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设f(z)为复平面上的超越亚纯函数,不具有形式Cexp(-Bz/A),其中A、B及C为复数,则T(r,f)可被f(z)的极点计数函数及Af(z)f'(z)+Bf ̄2(z)的a计数函数(a≠0)所控制。  相似文献   

2.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环境同位素分布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关中盆地地下热水^2H、^18O、^13C、^14C、^34S分布特征的研究,阐述了关中盆地腹部与其周边地区地下热水环境同位素异同现象及其水文地质意义,论证了关中盆地地下热水的补给循环及其赋存环境特征。研究表明:关中盆地地下热水中环境同位素δ(^18O)、δ(D)、δ(^13C)、δ(^14C)、δ(^34S)的分布除δ(D)外均呈现中部富集、周边贫化趋势,指示关中盆地腹部咸阳及西安城区1500m以下地下热水赋存环境相对封闭;地下热水滞留时间较长,以碳酸盐矿物溶解为主的水岩反应强烈,热储层中碳酸盐溶解对地热水中的HCO3^-、δ(^18O)、δ(^13C)随深度增加趋势有明显贡献,δ(D)在盆地中部的贫化指示地下热水补给时的温度偏低,根据补给高程计算,西安、咸阳城区地下热水分别为秦岭和北山末次冰期雪水补给。  相似文献   

3.
广西大气降水热液矿床有泗顶、北山、老厂等铅锌矿;寺村等重晶石矿;益兰等汞矿;金牙、高龙等超微粒型金矿;金山等银矿。这类矿床稳定同位素主要特征是:成矿流体的氢同位素组成严格受地理位置制约,δD_(H_2O)值显示比较稳定;而蚀变岩石的δ ̄(18)O值低于未蚀变岩石的δ ̄(18)O值;在δ ̄(18)D_(H_2O)-δ ̄(18)O_(H_2O)关系图上,其投影点绝大部分位于大气降水线上或附近。碳同位素在空间上表现为从围岩→蚀变围岩→矿体,δ ̄(13)C值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往往很大,既有正值、也有负值,甚至出现正大伍和负大伍。铅同位素组成变化也较大, ̄(206)pb/ ̄(204)pb为17.737-19.979、 ̄(207)pb/ ̄(204)pb为15.130-16.151、 ̄(206)pb/ ̄(204)pb为37.460-40.187。寻找和评价这类矿床必须注意δ ̄(18)O和δ ̄(34)S值和分带性,特别是在成矿区中,当蚀变岩石δ ̄(18)O值(一般低于未蚀变岩石)愈降低,则暗示成矿作用愈强烈,其低δ ̄(18)O值的中心,将是成矿中心,这是寻找和评价这类矿床、尤其是隐伏矿床、矿体的有效标志  相似文献   

4.
设Ω={x∈R ̄m|h_i(x)=0,i=1,…,l;g_i(x)≤0,j=1,…,m}为一无界集合,f(x)在Ω下方有界但达不到下确界。对f(x)在Ω的某一点处取得广义极小值给出了一个必要条件,并对f(x)为凸函数时给出了一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5.
戴里铅锌矿集区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部,是一个主要产于页岩、具有巨型规模的Sedex型铅锌矿。通过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测试及H、O、S、Pb等同位素分析,以对其成因进行约束。分析结果表明:①戴里铅锌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9~315℃,峰值为220~240℃;②δDV-SMOW值范围为-68.7‰~-76.4‰,平均为-72.9‰,δ18OV-SMOW值范围为+5.9‰~+19.5‰,平均为+16.6‰;③黄铁矿δ34SCDT值为正值,集中分布在+25.49‰~+26.36‰之间;④铅同位素显示较高的μ值(9.92~10.17,平均值为10.04)和ω值(38.06~40.51,平均值为39.26)。该矿床成矿流体温度为中温(220~240℃),成矿流体可能以岩浆水为主,有少量浅源水的加入,硫、铅均为单一来源,其中硫主要来自海水,铅来源于上地壳。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环境同位素(~(14)C、~(13)C、~3H、D及~(18)O)对渭河白杨水源地地下水年龄、运移过程和一些水文地质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源地潜水为现代水补给,氚含量较高,渭河河水对其补给量约占1/2左右;中、深层承压水补给途径较远,~(14)C年龄分别为距今4000~5000年和7000~8000年。δD和δ~(18)O值变化不大,说明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  相似文献   

7.
埠洼金矿产于泰山(岩)群TTG岩系中,赋存于中浅层次韧性、韧脆性剪切带内,矿体呈右行侧列式透镜体分布,成矿物质及热液主要来源于泰山(岩)群绿岩地层,其δ18O值为5.40‰~8.98‰,δ34S值为2.05‰~4.06‰,该矿床的成矿作用与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导致的动力分异作用密切相关,赋矿空间为韧脆性剪切作用形成的扩容带。  相似文献   

8.
应用类比法构造一类三阶非线性微分方程组x=p(y),y=q(x)p(y)+g(z),z=-f(x)-h(x,y)的Liapunov函数,得到该系统全局稳定性的定理。  相似文献   

9.
溶解性有机碳(DOC)是地下水中砷释放过程的关键因素,为查明江汉平原高砷地下水稳定碳同位素特征,识别有机质的降解过程对砷富集的影响,采用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并结合地下水化学特征,对江汉平原典型砷中毒病区的浅层地下水进行了区域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浅层承压水的砷质量浓度为0.23~2 621 μg/L。地表水较地下水具有更负的δ13CDOC、δ13CDIC值。地下水中溶解性无机碳(DIC)的δ13CDIC值在-11.9‰~-3.99‰之间,溶解性有机碳的δ13CDOC值在-28.5‰~-19.6‰之间。地下水的δ13CDIC-δ13CDOC差值与ρ(As)呈一定负相关关系,表明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的降解促进了As的富集。δ13CDIC-δ13CDOC差值与δ13CDIC和ρ(DOC)均具有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地下水中有机质的氧化分解是导致δ13CDIC贫化的重要过程,微生物作用下溶解性有机质的降解是地下水中无机碳的重要来源。此外,江汉平原少数高砷地下水呈现较大的δ13CDIC值,推断江汉平原高砷含水层强还原环境下可能存在的产甲烷过程导致了明显的碳同位素分馏。   相似文献   

10.
在油藏内部,断层垂向封闭程度对原油物性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断层封闭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通过垂直断面方向上的断面正压力(δF)及断裂带物质抗压强度(δC)对比,建立起利用断层紧闭指数(IFTFC)表征断层垂向封闭性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A油田原油物性平面差异的研究中。结果表明:①不同断层的IFT不同,IFT越大,垂向封闭性越好,A油田明化镇组下段断至潜山但不沟通海底的断层,IFT最高,来自深层的热量向浅层运移,形成局部高温环境,生物降解弱,原油物性好;②同一断层不同断点的断面正压力和断层缝充填物质相对含量不同,沿断层走向,IFT也不相同;③A油田断块区主控断层从西南往东北IFT逐渐降低,形成差异生物降解,使地层原油黏度向东北逐渐增大。利用断层紧闭指数法判断油藏主控断层的垂向封闭性,并与原油物性分布的差异性进行对比,两者规律相吻合,表明利用断层垂向封闭性判断油藏原油物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应用类比法构造一类三阶非线性微发方程线x=p(y),y=q(x)p(y)+g(z),z=--f(x)-h(x,y)的Liapunov函数,得到该系统全局稳定性的定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Nakai预处理和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对滇西地区下关台GS15-227重力仪1987-1992年观测资料和丽江台ET-22重力仪1991-1992年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了仪器动力学特征及惯性和海潮负荷改正,进而确定滇西地区潮汐基准参数为:δ(01)=1.166±0.001,δ(M2)=1.163±0.000,(01)=-0.38±0.08,(M2)=-0.32±0.08  相似文献   

13.
配制全鱼粉饲料(以鱼粉为蛋白源)、10%豆柏饲料(用豆柏蛋白10%鱼粉)、20%豆柏饲料(用豆柏蛋白20%鱼粉)等3种等氮等能饲料,分别投喂体质量21.34± 1.54g的幼鱼24 d,研究饲料中豆柏蛋白含量对 军曹鱼幼鱼碳、氮稳定同位素分馈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各饲料组军曹鱼δ13C逐渐上升,δ15N逐渐下降,虽然δ13C和δ15N变化速度上有差异,但除20%豆柏饲料组肌肉的δ15N外,其他各饲料组肌肉和 全鱼在实验结束时均已与饲料达到同位素平衡;军曹鱼肌肉和全鱼的△13^C和△15^N值均随饲料中豆柏蛋白含量 的增加而加大,△13C从4.19‰增加到5.04‰, △15N从0.18‰。增加到 2.20‰,军警鱼金鱼和肌肉的△13C和△15N 相似,但在同位素值变化速度上有差异,因此,在进行生态学营养级研究(长时间尺度)时,肌肉可以代表军警鱼的同位素特征,而在进行生理学研究(短时间尺度)时,肌肉的同位素变化则不能代表军警鱼的同位素变化。  相似文献   

14.
若当曲线定理的应用叶桂芬(西安地质学院基础部710054)可证,自E1至E1的1-1连续满射f均为同胚,此处应用若当曲线定理证明,对二维欧氏空间E2而言。类似的命题也成立:如果f:E2→E2为1-1连续满射,那么,f:E2→E2为同胚。证明:因为f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单层位理论,利用动态大地测量基本方程,选取Bjerhammar虚拟球作球近似,同时将地面观测数据δgt(重复重力)和δHt(重复水准)等解析延拓至Bjerhammar球面上,得到求解地壳内部密度时间变化及相关重力位场时间变化的一组公式,并给出了相应的迭代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6.
渝东石柱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地层发育特殊的纤维状方解石脉体。为揭示其流体来源及形成机理,结合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开展系统分析。研究表明,纤维状方解石脉(FCV)以顺层或近平行层面充填于黑色粉砂质页岩和泥质粉砂岩微裂缝中,脉体宽0.1~4.0 cm、横向延伸一般为0.5~8.0 m。纤维状方解石晶体以柱状、纤维状垂直裂缝壁生长为主,多与石英共生产出。晶体表面洁净,局部见方解石压力影、机械双晶及晶体间锯齿状晶界。阴极发光下纤维状方解石呈暗红色-橘红色;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δ13CPDB略偏负、δ18OPDB负异常明显(δ13CPDB、δ18OPDB平均值分别为-1.549‰及-12.654‰),指示其形成过程中受温度升高影响明显;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值为159.5℃。结合区域构造-热演化史分析,结果表明石柱地区龙马溪组FCV形成流体具造山带同构造期超高压有机流体性质特征,为中-晚三叠世印支期同构造作用驱动深部流体叠加生烃超高压释放导致水力压裂所致,裂缝的开启导致孔隙流体的过饱和及纤维状方解石的快速沉淀。   相似文献   

17.
熊耳群火山岩中产出各种类型的金矿床,碲化物型(构造蚀变岩型)是金矿主要类型,该类型余矿以出现大量碲化物或富碲、硒为特征.硫化物δ ̄(34)S以较大的负值为特征,本文通过综合研究及与国内外行关矿床对比,认为该碲化物型金矿δ ̄(34)S负值的主要原因是地表水的渗透参与导致成矿热液物理化学条件改变,fo_2升高、pH值降低,从而引起硫同位素强烈分馏形成的。有关铅同位素组成具深源壳幔混合(染)特征,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熊耳群富钾火山岩系。该类型金矿床成矿作用为上升岩浆与下渗地表水共同作用形成浅成热液系统,在剪切带内氧化环境下液体的稀释和冷却是金沉淀的主要原因。其成因类型应属浅成低温热液富碲化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8.
沿马超营断裂带分布有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据硫同位素研究表明:石英脉型δ34S为小正值,成矿深度大,温度高(200~250℃);构造蚀变岩型δ34S多为负值,成矿温度低(150℃左右),且大气降水的参与对成矿起重要作用。本区金在热液中主要以氢硫络合物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清晰地认识苏里格气田苏48区块盒8段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其对渗流能力 的 影 响,在 铸 体 薄 片、扫 描电镜观察分析基础上选取相应样品进行了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及相渗实验的测试分析。结 果 表 明:盒8段 储 层 包 括4类 孔 隙 结构,每类储层对应的储集空间都有一定的差异,且储渗性能逐一变差;此外,孔喉特征参数与可动流体饱和度及束缚水饱和度有较强的相关关系,说明微观孔隙结构对储层的渗流能力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岩心样品b和c均属于Ⅲ类,岩心样品c孔喉比(318.4)小于岩心样品b(332),岩心样品b喉道半径(0.5μm)小于c(0.79μm),岩心样品b孔喉体积比(0.25)小于c(0.6),岩心样品b可动流体饱和度(15.6%)小于c(23.69%),说明当孔隙半径及孔喉分选相近时,喉道是影响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引进δ=H_1/H_2参数,对两层模式中的正压波和斜压波(考虑了层结作用)的三波共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δ叁数对三波共振条件有很大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在一定初始振幅的条件下,δ参数和非线性强度对三波共振周期的影响;指出:在一定的初始振佰、δ参戮和非线性强度的条件下,大气中可以形成60天以上的甚低频振荡及30~60天和准两周的低须振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