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积极服务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对全省2800个村庄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以规划规范村庄建设,着力推进在新农村建设中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2.
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中心的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已成为我省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工程和土地整治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符合国家要求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原则,有力的支持了新农村城乡一体化建设,更成为了加快新农村规划建设行之有效地重要手段,开展农村宅基地整治,有利于集约、节约用地,缓解新增建设用地和耕地占补平衡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地涉及农村居民基本居住保障的切身利益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中,如何正确引导、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使新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工作健康发展,需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从法律法规的层面,经济、政策等层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建设用地管理进行规范,从而使建设用地管理在保障发展、保住红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各地重大建设项目用地供求矛盾异常突出,给国土部门带来了既要保资源又要保发展的双重压力。以我市为例,省政府每年下达新乡市的年度计划指标仅约6000亩,分解到我市的用地指标每年不足500亩,而我市实际用地每年超过2000亩。2010年以来,新乡市调整用地政策,用地指标不再向县市区下发,主要保障重点项目用地,这样就使得我们必须创新工作模式,解决用地指标供需不足的矛盾。为此,我市坚持"规划引领节约集约、挖潜创新提升节约集约、制度设计保障节约集约"的原则,科学编制规划,围绕产业集聚区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临颍县位居中原腹地,辖9镇6乡,367个行政村,75万人,全县土地总面积120.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8.1万亩,农民人均耕地1.38亩,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县。近年来,面对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的县情,我们坚持以内部挖潜为重点,以集约节约为根本,着力破解建设用地难题,有力促进了"三化"协调发展。一、科学规划布局,引导节约集约用地强化规划控制引导作用,优化用地布局,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在编制  相似文献   

6.
赵培金  袁立平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6):2007/1/10-2007/6/22
做好农村建设用地的控制和保障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一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重要任务。为此,必须引起重视,认真研究,抓好落实,确保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编制出科学、合理、详尽的规划,从而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同时,结合惠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农村建设用地的现状、特点,进行剖析,提出新一轮修编中农村建设用地的控制与保障的重点和措施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开展建设用地复垦是解决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去年来,根据国家土地管理政策。我市结合实际。适时启动了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当年立项36个项目。投资3983.4万元,规划复垦面积4517亩。新增耕地4014亩。至今已基本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今年计划再实施建设用地复垦3360亩。投资3520万元。目前。已报批立项并动工建设的项目有13个,规划复垦整理面积1048亩。项目完工后可新增有效耕地1011亩。  相似文献   

8.
章丘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始终是关系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近年来,章丘市紧紧抓住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首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市(县)(以下简称挂钩试点工作)的机遇,准确把握政策,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蓝图,精心组织实施,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整理新模式,促进了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走出了一条突破新农村建设的好路子。  相似文献   

9.
2013年以来,湖北省天门市国土资源局采取五项举措,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规范村民建房用地行为。一是严审用地条件。对申请建房农户,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依照用地条件逐项审查,确保"一户一宅"。二是严格用地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主动介入,认真做好村庄规划和农民建房选点。对不符合规划的用地,调整选址。加强拆旧建新工作,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10.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而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但当前"空心村"已逐步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改造"空心村"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据调查,天台县农村村庄用地面积8万亩(包括村内道路等用地),户均用地318平方米,人均用地105平方米,其中闲置房屋、废弃老屋、村内空闲地共1.24万亩,占村庄总面积的16%.  相似文献   

11.
目前平原县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加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工业发展迅速,建设用地不足的压力逐渐加大。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要求,扎实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缓解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压力,平原县国土资源局积极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试点工作。1开展试点工作的总体原则(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的…  相似文献   

12.
一句话新闻     
2009年以来,温县国土资源局在加快项目建设用地审批程序的同时,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缓解了新增建设用地压力。  相似文献   

13.
信息荟萃     
宁津县七项措施力促节约集约用地2013年,宁津县面对重点工业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剧增的实际,积极探索新型用地模式,制定了七项措施,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一是科学规划"控地"。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龙头,按照"重点项目保障用地,优质项目优先供地,所有项目节约用地"的原则,编制年度供地计划,并鼓励和引导工业项目向园  相似文献   

14.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节约集约用地是关键。兖州市国土资源局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和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坚持科学与创新并重,和谐与发展并举,节约用地,整合资源,实现了新农村建设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始终是关系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山东省紧紧抓住国家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的有利时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积极探索挂钩试点新模式,既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又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和耕地保护,走出了一条保护土地资源和保障科学发展和谐统一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正为有效利用城乡土地资源,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推进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缓解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不足,近日,青海省政府办公厅发文转发了由国土资源厅起草的《关于经营性建设用地指标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有偿使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青海省适应当前形势、解决土地制约矛盾的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实行经营性建设用地指标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有偿使用,市场和新农村建设有需求,需要积极探索,统筹推进,不断完善,逐  相似文献   

17.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就是节约用地,使建设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提高投入产出强度,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供应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要做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关键是严格管理、加强规划、完善政策和法规、建立激励机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三层含义:一是节约用地,建设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提高投人产出强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供应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笔者认为,要做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关键是严格管理、加强规划、完善政策、建立机制,可采取以下途径。  相似文献   

19.
南阳市地处豫西南,土地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6.39%。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该市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愈加凸现,城市的拓展,新农村的建设,以及纷至沓来的引资项目,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与日俱增。面对国家提高建设用地审批“门槛”,加强土地宏观调控的新形势,面对未来五年不足1400公顷的规划建设用地指标,面对接踵而至的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用地需求,南阳市全力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坚定不移地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着力营造科学发展与科学用地的和谐局面。从建设项目中“抠”地南阳市委、市政府认为,南阳经济的快速发…  相似文献   

20.
章丘市加大旧村改造力度走新农村建设之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章丘市在被确定为国土资源部一、二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市(县)后,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结合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有关政策,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整理的模式,实行垄断整理。坚持以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为目标,以优化用地结构和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以保护资源、保障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推动了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