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关于A型花岗岩判别过程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A型花岗岩提出(1979年)30年来,其内涵和外延相对于原始定义而言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针对A型花岗岩的各种判别方法(尤其是判别图解)的有效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讨论。这些判别方法对于A型花岗岩的判定并不总是奏效,所以在实践过程中不能过于依赖判别图解,否则就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实际上,A型花岗岩最本质的特征很可能在于它是一种高温花岗岩(相对于I型和S型花岗岩),因此较高地温梯度下的各种地球动力学背景均有利于这一类型花岗岩的发育。  相似文献   

2.
根据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等特征,对小兴安岭北部石林林场A型花岗岩进行了构造环境研究。石林林场A型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La、Ce和轻稀土元素。岩石化学成分特点及Na2O--K2O图解表明,花岗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通过对Nb--Y构造环境判别图解、R1--10 000 Ga/Al判别图解及构造环境讨论表明,石林林场花岗岩形成于陆内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3.
太姥山和鼓山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地带。岩石学和岩相学研究表明太姥山地区和鼓山地区花岗岩分属铝质A型花岗岩和碱性A型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两地区花岗岩成岩年龄分别为(96.6±1.6)Ma(MSWD=0.65)和(99.4±2.3)Ma(MSWD=0.49),成岩时代均属晚白垩世早期。结合中国东部沿海两类A型花岗岩,讨论了它们在岩石学、岩相学、地球化学及其判别图解上的区别。总体上认为,碱性A型花岗岩在AKI值、TFeO/MgO比值、104×Ga/Al以及(Zr+Nb+Ce+Y)值上均大于同区域的铝质A型花岗岩,但上述化学指标的数值也存在一定范围的重叠;且传统A型花岗岩判别图解不完全适用于强分异的铝质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两地区A型花岗岩应具有相似的源区,即岩浆起源于地壳物质熔融,同时成岩过程有一定的地幔物质参与。但鼓山地区碱性A型花岗岩较太姥山地区铝质A型花岗岩有更多地幔物质的加入,导致前者显示出部分幔源岩浆起源的特征。结合地球化学、野外地质、区域背景及年代学综合判定,两地区花岗岩成因与古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俯冲角度密切相关,均属于弧后拉伸体制之下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4.
桐柏-大别造山带中,面理化(含榴)花岗岩作为榴辉岩的重要围岩之一,仅分布在高压变质单元和超高压变质单元中.对高压变质单元中面理化(含榴)花岗岩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这类岩石 SiO2 71.96%~ 77.99%, K2O Na2O 7.59%~8.66%, Al2O3 11.15%~14.50%, CaO 0.10%~0.91%, MgO0.04%~0.73%,Sr 27.3~269 μ g/g,A/CNK 0.97~1.10.相对于 S型和 I型花岗岩,面理化(含榴)花岗岩具有某些 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岩石明显富硅、富碱质和富高场强元素(如 Zr、Hf、Nb、Ta、Y等),贫 Ca、Mg、Al、Sr等元素,高 Ga/Al比值;在稀土元素特征方面,大部分样品具有明显的 Eu负异常(Eu/Eu0.06~0.60),(La/Yb)N 2.34~7.87.在岩石成因类型元素判别图解上,面理化(含榴)花岗岩主要落于 A型花岗岩区;构造判别图解和构造学、岩石学特征表明该类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的构造环境.因此,高压变质单元面理化(含榴)花岗岩总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属于 A型花岗岩类,形成于岩石圈伸展的碰撞后构造环境,与大别山超高压 /高压变质岩的折返过程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将赤峰元宝山区碱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数据与国内外各类型花岗岩对比和判别,认为内蒙元宝山区花岗岩属于A型花岗岩,具有富硅、富碱、贫钙镁,微量元素出现Sr,P,Eu,Ti的低谷,稀土配分模式曲线呈右倾、富轻稀土、典型的海鸥式等A型花岗岩特点。利用Eby A型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判断岩体为A1型,而且是与大陆造陆抬升有关的A型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6.
西准噶尔地区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年龄多集中于300Ma左右,在时代上属于晚石炭世,A型花岗岩具有具有高硅、低铝、富碱、准铝质-弱过铝质、贫钙、低镁,10000×Ga/Al比值较大,强烈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及Zr、Y、Ga等元素,Sr、Ba强烈亏损,稀土配分模式图呈现典型的右倾“海鸥型”等,并且在A1—A2型花岗岩判别图解显示具有典型的铝质A型的A2型花岗岩特征,表明A型花岗岩可能是年轻地壳(洋壳和岛弧)部分熔融形成的美云闪长-花岗闪长岩质岩浆经进一步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具备规模成矿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关于岩石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使用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42,自引:9,他引:42  
针对目前应用愈来愈广泛的不同岩石,特别是岩浆岩的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这些判别图解建立的原理,介绍了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的使用原则。强调指出所采集的样品必须新鲜(无蚀变或极弱蚀变)、非堆晶的岩石;选择的判别图解必须与判别的岩石类型相一致,即对花岗岩类要用花岗岩的判别图解,不能用玄武岩的判别图解;对特殊类型岩石要选择专门用于该类型岩石的判别图解,如碱性花岗岩,钾质火成岩;要应用多种图解综合判断;不能用单个样品,而应作多个样品分析;要注意所选择判别图解的特别说明等。此外,一些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还能给出岩石的成岩过程和源区。  相似文献   

8.
哈密头苏泉哈尔欣巴A型花岗岩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表明新疆哈密头苏泉地区哈尔欣巴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该岩体富硅(SiO2=71.87%~76.80%)和碱(K2O+N2O=7.39%~8.94%),贫铁、锰、镁(FeOt 0.67%~2.04%;MnO 0.03%~0.06%;MgO 0.10%~0.61%),具较高FeOt/MgO比值,A/NKC=0.78~1.02,属准铝质花岗岩石.在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上,岩石富Zr,Rb,Ce等不相容元素,亏损Ni,Co,Cr等元素.10000×Ga/Al为3.12~4.1,大于A型花岗岩下限值(2.6).在Zr,Ce,Nb,Y与10000×Ga/Al,及(Nb+Zr+Ce+Y)/(FeOt/MgO)、SiO2/( FeOt/MgO)图解中大多数点都落在A型花岗岩区域.在A1-A2构造环境判别图上显示后造山花岗岩特征.对头苏泉地区哈尔欣巴A型花岗岩的厘定,为研究该区地壳物质组成及构造演化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东南部含锡花岗岩体成矿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光 《地质与勘探》2009,45(3):267-272
内蒙古东南部花岗岩类岩体分为壳源酸性岩类和幔源中基性岩类.有已知43个花岗岩类岩体都存在一定的锡矿化.对分布于含锡花岗岩类岩体外围的28个可能含锡岩体进行科勒-拉兹图解、SiO2-Al2O3+Na2O+K2O-CaO+MgO+FeO图解、Fe-Na+K-Mg图解和K-Na-Ca图解判别后发现,壳源酸性花岗岩类完全可以用四图解进行含锡性判别,并且完全符合实际地质特征,大部分都有希望找到伴生壳源型锡矿床;而幔源中基性花岗岩类的含锡性却不适用上述四个图解进行判别.这一结论对该区壳源花岗岩体的含锡性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东准噶尔贝勒库都克铝质A型花岗岩的厘定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初步研究表明,长期以来被认为S型花岗岩的贝勒库都克黑云母花岗岩应为铝质A型花岗岩.该岩体以富硅(SiO2=75.25%~76.67%)和碱(Na2O+K2O=8.08%~8.97%),贫镁(MgO=0.02%~0.18%)和钙(CaO =0.39%~0.89%),氧化指数变化较大(W=0.02~0.15)以及高FeOT/MgO比值(12.71~84.51,平均34.55)为特征.其K2O>Na2O,NK/A=0.86~0.95(平均0.92),A/CNK=0.97~1.02(>0.95),属偏铝-过铝质钙碱-弱碱性岩石.在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上,岩石富Ga、Zr和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Ba、Nb、Sr等元素.10 000 Ga/Al比值(2.97~4.20)均大于A型花岗岩的下限值(2.6),明显高于I型和S型花岗岩的平均值(分别为2.10和2.28).在Zr、Ce、Nb对10 000 Ga/Al以及FeOT/MgO对(Zr+Nb+Ce+Y)、SiO2等A型花岗岩多种判别图上,投影点均落在A型花岗岩区,而与高分异的I、S型花岗岩明显不同.这些特征表明,贝勒库都克黑云母花岗岩与国内外铝质A型花岗岩(如福建沿海、东西准噶尔和澳大利亚Lachlan褶皱带铝质A型花岗岩)十分相似.在Nb-Y-Ce、R1-Ga/Al和R1-R2构造环境判别图上,显示出造山后花岗岩的特征.贝勒库都克铝质A型花岗岩的厘定,不仅对探讨卡拉麦里地区地壳物质组成及构造演化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还为我国新疆北部寻找与铝质A型花岗岩有关的锡矿资源开辟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A型花岗岩研究进展与问题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宇章 《安徽地质》2011,21(3):169-175
自"A型花岗岩"的概念提出以来,经过30年的研究,有关"A型花岗岩"的岩石类型、构造环境、岩浆来源及成因等的定义与认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A型花岗岩"有扩大化现象,不少所谓的"A型花岗岩"已与A型花岗岩的原始定义相去甚远,并可能有逐渐发展为"拉张环境下形成的花岗岩都属A型花岗岩"的趋势。笔者通过资料调研和对比研究,认为"A型花岗岩"的确定需回归其原始定义,注意强调其"3A"特征,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探讨岩浆成因及其构造指示环境。  相似文献   

12.
The Kunlunguan biotite granite pluton,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Nanling Mesozoic granite belt, is controlled by the NW-trending Nandan-Kunlunguan deep fault.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yielded a weighted mean 206Pb/238U age of 93.0±1 Ma (MSDW=1.7) for the main part of the pluton, implying its Late Creta-ceous intrusion. The Kunlunguan body is a high-K calc-alkaline rock characterized by high silicon, alkali and alu-minum, and low phosphorus and titanium. SiO2 contents of the Kunlunguan body...  相似文献   

13.
通过秦岭-昆仑造山带中的环斑花岗岩同世界元古宙环斑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构造环境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发现,二者具有相同或一致的特征:具环斑结构,属准铝、高钾、富碱岩浆,具双峰式岩浆组合,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但其地球化学的某些指标、岩浆形成时代和出露的大地构造位置等有一定差异.世界元古宙环斑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及暗色矿物明显富铁,w(FeT)/w(FeT Mg)较高,多数在0.9以上,岩石成因类型多数是A型花岗岩,产在稳定地台区的边缘,而昆仑地区多数环斑花岗岩的w(FeT)/w(FeT MgO)>0.8,亦较富Fe,且多数是A型花岗岩;秦岭地区的岩体铁指数相对较低,只有0.62,岩石成因类型的地球化学判据既有A型也有Ⅰ型花岗岩特征.秦岭-昆仑造山带中环斑花岗岩的显著特征是都产在造山带中,与板块缝合带关系密切,时代从元古宙到古生代直到中生代都有发现,具多旋回性.它们出现在每一个大的造山旋回晚期,即向另一个构造旋回的转折期,这在世界造山带中是十分罕见的,反映出世界上造山带与稳定区元古宙和显生宙的地幔与地壳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着不同的构造演化历史和动力学过程,表明秦岭-昆仑地区的环斑花岗岩是一种有别于元古宙稳定区的造山型环斑花岗岩.  相似文献   

14.
对国内外30个实例的汇总表明,所谓"广西型花岗岩"不具备张旗(2014)所认为的岩石学和地球动力学意义。富Sr和Yb的"广西型花岗岩"在岩性包含了中性岩、酸性岩和过碱性岩,绝大多数具有负Eu异常。从岩石组合(系列)方面看,"广西型花岗岩"是钙碱性系列、碱性系列与A型花岗岩的"混杂"。"广西型花岗岩"可以是基性岩浆分离结晶或分离结晶+混染(AFC)、壳源岩石部分熔融等多种成岩机制的产物,斜长石是结晶相或残留相。对不同源岩的失水熔融相图的比较分析表明,花岗岩类的全岩Sr、Yb含量不是指示花岗质岩浆起源压力的可靠指标,张旗提出的以"Sr-Yb"为基础的花岗岩分类没有地球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滇西镇康木厂A型花岗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厂A型花岗岩是由钠闪英碱正长岩、钠闪花岗岩,霓石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 体。其形成与裂谷作用有关。岩体分异程度高,以高碱、高铁,贫镁、钙,稀土元素丰度高,轻稀土强烈分馏和明显的负铕异常为特征。 木厂A型花岗岩与上二叠统火山岩系具同源性,乃玄武岩浆与陆壳局部重熔岩浆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6.
Early Proterozoic Dongargarh granite complex of Central India, intruding the tonalitic to granodioritic Amgaon gneisses and the Nandgaon Group bimodal volcanic suite, comprises three different textural and compositional types, viz., porphyritic granodiorite (PG), coarse equigranular granite (EG) and microgranite (MG). Synplutonic mafic dykes are common in the granite complex. The PG is characterised by rapakivi texture and the EG is the dominant facies and exhibits sporadically developed rapakivi texture. Microgranular enclaves are common in the EG while they are rare in PG.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of PG shows marked I- type and some occasional A-type granite characters unusual for a rapakivi granite while the EG shows A-type granite signatures. The field, petrographic, chemical and isotopic data of these granites suggest their derivation by mixing of mantle derived basic magma with a crustal-derived partly crystalline granitic magma. Episodic mafic magma underplating caused the anatexis of the Archaean lower continental crust in a continental margin tectonic setting resulting first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I-type granodiorite followed by A-type granite. The I-type granodiorite is mixed with the basic magma (synplutonic dykes) while the EG is formed by mingling of A- type granite magma and the intruding basic magma.  相似文献   

17.
浙江诸暨新元古代后造山铝质A型花岗岩的厘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浙江诸暨道林山地区新元古代钾长花岗岩和辉绿岩组成双峰式侵入岩组合,本文讨论了它们的野外地质形态、年代学及岩石学等特征,确定钾长花岗岩属铝质花岗岩类;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钾长花岗岩体属典型的后造山A型花岗岩(A2型/PA型),其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816Ma,这是华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A型花岗岩,同时表明Rodinia超大陆已进入裂解高峰期。由于该裂解的主要时期在825Ma,我们推断华南为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中心。  相似文献   

18.
广西昆仑关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昆仑关岩体位于广西南丹-昆仑关燕山期花岗岩带西南端, 岩石类型为黑云母花岗岩.岩相学及化学成分显示其属高钾钙碱性岩系, 具高硅、富碱和铝、低磷和钛的特点, SiO2含量为68.13~72.61, K2O/Na2O比值介于1.28~1.69之间, 铝指数A/CNK=0.72~1.28, 属准铝质一强过铝质岩石.富集Ga、Rb、Th、U、Pb等元素, 而强烈亏损13a、Nb、Sr、P和Ti.稀土元素具明显负Eu异常, 总体呈现轻稀土富集的右倾"V"形配分模式.昆仑关古民单元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为93±1Ma, 形成于晚白垩世.矿物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确定了南丹-昆仑关花岗岩带是华南西南端一条重要的铝质A型花岗岩带, 控岩断裂构造为NW向南丹一昆仑关深大断裂.岩石学及主量和微量元素(含稀土)特征表明岩体侵位于后碰撞阶段的张性构造环境.结合研究范围在晚白垩世的构造背景及区域应力场匹配组合关系, 认为其与印度板块在该时期北移所引起的古太平洋板块高角度俯冲所导致的弧后拉张有关, 与浙闽沿海A型花岗岩或碱性岩分别代表了匹配构造体制下的两条A型花岗岩带.   相似文献   

19.
华北东部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与克拉通破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金凤  杨进辉 《地球科学》2009,34(1):137-147
A型花岗岩是非造山的、无水的碱性花岗岩, 具有独特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形成于造山后、板内非造山或者地幔热柱等伸展动力学背景, 蕴涵着大陆地壳生长、岩石圈演化及区域构造发展等大陆动力学的重要信息.在华北东部广泛分布着一期中生代A型花岗岩及伴生的碱性岩,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笔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它们主要侵位于早白垩世(130~110Ma), 来源于上地壳、下地壳和地幔等多元源区, 是不同成分的岩浆经过分离结晶、岩浆混合作用形成; 综合区域地球动力学研究和A型花岗岩本身的地球化学特征, 认为华北东部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形成于地壳伸展背景之下, 是岩石圈减薄和克拉通破坏的浅部地质响应, 标志着华北东部岩石圈减薄和克拉通破坏作用的峰期.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赤峰北部晚侏罗世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内蒙古赤峰北部地区花岗岩地球化学数据与国内外各类型花岗岩资料的对比和判别,认为内蒙古赤峰北部地区花岗岩以I型为主,少数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具有高钾和富碱的特点,微量元素表现为富集Ba、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高场强元素(HFSE) Nb、Ti等则相对亏损,其中Sr和P出现强烈亏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