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物探与化探》2004,28(2):155-155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物化探研究中心多年来一直从事浅层地震方法研究、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开发及工程检测技术服务,并能够紧跟工程地质市场及一些特殊需要,开发合适的产品并完善技术服务。主要产品及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2.
《物探与化探》2005,29(5):434-434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物化探研究中心多年来一直从事浅层地震方法研究、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开发及工程检测技术服务,并能够紧跟工程地质市场及一些特殊需要,开发合适的产品并完善技术服务。主要产品及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3.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物化探研究中心多年来一直从事浅层地震方法研究、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开发及工程检测技术服务,并能够紧跟工程地质市场及一些特殊需要,开发合适的产品并完善技术服务。主要产品及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4.
以折射波法及反射波法介绍了地震勘探技术在石柱槽隧道及大桠隧道探测断裂破碎带、断层中的应用情况,包括观测系统、处理方法及解释依据。结果表明地震技术在隧道工程勘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实例说明,在隧道工程勘探中,因地震波能量衰减较快,除了选择合适的地震勘探方法、观测系统及工作参数外,还应特别注意选择较小的偏移距及道距。  相似文献   

5.
徐贵来  梅汝吾 《铀矿地质》1999,15(6):372-373
1 系统简介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物化探研究中心多年来一直从事浅层地震方法研究、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开发及工程地震检测技术服务,并根据工程市场的需要及一些特殊要求,开发合适的产品。CSA综合工程勘探与检测系统即融多年改造维修地震仪的经验,汲取国内外地震仪及检测仪之特点开发设计的新一代产品。现将本系统功能、特点、技术指标及用途分别简介如下:1.1 功能本系统具有瞬态瑞利面波、高密度高分辨率地震影像、浅层地震勘探、地脉动测试及工程质量检测等功能。所有功能均有较好的处理软件支持,并能及时得到最新版本升级。1…  相似文献   

6.
覃子建  吴淑才 《贵州地质》1993,10(4):335-344
水库地震是人类开发水力资源的工程活动中,有些水库蓄水后会出现诱发的地震现象。乌江渡水电站,是我国在岩溶地区建成的一座高原峡谷型的高坝大型水库,库区蓄水后5个月就有频繁的地震活动,主要有三个震区,至今延续时间已达13年,目前的这种地震活动势态仍在继续。本文就水电站工程及地质背景、震情与震害、地震活动的主要特征及成因机制等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水库地震是当今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具有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新疆轮台县开发场区外围300km范围内的区域地震活动性及地震地质背景,划分出8个潜在震源,采用A.H-S.Ang提出的断层-破裂模型对场区作了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表明,在给定50年工程期限,超越概率为10%时的场地烈度为7.3,相应最大地震影响系数为0.158。该结果可作为抗震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综合地震方法技术,并结合在国外的工程地质勘察实例,讨论了该方法技术的应用效果,综合地震方法的探测结果被后来的钻探及地震层析成像结果所证实,表明了该方法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张世洪 《物探与化探》1989,13(5):391-391
我国工程地震勘探已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80年代初,随着信号增强型浅层地震仪的出现,我国的工程地震科技取得了显著进展。浅层横波反射、城市工程勘察以及农药中的浅层地震测量技术已先后开发并得到应用,开始在我国一些重大工程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浅层地震技术勘查岩溶及溶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工程勘查实例,介绍了浅层地震技术(高密度地震映象法和横波法)在解释工程勘查中探岩溶,溶洞问题的应用,分析岩溶,溶洞等在浅层地震勘探中表现的特征和规律,并探讨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开发地震技术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寻找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手段.并且正逐步向油气开发及生产领域渗透.出现的新技术主要包括:3D地震、垂直地震剖面、井间地震、时间推移地震、多波多分量地震、微地震检测、随钻地震等新技术.这些技术在国内各油田日益受到重视,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油田增储上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地震技术的形成过程作了简单回顾并着重对开发地震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归纳,同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概率地震危险性评价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建设时必须对工程场地的地震危险性进行评价,并且对工程结构物要采取抗震设计。由于相关部门往往针对某一地区只提供一个地震设防加速度范围值或地震设防烈度值,而且某一地震烈度值所对应的加速度值的范围也很大,使得在实际应用中给具体工程安全、经济地选用合适的抗震设防加速度带来一定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以概率地震危险性评价理论为基础,开发了一套地震危险性评价系统。利用该评价系统根据相关地震活动性参数,可以方便、快速地计算出具体工程应该采用的抗震设防加速度值,从而解决了工程活动中安全、经济地选用抗震设防加速度值的问题。文中还针对潜在线源和潜在面源的处理难以在程序上实现这一难题,分别提出了一种精确求解和近似求解的算法。本文并以实例进行了评价计算,计算结果与中国地震局公布的数据符合较好,从而验证了开发的评价系统具有较好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以来,电子工程、通信传输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并应用地海上地震勘探事业中,为海上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的新进展创造了条件;而海上地震勘探向三维及高分辨率方向发展,则为推动海上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些餐部条件及内在需求促使海上就发展和更新。本文主要从震源、数字电缆、电缆震源定位系统、数据存储传输系统、实时处理及多船、多源多缆采集等方面来探讨海上地震数据采集技术方法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物化探中心多年来一直从事浅层地震方法研究、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开发及工程地震检测技术服务,并能够紧跟工程市场及一些特殊要求,开发合适的产品,已为许多用户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浅层地震勘探在岩溶调查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刘保全 《物探与化探》1996,20(6):474-477
浅层地震勘探在岩溶调查中的应用效果刘保全(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450003)近年来,浅层地震勘探等工程物探方法在工程勘察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单位通过在一些工程项目中采用浅层地震勘探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取得了一些资料和经验,并将该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16.
林文太 《福建地质》2002,21(3):161-165
介绍水域工程物探新方法-地震映象法,简述了其工作原理及技术方法,论述了其不同于其他地震勘察方法的特点;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了这种方法用于水域工程地质勘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分类及特色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汶川地震造就了大量地震遗迹景观, 成为了地震科学研究及旅游开发活动的重要资源基础。对地震遗迹景观分类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广义与狭义视角并存, 两分法与一分法并现。充分考虑地震遗迹旅游资源成因及景观特征, 强调地震活动对地震遗迹旅游资源成景过程的影响及响应, 将其分为2个景观型, 4个景观域、6个景观段、13个景观元及若干典型地震遗迹景观; 重点介绍了北川县城地震遗址、都汶公路百花大桥、都江堰虹口深溪沟地表破裂、北川县唐家山堰塞湖、北川县城城西滑坡遗迹等典型地震遗迹旅游资源; 提炼出“国际意义的地质科学研究对象、全球吸引力的典型地震遗迹、国际品质的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世界级震撼力的地震灾难性事件”四大特色。研究结论有利于地震遗迹旅游资源的保护及震区旅游恢复重建, 为高烈度山区地震专项旅游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地震沉积学是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延续发展。最近10多年来,地震沉积学研究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地震沉积学理论、陆相碎屑沉积砂体、海相沉积砂体、碳酸盐岩和混积岩刻画、地震成岩相预测、砂体精细表征和开发地质应用、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RGB(Red-Green-Blue)地震属性融合、储集层预测技术以及三维可视化技术雕刻地质体等10个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未来地震沉积学应该关注地震地貌学理论模型、地震岩性学新方法、勘探地震沉积学、开发地震沉积学、地球物理反演新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完善地震沉积学理论方法,拓展地震沉积学在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助力油气勘探开发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袁金荣 《地学前缘》1996,3(1):10-10
孔隙流体压力在诱发地震过程中的作用袁金荣(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诱发地震是由于人类的某些工程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地震现象。水库蓄水、采矿、向地下高压注水、抽水和大型地下爆破等都可诱发地震。由于诱发地震伴随大型工程,所以对它们的研究具有...  相似文献   

20.
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高密度地震法在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并对高密度地震法在采空区、断层异常的反映机理等进行了分析。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