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近岸海域石油类污染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亮 《海洋与湖沼》2014,45(1):88-93
利用渤海海域多年来的环境监测数据,采用趋势变化图和Mann-Kendall统计检验法分析渤海近岸和各主要海湾河口海水、沉积物和贝类中石油类污染的变化趋势,并初步分析污染的来源。结果显示:沉积物和贝类中石油类的含量和超标率多年来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海水变化则不够明显。由于石油类不易滞留于水相中,却倾向与沉积物结合或者富集于生物体内,因此沉积物和生物稳定地指示了海洋环境中石油类污染的变化情况。各主要海湾河口Mann-Kendall趋势统计结果显示:辽东湾、渤海湾、黄河口、莱州湾和大连近岸沉积物中石油类均呈现显著上升或者上升的变化趋势。渤海石油输入来源分析表明,陆源排污尤其是河流仍然是海洋中石油类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来源,应该实现陆海统筹,实行总量控制。另外渔船排放石油类的量近年来增长较快,由于渔船属于线源排放,其污染面广,治理和清淤难度较大,因此也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2.
将渤海分为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和渤海中部4个不同区域,讨论了在水交换作用下渤海水域污染面积与污水排放量的相关性,建立了渤海海域污染物累积量的计算方法,对渤海承载排污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陆源污染物排放以一定增长率逐年增加的情况下,渤海海域的纳污承载力为230~278亿t左右,其中莱州湾海域的纳污承载力为62~63亿t左右,渤海湾海域为40~41亿t左右,辽东湾海域为44~52亿t左右。文中的分析方法对于判断和预测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海河口位于渤海湾西端,天津市东侧,是仅次于黄河口的渤海第二大河口。渤海湾是一个半封闭性的内湾,水质肥沃,资源丰富,是我国黄海、渤海许多经济鱼、虾类良好的产卵、索饵和育肥场所,在渔业上占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有“渔盐之利,舟辑之便”的海河口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对天津市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随着天津市工农业的发展和经济开发的加强,以及城市的扩大和人口的密集,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对海河口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出现了入海径流锐减,水域污染严重等环境问题,渔业资源受到了威胁。为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其他单位组成协作组,于1978-1981年对渤海湾的污染状况及其影响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调查,结果表明:污染的主要区域是河口近岸区,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氮、磷和石油等。(本集邹景忠、张景镛?文)当时由于受调查范围和项目的限制,对河口区的有机污染研究甚少。为进一步查明海河口区有机污染的状况、规律及其影响,研究河口的物理自净,探索污染防治措施,我们又于1983-1985年,从陆、海区域水环境的综合研究出发,运用环境地球化学和污染生态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比较全面、系统地对面积814 km2 的海河口区进行了多学科的专题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研究。 调查范围是118°E以西,38°35’N以北,水深l0m以浅的外河口(包括大沽口、北塘口及其口外近岸水域)和受潮汐影响的内河口(包括永定新河河口段和大沽排污口),共29个测站(图1)。调查时间为1984年5月(枯水期)、8月(丰水期)、10月(平水期)三个代表月份。8月还在B, D, 8, 17 和20号站进行周日连续观测。调查项目如下: 水文、气象、物理部分:水深、水温、水色、透明度、盐度、海流、风速、风向。 水质部分: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五日生化耗氧量(BOD5)、总氮(TN)、氨氮(NH4-N)、亚硝酸氮( NO2-N)、硝酸氮(NO3-N )、无机氮(TIN)、有机氮(TON)、总磷(TP)、无机磷(TIP)、有机磷(TOP)、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悬浮体。 底质部分:有机碳(TOC)、有机氮(TON)、硫化物(S)、腐殖酸(HA)、烧失量(IL)、AS。 生物部分:大肠菌群(CB)、陆源异养菌(THB)、海洋异养菌(MHB)、叶绿素a、浮游动、植物。另外,还进行了天津南、北排污河污水对鱼、虾的急性致毒和鱼虾的回避实验。 本调查是国内首次对河口区有机污染进行综合的研究。通过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数据和样品,经过资料处理、分析和研究,查明了目前海河口区的有机污染水平;探讨了有机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迁移、转化规律;阐明了有机污染对河口生物(微生物、浮游生物、经济鱼虾)的影响状况;计算了海河口和渤海湾的三维潮流场,建立了COD的三维扩散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其中,对某些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和河口生态现象所提出的一些新见解,以及调查中所建立的综合研究方法、有机污染评价方法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析方法等等,对当前和今后更深入地研究有机污染规律及防治措施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调查研究成果包括调查报告和专题论文两部分。本调查报告,着重讨论海河口区水环境特征,海河口区有机污染的评价和海河口区有机污染的防治途径等三项内容。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为一半封闭型的内湾,历来水质肥沃,生物资源丰富,是黄渤海许多经济鱼、虾类良好的产卵场和索饵声。近二三十年来,由于沿岸工业发展,油田开发,特别是京、津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倾注入湾。其环境质量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渤海湾海洋生物的生态系结构还是相对稳定的,但陆源排污对北塘、大沽河口区的河口生物有一定的危害,并影响到河口附近局部水域海洋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相似文献   

5.
渤海是我国一个半封闭的内陆浅海,面积只有8万多平方公里.海底坡度平缓,平均坡度仅26秒.水深较浅,平均水深为20米.其周边除渤海东部沿岸为岩质或砂砾质海岸外,西部和西南部的渤海湾、莱州湾均是由细粒物质组成的粉砂质淤泥质海岸.渤海沿岸分布有许多重要河流,其中主要有黄河、辽河、滦河、海河、小青河.它们将大量的陆源碎屑物质搬运沉积于渤海之中,形成渤海海底现代沉积物是以陆源碎屑为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渤海湾沉积物中总汞的分布特征、本底值及其污染状况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材料及方法 1978年6月(枯水期)、9月(丰水期)两次在渤海湾40个测站用大样50型采泥器取表层样,为进一步了解汞自陆源入海后的扩散范围及污染过程,于1979—1980年在含汞较高的北  相似文献   

7.
渤海作为海洋污染治理的重点,已列入国家33211工程。渤海湾是渤海污染治理的重点对象。本文从强化区域治理的角度出发,对整个渤海湾区间海洋环境保护管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及其东部水域的水化学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化学环境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生产力密切相关。水化学环境的研究对于开发海洋和发展海洋水域生产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渤海三面为陆地所围,黄河、海河、滦河等沿岸数十条河流携带大量营养物质入海,是海洋生物繁殖的物质基础。因此,渤海是许多经济鱼、虾的索饵场和产卵场,亦是我国北方的一个重要渔场。本文主要根据作者在1983年的调查资料对渤海湾及其东部水域的水化学要素(S,pH,NO3-N,NO2-N,NH4-N和PO4-P)的分布及相互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渤海作为海洋污染治理的重点,已列入国家33211工程。渤海湾是渤海污染治理的重点对象。本文从强化区域治理的角度出发,对整个渤海湾区间海洋环境保护管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用JEN SEN等(1998)六步分离法对2003年11月和2004年5月渤海湾采集的沉积物样品进行P形态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营养盐水平与地理环境有关。总的趋势是沉积物越细,粘土含量越高,营养盐水平就越高。渤海湾表层沉积物磷呈现从潮间带向渤海湾大面站增大的局势,污染近岸高,远岸低。渤海湾表层沉积物中的P主要以FAP和R ef磷为主,FAP占整个P形态的43%以上,R ef占24%以上,其次是L ea-P,此种形态的P平均约占5%左右,最后依次是F e-P、CFAP和L sor-P,这三种形态含量都小于10%以下。这表明渤海湾沉积物中的P的主要来源是陆源输入和污水排入。渤海湾表层沉积物中有一半以上的磷不能被生物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