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大地主题的解算中,通常都是用大地线来进行计算的。任意曲面上的大地线是在该曲面上连结两点之间的最短曲线,也就是一条测地曲率为零的曲线。正如大家所知,在旋转椭球面上,这条曲线的微分方程为: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地线极点归化纬度求解问题,通过利用两个白塞尔微分方程,结合克莱劳定理正弦形式和球面直角 三角形Napier通用规则,推演得到白塞尔球面弧长σ和球面经差ω 的归化纬度表达式,结合表达式得到椭球面经差 和白塞尔球面弧长的微分关系式。通过已经推得关系式,引入三角函数,最终得到椭球面和白塞尔球面之间经度缩 量的具体表达式和经度缩量之差的严密关系式。巧妙地分离了大地线流动点和最高点的归化纬度,得出大地线极 点的归化纬度迭代计算式,最终求解大地线极点归化纬度。最后将此方法进行实际应用,与传统方法得出结果对 比,证明此方法计算大地线极点归化纬度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如何推求基线(大地线)的平行线是基于椭球面划界技术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在研究了大地线平行线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对大地线进行加密来构造大地线平行线的算法,该算法在国家间海域划界中得到了很大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弗莱纳公式是曲线论中最基本的一组公式。本文利用弗莱纳公式推导了大地线的曲率和挠率公式、大地线的参数方程、法截线的参数方程以及大地线和法截线的夹角。  相似文献   

5.
丁佳波 《测绘学报》1994,23(2):155-158
本文探讨了墨卡托海图上大地线表象的曲率及其有关应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墨卡托海图上大地线表象的曲率及其有关应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椭球面的航线确定与导航参数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上航线确定计算以大圆为基础,不符合椭球面上两点间距离最短的要求,应改为以大地线为基础,本文应用Bessel正反解确定大地线航线,计算精度高,而且与距离无关;本文还提出了一个新的、简单的航偏距计算方法以及基于Bessel解算的航线参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MQ-B方法的基本数学原理提出沿大地线度量距离构造核函数,得到一种适于大尺度范围速度场建模的MQ-B新模型,该速度场在参考椭球面上建立。将适于标量场的MQ-B方法推广到适于矢量场,拓宽了多面函数拟合方法的应用领域。实际算例表明,提出的基于大地线核函数的多面函数拟合模型与传统的通过经纬度坐标差构造核函数的多面函数拟合模型在中国区域内精度相当,但理论上更完善,可用于大尺度速度场建模。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表径流的自然特性从DEM提取谷地线,使用的一个关键参量是汇水量阈值,目前该阈值的选择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机性,没有一个定量的确定模型。从谷地系统自身的相似性特征出发,研究了多尺度条件下汇水量阈值与谷地线平均分叉比的关系,基于自相似性和平均分叉比趋近常数的原理确定了有效的汇水量阈值区间。  相似文献   

10.
测地主题正反解解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由测地坐标系中大地线的微分方程式推导出其微分关系式,得出在地球椭球面上基于测地坐标进行正反解的算法和公式,它与大地主题解算公式相比,更为简捷明了。由实际计算数据表明,对于100km以下的距离解算,它亦能达到相当高的精度。因此测地坐标的点位表述不仅可用于DEM和GIS三维可视化,也可用于三维GIS建模以及空间度量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盾构施工中导线测量垂直传递的方法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明  崔吉前 《东北测绘》1998,21(3):42-43
本文介绍了在盾构施工中,分两阶段进行端头地线测量垂直传递的方法和控制手段,成功解决了大竖角短边导线垂直传递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子午线收敛角计算公式及计算精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赫里斯托夫给出的展开至七次项的公式来近似地计算子午收敛角的真值,分析了随纬度、经差的变化规律;并对近似公式r=sinB·l计算子午收敛角与其真值之间的较差在经差0.5°-3.5°、纬度5°-85°范围进行详细分析,给出了在经差l=3.5°时较差拟合公式。得到如下结论:1)在同一平行圈上(B=常数),经差l愈大, 较差也愈大;2)在同一子午线上(L=常数),点位处在中纬度(25°-55°)时,较差较大;3)在中低纬度(B=5°- 80°),l=3.5°时,公式(4)的计算精度只能达到0.1";l=2.5°时,计算精度达到0.1"-0.01";l=1.5°时,计算精度达到0.01";l=0.5°时,计算精度达到0.001"-0.0001"。  相似文献   

13.
抗差估计中几种选权迭代法常数选取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浩军  唐诗华  黄杰 《测绘科学》2006,31(6):70-71,76
常规抗差估计中采用选权迭代法时常数的取值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平差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和平差结果的优劣,本文通过对目前几种选权迭代法中常数的选取进行研究;得出:常数按K1=m ax(|(v1-l1)|)、C=m ax(|(vi-li)|)取值时,能有效解决常规取值方法(K1=3.0~8.0或K1=3.0~6.0,C=8)在粗差较大时出现秩亏、法方程系数矩阵奇异的现象,导致平差不能进行或者平差结果出现严重扭曲的问题,同时本文论述了在确保有解的情况下得到最优解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3)博德米累尔公式中的方向改化和距离改化博德米累尔公式是应用了正形表象的方法,因此,不论由第一个椭圆体表象到第二个椭圆体(第二类微分公式)。还是椭圆体面表象到自身(第一类微分公式),都必须研究如何将连接表象二端点的大地线改化为原来的大地线的方向和距离,也就是必须研究它的方向改化和距离改化问题。现就二类微分公式,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新型测地线双锥天线,该天线能够实现全方位面上的波束扫描,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采用几何光学法结合测地线理论分析了其工作原理,重点阐述了圆柱面上射线传输路径的问题,并对该天线在单端口和双端口激励情况下的方向图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在以上基础上,设计加工完成了一款工作在6~8 G Hz的新型测地线双锥天线,给出了其具体结构和尺寸。理论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了几何光学法在测地线双锥天线分析和设计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边界单元法的理论及其在解位势问题中的应用。边界单元法从控制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出发,利用加权剩余法,建立积分方程,对边界进行剖分,得到在结点处位势所满足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文中提出了二维位势问题的常数元和线性元解法。边界单元法降低了求解空间的维数,减少了离散线性方程组的阶数,输入数据比较少,而工作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在国防和沿地球表面导航工作中时常需要长距离(大于1000公里)的大地线长度,但不需要计祘到毫米或厘米的(米专)度,计祘的误差不大于10米即可,例如在航空或航海所用的无线电导航(劳兰导航或奥米加导航)工作中就是这样。这时通常使用的公式有两种,皆只考虑地球椭球扁率的一次方项,忽略二次方项。第一种使用改化纬度,第二种使用大地纬度。实际计祘结果表明,第一种的(米专)度较好一些。作者用第一种公式计祘了三条长大地线,其结  相似文献   

18.
极轨道卫星上测量太阳常数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伟  禹秉熙 《遥感学报》1997,1(4):241-245
该文提出了一种在极轨道太阳同步卫星上,利用指向太阳矢量方向安装的绝对辐射汁,以非跟踪方式测量太阳常数的方法,非跟踪模式下简化模型热力学微分方程解与跟踪模式的解形式相似,微机模拟画出二模式下的能量响应曲线,二曲线在最高点基本重合,表明这种方法同样能够达到太阳进行测量的精度,且结构简单,测量方便。  相似文献   

19.
野外采集的输电线图像边缘模糊,对比度差,空间域上存在随机分布的点和小块噪声。采用中值滤波方法,在不丢失图像边缘细节信息的前提下,用分段线性变换增强了图像边缘的对比度,提高了图像的亮度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采用基于统计的Adaboost算法和Harr特征,完成了图像中符合地线特征的所有子区域的定位,并对离散的子区域集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最终确定地线的实际位姿。以一组地线的手眼视觉图像为应用实例,验证了图像预处理及目标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在进行天文测量时,必须经常测定仪器常数,并在观测成果中加以改正。然而在野外作业中,由于仪器受到自然环境和运输等不利条件的影响,仪器常数经常地发生变化,有时变化的数值也比较大,因此,在内业计算中就产生了很多的困难。由于仪器常数的测定和采用问题,直接牵涉到成果的质量,不妥善的处理,会使成果带进一定数量级的系统误差。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就水准器、接触条宽、隙动差以及测微器周值等四个问题,谈谈在测定常数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仪器常数变化对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