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莺歌海盆地经过多年的投入已经从浅层常温常压勘探逐渐向中深层高温高压勘探发展.2015年在莺歌海盆地LD10区中深层钻探W1、W2两口井证实目的层为优质含气砂岩.但是受高温高压影响,严重制约了钻井工程中的测试需求,两口井在目的层段均未测到声波时差测井曲线.这就导致无法通过井震标定来准确的获取时深关系,高温高压情况下目的层含气砂体对应的地震响应是波峰还是波谷存在争议.宏观上对LD10区速度展布规律研究发现,LD10区的电阻率、地层速度及压力均与泥岩欠压实有关系,以此为依据建立了电阻率曲线拟合声波曲线的技术路线.分别利用电阻率曲线拟合W1、W2井目的层段的声波时差曲线进行井震标定,结果显示曲线的拼接段合理且井震匹配程度高.证实受高温高压影响,气层顶面为波峰地震响应,与传统含气砂体低速低密表现为波谷的特征完全不同.成果为LD10区进一步的钻井提供指导,后续的实钻井也不断证实应用电阻率曲线拟合声波曲线方法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2.
莺歌海盆地乐东区深层与东方区具有类似的成藏条件,是高温高压领域获取下一个重大勘探突破的最现实区域.但是该区已钻遇的“亮点”型储层物性差,普遍表现为低孔-特低渗特征,而区域基础规律研究表明,区域潜在甜点储层在地震上应该表现为“暗点”型特征.但是,“暗点”型储层在叠后地震资料上无法有效识别,如何准确预测“暗点”型储层是乐东区勘探新突破的重点攻关方向.本文针对“暗点”识别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叠前地震资料的储层预测技术.从岩石物理出发系统性地梳理该区“暗点”型储层的地球物理特征,总结出其具有“叠加无反射、近道弱波峰、远道弱波谷、道集极性反转”的规律,根据该规律建立了Fstack属性重构算法,利用该算法开展甜点储层筛选并进行“暗点”储层预测,结合道集资料、反演结果等地球物理信息,最终确定潜在“暗点”型气层的分布范围.钻井结果证实该技术对乐东区深层潜在“暗点”型储层具有很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是近几年致密油勘探的热点领域.针对平面展布窄小、厚度超薄储层的地震导向水平井问题,提出了基于拟合随钻声波时差曲线的地震导向水平井技术.其实现过程可概括为:(1)钻前利用已知直井拟合声波时差曲线,在此基础上开展纵波阻抗地质统计学反演,提高储层预测精度,优化井位轨迹设计;(2)钻探过程中目的层上方钻遇标志层(青山口组三套油页岩)时,调整时深转换参数,重新设计井轨迹;(3)钻头进入扶余油层,利用随钻伽马曲线阶段性拟合声波时差曲线,在此基础上开展动态拟纵波阻抗地质统计学反演储层及深度预测,指导井轨迹调整.通过对水平井Z的模拟分析,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导向水平井入靶、指导水平井钻进的同时,也能满足钻井现场的时效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有效储层识别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测井资料及天然气测试资料的分析,建立适合识别天然气有效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归一化方法,以及根据测井资料重构天然气有效储层特征曲线的方法,探索了根据测井资料评价天然气产能的方法.本文还分析了目前常用的预测天然气产能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实际应用中欠缺的条件,形成了以中子、声波、密度测井资料为基本特征参数,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或电阻率比值参数等作为约束条件的天然气有效储层识别技术及天然气产能评价方法,并对实际测井资料进行了处理.没有试图通过井径校正的方法将受井径扩大影响的曲线恢复到原始地层的响应状态,而是通过极值变化消除井径扩大对声波、密度测井资料在天然气有效储层识别及天然气产能评价方面应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断层圈闭勘探中,对控圈断裂的侧向封闭性评价十分重要.但由于受到钻井资料的限制,目前在少井或者无井地区缺少有效的评价方法.本文对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留楚地区进行拟声波约束反演,利用拟声波反演体提取楚18x控圈断裂两侧38口虚拟井的拟声波曲线,并计算虚拟井的泥质含量曲线;基于SGR算法对断层侧向封闭性进行定量评价,并与两口实钻井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方法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勘探情况,证实了该方法在少井或无井地区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张冰  符力耘  魏伟  管西竹 《地球物理学报》2014,57(10):3373-3388
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卡拉汶盆地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但其地质条件复杂, 普遍存在异常地层高压分布,特别是该区区域盖层-中深层巨厚的Muderong页岩层内存在局部异常高压带,给石油钻井带来巨大困难.本文根据卡拉汶盆地北部地区10余口井的实测地层压力资料、声波测井数据和联井地震剖面, 研究该页岩层内异常压力千赫兹尺度声波响应的衰减特征,及其与地层有效压力之间的关联计算模型.通过联井地震数据的井-震相关性分析进行井-震过渡,研究井旁地震数据在异常高压带的衰减特征,及其与地层有效压力之间的关联计算模型,从而实现井震资料联合进行地层压力地震外推反演.研究表明,Muderong页岩层地层有效压力与井中声波速度/阻抗品质因子和井旁地震阻抗品质因子具有良好的正向相关性,根据二者交汇数据拟合经验公式反算得到的各井有效压力结果基本反映出实测有效压力曲线的变化特征.卡拉汶盆地北部地区地震数据具有良好的井-震相关性,地震资料品质相对可靠,确保了声-压相关分析的井-震过渡.最后,通过地震阻抗品质因子与地层有效压力之间的关联计算模型,进行该区异常地层压力地震外推反演,预测结果与钻井证实的异常压力分布特征基本符合.本研究为卡拉汶盆地中深部区域盖层局部异常高压带的地层压力外推反演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对于常规气藏的流体检测方法已趋于成熟,形成了多套较完善的技术体系.但对于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高温高压气藏,研究区目的层段气层和水层均表现为"亮点"特征,岩石物理分析发现,常规弹性参数均无法区分气层与非气层.因此,针对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高温高压气藏的流体检测,叠后、叠前反演方法等常规烃检手段均失效.为此,笔者研究提出了一种高温高压气藏流体检测新方法,基于密度孔隙度与中子孔隙度的差值对含气的敏感指示,利用分频属性反演得到密度孔隙度与中子孔隙度的差值剖面.实现了在常规弹性参数无法区分气层和非气层的情况下有效识别和预测高温高压储层中的有效气层,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地层波速的电缆和随钻动电测井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孔隙介质动电效应的测量方法在油气勘探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针对理论预测的随钻动电测井可削弱钻铤波对地层声波干扰的问题,设计了室内随钻动电测井实验装置和测量系统,并在小尺寸砂岩模型井中开展了随钻动电测井实验研究.为了突出随钻动电测井技术的特点,本文先在砂岩模型井中进行了电缆声波测井和电缆动电测井实验测量,获得了地层声波的传播速度.然后又在同一模型井中进行了随钻声波测井和随钻动电测井实验,记录了这两种情况下的测井全波波形,比较了电缆声波/动电测井和随钻声波/动电测井的差异性,并进一步分析了钻铤波和井中动电转换信号的传播特性.本文还通过随钻动电测井的时域波形提取到被测地层的纵横波速度,从实验角度验证了随钻动电测井技术测量地层波速的可行性.此外,本文实验结果对随钻动电测井的仪器设计及现场测量也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钻声波测井固井质量评价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斜度井、水平井的固井质量评价需求,推动了基于随钻测井仪器的固井质量评价技术的发展.本文基于弹性波传播理论,建立柱状分层介质的套管井随钻测井模型,模拟了不同水泥胶结情况的随钻声场响应,特别是其波形特征.结果表明,套管井中随钻与电缆波形特征最大的区别在于随钻波列中存在隔声衰减后的钻铤波.特别是当水泥胶结较好时,钻铤波与套管波幅度大小相近,甚至钻铤波幅度更大,而时间域上两者波形重叠,该特点使得常规电缆声波(声幅/变密度)固井质量评价方法不适用于随钻测井环境.本文考察了不同水泥胶结程度下随钻波列中套管波幅度和衰减与胶结指数的关系,形成一种同时利用幅度和衰减的随钻声波胶结指数计算方法,为随钻声波固井质量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深水浊积砂岩油气藏是当今世界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目标,西非安哥拉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潜力巨大.该区第三系深水浊积砂岩埋深浅、成岩作用弱,致使地震反射纵波速度及其阻抗对有利砂岩储层和围岩的区分效果不明显;基础数据的制约如部分井声波或密度资料缺乏或存在质量问题等,给利用井震信息开展地震反演预测带来严重影响.本文旨在研究一套适合该地区储层预测的弱固结浊积砂岩岩石物理技术.为此,通过实际资料的反复论证,提出了拟合推理法确定矿物骨架弹性参数,并对等球颗粒模型进行了改进,创建了适合该地区弱固结浊积岩岩石物理模板,实现了测井曲线的合理校正和横波预测.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开展了叠前地震反演和储层的分布预测.结果表明,浊积砂储层预测精度达85%.因此,该岩石物理技术在西非深水区弱固结浊积砂岩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深水区受钻井资料少、中深层地震资料品质差和速度场求取困难等客观因素影响,常规的烃源岩预测方法受到限制.文章研究了白云深水区利用纵波阻抗与烃源岩TOC关系进行海相烃源岩预测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少井条件下井震联合预测烃源岩TOC的技术流程.首先,通过井曲线多属性融合技术预测连续的TOC曲线(TOC测井预测);其次,将预测的TOC曲线与弹性参数交会分析,得到烃源岩TOC与纵波阻抗的拟合关系(烃源岩岩石物理分析);然后引入无需井约束的高精度网格层析速度反演求取速度谱,用于波阻抗反演(地震反演);最后基于拟合关系和波阻抗反演结果预测烃源岩品质.实际数据无井约束波阻抗反演结果与井上TOC曲线关系匹配较好,验证了井震联合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目标存在一定的钻前理论认识的问题,具体到地球物理的难点问题为:1)莺歌海盆地中深层是否存在有效储层;2)储层边界如何落实;3)不同水道填充岩性特征如何判断?针对这几个难点问题,单一的地球物理技术很难解决,所以采用沿层振幅类地震属性分析技术、频谱分解技术和波形聚类分析技术三种地球物理技术组合的方式来解决.通过技术研究结合莺歌海盆地底辟区中深层目标研究,落实了东方A区中深层目标储层及边界,判断了乐东A区水道砂储层的类型,为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寻找新层系和储量接替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轮探1井钻遇新元古界上震旦统优质白云岩储层,证实了盆内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储层为下一步的潜力勘探层系,对拓宽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研究塔里木盆地周缘前寒武系地层露头标本,通过分析不同地层、不同岩性标本的密度、磁化率、电阻率、极化率和剩磁特征,建立了前寒武系地层的重、磁、电物性模型,并较全面地完善了盆地自太古宙以来的重磁电物性与地层的关系模型.同时,充分利用前寒武系地层密度、磁性和电性参数,通过多参数交会分析,揭示了古老地层不同岩性标本的重磁电物性响应特性.此外,基于深层已钻井岩心开展含油条件下的复电阻率特征分析,本研究为盆地深层油气非地震勘探提供了岩石物理模型,有助于提高深层重磁电勘探方法的分辨能力,对应用非地震勘探方法进行岩性识别和弄清物性界面特征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储层岩石中普遍存在孔隙与裂隙,对钻井中的测井声波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孔、裂隙介质弹性波理论,导出了随钻声波测井的井孔声场表达式.据此考察了地层裂隙密度与含气饱和度的变化时井孔内随钻多极子模式波(斯通利波、弯曲波和螺旋波)的速度、衰减与灵敏度以及地层纵、横波的响应特征.裂隙密度与含气饱和度对模式波的速度频散与衰减都有影响,且两参数的值越大,影响越大.具体来说,速度对裂隙密度更敏感,而衰减对含气饱和度更敏感.具有"艾里相"特征的随钻偶极和四极子波在地层含气时产生强烈衰减,可以作为判断地层含气的一个明显指示.理论模拟与实际测井数据分析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传统亮点技术在莺歌海盆地气田的勘探过程中存在多解性,制约着盆地新区的勘探工作,因此必须针对亮点技术检测目标含气性的精度及规律开展研究.本文在详细讨论莺歌海盆地东方区含气砂岩、不含气砂岩、泥岩的波阻抗随深度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气亮点的形成机理,认识到埋深、压力是影响亮点技术预测目标含气性精度的关键因素;同时指出盆地内莺歌海组具有地震振幅与含气信息有效对应的特征,是运用亮点直接检测目标含气性的最有效层段.最后将研究结果作为一项新的判别依据应用于勘探新区,并结合地震属性描述技术、储层反演和烃类检测等地球物理手段,有效地避免了地质情况复杂造成的假亮点,发现并落实了A气田,打开了新区勘探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东营凹陷深部储层成层性较差,速度结构复杂,工区内井震关系不明确.本文首先通过地质成因分析,明确了研究区深部储层主要发育在沙四下和孔一中的"红层";通过对深部储层测井曲线的雷达图分析和交会分析,确定了SP、AC、GR、CNL、R4为东营凹陷深部储层的五种敏感测井响应;通过井震标定与地震剖面精细解释,完成了研究区井震构架的建立,明确了研究区储层符合薄互层的结构特征;在不同相带井震分析基础上,分别建立了沙四下和孔一中井震关系模板,有利于储层的定性甄别;通过定量研究多属性井震关系,得到了描述深层有利储层的最佳优势属性;最后开展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和SVM的储层预测研究,找到了预测深部储层井震厚度关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北黄海地区多年来受困于储层预测精度欠佳,分析实测纵波、横波和密度曲线不能很好的反映储层岩性和物性.本次研究通过采用岩石物理模拟方法,以Xu White模型和岩心分析数据为基础,模拟出实际地层条件下的弹性测井响应,并以此分析研究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气性对弹性参数的影响,结合对井眼环境和泥浆侵入对弹性测井曲线的影响进行校正,获得了高质量的弹性测井曲线,在此基础上运用实际测量的纵波阻抗曲线和岩石物理模拟的纵横波速度比曲线,建立了储层和有利储层的弹性解释框架,指导地震叠前反演结果的量化解释,与已知钻井结果对比解释精度较高.参考本次储层的预测结果部署了新的钻井,后钻井实钻结果在储层、有利储层方面都与预测结果保持一致,说明了岩石物理方法对改进的储层解释模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探索基于孔隙介质动电效应的随钻测井新方法是当前测井勘探领域的热点研究之一.本文针对随钻测井情况下的动(声)-电转换机理,在砂岩模型井中进行了多极源(单/偶/四极源)随钻动电测井实验研究,记录了井中声波激发动电转换波场的时域波形,给出了各分波的时间-速度图,并与多极源随钻声波测井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钻铤波诱导的动电转换信号在随钻动电测井全波中的相对幅度显著降低,从而可准确提取到地层声波的传播速度,实现了利用随钻动电测井方法测量地层波速的目的,验证了随钻动电测井技术可有效抑制钻铤波的思想.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钻铤波的动电耦合特性,并结合有机玻璃模型井中随钻动电测井和无井孔模型下的随钻声波测量,研究了伴随钻铤波电场信号的传播特性和衰减规律,深入探讨了随钻动电测井全波中钻铤波被削弱的原因,并给出了定量的实验数据分析,为随钻动电测井理论模拟的解释提供有效实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储层勘测中地震波速度一般低于声波测井速度,撇开观测系统与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岩石本征的黏弹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在井、震匹配问题中引入了黏弹性岩石的杨氏谐振品质因子(Q)模型,对储层岩石进行了井震匹配与Q反演.文章阐述了如何通过谐振Q模型合理的校正声波速度,从而实现井震匹配.在波形匹配的基础上,进行地层品质因子的反演,合理的计算出目的层位的品质因子值.  相似文献   

20.
深层油气资源量巨大,是全球油气开发的重要方向.随着钻井朝着深层(>4500 m)和超深层(>6000 m)发展,地质条件更加复杂,深层钻井泥浆信号传输速率受限,井下随钻测井等数据传输延迟,增加了钻井事故的频率及钻出储层的风险.当前井场智能决策钻井的方法不适用,井下自主智能钻进是未来深层超深层高效钻进的发展方向.本文借鉴无人驾驶汽车的理论技术架构,提出了一种大闭环伺服控制随钻智能导向钻井方法,集旋转导向、地质导向、随钻地震、电磁前探、随钻测量、信号传输、自动钻机等技术于一体,利用"边钻边学"的人工智能评价与决策方法,智能识别钻头前方油气藏甜点,智能决策钻进方向和钻速,并利用大闭环伺服控制实现井下钻头的自主智能导向和钻进.大闭环伺服控制随钻智能导向钻井架构包括钻进感知、智能决策与大闭环控制3个部分.钻进感知部分通过随钻测井数据获取钻头定位信息、井周地层及钻头前方特性参数,智能决策部分依据钻进感知部分获取的信息通过人工智能决策模型修正轨道和优化钻进策略,大闭环控制部分根据智能决策指令调整钻进方向和速度.本文在钻进感知部分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利用随钻测井数据进行岩性智能识别,优选随机森林算法和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循环神经网络对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和泥质含量进行评价.在智能决策部分优选随机森林算法对机械钻速进行预测与优化,均获得了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