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叠锥构造是沉積岩中極有兴趣的构造之一,在柴达木盆地的东北缘,曾先后在魚卡及赛冷朶秀(旺朶秀)發現过叠锥構造。賽冷朶秀所見叠錐構造系產于石炭紀地层中,当地石炭纪系海陸交互相的含煤系,主要岩性为石灰岩及砂、頁岩,並含煤层:叠锥构造即產于石炭纪地层的中下部,主要岩性为石灰岩及頁岩,在頁岩中也常夾有石灰岩的凸鏡体,凸鏡体大小不一,可由几公尺到几十公尺,/而叠錐構造即產于石灰岩凸鏡体中,叠锥大小不一,但發育尚佳。  相似文献   

2.
叠锥构造是纤维状矿物呈锥状嵌套分布的一类特殊沉积构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国际研究的热点,但中国对于叠锥构造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程度较低。文中详细总结了叠锥构造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笔者于新疆托克逊凹陷、准噶尔盆地东部以及哈密盆地3处新发现的叠锥构造。叠锥构造的发育层系广泛,二叠纪末—三叠纪初以及三叠纪末—侏罗纪初发现的叠锥占绝大多数,揭示其可能与生物大灭绝有关;叠锥构造的形成环境较广,不能简单地将叠锥构造作为湖泊相或海相等的相标志。对新发现的叠锥构造初步分析后认为,叠锥构造为与生物(化学)作用有关的原生沉积构造,但对叠锥构造成因机制的深层次研究还需建立在叠锥构造纤维状矿物生长习性及其与形成环境和发育层系的耦合关系研究之上。  相似文献   

3.
叠锥构造是纤维状矿物呈锥状嵌套分布的一类特殊沉积构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国际研究的热点,但中国对于叠锥构造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程度较低。文中详细总结了叠锥构造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笔者于新疆托克逊凹陷、准噶尔盆地东部以及哈密盆地3处新发现的叠锥构造。叠锥构造的发育层系广泛,二叠纪末—三叠纪初以及三叠纪末—侏罗纪初发现的叠锥占绝大多数,揭示其可能与生物大灭绝有关;叠锥构造的形成环境较广,不能简单地将叠锥构造作为湖泊相或海相等的相标志。对新发现的叠锥构造初步分析后认为,叠锥构造为与生物(化学)作用有关的原生沉积构造,但对叠锥构造成因机制的深层次研究还需建立在叠锥构造纤维状矿物生长习性及其与形成环境和发育层系的耦合关系研究之上。  相似文献   

4.
陕北神府地区延安组煤系中的叠锥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陕北神府煤田延安煤系中叠锥构造的产出层位、宏观微观特征,分析了叠锥构造的成因和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宋霁  焦养泉  李锦华 《地球科学》2015,40(5):851-862
为了全面了解测老庙坳陷早白垩世叠锥构造的沉积特征,并探讨其成因及形成环境等问题,运用野外露头实测、光薄片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阴极发光照相、扫描电镜照相等方法,发现叠锥构造发育于钙质结核外侧,覆盖所有方向,呈放射状,直圆锥锥顶指向结核中心;叠锥矿物成分主要为纤维状低镁方解石,纤维状方解石呈锥形套叠,具波状消光;阴极发光显微镜下呈均一的棕红色,不具微量元素分异和析出的成岩色带;叠锥结核的发育规模明显受制于原生沉积环境.结果表明叠锥结核的发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育的原生沉积环境应为水深在5~30 m、水体能量较高的滨浅湖沉积环境.推测叠锥构造的形成可能是同沉积期生物沉积作用和胶结作用,以及后期上覆岩层静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延安组叠锥沉积特征与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露头实测、手标本观察、光薄片观察、X光衍射分析、电子扫描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延安组第Ⅱ成因地层单元中的叠锥各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叠锥整体呈结核状产出于暗色泥质岩中,泥质岩中发现丰富的20μm左右的炭化微生物化石,反映相对还原的沉积成岩环境。叠锥内部常可分为3层,中层为块状灰岩,上、下层由大小不等的、同轴或错落叠置的直圆锥组成。叠锥内部主要为纤维状方解石呈锥形套叠,纵切面上可见明显的"V"字型或"W"字型纹层,横切面上可见大小不等的同心圆状构造。上、下层位叠锥的锥顶均朝上,反映出类似叠层石的生长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叠锥可能是由微生物和沉积作用联合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生物沉积构造;并推断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延安组第Ⅱ成因地层单元中的叠锥发育于由河流向湖泊过渡的浅水、沉积速率较低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7.
洞穴石笋纹(壳)层构造类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大量大型石笋纵剖面观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洞穴石笋成因形态分类,首次确立石笋纹(壳)层组合构造分类方案;阐明叠锥、叠柱、叠锥柱复合和叠锥柱彼此间夹复合等构造类型及类型中的拱凸、拱凹、水平、平凹等纹层(组)层面构造亚类的组成特征;指出有关构造类型和亚类是成笋时段洞顶滴水、滴流水水量和流态动态特征与过程的踪迹,纹(壳)层及其构造也是洞穴内外气候环境及洞穴(道、厅)地质、水文条件等制约因素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8.
一、利用500米钻机废横、立轴齿轮及300米钻机废立轴齿轮制造直径为50毫米及直径为42毫米钻杆矢锥:过去我们曾用合金钢制作矢锥,由于没有掌握材料性能,虽曾加工过30多个,分别进行了油淬与水淬,加热炉也分别采用了烘炉与电炉,但在淬火的一批矢锥中,或由于硬度不够,或因产生裂纹,没有一个取得成功,后来利用钻机废横、立轴齿轮料代替,效果很好.因钻机废横、立轴齿轮为40号铬钢,淬火性稳定,淬火后的硬度也合格,所以制出来的矢锥硬度、强度均达到技术要求,并且节约了大批合金钢.经初步鉴定,其质量并不低于外购矢锥.  相似文献   

9.
洞穴石笋纹(壳)层层组类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笋是洞穴碳酸钙沉积的典型滴石类型,也是岩溶记录中最全面、最系统的古气候环境信息载体,随着高分辨率测年技术和测试方法的提高,它在重建古气候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石笋沉积纹层的组合、厚度、粒度和层面构造等,是恢复成笋滴水动态及相关古水文条件的物质基础,其中不少古气候环境信息,具强烈直观感,聚集物证、形象地记录于石笋剖面中,易观测研究.通过大量石笋纵剖面观测和系统的同位素组成、微(痕)量元素、特征性纹层的分析研究,证实石笋沉积纹(壳)层具韵律性组合和沉积旋回性及其古气候环境显示.首次提出石笋具叠锥型、叠柱型、叠锥叠柱复(组)合型纹(壳)层组和连续性、旋回性、间断(歇)性叠复纹(壳)层层组类型的沉积构造,并阐述各自的特征、滴流水动态和气候环境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0.
四川华莹山三叠纪之分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汲清  曾鼎乾 《地质论评》1948,13(Z2):253-255
民国三十一年夏黄汲清曾鼎乾李陶三人曾以近两个月之时间,专研华蓥山之二叠纪剖面。野外工作集中於地层单位之丈量与划分,并同时逐层采集各种化石。经初步鉴定,根据珊瑚及腕足类,二叠纪可作下列之分层:  相似文献   

11.
我队曾在湛溪矿区某孔施工,孔深600余米发生钢粒卡钻。在处理过程中,将一公锥断在事故钻具上头,锥子硬度大,水眼小,用丝锥打捞无法吃扣,钻头磨削又困难,用摩擦式母锥顺利打捞成功。去年在涌山矿区9号孔,孔深800余米发生键槽卡钻,在处理过程中又将一φ75毫米母锥断在事故钻具上头,仍采用摩擦式母锥迅速得到排除。这种母锥经长时间使用证明,除具备一般锥子功能外,并能处理难反的钻具。它具有加工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对岷江1933年叠溪古镇地震滑坡调查研究中,对较场大滑坡上覆盖的较古老的土黄色厚土层进行详细研究,发现并确认这是一套静水环境下的河湖相沉积物,定名为叠溪古堰塞湖相沉积。这套湖相沉积物厚度最大可达200余m,根据14C测试,形成于约两万年以前。此后在叠溪下游以及岷江支流杂谷脑河中又发现了几个古堰塞湖沉积物,测年初步判定,也都形成于距今两万年左右。这一事实揭示两万年以前岷江上游曾发生过一次重大的变动,系列堰塞湖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形成了特殊的生态环境,消亡过程必然对其下游乃至川西平原环境的演化发生重要影响。堰塞湖沉积物中记载了地质环境和古气候环境变化的信息,是深入系统研究青藏高原前缘地质环境近期演化规律的极为可贵的资料。文中对这些古堰塞湖作了简要介绍,并就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
岷江上游近两万年前发生了什么事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岷江1933年叠溪古镇地震滑坡调查研究中,对较场大滑坡上覆盖的较古老的土黄色厚土层进行详细研究,发现并确认这是一套静水环境下的河湖相沉积物,定名为叠溪古堰塞湖相沉积。这套湖相沉积物厚度最大可达200余m,根据14C测试,形成于约两万年以前。此后在叠溪下游以及岷江支流杂谷脑河中又发现了几个古堰塞湖沉积物,测年初步判定,也都形成于距今两万年左右。这一事实揭示两万年以前岷江上游曾发生过一次重大的变动,系列堰塞湖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形成了特殊的生态环境,消亡过程必然对其下游乃至川西平原环境的演化发生重要影响。堰塞湖沉积物中记载了地质环境和古气候环境变化的信息,是深入系统研究青藏高原前缘地质环境近期演化规律的极为可贵的资料。文中对这些古堰塞湖作了简要介绍,并就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4.
叠前时间偏移已经成为地震资料处理的常规手段之一,在构造复杂但速度横向变化不大时,应用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方法,一般可以得到较好的成像效果。但是叠前时间偏移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些配套技术的选取和一些关键参数的选取,直接影响到成像结果。这里根据O-MEGA2处理系统制定的叠前时间偏移的处理方法和流程,对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的配套技术和关键参数(叠前道集偏移距分组、偏移孔径和倾角选取、均方根速度建模、旅行时算法)进行了分析总结,结合试验程序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并提出了关键参数选取的基本原则,对实际处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佳木斯地块中部桦南隆起区广泛发育古生代-中生代岩浆岩,这些岩石的成因对深入探讨中亚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LA-ICP-MS U-Pb定年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广泛分布的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形成于中二叠世(267±2Ma),具有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岩浆起源可能和俯冲板片产生的熔体有关,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而正长花岗岩形成于中三叠世(244±2Ma),地球化学揭示其岩浆起源于下部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具有同碰撞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点。上述特征表明,研究区在中二叠世处于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与古亚洲洋板块俯冲于佳木斯板块之下的构造作用相关,而中三叠世处于同碰撞的构造环境,俯冲此时已经消失,古亚洲洋已经最终闭合,因此三叠纪应该为中亚造山带重要的地质转折期。  相似文献   

16.
根据近期国外资料报导,蓝锥矿已被确定为宝石。 加里福尼亚蓝锥矿发现于1906年,1909年根据发现地的地名而命名为benitoite,中文译名为蓝锥矿。此矿物的发现虽然很早,但直至1985年10月才正式将共确定为宝石。蓝锥矿从此正式作为宝石进行贸易和使用。  相似文献   

17.
許德佑 《地质论评》1938,3(2):105-118
自“中國南部下三叠紀海產化石之新材料”一文發表而後,作者於最近一年中又曾鑑定湖北,湖南及雲南等省之三叠紀化石。其詳細叙述將陸續發表於中國地質學會誌中,今先將其結果作一簡報於此。  相似文献   

18.
显生宙主要的稀罕事件之一表现在生物集群绝灭、生物相强烈改变的二叠一三叠纪界线上。岩石剖面上详细的调查研究已经开始,并且在穿过南阿尔卑斯、希腊、土耳其南部、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伊朗北部和巴基斯坦—线特提斯海二叠一三叠纪石灰岩界线上,测制了碳同位素曲线,并与中国的碳同位素曲线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9.
再论粉末法测低对称的晶胞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以谏 《地质论评》1987,33(2):175-180
1980—1981年,作者曾提出用修正指标化结合加权最小二乘拟合,利用X射线粉末图计算低对称晶胞参数的方法;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又提出一个用叠代地修正测定值代替修正指标化的改进方法,来处理上述问题。该方法已用BASIC语言编写出程序,并在CROMEMCO—S—Ⅲ型微机上成功地运行。实践表明,改进的方法提高了测定精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软碰撞、叠覆造山和多旋回缝合作用   总被引:102,自引:10,他引:92  
软碰撞是指陆块间,主要是微陆块间的弱碰撞。软碰撞后,陆块间尚未焊合,处于"联而不合"的状态。在新的构造阶段,这些陆块间又可再一次挤压和地壳缩短,发生大陆壳的消减造山作用,使一个大陆的大陆壳叠覆在另一个大陆的大陆壳之上,这就是陆一陆叠覆造山作用。东亚诸陆块在古生代软碰撞后,曾长期处于"联而不合"的状态,只有再经过华为西、印支、燕山多旋回的陆-陆叠覆和走滑-挤压造山作用之后,它们才在动力学上最终焊合为一体,即经历了多旋回的缝合作用才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