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市主要供水水源地开采潜力不大,只在白马河-吉利河地段存在一定的开采潜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针对现有水源地保护中暴露出的问题,结合地下水资源简要分析提出:结合流域性自然生态恢复与保护,对地下水、地表水水源地实施流域性保护区划分,以保证水源地利用的永久性和持续性,杜绝污染水体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资源总量利用率。在未来社会中,甘肃省地下水资源衰减与短缺需依赖于加大拦蓄地表水以下渗补给,城市集中式供水结构普遍转向以地下水、地表水供水并举,或以地表水供水为主,减少地下水开采,不排除跨流域调水补充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干旱半干旱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容易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浩勒报吉水源地属于半干旱区的地下水水源地。2009—2014年间,该水源地为满足工业供水需求开采地下水6.0×104~7.3×104 m3/d,产生了负面的生态环境后果。为核查环境变化与地下水开采的确切关系,调查分析了2004—2016年气象条件、地下水开采历程、地下水位、湖泊面积和植被指数的变化特征,建立定量指标进行了地下水开采的环境影响判别。结果表明,在2008—2014年期间,距开采区中心10 km范围的地下水位普遍下降1 m以上,奎生淖和敖各窖淖2个湖泊的面积萎缩约30%,水源地的植被指数对气候条件变化的敏感性增强。该水源地以往论证得到的可开采量偏大,应考虑生态环境约束将开采规模控制在3×104 m3/d以下。  相似文献   

18.
以西北某城市傍河水源地及其上游原油储备库为研究区,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GMS建立了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耦合模型。根据不同的水源地地下水开采方案,应用危害最大化原则,预测未来10年内原油储备库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羽对水源地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原油储备库距离水源地较近,但由于原油储备库所在区域仅有薄层含水层,而水源地处于其下游的断陷盆地内,形成了特殊的水文地质结构。这使得原油储备库地下水向下游的补给十分有限。水源地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北面的黄河,即使水源地加大开采也只能对石油污染羽产生很小的拉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10年之内原油储备库污染羽不会污染水源地地下水。从长远考虑,为增加水源地的供水安全,应恢复黄河南河道,在增加水源地补给的同时,也在水源地与污染场地之间形成天然的水力屏障,可以从根本上防止有机污染羽对水源地的威胁。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7,(2)
熊岳河地下水源区位于辽宁省营口地区西南部,通过对熊岳河河谷地下水源区含水层的水质、水源工程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区域地下水补给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熊岳河地下水源区地下水开采率为93.8%,地下水源地供水率为111.1%,属水量安全水源地。同时对水源地的水量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旨在为今后水源区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面对北方小麦主产区的持续干旱,国土资源部发挥专业优势,迅速部署开展抗旱找水打井水文地质工作,为抗旱保春苗、保人畜饮水服务。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特别编制了《受旱区地下水开采条件分区图》和《受旱区应急集中供水地下水源地分布图》,并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咨询服务,在全国地质资料馆开辟绿色通道作为统一服务窗口,调动所有信息资源,为应急抗旱提供及时、免费的地质、水文地质信息资料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