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下水》2017,(3)
以甘肃省近年开展地级以下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为基础,分析了甘肃省97个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对水源地管理中存在的监测机构监测能力不足,环境综合整治有待加强,水源单一,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开辟第二水源、推进水源保护区综合治理、增强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完善应急体系等对对策措施。为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的制定,水质监测能力与应急能力的提升,水源地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林彦和 《地下水》2018,(5):170-171
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涉及面较广。通过对临洮县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概况、水质以及城区居民饮用水供水量、需水量进行调查。分析生态环境存在的自然和人工生态不相协调、化肥农药面源污染、山区生态失衡灾害频繁等主要问题,对水源地保护及监督管理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物发光菌技术在地震灾区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利用生物发光菌技术对阿坝州7个县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综合毒性监测。2008年5月28日到2008年6月12日期间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地震对阿坝州饮用水源地水质并未造成严重污染,当地饮用水源水质正常。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饮用水源地监测要求,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源地水中乙醛、环氧氯丙烷、丙烯醛、苯系物等27种挥发性有机物。实验中运用程序升温,在26 min内完成检测,采用全扫描(SCAN)方式扫描,提高了化合物的定性能力。方法检出限均低于我国饮用水源地标准限值,回收率为75.6%~111.0%。  相似文献   

5.
关建玲  王蕾  程俊霞  杏艳 《地下水》2015,(1):158-159
对2013年陕西省11个市区的28个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和水源地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得出,陕西省96.4%的水源地水质达到相应标准;89.3%的水源地完成了保护区划分;82.1%水源地保护区标志设置符合相关规范要求。32.1%的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存在违章建筑物;17.8%的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生活污水未处理或未完全处理;35.7%的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存在交通穿越10个;64.3%的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存在交通穿越。提出对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魏庆芬  荣瑞兴  高飞 《地下水》2010,32(3):113-114
当前饮用水源地周边一些人由于缺乏法制观念和环保意识,对水源地水质保护规定置若罔闻,在水源地周边兴建污染较大的工矿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危害。聊城市有效的治理水环境特别是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新的经济腾飞的保证。结合聊城市饮水安全规划,分析了水资源特点,探讨了饮用水水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监督与管理,依法控制污染物总量等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河北保定市区现有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分别是一亩泉地下水水源地、西大洋水库地表水水源地、王快水库地表水水源地。随着城市居民对饮水安全要求的提高,水源地供水水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城区三处水源地2017年水质监测资料进行整编分析,评价水源地污染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可知:市区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均满足城市供水要求。但应进一步加强库区水资源保护,改善库区的水环境质量,保护好地表水资源。  相似文献   

8.
张彦 《地下水》2014,(4):132-134
选用2012年为现状年,运用水质指数法,对保定市地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进行评价,并运用季节性肯德尔检验方法对2007~2012年的单项水质参数以及埋深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一亩泉水源地大部分区域的水资源质量为2级,少数为3级,为良好或尚好的水源地,可提供安全的饮用水源。在单项指标评价中,总硬度是对水质指数影响最大的参数,少数区域的总硬度达到了水源地水质评价标准的3级标准;埋深均呈现高度显著下降趋势,pH值均呈现出显著和高度显著下降趋势,硝酸盐氮浓度均呈现出高度显著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9.
2010年滁州市共有11处饮用水水源地,其中8处为常规饮用水水源地,总供水人口105万人,综合生活用水量6376万m3。通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水量安全状况评价,滁州市8处常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均为2~3,水量综合评价指数均为3,满足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但是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周边还存在污染源、保护措施不到住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障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保障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丛亚丽 《地下水》2022,(1):129-130
在对昌图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概况和水质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县域内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中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存在的乡镇地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水源地保护区划定不全面和相关配套保护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保护对策:健全水功能管理机构、改善水质状况、提高水源保护意识、加强监督性监测等非工程措施和设立标识标...  相似文献   

11.
The terrestrial water cycle is the mutual transformation of surface and near-surface water, which controls the supply of fresh water resources. It is affected by human activities, solar radiation and gravity, as well as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irrigation, crop cultivation and harvesting, 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water and other human activities lead to the change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soil moisture, the underground water level, surface albedo, surface evaporation, as well as water and energy exchange between land surface and atmosphere. Human water use generates important feedback on the climate and changes the processes of the terrestrial water cycle significantly.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China is uneven. In addition, human activities further exacerbate the frag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posing a serious challeng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refore, understanding the laws and mechanisms of terrestrial water cycle change is very important for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hum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errestrial water cycle and the progress of climate feedback research. It is urgent to consider the evolution of terrestrial water cycle and its climate under the dual impact of natural and human activities, and develop the large-scale land surface hydrological models and climate models with human water use, crop planting and irrigation, lateral groundwater flo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fully coupled system, we need quantitatively to assess the climate feedback of human water use and its impact on the terrestrial water cycle process, and to explore its mechanism. We need to distinguish the contribution of human water activities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 to the evolution of terrestrial water cycle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 and to propos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12.
朱骊  乐峰  张建平  贾小网  秦建国 《水文》2014,34(4):92-96
根据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历年河流水位与降水量的关联,结合城市水利工程,分析了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水位变化规律。重点研究了2003年前后水位变化的形成机制,推求出水利工程和气候条件下水位的变化特点,总结了城市水利工程对京杭大运河流向产生的影响。为本地区研究城市水利工程影响下河流水位变化情况及防汛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周启鸣  李剑锋  崔爱红  刘会增 《水文》2021,41(2):8-13,74
气候变化对中亚干旱区高山融雪、蒸散发以及径流等水循环过程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区域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重新分配。在归纳总结降水、土壤水、地表水、陆地水储量等不同水体类型在气候变化下改变情况的基础上,综述了中亚干旱区陆地水资源变化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现状及进展。由于使用的数据和评估方法不同,水资源变化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及不确定性。基于上述总结,对中亚干旱区水资源对气候变化响应方面的展望及挑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黑河下游生态调水对水资源时空变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分析了黑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在调水前后的时空分布变化,评价了黑河生态调水引起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黑河在调水前进入下游的水量明显受中游用水影响,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黑河下游地区的水量逐年减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出现草场大面积沙化和沙漠化、林地面积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自2000年开始至2003年,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国家对黑河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实现国务院批准的分水方案,自2004年开始转入正常调度,下游来水量比调水前有明显增加,2000~2004年、2005~2008年正义峡断面增加下泄量分别为1.62×108m3、2.35×108m3,哨马营断面来水增加1.34×108m3、1.18×108m3,狼心山断面来水增加1.64×108m3、1.41×108m3。调水后黑河下游区域地下水位逐年回升,整个额济纳绿洲地下水位回升了0.56m,东西河上游、赛汉桃来、吉日格朗图区域地下水位分别回升了0.26m、0.05m、0.78m。使东居延海得到恢复,最大水面面积达35.7km2,西居延海得到一定的水量补给,环湖地区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情势影响综合分析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近年在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影响研究方面的若干进展。研究表明,中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不仅与人口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有联系,更与气候环境的显著变化密切相关;未来的气候变化将会导致一些流域水资源更加短缺和洪涝灾害更加频繁,对流域水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与管理中,应十分重视气候变化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莲海  马巍  杨成松 《岩土力学》2015,36(7):1856-1864
冻融循环对土的结构以及物理力学性质有着重要影响,其变化与冻融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变化有密切关系。但土体冻结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测试一直是冻土土工测试试验的技术难题。针对这一难题,研发了一种适用于冻结土体孔隙水压力测试的探头,并对砂土和粉质黏土在冻融循环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发展变化进行了实时监测,获得了圆柱试样冻融循环过程中不同深度处的孔隙水压力变化过程。在冻结过程中,粉质黏土形成冻结缘区及可视的分凝冰,而砂土则无冻结缘及分凝冰的形成。冻融循环过程中土体内部的孔隙水压力变化受温度、冻结速率、冻融循环以及土质等因素的影响。孔隙水压力随温度的循环变化而经历周期性变化:冻结过程中,孔隙水压力不断下降,吸力不断增加;融化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增大。而冻结速率、冻融循环及土质主要对孔隙水压力降的幅值变化产生影响。此外,冻结锋面位置附近孔隙水压力的下降、吸力的增加,正是水分由未冻区向冻结区迁移的主要驱动力。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及其理论分析发现,所研制的孔隙水压力探头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化对地表水环境质量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气候变化所引起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和水质变化等问题已成为各国科学家和政府关注的热点。目前,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多集中于水量,而有关水质方面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包括降水,气温,辐射和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变化。本文综述了温度的升高、降水的增多或减少、风速和风型的变化、光照时间长短以及辐射增强等变化对地表水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气象因子如何通过影响水体中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方式、生化反应速率和生态效应等过程而直接或间接对地表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并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角度提出了气候变化对水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邢台煤矿放水试验中的水质变化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邢台煤矿放水试验中的水质变化特征,并根据地球化学原理,利用指标组合、水质图像分析方法,把试验区水质分为典型奥灰水和大青水,大青水又分为三种情形,而且计算出各混合水中奥灰水的比例,从而得出该矿三个水文地质单元的富水地段及其补给源和补给强度。  相似文献   

19.
海平面变化的问题,尤其是测深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学术界存在一些混乱的观念。本文在Vail等和Cisne等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了海平面变化与水深变化和沉积速率的关系,表明海平面的变化同时与水深和沉积速率有关,不能简单地以水深的变化代替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20.
城市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信息化管理是提升现代城市功能的重要环节。利用现代遥感手段,能够及时调查掌握城市水资源分布信息,利用GIS系统实现水政、水污染和水动态监测的管理功能,是现代城市水管理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该文就上海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遥感调查的方法过程进行了论述,针对水资源信息系统结构进行分析,指出利用遥感方法调查与分析城市水问题是做好现代城市水资源管理所必需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