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下庄矿田构造岩浆演化与富铀成矿作用初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阐述了下庄矿田的区域构造背景和该矿田的主要地质特点,认为下庄矿田构造主要特征表现为浅层次热隆伸展构造,提出浅层次热隆伸展构造岩浆演化的特定条件下,控制富大矿床的产出和分布,以及裂陷伸展构造岩浆演化控制晚期富大铀矿的形成和分布。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下庄矿田富大铀矿的成矿模式,并预测4片富大铀矿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
华东南中新生代伸展构造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跃辉  陈祖伊 《铀矿地质》1996,12(5):257-264
本文根据华东南地区中新生代伸展构造的发育特点,划分出热隆伸展、裂陷伸展和重力伸展等3种伸展构造类型。其中,热隆伸展构造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浅层次热隆伸展构造和深层次变质核杂岩构造两种亚类。不同类型伸展构造在构造样式、组合型式、运动方式、同构造期岩浆作用及形成作用特征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文中分别对其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断陷盆地规模,盆内盖层厚度,地层产状等要素以及控盆地断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推导了不同类型伸展构造的形成深度和水平伸展计算模式,并以信江裂陷伸展构造,衡山,南雄,会昌热隆伸展构造和新一资重力伸展构造作为实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三种伸展构造的形成深度明显地分三个层次,反映了不同伸展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机制特征和热隆隆伸展构造较大的水平伸展,合理地解释了小型断裂盆地内形成盖层厚盖沉积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粤北南雄陆相红色盆地及其紧邻的诸广山花岗岩区,是中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成矿带。研究表明,南雄断裂带属于伸展体系下的低角度剥离断层,为浅层次的热隆伸展构造,断裂带上部为脆性变形层,下部为韧性变形层,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储矿构造。钻孔岩心揭露表明,断裂带岩石包括构造角砾岩、碎裂岩和糜棱岩。岩石具有显著的碱交代蚀变特征,部分糜棱岩后期遭受构造作用产生破碎,且有基性岩脉穿插。样品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碱交代和糜棱岩化程度与铀元素的富集有对应关系。这一规律性说明岩石的碱交代和糜棱岩化对铀富集的空间分布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江西安远热隆基本地质特征及其铀矿远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省安远-寻乌地区位于地幔隆起部位,为一热隆伸展构造区,称安远热隆。在阐述安远热隆基本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化学)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热隆边部火山盆地中铀矿成矿潜力较大,具有进一步勘查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香花岭岩浆底辟伸展构造及其控矿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花岭穹隆是一个岩浆底辟伸展构造,它的结构与变质核杂岩、剥离断层的结构相似,由核部、滑动系统及盖层构造三部分组成,核部为隐伏花岗岩体和寒武系变质岩系。滑动系统为隐伏岩体与其上覆盖层之间的高温韧性剪切带和沿泥盆系与寒武系之间的不整合面发育的剥离断层。盖层构造为发育于泥盆系一石炭系中的阶梯状缓倾斜正断层和大量层间滑脱断层,香花岭岩浆底辟伸展构造是在区域伸展作用的背景下,由岩浆底辟上隆,并引起上覆盖层下滑而形成的。香花岭锡、铬、锌多金属矿的矿田、矿床及矿体构造都受该伸展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7.
京北云蒙山变质核杂岩南东侧剥离断层带的构造热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云蒙山变质核杂岩东侧的河防口低角度正断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矿物(黑云母)的变形特征和形成环境分析,获得了该断层带上的构造热演化环境:温度为780~860℃,压力约为7.3×108~8.6×108Pa.提出云蒙山变质核杂岩的成因机制是,在区域伸展背景下,处于半固结状态的云蒙山花岗岩在东南侧卷入河防口-水峪伸展型韧性剪切带,使花岗岩发生中高温条件的韧性变形;之后,该韧性剪切带在隆升过程中不断向浅层次过渡,形成了一些浅层次的脆性伸展变形构造.  相似文献   

8.
熊耳山伸展构造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陆伸展构造是指陆块受水平拉伸运动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区域构造作用,当某区域遭到拉张后,在伸展最大的地方断面变得非常平缓。这种低高度拉张断层称为剥离断层。伸展构造对岩石的形成和变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有人发现伸展构造不仅与煤、石油和天然气等非金属矿产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还与很多贵金属矿床的成矿和控矿构造有关。过去被认为的“层控”矿床,现在有人认为是受伸展构造产生的低角度剥离断层控制的。因而对“层控”理论提出了挑  相似文献   

9.
华东南中新生代伸展构造时空演化与铀矿化时空分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大陆伸展构造理论,论述了华东南地区中新生代以来伸展构造的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类型伸展构造的时空演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应用华东南地区不同类型铀矿床已有的成矿年龄资料,研究了伸展构造活动与区域铀成矿作用之间的联系,不同类型伸展构造与不同类型铀矿床之间在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上的对应关系。认为伸展构造活动产生的有利构造环境是导致铀成矿作用产生的根本原因,伸展构造活动的脉动性及其相应的岩浆作用决定了铀成矿作用的多期多阶段性,不同地区伸展构造活动的先后决定了不同类型铀矿床成矿作用的时序和空间分布。文章最后认为,由于伸展构造活动对区域铀矿化的这种明显控制关系,本区不同类型铀矿化成矿机理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0.
东胜铀成矿区断隆成矿观点的提出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德长  叶发旺  张静波 《铀矿地质》2007,23(1):38-42,16
文章利用后遥感应用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东胜铀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铀矿化特征、铀矿化与油气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砂岩型铀矿断隆成矿的观点,强调了断裂构造及深部物质在砂岩型铀矿成矿中的重要作用,丰富了砂岩型铀成矿理论,进一步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伸展构造理论,通过野外实地观察结合遥感影像判读和室内综合研究,提出了桃村断裂为一条拆离断层。并进一步剖析了与其伴生的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特点;分析了拆离断层和变质核杂岩的影像特点;探索了它与该区成矿作用的关系。这对认识我国东部普遍存在的先压后张断层的成因和演化,了解我国东部与铀矿及其它矿产有关的区域拉张构造背景的关系,开拓新的找矿思路是有启迪的。  相似文献   

12.
拆离构造理论与找矿实践(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童航寿 《铀矿地质》1994,10(3):161-167
本世纪80年代兴起的地学前沿──拆离构造理论,其研究热潮已波及了铀矿地质领域。为了研究应用拆离构造理论,指导找矿实践,应《铀矿地质》编辑部之约撰写本文分几次刊出,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拆离构造研究在我国的新进展;(2)拆离构造概念的演生与地球圈层;(3)拆离构造基本含义与相关构造术语;(4)拆离构造形成的动力学讨论;(5)拆离构造的厘定和鉴别;(6)拆离构造的研究方法;(7)拆离构造控矿理论与找矿;(8)拆离构造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试论华南中新生代地幔柱构造、铀成矿作用及其找矿方向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本文扼要地阐述了地幔柱构造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指出地幔柱构造作用是地质构造作用、火山岩浆活动、沉积变质作用、成矿作用体系的原动力;论述了华南中、新生代地幔柱构造的存在、作用特点及其与华南铀矿化的关系。华南4大类型的铀矿化应是在统一的地幔柱构造作用和影响下的产物。地幔柱构造不仅为铀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提供热动力,而且还可能提供成矿物质来源,对进一步深入认识我国华南铀矿区域成矿规律,扩大老矿区,探索寻找成矿新区和新类型铀矿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余达淦 《铀矿地质》2001,17(6):321-327
笔者认为,对华南中生代富大铀矿成矿背景的研究要强调壳幔交换的深部作用,强调构造体制变革对成矿的制约,以及两条火山岩带和一个岩浆活动区的成矿地位.构造研究中要引进伸展构造理论,研究盆岭构造、热隆构造及与变质核杂岩构造配套的常见构造型式,研究盆岭耦合特点.成矿模式要考虑岩浆定位部位深浅及形成构造环境差异、地化环境差异,要探索大型、超大型铀矿形成的岩浆定位部位与层圈构造、地壳韧脆性构造转换面、地球化学转换面的耦合条件.  相似文献   

15.
6722热液型铀矿床位于东西向南岭构造和北东向武夷隆起交汇部位的禾草坑铀矿田内。本文利用采集于该矿床花岗岩型矿石中的8件方解石进行Sm-Nd年龄测定,确定了成矿年龄为113.4±6.9 Ma。这期发生在花岗岩中的铀矿化早于隐爆角砾岩中的矿化。我们推测前期花岗岩中的矿化为后期隐爆角砾岩中富矿体的形成提供了预富集。白垩纪时6722矿床所在会昌地区处于岩石圈伸展的地段,伸展作用为铀成矿创造有力条件,岩石圈伸展与铀成矿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小秦岭金矿田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同时也是秦岭复合型造山带的北缘组成部分。这里是我国第二大黄金产地,大规模金的成矿作用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圈大规模减薄的区域伸展构造背景。此外,越来越多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显示区内还存在三叠纪的成矿事件发育钼、铅、铀、铌等与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的多金属矿床,主要分布在小秦岭的南北边缘。目前,对于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的构造背景研究尚属薄弱,还没有直接对有关的构造变形开展过专题研究。为此,我们对小秦岭金矿田东端边缘的构造带进行构造观察和测量,并采用~(40) Ar-~(39) Ar年代学方法厘定变形时限,揭示三叠纪成矿事件的构造背景,为深入认识区内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特征和规律提供构造证据。研究表明,小秦岭金矿田三叠纪成矿事件发生于晚三叠世的伸展构造背景,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早期(221~216Ma)是在碰撞向后碰撞转折阶段的重力滑脱构造环境中,发育火成碳酸岩型钼铅、铀铌铅多金属矿床;晚期(214~203Ma)是在后碰撞阶段由俯冲板片断离或岩石圈拆沉作用等深部过程导致的区域伸展构造环境中,发育石英脉型和斑岩型钼矿床。小秦岭中生代晚三叠世和早白垩世两期成矿事件都是在伸展构造背景中的构造-岩浆-流体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江南造山带西南段摩天岭穹隆脆韧性剪切与铀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造山带构造体制转换环境下,铀元素的活化、迁移和沉淀富集过程多与脆韧性剪切带的递进发育过程紧密相关。鉴于此,详细的区域和矿田构造解析是正确理解铀矿床成因的关键。华南江南造山带及其周缘分布着大面积低温铀矿床,既有晚古生代铀矿床,又有后期叠加的新生代铀矿床,均受脆韧性剪切转换带控制。华南铀矿床成矿作用具有多期叠加成矿特点,以往对单个铀矿床成矿地质和赋矿特征的研究较多,但对铀成矿作用与区域地质、构造体制及其剪切转化关系的系统研究则较为薄弱,造成对矿床成因认识很不统一,制约了对这一区铀成矿作用的深入理解。为深入了解这类铀矿床的形成机制,本文选取了摩天岭穹隆376矿床和374矿床两种不同地质特征的代表性铀矿床开展研究。通过详细地构造解析,我们认为摩天岭穹隆至少发育了五期构造变形,分别为新元古代(~820Ma)(D1期)近东西向褶皱与同构造岩浆侵位、加里东期顶部向NW的逆冲(453~426Ma)(D2期)、后加里东期NE走向的正向韧性剪切(426~295Ma)(D3期)、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的脆-韧性伸展(87~47Ma)(D4期)及喜马拉雅期以来的构造隆升与剥蚀(47Ma~至今)(D5期);结合显微构造与电子探针分析,认为D3期和D4期为关键铀成矿期。通过系统野外调查,以构造地质解析为主线,对新元古代三防花岗岩体及其周缘主要含矿构造与典型铀矿床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解析,提出了摩天岭两种类型铀矿床由脆韧性递进变形控制的统一铀成矿模式,以期对华南铀矿勘查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