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在评价闽江航运的自然条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闽江航运近年来发展滞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借鉴国际上发展内河航运经验,结合福建经济发展情况,指出振兴闽江内河航运事业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有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观鸟旅游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江河口湿地是福建省最大的湿地,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湿地,发展观鸟旅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纵现国内外观鸟旅游的发展,闽江河口湿地的观鸟旅游必须在保护鸟类及生存环境的基础上,加强整体规划和管理;加大对湿地和鸟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育潜在观鸟旅游市场;丰富观鸟旅游产品的形式,鼓励社区参与,共同致力于湿地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3.
闽江水口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特点吕浩江,林建生(福建省地震局)(泉州基准地震台)闽江水口水库是福建省的大型水库,坝高100米,为混凝土宽缝重力坝。大坝建成后,于1993年3月31日开始蓄水,使闽江在大坝一南平段形成长达100公里的狭长库区。水库蓄水后第3...  相似文献   

4.
闽江水口电站水库蓄水运行影响下游河流动力作用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江水口电站水库蓄水运行影响下游河流动力作用的效应杨家坦,江传捷,郭宣福(福建省水文总站)闽江水口水电站是国家“七五”和“八五”重点工程。坝址位于闽江干流,控制流域面积52438km2,占闽江流域面积的86%。电站水库总库容26亿m3,为不完全季调节...  相似文献   

5.
大运河具有航运、蓄水、灌溉、发电、养殖等功能,但以航运为主导。航运除了官方漕运外,还有相当运量的民间营运。民运包括生产性航运、商业性航运、客旅航运及行业性盐运。这些大量的民运物资,是带给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并方便了人们必要的交往,促进了沿岸市镇的崛起和生产力的发展,从而社会有了生机和活力。 生产性航运,对于地处大运河南端的浙江尤为繁忙,特别是杭嘉湖一带,土特名产与传统工艺非常发达,以生产桑、蚕、丝、绸、竹编、榨油等驰名省内外。诸如素有“湖丝甲天下”美称的湖州南浔镇,居民以养蚕为多,但本地桑叶不足,…  相似文献   

6.
基于航运成本的北极东北航道集装箱运输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寿建敏  冯远 《极地研究》2015,27(1):65-73
根据北极东北航道航运环境,对北极航行船舶进行了技术和经济分析,并在分析中欧货物贸易量和集装箱运输量的基础上,对北极东北航道集装箱航运网络的构建进行了研究,设立北极东北航道航运技术和经济分析方案,建立了航运技术经济成本分析模型,并对不同规模船型通过北极东北航道的集装箱运输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北极航道以卑尔根港为轴幅式枢纽港的集装箱运输成本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新的欧洲轴幅式枢纽港有利于提高北极航道竞争力的推论。论文的结论表明,在目前北极航道航行环境下,航行时间节约不多,航次成本节约在10%左右,燃油成本节约较大,达35%左右。  相似文献   

7.
正经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立项评审、现场考察和专家论证咨询,2014年1月14日,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的建设申请。闽江河口湿地生态定位站为福建师范大学和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共同建设,福建师范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建设单位。近年来,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地研究团队以闽江河口湿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河口湿地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8.
长乐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生态旅游的基本原理,阐述了长乐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开展生态旅游的重大意义,提出了长乐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则、开发思路以及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太湖地区内河航运发展的优越条件与状况,存在问题和建议有关综合整治与利用,发展廉价的水运对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四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祖国大陆东南,闽江由西北向东南直奔福州,然后折向东北注人东海。福州是闽江下游的富饶盆地,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6千米,面积1500多平方千米。四周为海拔600─1000米的山峰包围,闽江穿城而过。“城在山之中,山在城之内”,是福州城市的重要地理特色之一。福州是一座有着2200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唐开元十三年门25年)因州城西北有福山,便取名为福州。福州别名“三卅’,它的主要标志是乌山、于山、屏山的鼎立耸峙。福州有句民谚:“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那是说福州旧城区,除了于山、乌山和屏山三座“看得见”的山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