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河南国土资源》2010,(6):20-20
登封位于郑州市西南、中岳嵩山南麓、颍河上游,全市海拔在228 ̄1512米之间,北部嵩山和南部箕山地区为中低山地貌,中部为低山丘陵区。嵩山地区,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来,年平均降水量为599.8毫米,年最大降雨量900毫米。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以地面塌陷、滑坡、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隐患,  相似文献   

2.
登封位于郑州市西南、中岳嵩山南麓、颖河上游,全市海拔在228~1512米之间,北部嵩山和南部箕山地区为中低山地貌,中部为低山丘陵区.嵩山地区,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来,年平均降水量为599.8毫米,年最大降雨量900毫米.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以地面塌陷、滑坡、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隐患,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一定威胁.  相似文献   

3.
2003年11月12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主任爱德博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赵逊组成的专家考察组对嵩山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考察。此次考察的目的是为了让地质专家全面了解嵩山的地质地貌,认识嵩山的地质结构在全球的地学价值。 当天,专家考察组首先听取了有关领导对嵩山地质地貌的汇报,并在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李明路处长、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林景顺,副厅长钟秀明和郑州市、登封市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参观了嵩山地质公园博物馆,并沿三皇寨地质路线对嵩山地质地貌进行实地考察。 嵩山…  相似文献   

4.
嵩山不仅是中外地质学家憧憬和瞩目的地质场所,而且还是一个旅游胜地。本文较详细地论述了嵩山的山石景观、岩溶景观、天然地质博物馆及人文景观。嵩山旅游资源类型齐全,分布集中,开发潜景远大。作者对开发嵩山旅游资源,加强资源保护等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八百年前,在我国中岳地区就流传着用麦饭石治病的秘方,药到病除,后载入“本草纲目”。70年代日本在国内找到了麦饭石,认为有延年益寿之奇功,形成了麦饭石热。1986年以后,在河南省嵩山地区先后找到了“中岳麦饭石”、“阳城麦饭石”和“嵩山药石”。通过对上述麦饭石,尤其是对“中岳麦饭石”深入、系统、科学地试验研究,以大量的数据证明了麦饭石是微量元素营养源,是人体血液洗涤剂,是增加活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健康石、长寿石。科学地开发利用.定会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6.
放牛山石英岩系为经低绿片岩相变质的粗陆源碎屑岩。顶、底界线清晰 ,与下伏太古宙变质花岗岩系及上覆中元古界熊耳群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从层位、岩性、沉积环境及变质特征等均可与陕西铁铜沟组及嵩箕地区嵩山群罗汉洞组相对比。为此 ,将放牛山石英岩系归属下元古界嵩山群罗汉洞组。  相似文献   

7.
河南临汝安沟地区前嵩山群变质矿物、变质矿物组合以及变质温压条件研究表明,前嵩山群分属不同的变质建造,其中安沟群属中压相系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登封群头道河组为中压相系角闪岩相。同时,两套地层变质作用之间缺少钠长—绿帘角闪岩相,这一变质作用的间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层的间断。  相似文献   

8.
2003年11月12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主任爱德博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赵逊组成的专家考察组对嵩山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考察.此次考察的目的是为了让地质专家全面了解嵩山的地质地貌,认识嵩山的地质结构在全球的地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西阳河群火山岩及石秤花岗岩的同位素地质取样分析与综合研究。笔者认为中岳运动发生在距今1800Ma,结束于1400Ma,最强烈时期在1600Ma。如以1600Ma作早、中元古代界限,则嵩山群应属下元古界,西阳河群应属中元古界,两者为不整合接触。中岳运动在地层记录中产生的不整合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嵩山以独特的地质地貌被授予国家地质公园的桂冠后,2003年8月21日,再次与黄山、庐山等7个国家地质公园一道被列入我国首批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候选地。 为把嵩山纳入世界地质遗迹保护的行列,引起世界广泛重视,使嵩山享受世界遗产的待遇,让嵩山真正造福全人类,登封国土人在各方的支持和帮助下,随着嵩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揭碑开园,随即也拉开了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序幕。 为使嵩山早日加入世界地质公园大家庭,登封市国土资源局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工作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需要上报大量的资料,其中长达200多页的申报世界…  相似文献   

11.
浙江中生代地壳具有厚度大,比较成熟的特点。在占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板块的碰撞等作用下,先后经历了聚敛、剪切(先强烈左旋后右旋)和引张机制,发生了强烈的陆内造山作用。可以分辨出的构造事件,分别称之为印支运动(195Ma前)、兰江运动(155Ma~150Ma前)、闽浙运动(125Ma~120Ma前)、丽水运动(110Ma~105Ma前)和狭义的燕山运动(70Ma前)。总体特点:首先是构造强度愈晚愈弱;其次是均伴有构造格架的变迁,即变格运动。每次构造事件在浙江和华南均保存有构造不整合面,其间的地层亦自称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沉积建造及其接触关系、分布和厚度变化,分析了下场子区震旦纪以来地壳波浪运动以及与矿产之关系。地壳波浪运动经历了波状运动(Z—J_(1-2))→波褶运动(J_2)→波断运动(K-E)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不同矿产。波浪运动的特点是具有继承性、迁移性、新生性阶段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西部地区现今的块体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地壳运动GPS监测网1992~1996年3次复测结果,分析了我国大陆西部地区现今块体运动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印度板块向北推挤是我国西部块体褶皱运动和变形的根源;由於内部次级断块的边界条件和受力方式不同,块体边界和内部构造形变亦具有明显的差异。块体运动主要特点表现为:(1)喜马拉雅向南弯曲的弧形边界东西两端,印度板块推挤运动方向不同,导致了弧前方的亚板块和构造块体的运动方向呈扇形散开;(2)青藏高原主体在南北向缩短、东西向延伸的同时存在着明显向东的物质侧向滑移;(3)重要块体分界带和褶皱带两侧运动矢量的比较表明,阿尔金断裂为左旋走滑,天山、祁连山均呈压性;(4)由设置在不同块体的GPS测站南北向和东西向运动速率及速率的平均值得到的块体运动速率和方向,呈有规则的变化,其变化规律与地质、地球物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应绍奋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作者所提出的方法重新处理了覆盖中国大陆(不包括海南省、台湾省等岛屿)900余万平方公里的垂直形变资料,给出了在通量均衡基准下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垂直运动及其梯度的空间分布以及几大地块的平均速率和通量。由此得出以下认识:(1)现今地壳垂直运动与大陆所处的力场有较好的对应性。(2)现今地壳垂直运动具有明显的南升北降大趋势;以西部最为典型和强烈。(3)现今地壳垂直运动高梯度值带与地震带的分布有较好的吻合性。(4)现今地壳垂直运动的分群性与大陆各大地块的划分有较好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15.
福建地区地块运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福建地区活动地块边界带的运动及块体内部变形规律,利用5期GPS观测资料(1995、1997、1999、2001、2003年)计算了福建块体的趋势性差异运动年变速率、优势水平运动年速率,以及在区域无整体旋转基准下各GPS测点运动速率。GPS网5期观测的不同测点速率随时间序列变化结果显示福建活动块体整体向东南方向运动,而块体内部形变量较小(约1mm/a)。  相似文献   

16.
������嶫�����˶��ֽ����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о???1999??2004?????GPS??????????????????嶫???????????????????????????????????????????壬??????????????????????2001??11??14 ??????Ms8.1????????????????????????????????????????????????????????λ????????????????????????;????λ??????????????в??????????????????????????λ????????????????????????????γ????????????????????????  相似文献   

17.
阐述利用空间大地测量测定和研究板块运动的基本方法、研究成果及最新进展 ,并和地质学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用地质学方法与用大地测量方法建立的板块运动模型参数在整体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但对某些板块而言两者相差甚大 ,超出了模型误差的范围 ,其中 ,所有大地测量得到的太平洋板块速率都大于地质模型 ,极位置经度都偏小。不同作者利用空间大地测量建立的板块运动模型参数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与所利用的数据类型、板块及其边界划分方案、测站的数量与分布状态及测站取舍的原则有关 ,尤其是与测站的分布及强变形 (非刚性板块运动 )测站的取舍有关。在研究区域性地壳运动时 ,采用不同的板块运动模型将会得到不同的背景场 ,从而会得到不同的区域运动图像 ,因此选择合适的背景场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处理重庆GPS观测网2008年2月—2010年10月的观测数据,得到该地区12个测站的汶川地震同震位移、地震前后跨断层基线时间序列,及相对于WUHN站的水平运动场和区域无整体旋转基准下的速度场。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的同震水平位移最大达到24 mm,最小达到7 mm;汶川地震后重庆地区地壳运动整体平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地貌、水系形式论述江汉盆地新构造的特点。指出江汉盆地为一继承性沉降盆地,同时新构造又具新生性。新构造运动的类型有差异升降运动、掀斜和拗折运动。江汉平原第四纪植物孢粉组合反映气候冷暧交替。鄂西山地发育了山谷冰川,平原区为湖河交错,受新构造运动影响,云梦泽逐渐解体。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日本3·11大震前后GEONET观测站位移时间序列以及中国东北三维形变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地震及大地电磁研究成果,探讨中国东北长白山火山区现今地壳运动特征及动力学环境。结果表明,奥羽山脉是日本东北地壳运动的分界带。3·11地震后,两侧点位以东向运动为主,大震对中国东北形变的影响还未结束。受板块俯冲及壳幔岩浆运动的影响,长白山火山区现今地壳变形及地震的发生与区域应力变化及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