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福建省是东南亚地区华人华侨的主要祖籍地之一,两地“五缘”关系密切,经贸合作往来不断。东南亚华人华侨经过长期创业,已成为所在国经济举足轻重的力量,发展与东南亚经贸合作关系对福建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福建与东南亚经贸合作的域际条件,从进出口贸易、资本合作、经济技术合作以及国际旅游业合作等方面分析了福建与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5国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6点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俄边境城市满洲里口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满洲里处于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带,承担了着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成为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借助地缘优势和口岸优势,已经具备发展口岸经济的基本条件。文章以满洲里口岸经济现状为出发点,运用SWOT技术路线,分析满洲里口岸经济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满洲里口岸经济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边境城市往往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呈现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风貌。满洲里,就是这样一座镶嵌在中国东北边境线上、有着特殊气韵的小城。 满洲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边缘,离俄罗斯一个叫后贝加尔斯克的小城才9公里。城市街头随处可见金发碧眼的俄罗斯人。由于交通便利,入境手续简单,附近不少俄罗斯人平时干脆越过边境来满洲里购日常用品。以前,我在别处见到“金发碧眼”,都觉得他们是我们生活之外的看客,而在满洲里,老外们就像融入当地生活的普通市民,有的悠悠闲闲拎着袋子逛地摊,有的蹲在路边看报纸,还有年轻的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中国和乌克兰经贸合作的良好环境,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对中乌两国经贸合作的几点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蒙古国矿产资源分布与中蒙两国合作开发前景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副主席于2008年6月访问蒙古国,并签署了《中蒙经贸合作中期发展纲要》,标志着两国经贸合作特别是矿产资源合作开发进入了新阶段。蒙古国是中国实施睦邻、富邻、安邻政策的主要对象,矿产资源合作开发又是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为此,有必要对其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开发态势及两国合作开发利弊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大合作开发力度的对策创意。作者认定,中蒙两国合作开发矿产资源前景光明,必将为双方经贸合作的持久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依据内蒙古满洲里——扎赉诺尔地区矿产远景调查所取得的成果,对满洲里地区乌努格吐山铜钼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提出,为转变香港对外关系从而重塑其经济活力带来了重大机遇。文章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背景,从经贸、金融、航运、科技等领域着手,归纳香港与东盟关系现状特征;其次,剖析了大湾区战略对香港―东盟合作区位优势、合作互补性、发展潜能的影响;最后,从发挥香港中外"超级联络人"传统优势、提升中国全球影响力、提升香港居民生活品质的目标出发,提出借助"一带一路"契机,进一步发挥"一国两制"政策优势、促进香港与东盟多渠道经贸合作、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连通性、加强香港―东盟创新合作等重构香港―东盟关系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8.
泰中罗勇工业园“园中园”模式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孟广文  赵钏  周俊  王艳红  王淑芳  杜明明 《地理科学》2020,40(11):1803-1811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产能合作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境外经贸合作区则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产能合作的有效平台。在总结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特点基础上,利用中国对泰国直接投资流量与泰国GDP数据分析双边贸易和投资,从“园中园”开发模式、区位条件、服务环境及企业特征4个方面详细探讨泰中罗勇工业园的发展模式,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近年来园区发展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① 泰中罗勇工业园是中国企业赴泰国投资兴业的第一平台,也是中泰产能合作的有效载体;② 泰中罗勇工业园采用“园中园”开发模式,是中国海外园区一个有效的发展模式;③ 2012—2018年泰中罗勇工业园园区投入产出效率较高,园区效益较好,其中,2016和2018年投入产出效率最高;基于此,总结泰中罗勇工业园对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启示:“园中园”模式完善招商环境、提高投资效率,结合自身与东道国优势、构建合作区完整产业链,实现合作区本土化、促进东道国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如何实现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需求。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开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性的、长周期的过程,已有研究对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策略的归纳总结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基于对东南亚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实地调研,归纳总结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建设模式以及所采取的发展策略,以期为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参考。针对东南亚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不同发展阶段的建设模式以及所采取的发展策略选择如下(:1)投资起步期,完成的建设任务包括确认区位选址工作、选择投融资模式和制定园区规划。根据园区开发商自身开发建设经验和东道国国情差异,区位选址工作的策略可分为园区开发商主导、东道国企业协助和东道国政府主导;根据园区开发商的资金能力和东道国土地所有制差异,选择投融资模式的策略有企业独资、企业合资与政企合资三种;按园区开发商建设经验差异,在选择专业机构合作为园区制定园区规划时可分为倾向更好的合作基础与倾向更大的知名度两种策略。(2)开发建设期,完成的建设任务包括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和招商...  相似文献   

10.
以发展较为成功的中国?印尼经济贸易合作区(简称“中印合作区”)为例,讨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成功发展经验与“园中园”发展模式。中印合作区是中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设立的第一批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采用“园中园”发展模式。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的方法,构建“园中园”发展模式分析框架,从构建多主体间的合作网络、根植地方的制度文化环境、提供优质的园区环境这3个维度重点分析了中印合作区的发展过程与特征。归纳总结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未来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提供案例借鉴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跨境经济合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国内外学术界探讨了跨境经济合作的地缘政治环境及其合作内容,但鲜有研究深入探讨其空间组织模式历史演变。本文以布伦纳的新国家空间理论为基础,提出跨境经济合作多尺度空间组织模式的分析框架,以黑龙江和俄罗斯远东为例,探讨中俄跨境经济合作空间组织模式演变。研究表明:苏联解体后,中俄跨境经济合作空间组织模式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以边境贸易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境外产业园引领(2000—2013年)、以跨境交通走廊为导向(2013年至今)。20世纪80年代末,黑龙江省陆续开放对俄口岸,90年代初期中俄进入了边境贸易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中后期,以边境贸易为主导的中俄跨境经济合作模式危机凸显,引发2000年后以境外产业园引领的新一轮合作模式重构。2013年以后中俄两国政府开始实施以跨境交通走廊为引领的经济合作新模式。每次新模式的产生都是为解决旧有模式危机而采取的多尺度多维度要素重组的结果,新旧模式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历史依赖性。本文有助于丰富新国家空间理论,同时为中俄跨境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地域辽阔,土地、森林、水、能源等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有色金属矿藏,种类配套齐全,在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和中亚五国与中国在地缘、历史和文化等多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资源开发、经贸合作和科技交流的国际背景和有利条件。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十分重视资源开发和原料出口,向主要经济合作伙伴推销资源产品,并很快引起许多国家,尤其是经济发展较快国家的重视。在未来的几年中,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在土地、电力、建材、机械、畜牧业、信息、交通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可以说,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及其辐射地区市场潜力巨大,待开发的领域空白点较多,特别是里海、西伯利亚的石油和天然气,是21世纪全球最具能源开发前景的地区,而能源勘探与开采领域则是我们未来需要重点发展合作的领域。但是,中亚国家的原料型经济倾向,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足,生产和社会基础薄弱,这些问题都阻碍着中亚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中亚国家的加工工业和轻工业相对落后,大部分日用消费品依靠进口。这是我国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加工业优势的有利条件。所以,资源和经济技术的互补性,对发展中国与中亚五国和俄罗斯双边的区域经济合作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展望21世纪的俄罗斯、中亚五国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关系,根据俄罗斯和中亚各国资源状况实地调查和统计资料等,对区域资源开发现状与潜力进行了分析,对共同面对的问题,合作的基础和条件及合作前景,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杨青山  刘鉴  张郁  杨维旭 《地理学报》2020,75(10):2146-2163
沿边口岸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各主权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的关键节点。本文以中俄边界往来最密切的口岸城市满洲里为例,首先,通过构建改进动态集中指数(MDCI),将满洲里口岸—城市关系划分为低水平平衡发展阶段(1979—1987年)、口岸发展稍快于城市发展阶段(1988—1997年)、口岸发展大幅快于城市发展阶段(1998—2005年)、城市发展稍快于口岸发展阶段(2006—2015年)和口岸与城市关系新突变点(2016—2017年)。其次,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了国家、区域、地方和个体4个尺度对满洲里口岸—城市关系影响的程度,研究表明:在全时段上,表现为国家尺度>个体尺度>地方尺度>区域尺度的关系;低水平平衡发展阶段,表现为国家尺度影响较大,区域尺度、地方尺度和个体尺度影响较小;口岸发展稍快于城市发展阶段,以国家尺度影响为主,其中,俄罗斯影响稍大于中国,其他尺度影响均较小;口岸发展大幅快于城市发展阶段,国家、区域及个体尺度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且作用大小相对均衡;城市发展稍快于口岸发展阶段,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地方尺度作用较明显,个体尺度影响弱化,其中,区域尺度影响最大,之后表现为国家尺度(俄罗斯)>地方尺度>国家尺度(中国)>个体尺度的关系。口岸与城市关系新突变点,个体尺度与国家尺度影响较大,区域尺度与地方尺度影响较小。最后,综合运用VAR模型、深度访谈等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从国家、区域、地方及个体尺度因素对口岸—城市关系演变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全时段和分阶段的分析。本研究可为满洲里促进口岸—城市关系的良性发展提供多尺度视角的新思路,也可为中国广大边境地区探讨口岸—城市关系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区域经济合作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疆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地理位置毗连,广泛开展双方的地区间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中俄共同繁荣与发展,而且有利于巩固本地区乃至中亚的安全与稳定。根据本区域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条件,本文借鉴点—轴发展理论,采用城市首位度、引力模型以及其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内不同等级的中心城市和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了研究,提出以第一和第二亚欧大陆桥为主要经济发展带,打通新西伯利亚市和乌鲁木齐市两个区域发展核心之间的直接陆路通道,建立乌-新经济发展轴,培育起新-西跨境区域合作的"一轴两带"的"工"形空间发展结构。在此基础上,辅以相应的合作模式,整合跨境区域资源,形成新—西地缘经济区,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宋周莺  祝巧玲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1):1785-1797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6大经济走廊之一,而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环节。研究中巴贸易关系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贸易潜力,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论文从中巴贸易发展态势、商品结构、空间格局等方面揭示中巴贸易关系,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中巴贸易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析其发展潜力,以期为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提供科学支撑。研究发现:① 中巴贸易发展迅速,中对巴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中国主要出口机械及电气设备等资本密集型产品,主要进口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等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② 中国各省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合作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沿海省份与巴贸易联系较紧密,西部各省份除新疆外与巴基斯坦贸易额均较小。③ 中国多数省份对巴贸易商品结构发生显著变动,其中,新疆、山东等进出口商品结构多元的省份的变动相对较小。④ 中国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对中巴贸易拉动较强;海运距离对中巴贸易规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领土接壤为中巴组织边境贸易提供了良好条件;铁路和水运口岸的建设对中巴贸易具有积极影响。⑤ 中国各省份与巴基斯坦均有较大贸易潜力,内蒙古、云南、广西、陕西等省份的合作潜力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在对19 世纪末和20 世纪西方代表性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理论进行重点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历史和现状特点,阐述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基本格局与发展态势,即:北部地缘政治关系紧密,地缘经济发展较快;西部地缘政治关系持续发展,地缘经济合作前景广阔;西南部为地缘政治破碎带,地缘经济极具潜力;南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关系总体良好,但南海问题是不稳定因素;东部地缘政治热点问题敏感复杂,地缘经济结构相对稳定。最后提出了改善提升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关系与发展地缘经济的“北联、西进、南合、东拓”地缘战略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飞  张克  董锁成  李泽红 《地理研究》2021,40(11):3063-3072
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资源战略合作对于“一带一路”共建、加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意义重大。本研究综合运用遥感影像解析、野外实地考察、统计分析等方法,揭示了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资源分布格局,剖析了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了中国对外耕地合作开发的主要问题,探索提出了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资源合作对策建议。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俄罗斯欧洲部分莫斯科河和伏尔加河流域,以及鄂毕河流域、叶尼塞河流域、阿穆尔河流域与贝加尔湖流域等地。中蒙俄经济走廊俄罗斯部分耕地面积和高产耕地面积分别占经济走廊的60%和74%左右;而经济走廊俄罗斯部分未利用耕地面积占俄罗斯未利用耕地面积的近50%,占中蒙俄经济走廊未利用耕地面积的95%左右。今后应高度重视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资源合作开发,推动中蒙俄耕地与农业合作自由化发展,可探索在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等地率先开展中俄毗邻重点耕地国际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农业自贸区建设,扩展延伸经济走廊耕地产业链和价值链,共建多元稳定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农产品物流贸易通道。  相似文献   

18.
境外经贸合作区已经成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和空间策略。文章在总结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特点基础上,采用实地调研与深度访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的开发模式,并基于企业视角分析了该开发区的优劣势。结果发现:1)园区是采取“项目建设+土地抵偿”的形式进行开发的典型项目,以符合东道国国情与需要为发展定位,主要通过土地增值、为跨国企业提供厂地的方式获取收益;2)园区发展优势表现在:受到双边政府的大力支持,税收优惠力度大,区位优势明显;园区发展劣势表现在:产业链体系不完整、企业境外融资难度大、企业在当地的根植性弱、企业间凝聚力不足、劳动力资源匮乏、劳动技能与效率尚待提高、投资汇回利润存在一定风险、市场开发尚且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区位选择与产业布局、本地嵌入机制、经济地理影响等方面,并探讨了本案例对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政策启示,即,加强政府间磋商、契合东道国发展需要,加强对本地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是保障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顺利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中俄蒙跨边界次区域矿产资源合作开发机制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区域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结合东北经济区现实发展条件,通过分析中俄蒙三国毗邻地区矿产资源合作的区位条件、贸易条件、资源互补条件及开发现状,探讨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的制约机制与优化机制,并结合实证研究总结出政府主导型、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型和民营企业境外拓展型三种中俄蒙跨边界矿产资源合作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中俄科技合作的拓展和深化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两国在科技发展方面的互补性为科技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新世纪以来,中俄科技合作日趋活跃、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交流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程度日益深化,形式和层次向更高水平发展,对促进两国外交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两国不断提升的政治关系还很不相称。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中俄科技合作,一要提高对俄科技合作的定位和认识,制定对俄科技合作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将中俄科技合作作为我国深化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面。二要加强对俄科技合作的投入和扶持,建立多元化投入渠道,形成中央投入、地方配套和社会资金集成使用的多渠道科技合作投入体系。三要完善中俄科技合作中介服务体系,强化信息服务、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大力发展国际化专利服务,引导、鼓励和扶持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开展中俄科技合作战略与政策研究,加强中俄科技合作工作宣传展示,扩大影响,形成示范效应。四要强化中俄科技合作专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批既懂科学技术,又熟悉经营管理和国际惯例、了解世界市场动向、掌握本专业知识和贸易以及俄语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