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984年10月1日至6日在莫斯科举行了欧洲地震委员会第十九届大会,来自世界7个国家250多人出席了会议。欧洲地震委员会建于1950年,主要致力于地震学方面的交流。它是国际地球物理与大地测量联合会(IUGG)、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  相似文献   

2.
亚洲地震委员会作为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的地区性组织,自1996年在中国唐山成立以来,至今己成功举办过六届学术大会和五次地震学和防震减灾技术培训班,在推动和提高亚太地区的地震研究水平,增强各国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以及培养年轻人才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目前,ASC已是IASPEI各委员会中工作最活跃的组织之一。2008年11月24—28日在日本筑波科学城召开,这次大会由亚洲地震委员会和日本地震学会共同主办,中国地震学会参与协办。大会研讨的主题是:共享现代科学和技术,减轻亚洲的地震灾害。欢迎中国地震…  相似文献   

3.
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第23届大会定于1985年8月19日至30日在日本东京召开。预计将有来自世界各地50多个国家有关方面的600多位专家出席大会。这是第一次在日本召开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的大会。会议由  相似文献   

4.
亚洲地震委员会(ASC)正式宣告成立1996年8月1~3日,在唐山召开的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亚洲区域大会期间,由IASPEI秘书长Engdahl博士主持召开了亚洲地震委员会代表会议。来自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共19个国家的代表出...  相似文献   

5.
两年一度的欧洲地震委员会学术大会于1998年8月23~28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约250人,提交大会的学术论文共263篇.这次大会只有一个主题报告,题目是"超大城市的地震减灾",报告人为意大利著名地震学者潘扎(Panza)教授.  相似文献   

6.
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三届会议暨地震学、地球灾害评估和地球内部结构相关论题讨论会于2000年10月10-12日在伊郎德黑兰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文章介绍了这次学术大会的概况及近年来来亚太地区各国在地震前兆、地震预测、震源物理、地球内部结构、地震台网和数据处理,以及地震灾害评估和诱发地震等方面的研究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国际地震动态》2013,(11):30-31
2013年9月12-16日,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的“地震学与地球深部研究”学术交流会在四川省西昌市召开。  相似文献   

8.
将根据初至地震P波的宽带记录(即在宽频范围内的记录)得出的体波震级m_B重新引入国际地震实践中能更快地估计大地震的大小。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震级测定工作组做出的这一建议以及与未来震级测量标准相关的其他建议于2005年10月2~8日在智利召开的IASPEI大会上被IASPEI地震观测与解释委员会采纳。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国家地震局主办的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讨论会(简称IIICCE)将于1992年10月7-1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得到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支持和赞助.  相似文献   

10.
许忠淮 《地震学报》1995,17(4):421-421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会议在蓉召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1995年换届以后,于9月21-24日在成都市召开了四届一次会议暨地震学学术讨论会,会议由四川省地震局承办.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陈运泰院士到会作了题为"发展中的数字地震学"的学...  相似文献   

11.
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亚洲区域大会将在我国唐山举行由亚洲地震委员会(ASC)、中国国家地震局主办,由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唐山市政府、国际岩石国计划(ILP)、联全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相似文献   

12.
10.1 培训班简介 1997年9月,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在希腊举行学术大会期间,亚洲地震委员会(ASC)召开会议,确定了第二届会议的主题和会议计划,决定在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二届会议举行之前,举办一次较高水准的地震监测、数据分析和交换国际培训班,旨在为全世界,尤其是亚洲的多地震和发展中国家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地震监测和地震数据分析的专门人才.计划得到IASPEI的赞赏和支持,IASPEI下属的培训委员会愿意与亚洲地震委员会合作,将其作为1998年的主要活动,并参与了具体计划的制定和有关组织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减灾十年(IDNDR)秘书处、印度政府科学技术部等部门对此给予了支持并出资赞助.培训班由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二届会议的主办单位--印度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NGRI)具体组织,德国波茨坦地学研究中心(GFZ)参与了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3.
IASPEI亚洲区域大会在我国唐山市召开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协会(IASPEI)成立于1951年,每两年召开一次学术大会。另根据各地区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举办区域大会(RyionalAssembly),以提高该地区的地震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4.
1982年12月21日至25日和1983年元月4日至5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震级工作组先后分別在北京和南京召开了第三次地震震级研究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震级工作组部分成员及震级专题的研究技术人员三十八人以及在北京和南京的有关科技人员。国际地震学及地球內部物理学协会震级分级委员会“震级的物理基础工作组”主席、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汉堡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S.J.杜达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并作学术报  相似文献   

15.
亚洲地震委员会(ASC)第四次学术大会暨地震学、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地震风险管理学术讨论会于2002年11月24-26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举行。来自亚洲、大洋洲、美洲和欧洲的22个国家的近200名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约110篇研究报告。文章介绍了大会、学术交流和ASC工作会议等情况。  相似文献   

16.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记事报》1979年1月第131期23—25页刊载一篇报道,介绍在法国施特拉斯堡召开的欧洲地震委员会和欧洲地球物理学会会议期间(1978年8月29日至9月5日),举行了由欧洲地震委员会的“地球动力技术”工作组组织的“在地震带观测地壳动力”的国际会议。会议探讨了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地空技术问题。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7.
零讯     
第26届欧洲地震委员会学术大会在以色列召开两年一度的欧洲地震委员会学术大会于1998年8月23~28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约250人,提交大会的学术论文共263篇。这次大会只有一个主题报告,题目是“超大城市的地震减灾”,报告人为意...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 2 0 0 1年 8月 1 9~ 3 1日在越南河内召开的国际地磁学与高空物理学协会 ( IAGA)和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 ( IASPEI)联合科学大会以及地震电磁研究进展 ,表明地震电磁前兆在地震预测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效果与良好的研究前景。我们建议在不久的将来能在北京举办 IAGA,IASPEI和 IUGG(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 )大会。这将促进我国的科技进步 ,有助于加强我国在国际科学界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二届会议暨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地球内部相关论题讨论会于1998年12月1~3日在海得拉巴印度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本次会议是由亚洲地震委员会(ASC)发起的,得到了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印度国家科学院、印度政府科学和工业研究委员会、印度政府科学技术部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发起。来自亚洲、南太平洋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约200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代表16名,IASPEI主席和秘书长及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主席也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来自亚洲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论文摘要189篇。本次会议的学术报告广泛涉及地震学、地震预报和地震危险性评估及地球内部相关论题,内容包括:地震预报与地震危险性评估、岩石层结构与过程、板内和板间区域构造与地震、地震过程的物理学、近期破坏性地震、诱发地震、热流与地壳热结构、地震学与其他地球物理学信息的传播和减轻地震灾害方面的公众教育的当前趋势等。在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二届会议之前,印度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印度政府科学技术部等的赞助下,于1998年11月15~30日负责举办了地震监测、数据分析和交换  相似文献   

20.
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第二次大会(SecondMeet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of Geosci-ences)于1983年3月28日~31日在德国斯特拉斯堡召开。会议对地震活动性、地壳应力和应变、现代地壳运动;古地磁的发展;无脊椎动物化石中的壳层结构;地壳的变化过程及全球事件;测定冰岛北部的垂直地壳运动的大地测量等十几个专题交流了成果,展开了讨论。这次地震活动性、地壳应力和应变、现代地壳运动专题讨论会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它聚集了不同研究领域的地球科学家们——地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