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刘镜恪  徐世宏 《海洋科学》2006,30(11):75-81
仔稚鱼营养研究是鱼类营养研究领域中居国际前沿的研究,在中国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目前,中国的重要养殖海鱼如牙鲆、真鲷、黑鲷、石斑鱼和大菱鲆等,生产性育苗,因在仔稚鱼阶段容易发生大量死亡,成活率一般低于20%。仔稚鱼从吸收卵黄内源营养转变为摄取人工培养的浮游动物或人工配合微粒饲料等外源营养后,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是导致仔稚鱼大量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国外在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 HUFA)、n-6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6 HUFA)和极性脂——磷脂等方面的脂类营养需求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作者现作一综述,旨在为深入开展海水仔稚鱼的脂类营养需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外仔稚鱼营养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仔稚鱼营养的研究,国外已有相当数量的报道,特别是在脂类中的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 HUFA)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Borlongan,1992; Izquierdo et al,1989a: Kanazawa,1989a; Koven et al,1990; Ostrowski et al,1990)。但迄今为止,我国鱼类营养的研究基本集中于幼鱼和成鱼阶段,而仔稚鱼阶段还未见报道。目前,我国养殖的名贵海鱼,如真鲷 (Pagrosomus major)、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等的生产性育苗,因在仔稚鱼阶段大量死亡,成活率一般低于30%。毋庸置疑,从早期仔鱼开始吸收自身卵黄内源营养到转变为摄取轮虫、卤虫等外源营养,某些营养要素的缺乏或不足是导致仔稚鱼大量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为加快我国海鱼养殖的发展,保证生产所需的优质种苗的供给,开展仔稚鱼营养的研究已成为我国鱼类营养研究工作者的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最近,我们已开始进行“人工调节活饵料营养要素对黑鲷仔稚鱼生长、存活的影响”的研究,期望通过该研究,为我国鱼类营养研究从幼鱼和成鱼阶段发展到仔稚鱼阶段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3.
海水仔稚鱼营养的研究,国外已有相当数量的报道,特别是脂类中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的研究,已取得显著的成果(Izquierdo et al.,1989a; Izquierdo et al.,1989b; Watanabe et al.,1994)。但迄今为止,我国鱼类营养的研究基本集中于幼鱼和成鱼阶段,仔稚鱼阶段还未见报道。目前,我国养殖的名贵海鱼,如真鯛(Pagrosomus major)、黑鯛(Sparus macrocephalu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等的生产性育苗,因在仔稚鱼阶段大量死亡,成活率一般低于30%,某些营养要素的缺乏或不足是导致仔稚鱼大量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为加快我国海鱼养殖的发展,保证生产所需的优质种苗的供给,开展仔稚鱼营养的研究已成为我国鱼类营养研究工作者的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近年来,国外研究证实n-3HUFA是海水仔稚鱼的必需脂肪酸,其中以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最为重要(Watanabe et al.,1989a; Watanabe et al.,1989b)。由于轮虫、卤虫等活饵料中DHA和EPA的含量很低,远不能满足海水仔稚鱼的需要,因而,有关学者通过选用优质单胞藻、制作油脂酵母、投喂富含n-3HUFA的人工微型佴料等方法强化活饵料。Watanabe等(1983)最早将富含n-3HUFA的鱼肝油等制成乳化油,直接加人培养活饵料的海水介质中,当富集于活饵料体内的n-3HUFA达到最大值时,将活饵料作为活的营养载体投喂给仔稚鱼,即可将外源n-3HUFA转移至仔稚鱼体内。该方法简便、实用,现已被推广(Izquierdo et al.,1989b)。 本研究采用乳化油直接添加法,人工调节卤虫体内n-3HUFA含量,探讨n-3HUFA对黑鲷稚鱼生长、存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海鱼鱼卵的脂肪酸组成及各种脂肪酸被利用的顺序、n- 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n-3HUFA)对海水仔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乳化油强化轮虫和卤虫饵料的重要性、几种海水仔稚鱼对n- 3HUFA的需要量、DHA和 EPA对海水仔稚鱼不同的生理作用、海水仔稚鱼活饵料和微粒饲料中DHA与 EPA比例的重要性、n- 3HUFA含量与海水比目鱼非正常色素沉着的关系、乳化油和微粒饲料中 n- 3HUFA不同的分子结构形式等方面系统综述了海水仔稚鱼的必需脂肪酸—— n- 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旨在学习、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深入开展我国海水仔稚鱼的营养研究。  相似文献   

5.
海水仔稚鱼营养研究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水仔稚鱼营养研究,国外已有相当数量的报道,特别是在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迄今,我国鱼类营养研究,基本集中于幼鱼和成鱼阶段,仔稚鱼阶段的营养研究,尚未见报道。目前,我国养殖的名贵海鱼,如真鲷(Pag rosomusmajor)、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等,在生产性育苗中,因仔稚鱼阶段的大量死亡,成活率一般低于30%,从早期仔鱼开始吸收自身卵黄内源营养转变为摄取轮虫、卤…  相似文献   

6.
海水仔稚鱼脂类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年来国外海水仔稚鱼脂类营养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作者从海鱼鱼卵和早期仔稚鱼阶段的脂肪酸成分、海水仔稚鱼饥饿时脂肪酸的保存、海水仔稚鱼脂类的消化、吸收和运输、饲料中磷脂的作用和影响、饲料磷脂与甘油三酯的效率、饲料的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的定量需要、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以及EPA和DHA比例的重要性等方面综述脂类营养对海水仔稚鱼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饵料胆碱含量对真鲷仔稚鱼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镜恪  雷霁霖 《海洋科学》2001,25(11):42-44
采用胆碱强化活饵料的方法研究活饵料量中胆碱含量对真鲷仔稚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说明胆碱是仔稚鱼生长,存活所必需的营养要素。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4种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含量相等,廿二碳六烯酸(DHA)含量相等,廿碳五烯酸(EPA)含量亦相等,廿碳五烯酸与廿碳四烯酸(AA)的比例分别为5/1,2/1,1/1和0.4/1的实验微粒饲料。探讨了EPA与AA的不同比例对牙鲆仔稚鱼生长、存活、体内相关成分以及对外部压力耐受性的影响。26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当牙鲆仔稚鱼实验微粒饲料中EPA与AA的比例为2/1时,牙鲆仔稚鱼的生长、存活达到最佳。因此,在该试验条件下,牙鲆仔稚鱼实验微粒饲料中EPA与AA的最佳比例为2/1。养殖试验结束后,4组试验稚鱼体内脂肪酸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稚鱼体内AA的含量,随着微粒饲料中AA含量的增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花生四烯酸即廿碳四烯酸(AA, 20∶4n-6)含量梯度法,制备了四种n-3HUFA含量相等、DHA/EPA比例相同、AA含量分别为0.06%、1.00%、1.5%、2.0%的实验微粒饲料,进行了AA的不同含量对牙鲆仔稚鱼生长、存活、体内相关成分以及对外部压力耐受性的影响研究.26天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当牙鲆仔稚鱼实验微粒饲料中AA的含量为1.5%时,牙鲆仔稚鱼的生长、存活以及对不同压力的耐受性都达到最佳.养殖试验结束后,对稚鱼体内相关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稚鱼体内AA的含量随着实验微粒饲料中A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陈晓琳  刘镜恪  周利 《海洋科学》2004,28(11):61-63
近些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证实,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是海水仔稚鱼的必需脂肪酸,它们是海水仔惟鱼正常生长和成活所必需的,尤其是廿碳五烯酸(EPA,20:5 n-3)和廿二碳六烯酸(DHA,22:6n-3)业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脂肪酸的重要作用与它们在细胞膜磷脂结构中的特殊位置有关。此外,海水鱼不能把亚麻酸(18:3n-3)自身生物合成为EPA和DHA,所需要的EPA和DHA只能从饲料中摄取。  相似文献   

11.
氨及亚硝酸盐对真鲷仔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蓝伟光  陈霓 《海洋科学》1992,16(3):68-69
氨是水产动物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亚硝酸盐是氨硝化作用的中间产物。在养殖系统中氨及亚硝酸盐都有可能积累到使鱼放毒的程度。因而了解养殖对象对氨及亚硝酸盐的忍耐程度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2.
Hg,Cu,Cd,Zn 对真鲷仔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蓝伟光  陈霓 《海洋科学》1991,15(5):56-60
本文采用静水生物试验法测定了Hg,Cu,Cd,Zn对真鲷仔鱼(2周龄)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Hg,Cu,Cd,Zn对真鲷仔鱼24h的LC_(50)分别为0.025,0.31,5.00和3.70 mg/L,48h的LC_(50)分别为0.016,0.24,1.72和2.22mg/L,72h的LC_(50)分别为0.006,0.11,O.56和0.92mg/L,96h的LC_(50)分别为O.004,0.07,0.27和0.44 mg/L。Hg,Cu对真鲷仔鱼的影响极为显著,Zn,Cd的影响虽然很大,但比Hg,Cu低得多。Cd的毒性比Zn强,但毒理作用较为缓慢。4种重金属的毒性顺序为Hg>Cu>Cd>Zn。  相似文献   

13.
真鲷体型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门强  姚善成 《海洋科学》2000,24(2):51-53
对真鲷Pagrosomus major(Temmnick et schlegel)在花园 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体型异常鱼苗的形态执进行了描述,并对产生该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讨论。真鲷的体型异常包括脊柱前弯、下颌下整合、头部短缩和鳃盖发育不全。鳔器官的异常发育可能是造成真鲷脊柱前弯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四种海产经济鱼类精子的生理特性和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用不同水平(分别为T1组:0 mg/L;T2组:50 mg/L;T3组:100 mg/L;T4组:150 mg/L)乳铁蛋白(lactoferrin,简称LF)强化的卤虫(Artemia franciscana)幼体投喂9~23日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仔鱼。结果表明,摄食LF强化卤虫幼体的大黄鱼仔鱼其生长无明显改善(P0.05),但大黄鱼仔鱼的成活率和抗应激能力显著提高,T3(60%)和T4(80%)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T1(40%)和T2(30%)组(P0.05)。T4组大黄鱼仔鱼的耐干露能力最强,T4组和T3组的抗高盐度(65)应激能力明显的强于T1和T2组(P0.05),T4组和T3组之间无明显的差异(P0.05)。经4 h高温(32°C)曝露后,T1和T2组的仔鱼全部死亡,T4组和T3组的成活率分别为30%和23.3%。即仔鱼的成活率和抗应激能力受卤虫强化LF水平的影响显著,LF强化的有效剂量为不低于100 mg/L强化水体。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E对皱纹盘鲍幼鲍生长、存活及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于1997年5月在山东荣成石岛鲍珍品养殖场采集幼鲍,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进行幼鲍维生素E(VE)营养需要的研究。以酷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通过用不同浓度VE的饲料(E1-E7七个实验组),即在每100g饲料中分别添加0、5、10、20、50、100、200mgVE来饲喂幼鲍(平均体重为220-240mg)103天。结果表明,饲料中适量的VE具有促进幼鲍生长的作用;幼鲍软体部水分和脂肪含量不受饲料中VE添加水平的影响,然而饲料中VE添加水平显著影响软体部蛋白质含量;贝壳中灰分和钙、磷含量不受VE添加水平的影响。以增重和蛋白质增量为指标,皱纹盘鲍幼鲍饲料中VE的适宜含量为5-10mg/100g饲料。  相似文献   

17.
饵料对花尾胡椒鲷仔稚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6种饵料分别投喂花尾胡椒鲷15日龄的仔鱼,15d后测定其成活率、全长、体重和捕苗操作后1d的死亡率。结果表明,投喂经自制的乳化鱼肝油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或经自制的乳化鱼肝油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加轮虫,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的成活率最高(86%~98%),生长快,捕苗操作后的死亡率低(0%~2.7%);投喂轮虫,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的成活率也较高(86%~88%),但捕苗操作后的死亡率较高(5.9%~9.1%),而生长最慢;投喂未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仔稚鱼成活率最低(68%~78%),捕苗操作后的死亡率最高(48.3%~542%);投喂桡足类或桡足类加轮虫,成活率较高(78%~90%),捕苗操作后未发现死亡,但生长较慢。龙尾胡椒鲷15日龄仔鱼在停止投饵的情况下,4d即全部死亡。可以认为,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是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的最佳饵料,桡足类也是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的优质饵料。  相似文献   

18.
3种海藻单一或混合投喂对卤虫的饵料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亚心形扁藻、绿色巴夫藻、极大螺旋藻为基本饵料,以纯投单胞藻或单胞藻中添加螺旋藻的方式来培养卤虫。结果表明:不同饵料搭配养殖卤虫的效果差异明显。纯扁藻和绿色巴夫藻搭配扁藻的养殖效果比较理想,卤虫成活率高,生长快速,生殖力大。极大螺旋藻养殖效果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