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河池市2008年1月—2015年10月的闪电定位资料和高程、坡度等地理数据,分析地闪密度、强度分布与地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闪电密度随着经度的增加而增大,而随着纬度、海拔高度和坡度的增加而减小,闪电强度随着纬度、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经度和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分别考虑地理参数的影响下,海拔高度与闪电密度、强度分布的相关性最大;基于闪电密度和强度随地理参数变化的趋势分析,利用信息熵法计算得到与闪电定位资料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的下垫面落雷风险指数模型。  相似文献   

2.
全球增温潜势(GWP)和全球温变潜势(GTP)是目前常用的温室气体增温能力的通用指标。如果用GTP代替GWP,1990-2005年,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和南非温室气体排放所占份额增加,而巴西、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墨西哥和俄罗斯所占份额减少;2015-2030年,欧盟、美国、日本、中国所占份额将增加,而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墨西哥和巴西所占份额会减少。用GTP代替GWP后,巴西、澳大利亚等国所占份额减小,而欧盟所占份额增加,这可能是巴西、澳大利亚等国考虑尽早采用GTP代替GWP而欧盟反对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宛敏渭 《气象学报》1935,11(1):24-34
Ⅰ、绪言一、节候与历法之关系初民浑浑噩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其时间观念,但有昼夜而已,厥後社会进化,由渔猎而畜牧,而耕稼,於是计时观念,亦复由画夜而知有年月,年月与日,即所谓历也。世於年月观念发达之顺序,意见颇有歧异,或谓当先有‘年’後有月,以年之单位过长,始依月球之盈昃而定‘月’。或谓月绕地球之周期短,地球绕日之周期长,且地距日远而月近,长短远近既殊,推测之难易亦异,故当先有月,而後有年。按之实际,则年与月之确定为计  相似文献   

4.
滨州市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滨州市不同地理位置的4个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分析了1962-2000年滨州市雷暴日数、雷暴期天数、雷暴频数及初、终雷暴日的变化和绝对变率。结果表明:滨州市雷暴日数由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逐渐减少,滨州西部、北部多于南部、东部。雷暴频数在波动中减少,空间分布表现为西南多而东北少;雷暴期天数在70,80年代多而60,90年代少,空间分布则为西南少而东北多;雷暴的月分布呈单峰形,冬季无雷暴、夏季雷暴最多、占全年的77%;雷暴的日分布总体呈单峰形,早晨最少、午后最多,傍晚到半夜为由少到多的小波动变化;初雷暴日西北相对较早,终雷暴日则较晚,东部地区初雷暴日最晚,而南部地区的终雷暴日最早;初雷暴日在滨州东部和北部地区稳定性较好,而终雷暴日在西北和南部地区稳定性好,除惠民以外,初雷暴日的稳定性都好于终雷暴日。  相似文献   

5.
苏尼尔水文站气象要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苏尼尔水文站新气象站与原气象站2007年10月—2008年9月的气温、降水量、水面蒸发量等同期观测资料,分析了各气象要素随位置及地形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降水量随高度升高而增大;新气象站位于苏尼尔河出山口,受地形因素影响,风速相对较大,大风出现频次高,蒸发量较大,大多数月份没有出现蒸发量随高度升高而减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还为雾霾遮住北京国庆美丽的容颜而遗憾、为美国歌手佩蒂·奥斯汀(曾获得格莱美奖)因哮喘发作取消10月18日北京演唱会而惋惜、为北京马拉松选手佩戴口罩出战而纠结之时,一场被网友戏称“史上最严重”的雾霾天转瞬席卷整个东北,大范围雾霾围城持续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7.
利用1979~2003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了亚澳季风各夏季风子系统(南亚夏季风、东亚夏季风、北澳夏季风)流场结构及其季节演变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南亚夏季风和北澳夏季风纯属热带季风,盛行纬向气流和纬向风垂直正切变,即低层西风、高层东风,但北澳夏季风的强度明显弱于南亚夏季风,而东亚夏季风由热带季风和副热带季风组成,盛行经向气流和经向风垂直正切变,即低层南风、高层北风,且纬向气流高低层配置相对复杂,相对北澳夏季风而言,南亚夏季风的低层西风强而深厚,而东亚夏季风的低层南风强而深厚。从热带季风区流场结构的季节演变过程看,这三个夏季风子系统均为垂直斜压结构。三者的共性还表现在热带季风区纬向气流高低层配置的季节性转向,即夏季风爆发时从低层东风、高层西风转换为低层西风、高层东风,夏季风撤退时从低层西风、高层东风转换为低层东风、高层西风。此外,南亚夏季风的季内变化平稳,而东亚夏季风和北澳夏季风的季内变化剧烈;东亚夏季风的经向跨度大、维持时间最长,而北澳夏季风的经向跨度小、维持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印度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印度提供粮食,为许多人带来生计。尽管气候变化的影响因地而异,但是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力和耕种模式会产生影响。由于农业的变化会影响食品安全、贸易政策、民生和水土保持问题,因此农业政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9.
赵鸣 《气象学报》2001,59(3):271-279
文中求解了锋面存在时地转动量近似下的大气边界层运动方程 ,得到了边界层内冷锋流场的一些特征 ,如冷锋坡度随地转涡度增加而增加 ,随地转风速时间倾向的增加而增加 ,随沿锋面传播方向的热成风分量的减少而增加。而边界层内冷锋面上下的流场与锋面坡度、地转风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有关 ,共同特点是在冷锋面高度以下有下滑运动 ,而其上有一层上滑运动区。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边缘山地强降水与海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秋雪  康岚  蒋兴文  刘莹 《气象》2019,45(6):811-819
利用四川盆地1666个站点2011—2015年4—10月的逐小时降水资料及高精度格点海拔高度资料,对降水特征与海拔高度的变化关系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发现:(1)汛期总降水量、总雨日、小雨日、中雨日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但降水量与雨日随海拔的增长方式并不相同,降水量显著增长区主要集中在200~1200 m,当海拔超过1200 m时降水量迅速减少;大雨日及暴雨日在海拔超过1200 m后也迅速减少。(2)盆地西北部、西南部沿山一带的暴雨日主要由强小时雨强贡献,而盆地东北部的暴雨日主要受持续性降水影响。(3)四川盆地复杂地形对降水的日变化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小时雨量及短时强降水频次峰值出现时间均随着海拔高度升高而提前,而短时强降水首次出现时间则随海拔高度升高而推迟。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水平预测与减缓及适应气候变化研究息息相关。基于国家统计局2005—2015年全国各省区城镇和乡村人口,以各省区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指标进行分组,结合IPCC 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的发展特征设置模型参数,运用Logistic模型预测了我国各省区2016—2050年城市化水平。结果表明,到2050年,各省区(除天津、北京、上海、西藏外)在5种典型SSPs下城市化水平收敛于75%左右。其中,SSP1、SSP3、SSP4、SSP5路径下,各省城市化水平比较趋同。而在SSP2路径下,全国总体上从东部到西部城市化程度逐渐降低,空间分布具有明显梯次递减性。5种SSPs路径下城市化速度方面,基本上呈现出中西部快而东部慢、西南快而东北慢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高收入省份不同路径下的城市化水平差别小,而中低收入省份的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位于玛纳斯河流域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的6个采样点的树木年轮宽度资料,建立其宽度年表,并分别将位于上树线区域的2个年表和下树线区域的3个年表合成,得到森林上树线年表(MNU)和下树线年表(MNL),将涝坝湾年表作为森林中部年表(MNM)。对比3个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的特征参数及年表对气候的响应,结果表明:(1)样本总体代表性、平均敏感度、信噪比、第一特征向量百分比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递减。(2)高频信息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递减,而低频信息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递增。(3)气温是制约森林上树线年表(MNU)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而对于森林下树线年表(MNL)与森林中部年表(MNM)来说,降水起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气温则发挥间接的反作用,均具有明确的树木生理学意义[1]。  相似文献   

13.
自动气象站编报数据缺测的应急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在测报日常工作中,当临近规定编发气象观测报告时次的时候,突遇自动气象站正点数据采集失败、计算机出故障而采集器正常、采集器出故障而计算机正常、采集器和计算机同时发生故障等情况时,经多方探索,得出了如何取得自动气象站的编报数据,以确保气象数据完整、测报业务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
利用温江观测站边界层塔和探空获取的观测资料,从地表物理量的日变化、边界层的垂直结构及逐日变化这些方面分析该站夏季边界层特征,得到以下结论:(1)地表各物理量都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呈现一峰一谷的演变状态,其中地表热通量、动量通量、气温以及风速的峰值皆出现在午后,谷值出现在凌晨,湿度与气温日变化是反位相的。(2)近地层低层大气气温在早晚时段,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呈逆温状态;午间时段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9 m以下大气在午后的比湿梯度最大。风速值随着高度的增高而增大,风切变随着高度的增高而减小。(3)探空观测的边界层垂直结构显示:夏季温江站早晚边界层大气层结稳定,而午后表现为典型的混合边界层特征。大气温/湿度差异随高度增长而降低,各个时次温/湿度的差异都主要集中边界层低层,越靠近地面大气温/湿度差异越突出。8:00的温度最低,14:00最高。14:00的大气比湿最小,2:00和20:00较大。近地层风速随高度增长较快,在离地2~300 m左右高度达到一个极值,4个时次的风速差异不大。(4)地表温度、短波辐射、感热通量对边界层的高度和降水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El Nino事件及其与我国夏季气候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详细讨论了不同类型El Nino事件与东亚夏季风(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和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西部型和驻波型El Nino事件的发展年,EASM都是偏弱的,而东部型的EASM偏强;在西部型和驻波型El Nino事件的衰减年,EASM偏强,而东部型的EASM正常。对于我国夏季降水,在西部型的发展年,华北、黄河中上游、洞庭湖与鄱阳湖流域以及华南部分地区降水偏少,而江淮流域降水偏多;在衰减年则相反。在驻波型的发展年,长江流域和华北北部降水显著偏少,华南、华北中部等地区降水偏多;在衰减年,四川盆地、华南等地区降水偏少,而长江流域、华北中部等地区降水偏多。在东部型的发展年,我国以少雨为主要特征,多雨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黄淮流域;在衰减年,我国降水仍以干旱少雨为主要特征,多雨区主要位于华南、华北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建筑行业领导干部及专家对气象服务项目的敏感度、需求度、满意度进行调查,并计算了气象服务效益,得出以下结论:青海省建筑行业的专家对3d以内的天气预报服务、雷电防护服务以及人工影响天气服务最为敏感,其次为气象灾害预警和重大专项服务,而对其它项目认为不太敏感。需求量大的依次是气象灾害预警、3d以内的天气预报服务、雷电防护服务。但从满意度来看,对综合气象服务、3d以内的天气预报服务以及雷电防护服务是比较满意的,而对气候预测服务、人工影响天气以及气候资源利用服务的满意度一般。气象服务效益随青海省建筑行业GDP的增加而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不同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水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不同植物群落空气的负离子浓度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群落环境空气中负离子浓度顺序为:阔叶林>混交林>草地>灌丛;(2)一年中不同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均为夏、秋季高于冬、春季,且夏季最高,而冬季最低,其中又以阔叶林的空气质量最好;(3)动态水的空气负离子含量大于静态水,动态水中瀑布产生的负离子大于跌水,跌水大于溪流;(4)空气负离子浓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增加。造林能显著提高环境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而单纯种草效果不明显。在开发利用水体空气负离子旅游资源时,应多开发动态水体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8.
温室水果黄瓜叶片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象资料和作物数据,分析了温室水果黄瓜在不同生育阶段各叶位叶片的出生、伸展与有效积温和累积辐射的关系。结果表明,出叶数与有效积温和累积辐射的关系均符合Photosynthesis函数,其中出叶数与有效积温的相关性相对更好。叶长净增长量与有效积温和累积辐射的关系符合Sigmoid函数,此函数中的参数与叶位有关;各叶位叶片伸展到最大所需的有效积温、累积辐射在同一个生育阶段内基本恒定,在各生育阶段之间有所差异。在有效积温、累积辐射相同时,营养生长阶段叶长净增量随叶位升高而增大,开花结瓜阶段叶长净增量随叶位升高而减小,成熟阶段叶长净增量随叶位升高而增大。这是由于在温室黄瓜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生育阶段的不同,植株的生长中心发生转移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系统地分析了2005年与2006年冬季欧亚大陆的气温和东亚冬季风的差别及其与北半球准定常波活动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冬季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气温偏低,东亚冬季风偏强;而2006年冬季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气温偏高,出现暖冬,东亚冬季风偏弱。分析结果还表明,这两年冬季东亚冬季风的差别不仅是由于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的变异所造成,而且是由于北极涛动(北半球环状模)的变化所造成。并且,作者还从这两年冬季北半球准定常行星波活动的差异,在动力理论上进一步讨论了这两年冬季北半球气候和东亚冬季风差异的机理。结果表明:2005年冬季北半球行星波活动为低指数,准定常行星波在高纬度往平流层传播加强,而往低纬度对流层上层传播减弱,造成了行星波E-P通量在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上层辐合加强,而在副热带地区对流层中、上层辐散加强,引起了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极锋急流减弱,而副热带急流加强,这有利于西伯利亚高压的发展,从而引起了东亚冬季风增强;相反,2006年冬季北半球行星波活动为高指数,准定常行星波在高纬度往平流层传播减弱,而往低纬度对流层上层传播加强,造成了行星波E-P通量在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上层辐散加强,而在副热带地区对流层中、上层辐合加强,引起了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极锋急流加强,而副热带急流减弱,这不利于西伯利亚高压的发展,从而引起了东亚冬季风减弱。  相似文献   

20.
人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环境和空气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而环境和空气的质量受天气与气候的影响极大,可见天气、气候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有关专家认为,天气、气候对健康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两大类。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天气、气候异常而产生疾病,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变化导致空气、水源的污染和食物的短缺以及细菌、病毒的产生而影响健康。感冒、中暑、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等都可以由天气、气候的异常和剧烈变化而生产。当气温达到40.6摄氏度以上时,许多人就会中暑死亡。正因为天气、气候对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