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从地质、地球化学以及矿化蚀变特征等方面对凤凰山矿田内两类不同成矿岩体的特征进行了对比,指出凤凰山复式岩体由早期的花岗闪长岩和晚期的石英二长闪长斑岩所组成,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成矿作用主要为矽卡岩型成矿作用,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有关的成矿作用主要为斑岩型成矿作用.并对新发现的斑岩型矿化的大地构造背景、围岩、蚀变特征、控矿构造以及矿石类型进行了阐述.最后,在综合分析成矿物质来源、物理化学条件、成矿流体和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对凤凰山铜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矿床的形成主要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经历了多种成矿作用,形成了多种矿化型式,矿床成因属以岩浆热液为主的复合型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
老厂海洋山铅锌成矿作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代干 《广西地质》1999,12(3):25-32
老厂海洋山产于寒琥-奥陶系与泥盆系不整合面之下的铅锌矿床,形成条件复杂,矿床成因独特。研究表明:该区铅锌矿床产于砂页岩古风化壳中由“生物-热卤水”成矿作用形成,成矿作用始于地下水,生物作用矿化预富集期,主要成矿作用发生在热卤水作用矿化叠加富集期。  相似文献   

3.
小兴安岭地区与加里东期花岗岩类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韩振新  郝正平  侯敏 《矿床地质》1995,14(4):293-302
加里东期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及其有关的成矿作用,在小兴安岭地区形成了一批铁、铜、锌、铅、锡、钼和钨等矽卡岩型和热液型的矿床。这些成因上紧密相关的矿床形成时间相近。不过,在不同的岩浆活动阶段和不同的地质环境中形成的矿床,,其矿化特征又有明显的差别,而且,矿种和矿化类型在空间的分布上,呈现有规律的分带象。本文着眼于研究上述的矿床所处的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和成矿作用,用成矿系列的观点,对矿床进行矿亚系列和矿床  相似文献   

4.
热水成矿作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本文从热水成矿作用的基本概念、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物理化学与矿床地质等方面对热水成矿作用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热水成矿流体以同生盆地水、表生水包括大洋水为主,在深循环过程中与高温地质体发生作用而获得热量和成矿元素,最后演化为成矿流体;矿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热水喷流孔附近的物理化学梯度带;对于发生在沉积岩中同生盆地水成因的热水成矿作用具有类似油气藏的生成储集模式,在开放型构造中形成渗透浸染状矿化;在封闭构造中,含矿流体首先集中在构造圈闭中,在构造活动期水爆成矿。热水沉积建造及沉积相带划分是热水成矿作用研究的重要方面,横向上一般划分为硅质岩沉积带、碳酸盐沉积带、硫酸盐沉积带,同时伴随着矿化分带;纵向上分为脉状充填带与喷流沉积带。  相似文献   

5.
苏友庆 《黄金地质》1996,2(1):38-45
锦屏金银矿产于上侏罗统南园组火山夺中,由Ⅰ号矿化蚀变构造破碎带和Ⅱ、Ⅲ号石英细脉带3个矿化带组成,形成于中低温、中浅成条件下,成矿作用在中性略偏酸性、较还原的环境下进行,成矿物质主要自岩浆及其衍生物,属被加热的大气降水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拉拉矿床物共生组合、矿物生成顺序、矿石特征的研究,发现其矿石物以磁铁矿为主,铁和铜的硫化物次之,并含有大量稀土矿物和自然金。拉拉矿床至少经历了两期成矿作用:早期为区域变质成矿作用,晚期为热液成矿作用。早期形成Fe-REE-P矿化,晚期为Cu-Mo-Au-Co-(U)矿化。根据这些特征,首次指出该矿床属于铁氧化物-铜-金-铀-稀土型矿床,而不是以往所称的块状硫化物型铜矿。  相似文献   

7.
温杖子金矿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成矿作用和多次矿化富集,具叠加成因特点,主要成因类型为侵入体接触带型和中低温热液型。成矿作用从晚侏罗世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三纪末,约延续了150Ma。  相似文献   

8.
湘中锡矿山式锑矿锑与砷、金的共生分异现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陶琰  金景福 《矿物学报》2001,21(1):67-72
通过湘中锡矿山式锡矿矿化蚀变特征及矿化蚀变岩石微量元素统计分析,阐述了成矿作用中锑与金、砷共生分异的现象,并以因子分析为手段,提取成矿作用中最主要的两个特征因子,综合地质分析,指出锑矿成矿过程中主要包含有两种地质作用:硅化与锑矿化。硅化和锑矿化分别同砷、金富集和锑矿质沉淀析出相联系,从而造成锑与金、砷共生分异。硅化作用主要在成矿早期,温度较高(200-300℃),砷、金主要在这一阶段析出。锑矿化则集中发生在成矿作用晚期,温度较低(100-200℃),辉锑矿以裂隙充填方式沉淀成矿。对锑与金、砷共生分异的认识较好地解释了矿化带上成矿特征指示元素在元素聚类分析中不相关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根据银山Cu-Au多金属矿床是由构造动力热液和火山-岩浆热液双重耦合成矿作用而形成的新认识,建立了银山矿床新的矿化分带体系-二级多中心矿化分带模式,并探讨了其形成机制及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韧性剪切作用与深源流体演化和金矿化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流体形成演化是当前地球科学的前沿领域,但构造-流体-成矿作用的研究有很薄弱。文章通过对流 性质的分析,探讨了地质作用过程中流体演化,韧性剪切带中流体演化与矿化的关系。成矿作用发生于深源流体与上地壳流体的“混合”阶段及流体围岩交代反应阶段。  相似文献   

11.
冯明月 《铀矿地质》1999,15(4):198-203
本文在综合分析古河道型砂岩铀矿成矿条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克鲁伦河盆地、呼查乌拉-呼伦湖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基底与沉积盖层特征,指出了盆地的铀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和外贝加尔地区古河道型铀矿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俄罗斯 3个具有工业意义的古河道型铀矿化发育区 (外乌拉尔、西西伯利亚和外贝加尔 )的地质背景、铀矿化特征和铀成矿条件 ,指出切割到基底中的古河道型铀矿床 ,既可产于跨地区的造山带周围 ,也可产于活化的年青地台和古老地盾 ;既可形成于干燥的气候条件 ,也可形成于潮湿的气候条件。古河道型铀矿化可以从含矿层的沉积开始一直延续到被泥岩层或玄武岩层完全封盖。古河道的后成氧化分带有两种形式 :氧化带 铀矿化带 原生灰色岩石 ;氧化带 氧化铁再沉积带 漂白带 原生灰色岩石。古河道型铀矿床具宽广的元素谱 ,这主要是与含矿围岩富含有机质和在氧化带尖灭处存在各种地球化学障有关  相似文献   

13.
巴音宝力格隆起带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塞音山达砂岩型铀矿成矿省位于同一大地构造单元。隆起带上中新生代盆地内找矿目的层巴彦花组中发育了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与湖泊4种沉积体系;其中发育了潜水氧化带与潜水层间氧化带2种氧化带类型,前者主要发育于冲积扇、基底式古河道以及巴彦花组与上第三系不整合面部位碎屑岩中,后者主要发育于三角洲与建造式古河道碎屑岩中。隆起带上中新生代盆地内地表有铀矿化显示,深部铀矿化信息丰富,层巴彦花组中可能存在潜水层间氧化带与古河道2种砂岩铀矿类型。文中概括总结了隆起带上中新生代盆地内潜水层间氧化带与古河道砂岩型铀矿区域预测判据,提出了东部与西部地区以寻找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为主,兼顾寻找发育于冲积扇前缘辫状河沉积体系碎屑岩中的建造式古河道砂岩型铀矿,中部地区以寻找基底式古河道砂岩型铀矿为宜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14.
努和廷地区古河道砂岩型铀矿遥感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军 《铀矿地质》2000,16(1):52-57
本文概述了努和廷古河道砂岩型铀矿的成因及形成机理、介绍了采用遥感数字图像信息增强技术、钻孔资料的三维量化分析等技术,对该地区古河道砂岩型铀矿的成矿环境信息及威古河道信息的提取进行的方法研究与试验。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俄罗斯、蒙古一些已知古道型铀矿床的调研,归纳了该类铀矿床空间定位的构造控制、铀源的近源性、潜水氧化成因、含矿层的单层位性等与勘查工作有关的地质特征,并在分析上述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今后对古河道型砂岩铀矿勘查工作方面的对策和方针。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卡姆斯特地区侏罗系铀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卡姆斯特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西山窑组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特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运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重建了该区铀成矿模式,初步认为铀矿化、异常符合层间氧化带控矿理论,受层间氧化带及不整合面控制,总体上遵循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成矿规律。指出区内铀矿找矿目的层主要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次为西山窑组,主要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次为不整合面砂岩型、煤岩型,明确了今后该地区找矿方向,可为准噶尔盆地今后铀矿资源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四川盆地龙潭向斜区域地质背景、找矿目的层侏罗系沙溪庙组和遂宁组地层特征、砂岩岩性岩相发育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笔者认为,目的层内灰色砂体发育,黄色砂岩为其蚀变产物。通过对砂岩型铀矿化特征的研究,综合分析了该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铀成矿环境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金明  王敢  滕润球 《铀矿地质》2003,19(3):141-147
本运用水成铀矿地质理论,对乌兰花盆地上新统铀矿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铀源条件、岩性岩相古地理、砂体特征和水地质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盆地上新世具备古河道的发育条件,上新统是主要的找矿目的层位之一,具备形成古河道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但是同时也存在对铀矿形成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二连盆地川井坳陷铀成矿环境及成矿有利地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简述二连盆地川井坳陷区域地质,区域水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白晋系岩性岩相特点,岩石后生蚀变和铀矿化特征,并得出坳陷在纵横两方向上存在着较大的分割性和不均匀性,白音查干凹陷砂体属三角洲相叠加了河流相的新认识,进而提出了下白垩统为湖相→三角洲相→河流相的连续演化系列。从宏观,微观两方面论述了白音查干凹陷潜水和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前景,同时,分片对整个川井坳陷成矿有利及不利因素作了评价,在对古河道发育情况,基底,构造,水地质和后生蚀变,有机质等成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川井坳陷东部桑根达来凹陷西南缘为古河道砂岩型铀矿成矿有利地段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根据野外调查及室内系列编图成果,分析了巴音宝力格隆起带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认为下白里统巴彦花组是中新生代盆地的找矿目的层位,并存在古河道与潜水层间氧化带两种砂岩型铀矿类型。巴彦毛都、准巴彦塔拉、乌里雅斯太和伊勒门盆地是形成砂岩型铀矿的远景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