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非常规超大型矿床在物质组成、地质背景和形成机制上常有其独特之处 .试图通过对国内外 4个超大型矿床 (白云鄂博矿床、柿竹园矿床、大厂矿床和美国富兰克林炉矿床 )的剖析 ,分别指出它们的独特之处 ,并阐述后者与地质历史中一些稀见作用或其耦合有关 .  相似文献   

2.
江西红山隐爆角砾岩—斑岩型铜矿床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山铜矿成矿流体δD在-52.7‰--87.8‰,‰δ^18OH2o在+1‰-+6‰,δ^34SH2S在0-2.5‰之间。矿石铜同位素表明铅主要来自岩浆岩,两阶段模式计算出第一阶段比值为4.21,第二阶为3.82±0.11。  相似文献   

3.
近10多年来东南沿海找矿具突破性意义的一批矿床中,有5个各具特色的矿床及与之相类似的一批矿床(点)和矿化层位,集中分布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面积约为8万km^2的永定-梅县-会昌地区(简称永梅会地区),构成-成矿集中区,其特点是矿床集中且规模大、埋藏浅、多类型和多层性。该区处于不同构造单元的交接、叠置地带,自晋宁期至晚燕山期漫长的地质历史为形成多层、多类型矿床提供了良好的成矿环境;频繁的火山-侵入活动  相似文献   

4.
闽西南花岗质岩浆作用与成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重点讨论了闽西南地区花岗岩类的同位素年龄和演化,将其分为五期七个阶段,初步确定各阶段花岗岩类的岩石系列和组合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梅仙式块状硫化物矿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梅仙式铅锌矿床是在大陆裂谷环境下形成的,有明显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特征。矿化受震旦系龙北溪组绿片控制。矿体呈似层状,与围岩 一致。绿片岩地是一套含板内拉斑玄武岩的火山沉积建造。矿物组合和Zn/Pb比值有分带性。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巴尔哲特大型碱性花岗岩稀有稀土矿床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类型工业矿床,其规模居亚洲第三位。含矿岩体为燕山期碱性花岗岩,岩体普遍矿化,岩体即是矿体,矿石品位富、稀有稀土元素种类多,其共生伴生矿物多达44种,工业矿物以羟硅铍钇铈矿、烧绿石、铌铁矿、锌日光榴石为主。  相似文献   

7.
下扬子区三叠系膏盐建造的沉积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下扬子区,特别是南京周冲村石膏矿区深部发育的蒸发岩的沉积特征及其在纵向上的变化,将这套蒸发岩地层自下而上分为下、中、上三段。它们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分别为:下段,潮地平-泻湖;中段,咸化泻湖,上段,主要为萨布哈环境。  相似文献   

8.
广东嵩溪银——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嵩溪银-锑矿床属中低温浅成热液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银-锑矿床赋存于下侏罗统金鸡群上段下部(Jc-1)以炭质页岩为主的碎屑岩建造中,空间中上锑下银;燕山晚期火山沉积为银,锑矿化提供了物质来源,后期热液使银,锑活化,进一步富集。  相似文献   

9.
论武夷山地区铜锡金银多金属找矿主攻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地质矿产勘查和研究,武册地区已取得了许多成果和突破。新一轮土资源大调查提出了更高要求,主攻矿床类型和矿田等应首先确定,进而合理部署,才能取得新的成果和突破。  相似文献   

10.
11.
12.
长江中、下游铜矿床的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长江中、下游铜矿床主要为斑岩型、夕卡岩型及块状硫化物型矿床.文中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类型及成矿作用等三方面讨论铜矿床的成矿模式,指出成矿热液主要来自岩浆水;夕卡岩型矿床及块状硫化物型矿床的形成与斑岩型矿床的形成一致,主要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中国东南沿海高钾钙碱性-双峰式火山岩带中已勘查大中型矿床成矿环境的共性;矿床所处区域构造的部位,成岩与成矿时代,矿床与岩浆成因类型,火山构造及其基底构造控矿性,矿床与爆发角砾岩,矿床与矿化类型叠加与共生,矿化与蚀变的分带性、矿床定位深度与剥蚀深度。作者认为这八点可作为找寻与评价大(中)型矿床的地质准则。通过火山地质与矿床地质统一的研究提出本区晚中生代以火山为中心地热体系的成矿模式。并就三个  相似文献   

14.
柿竹园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柿竹园矿床形成于极为有利的地质 地球化学条件 ,主要是 :( 1 )特别富集挥发分与钨锡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 ;( 2 )有特富挥发分和成矿元素的岩浆热液 ,即熔 -流体系统 ;( 3)充足的矿源及挥发分源的多源补给 ;( 4)侏罗纪蓄水盆地提供渗滤、对流的水源与部分动力 ;( 5 )极有利的构造部位 ,包括 :地块边缘环境、多组断裂面交叉部位、表层缓倾剪切面与复向斜轴部复合部位 ;( 6 )多期次岩浆热液活动和矽卡岩、云英岩及脉体的叠加 ;( 7)极优的运矿与聚矿的地层介质环境 ,即在下古生界及震旦系硅铝质细碎屑岩中运矿 ,在泥盆系碳酸盐及蚀变的矽卡岩中定位 ;( 8)极佳成矿机构的匹配 ;( 9)良好的保存和产状条件 .最后提出了两个成矿模式图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上杭紫金山矿田铜金银矿床类型及对比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紫金山大型铜矿床是我国大陆发现的首例高硫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在该矿床深部及边部相继发现了斑岩型铜、中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和低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金、铜矿。  相似文献   

16.
江西武山侵入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点、成矿温度及同位素组成等方面讨论矿床的成矿特征,指出矿床与花岗闪长斑岩体不仅空间上紧密共生,且成因上也有关,为浸入型块状硫化物矿床.该矿床与火山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有着完全不同的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17.
18.
李昌兵  刘通 《地球》2013,(10):102-103
生物成矿概念由来已久,但是真正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年的发展,生物成矿学已逐步成为生物学、有机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地层学、矿床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彼此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一个全新的并有极好发展前景的科学领域。本文旨在通过大量的资料对比,对生物成矿作用的发展,生物成矿作用的特点,影响生物成矿作用的因素和生物成矿的找矿意义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