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业界动态     
叶雪安大地测量奖励基金会隆重举行纪念叶雪安大地测量奖励基金会成立20周年暨奖学金颁奖大会在武汉大学隆重举行。参加颁奖大会的有武汉大学李清泉副校长、中国工程院士、基金会主任宁津生教授、基金会副主任、叶雪安女儿叶德丰女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叶雪安的研究生陈俊勇教授等及基金会全体成员、叶雪安的同事、学生和测绘学院师生共260余人。基金会基金主要捐赠人韦梓辉先生向大会发来贺电,对叶雪安大地测量奖励基金会成立20年庆典及颁奖大会表示衷心的祝贺。基金会主任宁津生院士作了叶雪安大地…  相似文献   

2.
为庆贺著名大地测量学家陈永龄院士90 华诞,现选登国家测绘局局长金祥文的讲话、科学技术部部长朱丽兰和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的贺信,以及本刊编辑部的报道和专访作为记念。同时,特约宁津生院士、顾旦生研究员、王任享院士、刘经南院士以及其他专家撰写的有关大地测量专业方面的论文,以作为专刊出版。  相似文献   

3.
2012年4月,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组织、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承办的地理国情监测关键技术高级研修班在陕西杨凌举办,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相关负责人共计90多人参加了此次研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出席研修班并作主题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大地测量学家陈俊勇等人出席会议并围绕地理国情监测理论、现状及发展、总体设计、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讲解.  相似文献   

4.
《测绘科学》2004,29(6):95-96
院士特稿论地图数据库合并技术李德仁 龚健雅 张桥平 (1/1)……现代地图学的最新进展与新世纪的展望廖 克 (1/5 )………月球地形测绘和月球大地测量 (1)陈俊勇 (2 /1)……………水准高差的日月潮汐改正魏子卿 (2 /6 )………………………论天地一体化的大测绘———地球空间信息学李德仁 (3/1)……无地面控制点卫星摄影测量的技术难点王任享等 (3/3)……月球地形测绘和月球大地测量 (2 )陈俊勇 (3/6 )……………格网地图的新一代陈述彭等 (4/1)……………………………月球地形测绘和月球大地测量 (3)陈俊勇 (4/5 )……………LMCCD相机卫…  相似文献   

5.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是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下属的十八个科学联合会之一。该联合会于1983年8月15日至26日在联邦德国汉堡会议中心(CCH)举行了第十八届全体大会。中国代表团在团长叶笃正同志(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率领下出席了这次大会。大地测量分团是由中国测绘学会、国家测绘局、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国家计量局等有关单位的同志组成,陈俊勇同志(国家测绘局总工程师)任团长。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我国著名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方俊研究员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5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方俊研究员是江苏武进县人,生于1904年,自1926年起就从事测绘L作。他专长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尤其在地图投影学、大地重力学、地球形状学方向造诣颇深  相似文献   

7.
《精密水准测量的理论和实践》一书于2004 年12月由测绘出版社作为重点图书出版发行了, 我特向测绘出版社、责任编辑和本书作者表示祝贺。该书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同志提出, 由测绘科技专著出版基金资助,由梁振英等同志完成的有关精密水准测量的专著,全书约60万字。  相似文献   

8.
《浙江测绘》2009,(1):F0003-F0003
浙江省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被《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规划》列为六大信息化重点工程之一,由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立项,浙江省测绘局承担建设。2009年2月8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勇、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刘经南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浙江省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9.
正值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大地测量学家宁津生教授80华诞,我们谨借此机会对宁津生院士表示衷心的祝贺!宁院士从教50余年,曾先后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校长,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5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半个多世纪的求学、治学、育人过程中,他始终坚持着自己努力向学、科技报国的目标,一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行!  相似文献   

10.
新书介绍     
《测绘通报》2013,(1):21+24+109
《地图学寻迹--高俊院士文集》内容简介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教授高俊先生多年致力于地图学及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地图学寻迹--高俊院士文集》一书大致上按照工作阶段和不同主题,反映了高俊院士各时期在地图学基础研究、发展和应用等方面的观点和成果,也从侧面见证了我国60多年来地图学的发展历程。本书选编了一些未曾公开发表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周江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大地测量学家和误差理论专家,八十有三的周老精神瞿铄,思维敏捷,充满着对我国大地测量事业和年轻同志成长的关心.他对我国大地测量的贡献更为学术界所赞赏.正如大地测量和固体地球物理学家许厚泽院士所评价:"周江文教授是我国大地测量和测量误差理论研究领域中最有造诣的一位优秀科学家.60多年来,他为大地测量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自1958年到中科院测地所工作,为我所科技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呕心沥血,作了很多贡献".他以严肃的态度治学育人,60年如一日,为我国大地测量学术界树立了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2.
陈述彭 《遥感学报》2009,13(S1):1-4
我们以“回眸历史, 展望未来”为题, 摘录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年3 月出版的陈述彭院士的《石坚文存》中的有关章节, 列入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成立30 周年所庆文集,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子卿是我国著名的大地测量学家,我国人卫大地测量的奠基者、开拓者之一。魏子卿长期致力于大地测量学的研究与发展,对卫星大地测量学、全球定位系统精密定位定轨、地心坐标系的建立与维持、物理大地测量等前沿理论与技术方面进行了先导性、系统性、创造性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引导大地测量学的发展,促进传统技术向现代高科技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大地测量探索之中,为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1月8日,在纪念庄逢甘院士逝世一周年之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北京举办了《庄逢甘院士纪念文集》首发式。首发式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刘红旗主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端、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礼、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礼恒以及庄逢甘院士夫人等发表了追思讲话,赠送了《庄逢甘院士纪念文集》。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举办的“1991大地测量综合性学术年会”于1991年10月25—29日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4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179篇论文,在会上宣读了129篇。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陈俊勇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大地测量的进展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大部分论文根据其内容分别在常规大地测量组、平差计算组、地球形状与重力场专业组、空间大地测量组和地壳形变测量组做了报告和讨论。会议评选出10篇优秀论文向中国测绘学会推荐。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大地测量的发  相似文献   

16.
信息广场     
<正> 山东研制出"无人飞艇航测系统" 近日,山东省地质测绘院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研发"自稳定双拼相机低空无人飞艇航测系统",通过国家测绘局鉴定。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为首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该系统以无人驾驶飞行艇为飞行平台、以高分辨率数字遥感设备为机载传感器、以获  相似文献   

17.
1999年11月8日是国际著名的大地测量学家、我国大地测量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杰出的测绘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永龄教授90寿辰.国家测绘局为此在北京国谊宾馆专门召开了庆贺座谈会,杨凯副局长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8.
CH20001590 迈入新千年的大地测量学——第22届 IUGG 大会有关大地测量部分的技术总结/陈俊勇(国家测绘局)…∥测绘学报.—2000,29(2).—1~11系统介绍了1999年7月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第22届 IUGG 大会反映出来的大地测量的最新进展情况。全文共分4个部分:卫星定位技术的新进展,地球重力场的研究进展,地球动力学的新进展及大地测量理论与方法新进展。对其中若干领域,提出我国今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魏子卿院士,河南省睢县西陵镇人,1934年7月出生,1954年7月入解放军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专业学习,1960年7月毕业,分配到总参测绘研究所工作。历任技术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他事业心强,工作勤奋,思维敏捷,学风严谨,知识渊博,科研成果丰硕,对我国人卫大地测量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60年代初,他投身于测绘专用电子计算机的研制,负责线路设计和试验,参加并领导了103型计算机的调试,为计算机技术在我国测绘专业数据处理中的早期应用作出了贡献。 70年代初,他从事海上大气折光修正研究,为我国首次远程战略武器试验外弹道测量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气象参数的修正模型和修正方案,为提高导弹命中精度作出了重要贡献。 70年代中期,卫星多普勒定位技术开始在西方国家运用。他眼光敏锐,注意到这一技术对发展我国战略武器和航天技术的重要价值,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用卫星多普勒定位技术建立我国地心坐标系的研究。在技术资料缺乏的情况下,提出了多普勒测量方案,编制了定位软件,计算出的地心坐标系与国家大地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在我国军事和航天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70年代末,魏子卿院士为精化我国地心坐标系和天文大地网,提出了建立全国卫星多普勒  相似文献   

20.
2008年9月18日,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空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理工大学校长邹友峰教授,以及宁津生、张祖勋、刘先林和王家耀院士,张继贤、石金峰、邓喀中、吴立新、禄丰年和郭增长教授等12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