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针对现阶段各类坐标系间的高精度转换在定位导航等方面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根据现有的坐标转换模型设计了坐标转换框架,在坐标转换框架中确定一个中间坐标系,各个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都通过中间坐标系来完成,从而建立框架下所有坐标系间的公共关系。新加入的坐标转换关系继承了坐标转换框架下原有的坐标转换关系,简化了新坐标系与框架下已有坐标系间的转化工作,坐标转换精度为20 cm,验证了使用坐标转换框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坐标转换是测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分析布尔沙模型进行坐标转换的缺点,提出了两步法坐标转换,即选择合适的投影面和中央子午线,先通过布尔沙模型建立一个预转换,然后再利用平面坐标转换模型进行坐标转换,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得出:在已知点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两步法坐标转换可以得到高精度的转换坐标。  相似文献   

3.
研究数字线化图(digital line graphic,DLG)坐标转换,是加快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推广使用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在讨论坐标转换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转换模型分析了ArcGIS坐标转换的适用性与精度.结果表明,利用Arc-GIS软件能够实现数字线划图的坐标转换工作.  相似文献   

4.
针对广州市存量国土规划空间数据坐标转换需求,本文介绍了常见坐标转换模型,研究制定了技术路线、坐标转换流程,探讨了空间数据坐标转换质量控制要点,并以广州市黄埔区2000坐标转换工作为例,介绍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重力计算中的坐标转换与精度分析问题,通过对ECEF坐标系中的地心球坐标、地心直角坐标和大地坐标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的分析,得出了转换过程和转换公式。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种特殊已知条件下的坐标转换问题,提出了“伪地心距”的概念,给出了计算点在参考椭球面上和外部两种情况下坐标转换的方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并对伪地心距的具体变化规律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6.
GPS观测成果是WGS-84中的地心空间直接坐标,现实测绘中,我们通常需要的是国家平面坐标。如何有效地转换该坐标成果,一直是工作中的难题。在介绍几种常用坐标系统的基础上,简单分析了坐标转换的基本原理,结合转换模型取得的精度,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GPS坐标转换技术,详细介绍了一种平面四参数坐标转换的方法,然后采用VB6.0编写程序实现此坐标转换方法,并对这种坐标转换方法进行了验证。程序界面简捷,直观,实用,程序精度较高,在平时的工作中的到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坐标正反算在测量实际工作中经常用到,本文介绍了测量坐标正算与反算的数学模型,采用VB开发语言,设计了测量坐标正算与反算程序,为测绘工作中坐标转换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实际测绘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同一地区不同部门采用不同坐标系统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测绘数据的共享利用。因此,坐标转换已成为测绘生产部门一项不可避免的工作。为了实现不同基准面的空间数据转换与共享,提出利用FME数据转换平台,通过自定义用户坐标系和批量分幅方法实现地方独立坐标系DLG成果的快速坐标转换。经实际工程检验,该方法转换的成果精度良好且简便、高效、灵活,对其他格式的空间数据转换具有很好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坐标转换在测绘部门和规划部门工作中经常进行,将AutoCAD数字图进行坐标转换是其中之一,使用一种方便、快捷的将AutoCAD图中用户坐标系图元转为在ASCIIDXF中为世界坐标系方法,会大大减少坐标转换图编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我国资源瓶颈、环境胁迫、生态退化加剧,倒逼国土资源利用转型升级,其核心在于资源利用创新。国土资源多样性包括多门类、多属性和多用性。重视土壤的含水性和含碳性。从多元视角分述本世纪调整国土资源结构、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统筹国土空间属性、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的初步认知和实践探索,在不同程度上有新的进展。优选资源利用升级的地方样板,通过省(区)、部联手互动,可望加速转型。  相似文献   

12.
王慧  冯启言  刁鑫鹏  孟磊 《测绘通报》2019,(9):27-33,61
以淮南煤矿区泥河小流域1987、1994、2000、2006、2009、2013、2017年7期多源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纹理和光谱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煤炭开采对泥河小流域近30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炭开采影响下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耕地和建设用地的相互转变及耕地向塌陷水体的转变,30年间塌陷水体和建设用地分别增加了2 281.05、14 741.73 hm2,耕地减少了15 044.67 hm2。采煤驱动下,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体现在以2006年为转折点,前期呈现破碎化、不规则化、异质化和低连通性变化的特征,之后呈现连续化、规则化、均衡化及高连通性变化的特征。建设用地、耕地和塌陷水体经历了不断破碎化到景观逐渐完善的过程;耕地、建设用地和自然水体斑块形状较为复杂;耕地优势性逐渐减弱,最大斑块指数由79.706 0降为38.745 5,塌陷水体和建设用地的优势性增强。  相似文献   

13.
Effects of Land Transformation on Water Quality of Dal Lake,Srinagar, Indi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the growing human needs which drive the native boatmen of the Kashmir valley (Hanjis) that bring the interchanges of land use/cover classes in Dal lake and its environs of Srinagar city. Further to assesses the effects of land transformation on lake water quality.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ignificant land use changes have been occurred during the past of 30 years (1981–2011). Besides this, interchange of land has taken place between different land uses classes, which has resulted into lake water pollution due the addition of various nutrients/pollutant discharged from Hanjis activitie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land transformation has converted the once fresh water lake much deteriorated pond.  相似文献   

14.
坐标转换是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处理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2018年国土资源部门全面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要求,更增加了图形数据坐标转换的需求。本文首先介绍了用Python编程实现四参数的快速解算方法,然后实现了用Python直接读写DXF文件坐标值实现坐标转换和在AutoCAD VBA环境下进行CAD图形坐标转换的快捷方法,并比较了两种方法的效率和优缺点。本文实现的坐标转换方法编程简单,使用方便,对于地理信息工作者和规划、国土等基层业务管理部门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选用1989年、1995年和2004年3期数字遥感影像,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BPNN)分类器,获取研究区各期土地利用信息; 利用地理学的“区位”理论和分析方法,分析由于地面塌陷导致塌陷区及其附近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模式,以及塌陷地的变化与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具有明显的环状结构: 变化速度和幅度中心区明显大于外围区;中心区主要是各种地类向塌陷地的单向转移;中间区主要是园地、耕地、林地、塌陷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相互转换; 外围区主要是向建设用地和园地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对两个有关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区域的高光谱和Quickbird数据进行了数百次算法对比实验,最终确定Sym4和Db2是曲波变换中的最佳小波函数,提出两种基于曲波变换的高光谱遥感图像融合方法,即加权法和选择法,获得了更精确的高光谱遥感融合影像.在一个研究区域,通过对高光谱数据的子带分解、脊波变换、一定融合以及它们的逆变换等曲波变换过程,表明融合的高光谱遥感影像能提供许多有利于土地类型划分和影像识别的精确七地信息.在另一个研究区域,除进行曲波变换外,还通过二次多项式计算实现了高光谱与Quickbird数据遥感影像匹配,最终从高光谱与Quickbird数据获得的遥感融合影像经日视及信息熵、相关系数等评价表明,曲波变换融合图像优于小波变换融合图像,与Brovey融合图像相近,但比PCA融合图像稍差.客观和主观评价证实,曲波变换的遥感融合方法能为高光谱遥感图像在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市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20年来武夷山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相对不足的问题,提出运用现代遥感与GIS技术进行武夷山市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的方法。在分析1996年、2005年和2014年3期Landsat影像的基础上,采用监督分类方法提取土地利用信息,然后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法和动态度分析法,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武夷山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表现为耕地显著增加,而林地明显减少;20年间其他未利用地和城镇的空间变化幅度很大;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等是武夷山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对武夷山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探究旅游业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RS的平顶山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文明  卞正富 《测绘科学》2007,32(6):176-178,98
平顶山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以煤炭、耕地发展起来),是人地关系作用最强烈的区域之一,也是土地利用发生急剧变化且具有特色的区域。为此,基于平顶山市城区1994年TM和2002年ETM+两个时段的遥感图像,获取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求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并从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动态度、耗减度、开发度等方面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煤炭开采、城市发展对平顶山市土地利用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8年间,该地区耕地、林地大幅减少,城市用地、工矿用地、荒草地大幅增加;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荒草地、工矿用地、城市用地,减少的林地主要转化为荒草地;受北部矿区条件的影响,市区发展主要朝东、西、南三个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制度转型和空间重构加剧了职住分离现象,降低了居民就业可达性,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是影响居民就业可达性的因素之一。基于经济普查、人口普查数据以及2010年和2014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对武汉市中心城区街道尺度的居民就业可达性进行分析,定量描述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居民就业可达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景观格局指数中景观尺度的边缘密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和斑块类型尺度的斑块面积、斑块占景观面积比例、回旋半径、聚合度均对就业可达性有显著影响;就业类斑块特征对居民就业可达性的影响比居住类斑块更大,居住区规划应考虑周边就业岗位数量;土地利用多样性、斑块分布紧实度的提升均有助于提高居民就业可达性。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国国土资源空间数据一直存在坐标系统不统一的状况,不同部门的空间数据成果无法共享,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为推进国土资源数据应用与共享,提高国土资源数据服务水平,需要在国土资源系统全面开展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和使用工作。本文以西藏自治区为例,详细地探讨了国土资源空间数据从1980西安坐标系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技术方案,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