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国土资源局邗江分局认真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大力开展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对全区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近3年来,全区净增耕地1.37万亩。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为保证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科学合理,要求土地整理面积在800亩以上的项目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设计报告和项目预算书。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注重资源的整合,并组织专家对项目定位的适宜性、规划的合理性、实施的可行性和资源利用的…  相似文献   

2.
2001年,全国耕地保护工作会议提出,全国耕地保有量到2005年不少于19.2亿亩。“十五”期间,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补充耕地不少于1950万亩。为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在总结过去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政策、措施。 一、“九五”时期,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增加耕地情况 “九五”时期,是我国土地管理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辽宁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维护权益、服务社会,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十一五”期间,省、市、县、乡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体系和检查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用途管制更加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不断加大.5年来,全省共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133个,总投资59亿元,开发复垦未利用土地和废弃地333万亩,新增耕地78万亩,耕地占补和耕地总量实现双平衡.同时,全省建设用地得到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今年争取国家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26个、资金1.25亿元。今年以来,山东省紧紧围绕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了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桐城市"尖刀嘴"土地整理复垦项目是2004年第一批国家投资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历时3年,于今年4月份完工。当初河沙成堆、杂草丛生的荒芜地,如今已呈现出道路通畅、沟渠相连、田块整齐的新面貌,项目区新增的180.2公顷耕地,每年可为  相似文献   

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设立“基本农田”和“土地整理”全国统一标识,规范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标志牌,有利于加大耕地保护工作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意识,接受社会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监督。为此,部制定了《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标识图案和颜色规格,基本农田保护区与土地整理项目标志牌参考式样,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相似文献   

7.
一、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的基本内涵 在土地管理中,主要法律法规依据有《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比较系统地对土地开发整理作出规定的是《土地管理法》,包括了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三个概念。土地整理是统指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含山县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价及其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是改善土地利用条件,提高土地质量的有效措施,对土地整理后的耕地质量进行评价是土地整理重要工作之一。从耕地质量的内涵和土地整理项目的基本要求出发,选取耕地自然条件和耕地利用条件2个基本因素和12个影响因子,将特尔斐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各因子权重,构建基于土地整理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传统的土壤调查与3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土地整理复垦过程中耕地质量时空格局变化,得出整理前、后耕地质量的级别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土地整理,研究区的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和级别发生了很大变化,整理后一级、二级、三级质量的土地比整理前分别增加了7.20%,11.95%和0.65%,四级、五级则分别减少了15.65%和4.16%,整理后的耕地质量总体水平是整理前的1.291倍。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通讯》2006,(8):22-24
国土资源部: 几年来,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在支持经济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了保护耕地、补充耕地的工作力度,连续实现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根据我省实际情况,为实施生态省建设战略,我省制定了以土地复垦整理为主、严格控制土地开发的方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四川省射洪县通过规模开发与零星开发相结合,政府部门扶持与民间投资相结合,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增耕地开发相结合,使全县闲散地、低产地、未利用地、工程废弃地、河滩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开发复垦整理土地17000多亩,其中经省、市立项23个,面积11000多亩,投入资金2400多万元,经省、市验收确认新增耕地面积4600。特别是2003年以来,全县开发复垦整理土地1300多亩,新增耕地近900亩,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目前,目土资源部审批投资立项的瞿河乡土地整理项目和省厅立项投资的4个项目即将进入实施阶段,预计将新增耕地2500多亩。  相似文献   

11.
矿区土地复垦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ArcGIS Engine9.2,将GIS技术、组件式开发技术和土地复垦规划专业知识相结合,实现了土地复垦规划的数据管理、空间分析、专业模型以及分析结果的可视化表达。建立矿区土地复垦决策支持系统,有助于提高规划的效率和科学性,对促进土地复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投入土地整理资金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为了使国家对土地整理的巨额投资落到实处,土地整理项目的监管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土地整理监管业务需求以及高分辨率遥感监测的特点,采用三层式设计了土地整理遥感监测系统,即应用层、系统功能层和数据服务层。根据土地整理遥感监测的特点,设计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文件、娩示、土地整理工程信息提取、土地整理评价、工具箱等功能模块。并基于TITANImage6.0开发平台,用Visualc++.net搭建了系统主体框架和实现了系统的大部分功能模块。下一步将对系统的部分功能模块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土地开发整理对于节约土地资源、维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3S技术为土地利用信息获取和土地开发整理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本文在总结分析3S技术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3S技术的土地开发整理体系,该体系可以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安徽省提出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界定了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的内涵、实质和系统,探讨了安徽省池州市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内容,探索了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保障机制。研究表明,农村土地整治是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而建设美好乡村则是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目标,且二者通过农地整治系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系统和农村土地生态环境整治系统耦合联动。二者耦合联动的内容包括:推进农地整治工程,建设生产发展的美好乡村;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工程,建设生活宜居的美好乡村;推进农村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乡村。要实现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需要通过构建以下机制:规划协调保障机制、创新融资保障机制、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技术支撑保障机制和制度创新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全域综合整治背景下的宅基地复垦项目审查是保证复垦项目合法性合规性的有效手段,针对当前宅基地复垦项目审查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复垦项目立项真实性审查方法。首先以重庆市农村宅基地复垦项目为例,建立宅基地复垦项目立项真实性审查模型,利用改进的U-Net模型准确提取建筑物,然后与复垦红线叠加实现复垦项目真实性的智能审查。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审查复垦项目真实性,对优化土地结构、促进土地流转、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全域综合整治背景下宅基地复垦项目真实性审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矿区土地复垦管理系统普遍采用文本+图件管理模式的不足,以ArcGIS为基础,采用B/S模式,基于SOA建构,完成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建立复垦规划数据库和矿区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综合利用Silverlight与GIS技术,自主开发皖北煤电集团土地复垦信息系统,在地图界面下实现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信息的可视化管理,为矿区土地复垦规划科学决策、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7.
胡静  金晓斌  丁宁  周寅康 《测绘科学》2013,38(1):166-167
本文根据复垦利用流程及复垦业务功能需求,结合组件式GIS集成开发技术,基于VS2008与Arc En-gine平台,采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设计并开发了高速铁路大临设施用地复垦利用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复垦方向优化过程的自动分析、复垦利用参数的动态设定、复垦工程量及投资的自动计算,并在京沪高铁江阴制梁场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科学有效,本研究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构建交互式应用环境,开发出土地整理三维信息系统,应用于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和国土资源管理,为土地综合整治及国土基础数据管理的信息化、可视化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相似文献   

19.
Sodicland reclamation in the Indo-Gangetic plains is being done on a large scale in the states of Uttar Pradesh, Punjab and Haryana in India. However, in certain areas, the reclamation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unsustainable and the soils are reverting back to sodicity condition. A study was conducted in one of the reclamation sites of Etawah district for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of sodic land reclamation using remote sen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ancillary ground information. Multitemporal satellite data were used for delineation of reclaimed sodiclands and reverted sodic land. Field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find out the various causative factors. Groundwater level information and detailed field survey data were analysed in GIS environ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reclamation site covering 3,905 ha. in 57 villages of the district, about 27 per cent of reclaimed lands were reverted to sodicity. High water table condition, improper drainage, nearness to canal (within 500 m), and hard pan in the sub-soil were found to be the reasons for unsustainability of reclamation.  相似文献   

20.
废弃砖瓦窑厂土地复垦技术包括工程复垦和生物复垦,在具体实施复垦方案时,要遵循生态学原理。工程复垦阶段,除了使被破坏土地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物理状态,还要考虑改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生物复垦阶段,要按照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生态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协调性等原理,采用施肥法、绿肥法、微生物法、管理法恢复土壤肥力与生物生产能力。淮安市淮安区范集镇大花村在废弃砖瓦窑厂土地复垦项目中,依据生态学理论,因地制宜,采取适宜的方案进行土地复垦,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