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鲁东前寒武纪岩石地层清理意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厘定后的鲁东前寒武纪地层分区以王台-五莲为界,分为胶北地层小区和胶南地层小区。胶北地层小区层(岩)序为:晚太古代胶东岩群、早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芝罘群,震旦纪蓬莱群。胶南地层小区层(岩)序为:晚太古代大山沟岩组,早元古代胶南岩群,震旦系朋河石组。对原胶南群作了重新厘定:原甄家沟组因其岩石属变形变质的二长花岗岩而被废弃;大山沟组绝大部分为变形变质二长花岗岩体,而仅将原划大山沟组一段的部分斜长角闪岩和黑云变粒岩厘定为大山沟岩组,隶属晚太古代;原划邱官庄组底部变质含砾砂岩新建为朋河石组;邱官庄岩组和于家岭岩组合称为新义的胶南岩群,荆山群与粉子山群和胶南岩群可能属同时异相沉积变质产物。五莲群与粉子山群为同物异名因而废弃。  相似文献   

2.
平邑盆地的官庄群是我国罕见的富含碳酸盐岩和石膏岩的非海相河湖沉积,中生界-新生界界线连续,孢粉和其他微体生物化石丰富,对研究我国华北地区晚白垩世与古新世生物群及其演变、白垩系-古近系界线以及晚白垩世晚期的地质事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起众多地质学者的关注。通过对平邑盆地官庄群岩石地层的详细考察及对其赋存的生物群的研究,对固城组和卞桥组的定义进行了厘定。固城组为下粗上细的红色砂砾岩和砂泥岩,含砾石,其成分基本为火山岩,含晚白垩世孢粉和其他微体化石,时代为晚白垩世晚期;卞桥组为一套富含碳酸盐岩和石膏的地层,富含晚白垩世晚期至古新世孢粉和其他微体化石,可分为3个岩性段,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在卞桥组一段的一、二亚段之间。  相似文献   

3.
吉黑造山带古生代地层与混杂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立吉-黑造山带内古生代地层的地层层序及其属性,本文应用生物地层学研究方法,同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将吉黑造山带内的早志留世至晚二叠世地层划分为15个岩石地层单位,并证明绝大多数不是“外来岩块”。所谓的“混杂岩”,尚需进一步工作求证。  相似文献   

4.
赵别全 《中国区域地质》1994,(4):316-318,315
通过湖南白垩-第三纪岩石地层序列研究,新创建栏垅组、百花亭组。详细记述两个岩组的岩性、岩相特征及分布情况。它们分属于晚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古新世。  相似文献   

5.
南秦岭勉略古缝合带非史密斯地层和古海洋新知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南秦岭勉略古缝合带是一个构造混杂岩型非史密斯地层区,由不同时代的原地地层系统和异地地层系统的构造岩片构成。泥盆纪—石炭纪硅质岩的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指示了勉略小洋盆的存在。区域背景分析表明晚震旦世到早寒武世,南秦岭为扬子板块北部边缘的一部分,中、晚寒武世以后开始分裂形成南秦岭裂陷槽。该海槽于中、晚志留世萎缩但未关闭,泥盆纪又进一步开裂逐渐形成大陆边缘裂谷盆地,晚泥盆世后期到早石炭世早期形成一开放小洋盆。早石炭世后期出现洋壳俯冲,从而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盆地。该洋盆可能持续到二叠纪,并于印支期最终关闭、碰撞和造山。  相似文献   

6.
奥陶纪和志留纪钾质斑脱岩研究评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与欧洲与北美相比,国内对钾质斑脱岩的研究较少。为了更好的认识这类岩石,本文从其定义、判别、研究进展等方面,对已发表的钾质斑脱岩资料特别是奥陶纪和志留纪钾质斑脱岩资料进行了研究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华南奥陶纪钾质斑脱岩研究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华南钾质斑脱岩研究中三个可能的突破方向,即钾质斑脱岩所代表的火山喷发活动与晚奥陶世生物大绝灭的关系、斑脱岩内斑晶矿物熔体包裹体与世界其他地区对比研究、奥陶纪不同层位斑脱岩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是华南奥陶纪钾质斑脱岩三个有前途的研究方向。钾质斑脱岩作为一类特殊的事件标志层,在年代地层、事件地层、古大陆再造、地层对比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并将在古环境、古构造和古地理研究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晚古生代海相地层——东北地区油气勘查的一个新层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东北地区是佳-蒙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发育,属于大陆边缘沉积,发育了巨厚的暗色泥岩和碳酸盐岩(潜在的烃源岩),主体未遭受低绿片岩相区域变质;有些层位见有油气显示.中国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可能具有较大的生烃潜力,是东北地区油气勘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新层系.  相似文献   

8.
鲁西前寒武纪岩石地层清理意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述了鲁西前寒武纪地层清理意见。其一,鲁西前寒武系厘定为中太古代沂水岩群、晚太古代泰山岩群、早元古代济宁岩群及晚元古代土门群四个群级岩石地层单位;其二,晚太古代泰山岩群雁翎关组之下建立孟家屯岩组;其三,将晚元古代土门群浮莱山组厘定为砂岩夹页岩组合,石旺庄组厘定为含砂质灰岩、灰岩、白云岩组合。  相似文献   

9.
建议把岩组界定为构造变形强度上介于组与杂岩之间的过渡性地层类型及划分这类地层的基本单元。组是原岩组构保 地层类型,即这类地层的结构构造主要是后期变形变质过程中形成的劈理、片理等构造面理,是由构造置换作用形成的次生结构构造。岩组和杂岩的区别在于:杂岩的构造变形和变质作用更强烈,原生沉积单层被肢解,不同层位的地层发生了强烈的构造混合并常伴有同构造期或(和)后期的岩浆作用的改造;岩组内部及岩组之间则依然保存了明确的岩性和构造分界,各自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和连续性,具有一定的延展范围。提出了界定岩组的具体标准并认为岩组的英语译名以“Mixed Formation”或创名为“Mixformation”较合适。  相似文献   

10.
黄增保  金霞 《西北地质》2004,37(1):51-57
位于北祁连山造山带西段的昌马地区,1:5万东湾、三道湾幅区调在中寒武世地层中发现Leiosphaeridia,Lophosphaeridium,Cymatiosphaera,Retisphaeridium,Synsphaeridium,Multiplicisphaeridium,Retinarites等晚震旦世的藻类化石。据此,笔者将本区中寒武世地层解体为3部分:晚震旦世地层、早寒武世地层和中寒武世黑茨沟组。并对锅底坑蛇绿混杂岩带进行了确认,在此基础上对本区寒武纪构造演化模式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小秦岭崤山地区晚太古代基底变质岩系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积贤 《河南地质》1998,16(2):106-113
小秦岭、崤山地区第二轮1:5万区调查明,两地区晚太古代基底变质岩系均包括变质表壳岩系和变质花岗岩系。据此划分了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和构造岩石单位。根据其间的层序、时序关系,建立了各自统一的地层-岩石柱,拟出了新的划分对比方案。指出小秦岭地区观音堂组与崤山地区扬寺沟岩组是一次沉积事件的产物,应属同一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可作为区域对比的标志层位。根据接触关系,将小秦岭地区呈异岩不整合伏于观音堂组之下的变质花  相似文献   

12.
华北陆表海层序地层有无中低水位期沉积,学术界观点不一。通过对华北(主要是山西境内)晚古生代含煤沉积建造特征与北美精典层序地层特征进行分析对比,认为山西晚古生代含煤沉积建造中存在中低水位期沉积。待征表现为:在北部近陆源区的一套巨厚砾石、含砾粗砂沉积,向南变为一套含砾粗砂岩、粗砂岩的河流相沉积,最南部变为三角洲相和泻湖—堡岛相含煤沉积。  相似文献   

13.
东昆仑造山带纳赤台岩群是一套混杂堆积地层,有外来岩块和基质地层之分别,以往根据岩块中的化石将该套地层划为下古生代的奥陶系—志留系。根据笔者等的研究和野外调查,2006年首次报道了在菜园子沟剖面该岩群基质地层中发现古近纪中—晚渐新世的孢粉44属31种。本文报道的是在水泥厂剖面该岩群基质地层中发现的新近纪中—晚中新世的孢粉化石44属33种。新近纪孢粉化石的发现对进一步厘定该岩群的地质时代、分析其古环境及东昆仑造山带的形成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大地构造相研究为主导,以《中国沉积大地构造图(1∶2 500 000)》编图为研究平台,对洋板块地层类型进行了初步划分,简述了中国新元古代以来洋板块地层分布及其构造演化规律。本文阐述了北方的古亚洲洋的洋陆转换从西往东具穿时现象,西部主要在早、晚石炭世之间,东部主要在中、晚二叠世之间;宽坪-佛子岭混杂岩带是华北与扬子之间大洋消亡的产物;中央造山带从北部的祁连-阿尔金到南部的昆仑-秦岭,洋陆转换从北向南依次完成:西昆仑北-阿尔金-祁连-祁曼塔格为晚奥陶世末,西昆仑南-东昆仑-秦岭为早三叠世末;青藏高原中部的龙木错-双湖、班公湖-怒江、昌宁-孟连蛇绿混杂岩带一起构成了原-古特提斯大洋连续演化、分阶段增生至最终消亡的对接带,洋壳持续时代自寒武纪-早白垩世;江绍-郴州-钦防混杂岩带是扬子陆块与华夏增生造山系之间华南洋最终消亡的对接带,主碰撞期是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相似文献   

15.
建立中国晚前寒武纪年代框架始终是地学界关注的基础地质问题,然而多年来关键层位仍缺乏高质量同位素年龄的约束,随着SHRIMP测年的引进和大量层凝灰岩或斑脱岩在前寒武纪地层中不断被识别,测年技术提高后,可完成对斑脱岩中岩浆型微小锆石颗粒的测年要求,使中、新元古代地层年代学的研究获得极大的突破,改变了我国使用了近80年的传统中、新元古代地层对比的认识。随着同位素年代学资料不断地为中、新元古代地层柱中的定位增添新的数据资料,它不仅再次准确地确定了地层的形成时代,而且对整个地台中、新元古代地层的地质演化史的认识和生物演化在中元古代年代地层柱准确定位都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延边地层区晚石炭世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养正 《吉林地质》1996,15(3):40-41
本文提出延边地层区的晚石炭世地层有两种类型,一是原地系统的天宝山组,二是外来岩块,包括原山秀岭组,并建议停止使用山秀岭组一名。  相似文献   

17.
信阳群的解体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刘志刚  牛宝贵 《地质论评》1992,38(4):293-301
通过对原信阳群标准地层剖面的深入研究,查明该岩石—地层单位实属变形十分复杂的构造地层体。古生物资料表明,原信阳群南湾组确属中—晚泥盆世地层;而同位素定年结果则显示,原信阳群龟山组纯系前泥盆纪变质杂岩组成的构造地层体。据此,笔者认为原信阳群应解体。本文着重从岩石、构造分析入手,对新解体出的不同地质体分别就其地层涵义、构造归属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并扼要阐明各自发展演化的大地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18.
查证测区内发育晚二叠世敌布错组,将原中侏罗世达雄群修定为二叠纪地层,完善与丰富了二叠纪地层系统.将原“木嘎岗日群“修定为沙木罗组.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古生物和同位素年龄资料,重新修定了班戈-八宿地层分区与隆格尔-南木林地层分区的界线.新发现晚白垩世中-基性杂岩、始新世造山型环斑花岗岩及新近纪白榴石响岩.新发现阿索构造混杂岩带和具特大型远景的富磁铁矿、具中型远景的铜多金属矿各1处.  相似文献   

19.
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地层中富含浮游相生物化石,这些化石中的脂类物质和有机质在地层中往往形成海相烃源岩而富含油气资源.目前在此类地层中已开采出大量油气,有些地区已成为世界上有名的顶级大油田.在勘探工作中发现黑龙江东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存在大量的放射虫硅质岩地层.过去未将此类地层列入勘探目标,研究认为此类地层将会成为一个潜在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0.
邦多区幅、措麦区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查证测区内发育晚二叠世敌布错组,将原中侏罗世达雄群修定为二叠纪地层,完善与丰富了二叠纪地层系统。将原“木嘎岗日群”修定为沙木罗组。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古生物和同位素年龄资料,重新修定了班戈-八宿地层分区与隆格尔-南木林地层分区的界线。新发现晚白垩世中-基性杂岩、始新世造山型环斑花岗岩及新近纪白榴石响岩。新发现阿索构造混杂岩带和具特大型远景的富磁铁矿、具中型远景的铜多金属矿各1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