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长偏移距排列逐渐被大量应用到海上勘探。传统AVO分析都是小入射角,对于长偏移距数据来说有很大不足。为了探讨拓宽AVO分析的研究范围,本文推导了长偏移距时P波反射系数的一种近似公式,并讨论了其精确性。本文的结果和广泛应用的Shuey公式相类似,Shuey公式可以看作本文结果在小入射角情况的简化。  相似文献   

2.
P-P波和P-SV波联合AVO反演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转换波AVO(Amplitude Versus Offset)反演或纵波、转换波联合AVO反演是基于Aki等的反射系数近似公式,通常反演结果为上、下层速度比值和速度平均比值.本文在Shuey和郑晓东近似公式的基础上,运用最小平方算法,提出一种p-p波和P-SV波联合AVO反演下层介质纵、横波速度及泊松比的方案,并应用于双层含气砂岩模型上,误差在10%以内.此方案要求上、下层物性差别不大且入射角小于30°,但不需要速度比值为常数2的假设.  相似文献   

3.
煤层的含气性及渗透性可以利用纵波AVO技术及基于各向异性理论的方位AVO技术进行研究.煤层气属于吸附气,储层厚度较薄,地震异常响应较弱,对地震资料的品质及其携带的信息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AVO与方位AVO反演理论的近似条件及模型试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地震纵波数据信噪比、入射角、偏移距分布及方位角分布等参数的要求:1.观测系统设计及野外采集时应保证地震波的有效入射角在0.~30.或更大范围内,偏移距应大中小均匀分布,避免过于集中或缺失.2.地震数据应有足够宽分布的方位角,煤层气地震勘探中应选择宽方位观测系统.3、地震资料信噪比应足够高.  相似文献   

4.
球面波的反射P波AVO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球面波反射P波反射系数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根据推导公式计算出第I类AVO和第Ⅲ类AVO介质中反射系数及相位随入射角的变化,并与基于平面波的Zoeppritz方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对于第I类AVO介质,球面波反射系数在临界角附近较基于平面波的Zoeppritz方程计算结果更精确;同时受界面深度的影响较大,随深度的增加,球面波AVO趋势接近平面波AVO.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进行模拟,对平面波AVO道集和球面波AVO道集进行了验证分析.浅层的第I类AVO现象,在近临界角和超临界角处折射引起反射系数与相位的变化较大,对于第Ⅲ类AVO现象,由于不存在临界角问题,球面波模拟结果与基于平面波的Zoeppritz计算结果差别较小.上述计算分析,可为实际资料的大偏移距道集的AVO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目前AVO(Amplitude Versus Offset)反演技术中所普遍使用的Aki-Richards和Shuey近似,以Zoeppritz方程的准确解为参照,针对几种典型油藏反射界面,计算了Aki-Richards和Shuey近似所产生的相对误差,绘出了相对误差随入射角的变化曲线.计算表明,在存在极性反转的反...  相似文献   

6.
VTI介质长偏移距非双曲动校正公式优化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规Alkhalifah动校正公式精度低,不能精确描述各向异性介质长偏移距地震反射同相轴的时距关系.本文以提高VTI介质长偏移距地震资料动校正公式的精度为目标,在分析VTI介质常规动校正方程的基础上,根据误差最小原理建立优化校正系数图版,实现对常规动校正公式大偏移距误差的修正,建立最优化校正Alkhalifah动校正方程,实现了对VTI介质长偏移距地震资料常规动校正方程的改进.之后由Fomel群速度公式导出高精度VTI模型长偏移距时距函数,提出了高精度VTI介质长偏移距地震资料动校正方程.将以上的动校正方程用于各向异性参数反演,模型计算表明最优化校正Alkhalifah动校正方程的反演精度是常规长偏移距动校正方程反演精度的2~4倍,高精度动校正方程的反演精度是常规动校正方程反演精度的2~8倍.  相似文献   

7.
双相介质的AVO资料中蕴含的流体信息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0)弹性参数的反演是储层预测的一个重要方法.利用正演技术分析双相介质的地震资料中含有的流体信息,有助于提高AVO弹性参数反演的可靠性.本文应用Russell推出的计算纵波反射系数的AVO线性近似公式,对双相介质的纵波资料中所含有的流体信息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从AV0资料的反演中可以确定哪些弹性参数或它们的组合关系.文中考虑的弹性参数有流体因子、剪切模量和密度三者的相对扰动量.在时间城内对反射系数的正演计算公式进行线性化,得到灵敏度矩阵,并用奇异值分解(SVD)计算其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采分析弹性参数的反演.由计算结果可知,在入射角较小时由AV0资料反演只能得到流体因子和密度两者的相对扰动量;若想同时获得三个参数的相对扰动量,就必须增大入射角.  相似文献   

8.
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反演是一个非线性的组合最优化过程,理论上可先将该非线性问题线性化,然后求解线性问题;或者直接利用非线性的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等方法求解.但无论哪种反演思路,实际中影响其精度的因素很多,因此分析AVO反演中的误差来源对提高反演精度和评价反演方法的可靠性非常重要.本文对能造成反演误差的主要因素,噪音、薄层调谐、地震数据处理中的误差、入射角范围等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这些因素可能对反演结果造成的影响,发现在AVO反演过程中可以从优化参数选择和针对性处理方面来减小这些误差,提高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共炮偏移的AVO反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常规AVO多是利用CMP道集的振幅进行反演。主要有三个方面影响其精度:首先,CMP道集假设地下为水平层状介质,但是实际地下介质多为倾斜地层,地层倾角越大CMP道集的振幅所反映地下介质的位置与实际位置差距就越大。其次,NMO、DMO和反褶积等常规处理流程,都会造成振幅值失真。第三,反演所用的反射系数公式是与入射角有关的量,而欲从CMP道集得到准确的入射角与振幅之间的对应关系,则十分困难。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除对复杂介质和陡倾角地层具有较强的成像能力,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常规处理所带来的误差并使振幅归位。本文综合了保幅偏移、角度道集提取以及AVO反演等前人的工作,提出直接从炮集数据反演AVO属性的方法,以期显著减少上述三个因素对AVO反演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剩余时差校正及泊松比反演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利用突出泊松比变化的Shuey简化方程推导出逐点计算泊松比的反演公式.在泊松比反演之前,对地震数据进行剩余时差校正,可以使振幅随炮检距(或入射角)的变化趋势更明显,可以提高反演的精度.通过对理论模型及实际资料的处理,说明这种反演方法是可行的,由反演结果可以预测低泊松比异常,寻找天然气.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叠前深度偏移的AVO反演及解释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复杂构造地区AVO技术应用的难点,在详细阐明了偏移对改善AVO分析效果的重要意义前提下,为实现在复杂构造地区有效地进行AVO研究,将叠前深度偏移引入到AVO处理中,通过偏移来改善资料的质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揭示岩性及流体变化特征的多种参数的AVO反演,并探讨了利用多种AVO属性的综合分析来确定和解释AVO异常的方法.利用本文提出的复杂构造AVO研究思路对实际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AVO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AVO技术是Zoeppritz方程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要应用.本文在回顾Zoeppritz方程及其简化形式的基础上对AVO技术的最近发展进行了介绍.AVO技术是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岩性和含油气性不可或缺的工具.近年来AVO理论和技术发展呈现新的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利用多波多分量地震数据进行纵波、横波、转换波的AVO分析,预测储层的含气性和检测裂缝发育;利用AVO技术定量表征岩性和储层的流体性质;进行3DAVO分析研究等.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并对AVO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基于逆算子估计的AVO反演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反演算法以优化算法为主,而基于逆算子估计的AVO反演算法则利用了直接求逆的思路.算法的关键在于寻找存在逆函数的子域,进而可以在子域内直接求逆,这种解决反问题的思路不同于一般的优化类算法所采用的直接搜索解的方式,具有更高的效率.AVO反演利用了振幅随着偏移距的变化特征,反演的精度受到地震资料质量的影响,通过加入L1范数约束以及合理的初始模型有助于提高反演的稳定性以及准确度.模型测算和实际应用表明,基于逆算子估计的AVO反演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程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BSR的AVO正演估算水合物含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合物地震属性研究的一个基本目标是水合物/游离气含量的估算. 这项工作的难度体现在地震反演具有多解性. 这项工作涉及到地震数据的精细处理、速度分析和BSR界面AVO分析等多个具体环节. 本文继承前人的有关成果,尝试进行了水合物/游离气含量估算方法的研究. 以区域地质、地震和化探等多元方法信息为基础,以定性推断BSR以及BSR界面AVO性质为导向,通过AVO正演模型方法,半定量(或定量)地估算BSR界面上与下地层中水合物/游离气(或水合物/水合物)的含量. 运用这种方法,结合海上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E研究区某测线地震资料,尝试估算了BSR界面之上和之下介质中水合物/游离气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潮汕坳陷是中生界地层为主的沉积坳陷,是南海油气勘探突破的重要领域.LF35-1 1钻井证实了潮汕坳陷存在大套中生代海相地层,但未获油气发现,在钻至目标层前钻遇了侵入岩体,凸显了中生界钻前预测的重要性,本文对收集到的一条穿越潮汕坳陷长排列地震测线资料进行了多次波压制和AVO反演处理,获得了清晰的剖面反射特征,识别了两个中生界AVO异常带.研究区中生代速度普遍较高,但折射波速度计算表明这两个异常带中生界纵波速度低于背景速度,可能具有有利储集物性条件,因此作为AVO分析的选择区.但是AVO反演的纵波速度反射率剖面上显示为很大的数值,因此异常带成岩程度较高,可能不是油气成因的异常.地震偏移剖面也显示异常区受到切穿海底的高角度断裂影响,下部反射模糊杂乱,可能还有岩体侵入的影响,都不利于油气储集.  相似文献   

16.
多波时移地震AVO反演研究   总被引:49,自引:15,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值模拟了油藏含油饱和度与有效压力变化时移地震AVO的响应,确定利用时移地震AVO区分油藏参数的变化、实现油藏定量解释的可行性.从Aki等 AVO近似方程出发,详细推导了P_P波和P_S转换波时移地震AVO计算公式.结合岩石物理近似关系和本文推导的时移地震AVO计算公式,推导了利用多波时移地震AVO反演油藏含油饱和度和压力变化的方程.数据试验表明,文中推导的多波时移地震AVO方程能较好地反演油藏含油饱和度变化和有效压力变化,实现油藏定量解释.  相似文献   

17.
Cauchy priori distribution-based Bayesian AVO reflectivity inversion may lead to sparse estimates that are sensitive to large reflectivities. For the inversion, the computation of the covariance matrix and regularized terms requires prior estimation of model parameters, which makes the iterative inversion weakly nonlinear. At the same time,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model parameters are assumed linear. Furthermore, the reflectivities, the results of the inversion, or the elastic parameters with cumulative error recovered by integrating reflectivities are not well suited for detecting hydrocarbons and fuids. In contrast, in Bayesian linear AVO inversion, the elastic parameters can be directly extracted from prestack seismic data without linear assumptions for the model parameters. Considering the advantages of the abovementioned methods, the Bayesian AVO reflectivity inversion process is modified and Cauchy distribution is explored as a prior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and the time-variant covariance is also considered. Finally, we propose a new method for the weakly nonlinear AVO waveform inversion. Furthermore, the linear assumptions are abandoned and elastic parameters, such as P-wave velocity, S-wave velocity, and density, can be directly recovered from seismic data especially for interfaces with large reflectivities. Numerical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all the elastic parameters can be estimated from prestack seismic data even when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of the seismic data is lo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