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霞地貌与雅丹地貌都是具有重要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地貌类型,但二者的成因和特征有所不同,现以分别概述。一、丹霞地貌(一)命名来由、特征与分布丹霞地貌是风景观赏地貌的一个重要类型,也是由我国学者命名的地貌名称。1928地质前辈冯景兰先生将红色砂砾岩层命之为“丹霞层”,1939年陈国达教授以广东省仁化丹霞山为例命名“丹霞地貌”,形容红色砂砾岩层地区所具有的天然美风韵,此后大家均延习而用之。丹霞地貌具有雄、险、特、奇、秀、幽的自然美。其形态有方山、奇峰、赤壁、峡谷、丹岩、石林、石塔、峭壁等独特地貌景观和造型各异的“形…  相似文献   

2.
正"有山千丈色如丹,三叠风光一径盘",这是众多描写丹霞地貌诗歌中的一首。在地质学角度,丹霞地貌是指:"厚层、产状平缓、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红色砂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相似文献   

3.
正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以南30公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地貌集广东丹霞山的悬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险、美于一体,还兼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绚丽多姿,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典型的丹霞地貌;其面积广阔、造型奇特、色彩缤纷、观赏性强举世罕见,实属大自然之鬼斧神工的杰作,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4.
崇左市雨花石景区以丹霞地貌景观为特色,在丹霞山的腹部呈现岩溶洞穴景观,地质地貌景观奇特,造型多样。文章介绍了该景区地质特点及其旅游资源,并与广西其他丹霞地貌景区比较,认为该景区的丹霞地貌景观别具一格,建议将景区打造成省(自治区)级地质公园,以保护其地质地貌不受破坏,并建设成为崇左市具有丹霞和岩溶双重特色的旅游景区,以推动崇左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典型性与珍稀性 上新统喀尔喀玄武岩体本身就是大陆边缘活动带晚期珍贵的火山遗迹。它的早期玄武岩台地经风化造就的喀尔喀地貌(地形),外观与丹霞地貌相同,但物源条件不同。丹霞山是红色砂砾岩,它的结构构造条件是沉积岩水平层理发育。喀尔喀山是玄武岩,能形成景观的仅是其中水平节理发育的致密块状玄武岩。与丹霞地貌比较,更具典型性和珍稀性,喀尔喀玄武岩水平节理及其风化地貌景观在省内外是独有的。  相似文献   

6.
“赤壁丹霞”这一特殊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南方较为发育,如广东省的丹霞山、江西省的龙虎山。然而在我国青藏高原干旱一半干旱型气候环境中的沿“黄”两岸亦发育有由第三系红层构成的“丹霞”地貌,这就是我省乃至西北地区显示第三纪以来地球内外营力及青藏高原隆升事件与气候环境演变历程的青海省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7.
甘泉丹霞峡谷群位于陕北丹霞地质遗迹景观带的中部,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为典型的狭缝式丹霞景观。通过野外调查、实测和研究发现:甘泉丹霞峡谷群地质遗迹景观的造景地层为下白垩统洛河组风成相紫红色碎屑沉积岩,岩石呈厚—巨厚层状;垂向节理较为密集,NE—NEE向、近SN向和NW向节理控制了峡谷群的发育。景观类型以负地形的波浪谷(波浪状凹槽与凸起间或分布)为主,辅以丹霞崖壁、一线天、壶穴、象形石等;景观类别与众不同,为具有国际对比研究价值的黄土覆盖型,主要沿洛河支流展布;景观美学上呈现“窄狭、多弯、纵高、陡峻”+“巨厚、均一、韵律、多彩”特征;景观价值上具有科学研究、科考探险、旅游休闲、科普教育等复合多元的多种功能。由于甘泉丹霞峡谷群地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经济欠发达区,未来应加大地质遗迹科研力度,划定地质遗迹保护区,明确地质遗迹保护措施,推进地质遗迹科普教育,开展地质文化村建设,以达到持续保护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丹霞地貌是在中国发现并由中国专家命名的一种特殊地貌类型。目前在中国已发现780多处丹霞地貌,而广西资源国家地质公园的丹霞景观到底是凭借什么脱颖而出,并被人们称之为"丹霞之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处被《中国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丹霞的胜地,感受"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雄奇曼妙景观,撩开那层神秘的面纱。广西资源国家地质公园包括资江  相似文献   

9.
崀山是丹霞地貌的典范.所谓丹霞地貌.通常是指在大陆湖盆中冲击形成的红色砂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等岩层(通称为"红层"),在地壳缓慢抬升的过程中,由外动力地质作用,特别是地表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而塑造成的方山状、塔状、堡状、柱状或峰状及绝壁、悬崖、洞穴等一系列地貌类型.  相似文献   

10.
坎布拉大河之上的丹霞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丹霞胜景著称的坎布拉,于2004年1月19日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青海省第一个国家地质公园;——坎布拉丹霞地貌,是我国第一级阶地和第二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综述了丹霞地貌定义的形成过程。目前国内对丹霞地貌的定义还不统一,基本归纳为3种:一是限于白垩系的陆相红层地貌;二是限于中新生代陆相丹崖赤壁地貌;三是不考虑地质时代、岩相,只要具备赤壁丹崖的红色岩系即可。文章倾向于第三种观点,但是提出在丹霞地貌分类中将其内涵进一步细化,即根据丹霞地貌山顶形态来进行分类,山顶为浑圆形的称为盾丹霞地貌,山顶呈棱角且相对尖锐的形状称为矛丹霞地貌。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第四系粘土矿层中钙质结核有星散状和结盘状两种主要类型。其分布有一定规律:地形高处多且集中,地形低处少或无;某些层位富集成层,其它层位则零星或缺失。这些特点和规律反映了该区古气候环境及地质作用的某些特点,具备一定的地层及找矿意义,可供该区今后同类矿床普查勘探时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绵延八百里的沂蒙山中,有着众多的外表呈圆形状、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的“崮”,呈现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2007年,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的地质地貌专家小组把“崮”这种地貌正式命名为“岱崮地貌”,使其成为继“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喀斯特地貌”之后的第5种岩石地貌。  相似文献   

14.
《南方国土资源》2005,(11):48-51
太平狮山丹霞地貌地质遗迹位于广西东部的梧州市藤县太平镇,是广西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狮山出露地层时代为新生代第三纪,距今已有6500万年以上。岩性为紫红色调为主的砾岩、砂岩和泥质粉砂岩,岩层平缓.受构造运动及溶蚀、风化、流水、崩塌作用,在山中发育有峰林、石柱、石墙、石槽、岩洞等地貌,  相似文献   

15.
发育在压性、压扭性盆地中的同沉积逆断层上盘地层比下盘地层相应地要薄。上盘可缺失某些层段或一直未接受沉积,上盘发育的不对称背斜可为同生、部分同生或后生;下盘地层有时呈楔状向断层处加厚,凹陷内的断层两侧岩性差异小,盆缘或凹陷边界断层岩性差异明显。断面形态有铲形和平直形,前者主要与逆冲推覆有关,后者主要受基底断块控制。断层活动方式有连续和间歇性活动两种。断层发育阶段分为同生冲断期、褶皱发育期和消亡期。 同沉积逆断层具有良好的聚油条件。圈闭形式主要有上盘背斜、断层遮挡、浅层压实背科、基岩潜山及地层尖灭等,并可叠合连片。聚油方式以“新生古储”为主,并有“古生新储”;油气主要通过接触式或顺断层运移。  相似文献   

16.
根据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高精度的三维地震和钻井等资料,将古近系恩平组分为3个三级层序PSQ1、PSQ2、PSQ3。基于建立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开展了岩石物理分析、分频处理、90°相位转换和地层切片等一系列的地震沉积学分析,取得了以下认识:①建立了不同岩性与波阻抗的对应关系,强振幅对应于砂岩,弱振幅对应于泥岩;②地层切片指示研究区西部多为条带状分布的振幅异常,东北部为朵叶状分布的振幅异常;③恩平凹陷北部PSQ1、PSQ2层序发育扇三角洲相,PSQ3层序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恩平凹陷西部在整个恩平组沉积时期仅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   相似文献   

17.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是中国海上重要的油气生产区之一。2001年钻探的Y1井,在西湖凹陷主力油气层之下钻遇了一套厚360m、以泥质岩为主的中—下始新统地层,命名为宝石组。宝石组沉积于西湖凹陷断陷初期。根据岩芯、测井、录井、古生物等资料,分析Y1井宝石组沉积背景,并通过地震相及井-震结合分析,确定西湖凹陷宝石组的平面沉积展布。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宝石组为近海湖泊沉积背景,发育河流、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扇三角洲等沉积相类型;河流相发育于西斜坡北部,表现为低连续变振幅亚平行席状地震相;三角洲相发育于西斜坡及其与中央深洼带的过渡带,表现为楔状或充填状的前积地震相;扇三角洲相发育于凹陷东部断坡带,表现为杂乱楔状地震相;滨浅湖相发育于凹陷大部分地区,主要为中—好连续中振幅平行—亚平行席状地震相;半深湖相发育于中央深洼带部分地区,地震剖面上为连续性较好、振幅较强的席状反射。通过地震剖面的构造-沉积充填分析,西湖凹陷宝石组发育水下高地型和半地堑型两种沉积充填样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野外露头和钻井资料的重新梳理,运用 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对元坝地区吴家坪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分析,选择典型连井剖面进行地层层序对比,建立了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格架内开展了沉积充填作用的研究。研究表明:①元坝地区吴家坪组地层划分为三段,吴一段底部岩性以泥岩、炭质泥岩及铝土岩为主,中上部为生屑灰岩,吴二段下部岩性为泥岩、泥灰岩,上部为生屑灰岩夹薄层硅质灰岩,吴三段岩性以厚层生屑灰岩为主,吴一段为一个三级层序SQ1,吴二、吴三段组成一个三级层序SQ2;②吴家坪组继承了茅口组的沉积格局,SQ1和 SQ2早中期为碳酸盐岩缓坡沉积模式,SQ2晚期在峨眉地裂运动的拉张作用下,出现“台盆分异”,具有发育台缘高能浅滩的沉积背景,且地震响应特征明显;③吴三段台缘高能浅滩储层发育,且具有“多元供烃、近源富集”的特征,生储盖配置好,成藏条件优越,展示了良好的勘探潜力。元坝地区吴三段发育台缘浅滩相储层这一认识将有利拓宽上二叠统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9.
利用钻探岩心识别断裂形变、挤压扭曲、岩心破碎带等断层标志, 有利于勘探区构造地质条件的分析。通过对钻孔岩心岩性特征、地层厚度、煤层间距等方面的研究,发现ZK13钻孔在C51与C52煤层之间地层出现明显的揉皱与破碎现象、地层厚度与煤层间距增大,同时测井曲线显示地层有重复现象,推测在C51与C52煤层之间发育一逆断层;C54与C58煤层之间地层也比较破碎、地层厚度与煤层间距减小,伽玛伽玛曲线幅值增大,推测在C54与C58煤层之间发育一正断层。  相似文献   

20.
在系统回顾传统三角洲成因模式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发育于低可容纳空间背景条件下,由内部结构相对简单、规模相对
局限的多个朵体相互叠置而成的叠覆式浅水三角洲。以现代浅湖沉积过程分析、实验模拟等为基础探讨了此类三角洲的形成过
程、内部结构特征与解剖思路、连片性与连通性及沉积发育条件等。结果表明,叠覆式浅水三角洲发育过程分为2个阶段:单一朵
体发育与复合朵体发育。单一朵体发育又可分为舌状向前伸展式和帚状侧向加积式,复合朵体发育则表现为进积、退积、侧积等
多种叠置方式,进而以不同时期分流河道为纽带叠合成大面积的沉积体;朵体发育过程中遵循“填洼”原理,即优先沉积于可容纳
空间发育的低洼处,一旦有效可容纳空间被填满,朵体或复合朵体将会迁移至其他低洼处;叠覆式浅水三角洲不具有传统三角洲
以分流河道为骨架的层状结构特征,而是由不同时期三角洲朵体相互叠置而成,具有典型的"同层不同期"特征;不同时期三角洲
朵体受可容纳空间与动态地貌控制而呈三维叠置,而非简单的层状叠加,使得三角洲内部呈现出立体拼合的结构特征,单一朵体
是地层对比的基本单元,展布范围有限,与相邻朵体发育于不同时间单元,只能在复合朵体约束下小范围追踪。不同时期朵体之
间的连通性受控于分流河道下切能力、沉积物供给沙泥比、湖平面升降周期等因素;沉积物供给充足、地形坡度低、湖平面长距离
迁移造成的河道稳定性弱是此类三角洲发育的重要条件。叠覆式浅水三角洲成因模式的提出为此类发育于低可容纳空间背景下
大型河流-湖泊三角洲提供了一种合理的地质成因解释模型,进一步深入分析其内部结构特征将为提高此类三角洲的勘探开发
效率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