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招-平断裂是胶东招掖金矿带的主要控矿断裂,其上盘金矿床受 NE 向断裂构造控制,赋矿围岩为胶东群变质岩,金矿化以含金硫化物石英脉为主。通过首次对招远灵雀山金矿床富金石英脉石英流体包裹体 Rb-Sr 等时线年龄的测定,获得116±23Ma 成矿年龄。从而说明招-平断裂带上盘金矿大规模成矿期发生于早白垩世的构造体系转折期。对富金石英脉石英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成矿热液均以幔源为主,具有与招掖金矿带其它金矿类似的成矿热液系统。由此可以看出招-平断裂带上盘也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2.
招平断裂带上盘金矿床氢氧同位素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招平断裂是胶东招掖金矿带的主要控矿断裂,其上盘金矿床受NE向断裂构造控制,赋矿围岩为胶东群变质岩,金矿化以含金硫化物石英脉为主。研究表明,该区域金矿床H-O同位素组成为:δDH2O值为-100.15‰~-73.13‰,平均为-86.63‰;δ18OH2O值为4.78‰~10.12‰,平均为6.22‰,与下盘金矿床H-O同位素组成相同。显示出该地区成矿热液均以幔源为主,具有与招掖金矿带其它金矿类似的成矿热液系统。  相似文献   

3.
<正> 栖霞地区与著名的招掖金成矿区毗邻,两者均受栖霞东西向复背斜控制。早在1984年栖霞就已成为年产黄金万两县,但迄今该区金矿的研究程度还很低,因而延缓了开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笔者近年来在该区从事金矿普查工作,积累了一些资料,并产生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撰写此文,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区域地质背景简述栖霞地处栖霞复背斜轴部。区内广布下元古界胶东群蓬夼组,岩性主要为以中一基性为主的海底喷发火山岩变质而成的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和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这套  相似文献   

4.
山东招掖金矿带的构造-岩浆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招掖金矿带的金矿床受花岗岩类型及构造控制,使其分布很不均匀。金矿化集中发育在栖霞—掖县复背斜翼部的交代花岗岩中,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控制,而在复背斜核部的重熔花岗岩中很不发育。本文通过构造-花岗岩的控矿作用,对本区金矿控制条件提出了新的看法:①构造-岩浆控制了金矿床的空间展布;②构造-岩浆演化控制了金矿的成矿演化;③内生成矿作用与构造-岩浆作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5.
杨新库 《地质与资源》2011,20(2):111-114
白云金矿区总体构造为东西走向的线性褶皱构造,金矿体受东西向展布的脆-韧性剪切带控制.辽河群地层是矿源层,矿体赋存于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及盖县组地层和燕山期的岩脉中,矿化对岩石无明显选择性,矿床具有明显的韧性剪切带特征.硅、钾蚀变带加上黄铁矿化是寻找金矿的最显著标志.深部矿化连续,具较好的找矿前景.提出了深部勘探工作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郯庐断裂带是中生代华北与扬子板块的碰撞造山带的陆内转换断层,大规模左行韧性剪切位移牵引胶北太古宙穹隆(栖霞复背斜)逆时针旋扭隆升,并且形成三山岛一仓上、焦家一黄县和招远一平度(破头青)等弧形右行剪切带和混合花岗岩.早白垩世末期郯庐断裂从韧性向脆性构造域的快速转换,引发招掖变质地体的金矿成矿大爆发,形成胶东独特的金矿床汇聚链.  相似文献   

7.
山东姜家窑金矿岩体内成矿构造波动原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洪武 《黄金地质》1999,5(1):17-21
姜家窑金矿位于东西向胶东复背斜西端,北东向招平衡裂带中段、矿区地 以断裂为界,下盘为玲珑化岗岩,上盘为太古宇胶东群变质岩。人的招平断裂带下盘入宇型次级断裂较发育,且延伸到花岗岩岩体内部,在二者所构成的锐角扇形区的岩体中,形成一系列具有等间距分布的岩石破碎块段,靠民岩石破碎的直接原因是岩体现人的共轭节理。同时根据地质力学原理,其锐角扇形区为应力拉张区,有利于成矿,所以姜家窑金矿的矿体除了沿招平断裂带  相似文献   

8.
胶东招掖矿集区巨量金质来源和流体成矿效应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胶东招掖大型金矿集中区的形成是一个多期次、多来源的复杂过程.胶东群正变质岩的原岩——太古代拉斑玄武岩为初始矿源岩;太古代-元古代胶东群、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变质岩为中间矿源岩;中生代剪切重熔岩浆岩——玲珑型花岗岩和郭家岭型花岗岩是成矿物质的主要直接提供者;郭家岭型花岗岩还起到"热机"作用;而蓬莱群及滦家河型花岗岩提供成矿物质的可能性较小.金的成矿作用是在古老地幔分异出的太古代拉斑玄武岩基础上,经韧性剪切→区域变质→岩浆重熔等构造热动力作用逐步富集的过程.岩浆侵入后,形成以岩体为中心的凸形热场,是流体成矿作用的主要动力之一.成矿流体的流速可以促进混合热液的生长,剪切破碎带是强烈输运-反应耦合成矿的有利场所.地幔富C-H-O流体、中-下部地壳富硅流体、浅-表部富硫流体3个层次流体相互沟通、混合,导致流体循环持续时间增长,萃取围岩有用元素增多,成矿元素丰度升高,并最终形成胶东招掖金矿集中区.  相似文献   

9.
<正>黄土梁金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城西20 km处,是冀西北金矿集中区中的一个中型金矿。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太古界桑干群涧沟河组变质岩系和古元古界红旗营子群,及中生界下侏罗统下花园组。东西向的区域性尚义-赤城深断裂是本区最重要的金矿控矿构造带,与深断裂平行的次级断裂赵家沟-二堡子断裂控制了黄土梁金矿及邻近赵家沟金矿的展布。以尚义-赤城  相似文献   

10.
山东招-掖金矿带的西延去向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招(远)-掖(县)金矿带所处的胶北隆起带与五河一蚌埠金矿带所处的淮河地块,在中生代以前为处于华北板块南缘的同一构造单元,郯庐断裂中生代大规模左行平移使两者错开,招-掖金矿带与五河-蚌埠金矿带具有类似的基底,矿源层,成矿期,矿床类型,成矿期岩浆活动,控矿构造等。因而,推测五河-蚌埠金矿带是招-掖金矿带在郯庐断裂带以西的延伸。由于淮河地块燕山期岩浆活动和郯庐断裂系的发育较弱于胶北隆起带,估计五河-  相似文献   

11.
金矿体深部含矿性预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胶东招掖金矿带金矿床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两类金矿体深部含矿性预测方法,即定性预测——矿体模型法;定量预测——灰色预测法.并分别在招掖金矿带建立垂向矿体模型和某金矿体建立灰色预测模型,经初步验证,这两类预测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山东招掖地区花岗质岩体形成条件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招掖地区是我国黄金主要产地之一,而金矿的形成又与该地区花岗质岩体成因密切相关.通过对岩体分布特征的观察,岩体中锆石特征及其中的熔融、包裹体研究和岩石的重熔实验研究认为,本区与金矿形成密切相关的三大类型岩体:玲珑花岗岩、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和滦家河花岗岩,为来自深部的热流体交代-熔融胶东群变质岩,在不同阶段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在占我国最著名的金矿域—胶北金矿域的金矿储量86.3%的招掖金矿带内,广泛分布的燕山期花岗岩类与金矿化作用密切相关。然而,这些花岗岩类的形成时代却是长期困扰地学界的棘手问题,并一直阻碍着有关金矿化问题的探讨。精确的单颗粒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招掖金矿带内花岗岩类玲珑型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均形成于145Ma(分别为145.9±0.5Ma和144.1±0.8Ma)左右的燕山早期(晚侏罗世)。其中存在年龄为2.7Ga左右的继承性锆石,这显示了这些花岗岩类为壳源重熔的产物,而胶东岩群可能为其重要源岩之一。综合已有资料分析,该区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金矿化作用可能发生于100~120Ma区间内。  相似文献   

14.
黔东南锦屏县广泛分布赋存于下江群浊积岩中、受剪切带和NE向褶皱-断裂控制的石英脉型金矿。由深大断裂剪切活动产生褶皱、断裂及顺层、穿层的石英脉金矿体,是该区典型的金矿成矿模式。锦屏县城南三江路红星桥头公路边岩壁剖面上出现的剪切带-背斜-石英脉三者所反映的相互关系就是该区石英脉型金矿成矿模式的具体表现。为深入研究该区金矿成矿规律,于锦屏县金矿中,采取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石进行金矿成矿模式模拟实验。1·剪切作用模拟实验。模拟锦屏县两条东西向深大断裂剪切活动对成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剪切活动不仅使岩石、矿石产生…  相似文献   

15.
山东夏甸金矿及其外围矿区隐伏矿体定位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翟裕生  邓军  杨立强 《地学前缘》1999,6(2):230-230
胶东金矿集中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成矿地质条件和丰富的金矿资源,其中的招掖金矿带更是以“玲珑焦家式金矿”之名而享誉国内外。夏甸金矿即位于招掖金矿带南端,其长期地质演化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为金成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然而随着开采的延...  相似文献   

16.
胶东金矿带位于郯庐断裂北支——沂沭断裂的东侧,是我国金矿重要产地之一。已知金矿床有两大主要成因类型,即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夏甸金矿床属后者。矿区位于栖霞复式背斜南翼,招平断裂中夏甸—大尹格庄矿带南端。招平断裂在矿区内形成的破碎蚀变带宽达40—330m,矿体即赋存于该破碎蚀变带中。上盘为胶东群变质岩,主要为斜长角闪岩和黑云变粒岩;分布于矿区东南部。下盘为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分布于矿区西北部。  相似文献   

17.
黔东南天锦黎地区金矿成矿单元划分及其控矿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陶平  姚书振  王亮  王常微 《贵州地质》2012,29(4):241-248
本文针对黔东南天柱一锦屏一黎平地区浅变质岩系中的金矿,进行了金矿成矿单元划分及其控矿因素的讨论。其中,前人已经进行了高级别金矿成矿单元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工作,而更低级别的成矿单元尚无系统划分。为此,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及综合研究,首次进行了金矿带及矿田的划分,并对其控矿因素做了系统分析。所划分的金矿带属于Ⅳ级成矿带之下的成矿亚带,一般以加里东期北东向褶皱一断裂构造为主要控矿因素,以东西向深部断裂及隐伏岩体为次要控矿要素,但个别矿带以东西向构造与北东向背斜构造的交汇部位为主要控矿因素。所划分的金矿田多数受加里东期北东向复背斜及其次级(复)背斜的控制,部分受大型复背斜两翼逆断层的断夹块控制,还有部分还受东西向基底断裂、隐伏岩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大庙山金矿赋存于倒转背斜东翼、次级紧闭倒转背斜核部及两翼,受灯影组中段层间破碎带及北东向构造破碎带控制.以自然金为主,银金矿次之.三种赋存状态:独立自然金、包体金和超分散金.地球化学Au异常与含金地层吻合,矿石与围岩有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9.
河南狮子庙金矿田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狮子庙金矿田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与秦岭褶皱带的衔接部位,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熊耳群、太华群,构造主要为马超营大断裂、重渡-三门倒转背斜和韩沟-李子坪向斜。金矿带分布于马超营断裂带两侧,主要为碎裂蚀变岩型金矿,从西到东有康山、元岭、红庄、潭头、前河等金矿。狮子庙金矿田已发现矿脉10余条,以红庄矿区96234号和元岭矿区980号碎裂蚀变带为主。矿体均受断裂控制,赋存于构造的引张部位。Au与金属硫化物关系密切,黄铁矿、褐铁矿是Au的主要载体。马超营断裂带两侧600~700m标高处的构造碎裂蚀变带是找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0.
胶东西部金矿集中分布于掖县和招远的北部,构成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15公里的金矿带,即招掖金矿带(图1)。玲珑金矿是驰名中外的老矿区,它的开采可以远到千年以前的宋朝,但矿床成因的研究为期甚短。由于成矿理论的长足进展,地质研究的日益深入,对玲珑金矿的成因认识也在深化,各家争论的实质,归纳起来不外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