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过程中,其深部复杂的壳-幔岩浆过程及深部岩浆房系统研究薄弱,岩石圈减薄过程的浅部响应也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华北克拉通中部的邯邢地区符山杂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观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锆石年代学和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等研究多重岩浆房系统、岩浆深部作用过程和浅部响应。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符山早期岩套中细粒二长岩的年龄为129 Ma,晚期似斑状岩套的斑状角闪二长岩的年龄为122 Ma。岩相学观察及背散射电子(back scatter electron,BSE)图像显示,符山杂岩体的角闪石和斜长石均具有复杂的环带结构,并通过对它们的晶体生长过程分析和环带成因讨论,表明其具有复杂的生长环境和过程。符山杂岩体的高镁、高钾、高Sr 等地球化学特征和角闪石、斜长石的环带成因证明了深部岩浆在幔源流体的活化作用下发生了强烈的岩浆混合作用和多重岩浆房过程。符山杂岩体早期岩套侵入岩定位深度为7 km,晚期岩套侵入岩定位深度为1.5 km,表明在7 Ma内地壳隆升了5.5 km。符山杂岩体中大部分侵入岩具高Sr、低Y及δEu正异常等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可能形成于加厚陆壳的部分熔融。这些特征表明晚中生代中国东部高原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白垩纪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经历了巨大的减薄事件,但减薄过程及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论。早白垩世的西石门杂岩体是华北克拉通东部与岩石圈减薄相关的重要杂岩体。根据西石门杂岩体形成时代和岩石结构特征将其划分为两套岩石组合。早期岩套由二长闪长岩-二长岩-正长岩系列组成,具等粒结构,形成时代约为135. 6Ma,岩石地球化学成分为SiO_2=51. 72%~68. 56%、MgO=0. 17%~4. 88%,少部分样品表现出C型埃达克岩的特征;晚期岩套由斑状二长岩-斑状正长岩系列组成,具似斑状结构,形成时代约为125. 3Ma,岩石地球化学成分为SiO_2=57. 00%~67. 51%、MgO=0. 61%~3. 37%,其中还存在大量年龄约2500Ma的继承锆石。两套侵入岩均为高钾钙碱性系列但早期岩套多具埃达克质岩特征,晚期岩套岩石中锆石具有更负的ε_(Hf)(t),显示其具有更多的壳源物质组成。角闪石温度计、压力计显示,早期岩套的定位环境为T=883. 66℃、P=194. 95MPa,相当于7. 36km深处;晚期岩套的定位环境为T=642. 34℃、P=26. 81MPa,相当于1. 01km深处。从135. 6Ma至125. 3Ma,地壳快速抬升了约6. 35km。研究认为,在约135. 6Ma时陆内岩浆作用开始影响研究区,软流圈地幔上涌促使地壳物质熔融、混合形成了早期岩套,同时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及地壳褶皱变形导致陆壳加厚。之后岩石圈地幔发生拆沉作用,地壳快速抬升。在约125. 3Ma后,软流圈地幔继续上涌,回弹的陆壳开始发生大规模的熔融形成了晚期岩套。据此认为拆沉作用是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的固镇侵入杂岩体(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和正长岩)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Sr-Nd同位素和Lu-Hf同位素研究,进而探讨其形成时代、源区和成因,以期得到关于华北克拉通中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研究的新启示。研究区岩体形成时代和岩石结构有一定关联性,总体来看,等粒结构的岩体形成时代早于似斑状结构岩体,研究区岩浆活动可分为两个期次:第一期次岩浆活动形成等粒结构的深成岩体,包括中细粒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和正长岩,形成时代约为130~135Ma;第二期次岩浆活动形成浅部的似斑状岩体,包括似斑状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形成时代约为127Ma。结合野外观察、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特征,讨论分析了固镇杂岩体的成因:固镇闪长岩富镁,高Mg~#值,Cr、Ni含量较高,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铕异常不明显,具有高镁安山岩(HMA)性质,是与其相对应的侵入岩。固镇高镁闪长岩是被俯冲板片熔体和流体交代后的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在上升途中与地壳发生了较弱的同化混染。固镇正长岩形成于加厚陆壳的部分熔融,地壳厚度约为40~67km。固镇二长岩是由区内正长岩和高镁闪长岩混合形成。研究区石英二长岩是区内高镁闪长岩与另一种更富硅的岩浆混合形成。俯冲板片物质(流体+熔体)对固镇高镁闪长岩的形成有重要贡献,显示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也涉及到了NCC中部,但受影响的程度小于NCC东部;正长岩形成于加厚陆壳部分熔融,显示出拆沉作用在中生代NCC中部岩石圈减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角闪石温压计的计算结果和前人研究成果可以推测,NCC中部大规模拆沉作用发生的时间节点为127Ma。  相似文献   

4.
《地学前缘》2016,(3):221-229
本文主要针对安徽铜陵焦冲金矿区的闪长玢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和矿物电子探针分析。岩相学观察表明,岩石内发育独特的石英斑晶、斜长石斑晶及其中的角闪石包裹体和角闪石斑晶。石英斑晶呈港湾状或次圆形,由溶蚀的次圆形内核和生长边构成,在内核与边部之间有熔融包裹体产出;斜长石斑晶具明显的"核-幔-边"环带结构,幔部发育明显的溶蚀界面,溶蚀界面处大量熔融包裹体呈环带分布;角闪石包裹体分别包裹于斜长石斑晶的核部和幔部,后者的边部被溶蚀呈次圆形;角闪石斑晶呈长条形,包裹有细针状的磷灰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斜长石中An含量自核部至边缘呈降低趋势,幔部出现多个An峰值;而来自斜长石斑晶核部、幔部和基质中的角闪石Al2O3含量从核部至基质也逐渐下降。采用角闪石-斜长石温压计和角闪石全铝压力计,分别对斜长石斑晶核部及包裹的角闪石、斜长石斑晶幔部及包裹的角闪石和基质中共生的角闪石-斜长石微晶的结晶温度和压力进行估计,结果表明,温度为806.84~808.75、791.00~797.86和660.3~683.9℃,压力为675~706、463~487和206~212 MPa,对应的形成深度为25.52~26.70、17.50~18.40和7.79~8.02km。角闪石斑晶的结晶压力和深度为448~483MPa和16.93~18.25km,与包裹于斜长石幔部的角闪石包裹体一致。根据以上岩相学和角闪石-斜长石矿物化学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一个多重岩浆房模型:来自深部幔源的流体(透岩浆流体)将不同层位的岩浆房串联活化,活化后的中基性岩浆和花岗闪长质岩浆混合形成中性岩浆,最后中性富流体的岩浆快速上侵冷却就位于地表,同时释放大量的挥发分(含矿物质),后期的减压排气作用可能是主要的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5.
雾灵山杂岩体是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河北省兴隆县境内的一个出露面积为230 km2的大岩基,岩体主要由似斑状碱长正长岩、碱性石英正长岩和碱长正长斑岩组成。对该杂岩体中最早侵位的似斑状碱长正长岩的3件样品进行了锆石U-Pb测年和原位Hf同位素测试,获得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28.0±0.6) Ma、(127.3±1.2) Ma和(126.8±0.4) Ma,表明该岩体最早侵位于早白垩世;同时,两阶段Hf模式年龄介于1.13~1.75 Ga,εHf(t)值为-7.8~1.7。通过对似斑状碱长正长岩εHf(t)值及其中暗色包体岩相学分析,表明该岩石源区岩浆可能是由地壳重熔形成的花岗质岩浆、岩石圈富集地幔以及亏损地幔岩浆混合形成。通过对华北克拉通北缘早白垩世不同地区A型花岗岩的εHf(t)值的对比分析表明,这些A型花岗岩的源区物质来源具有多元性,并随着时间演化,A型花岗岩中亏损地幔的成分贡献越来越多,表明这个时期大规模的岩石圈减薄近于完成,亏损地幔物质开始上涌,并直接参与了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6.
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经历了巨厚减薄事件,但减薄过程及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论。本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辽宁本溪地区的北大山岩体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源区和成因,以期得到关于华北克拉通东部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研究的启示。北大山岩体岩性为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花岗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17.1±1.4) Ma,表明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北大山岩体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具有富硅(w(SiO2)=69.15%~69.87%)、富碱(w(Na2O+K2O)=8.46%~8.66%)、贫镁(w(MgO)=0.80%~0.90%)、贫钙(w(CaO)=2.03%~2.04%),准铝质(A/CNK=0.98~0.99)的特征;富集Rb、Th、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轻稀土较陡,重稀土较...  相似文献   

7.
庐山变质核杂岩是华南岩石圈伸展减薄的浅层响应,对其核部中生代中酸性岩体进行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和宏观变形变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庐山变质核杂岩核部在123.3Ma~133.0Ma期间发生过强烈的岩浆活动,且岩浆活动滞后于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时间,岩体呈NNE向近平行带状展布,宏观上岩体不具有明显的主动侵位特征,带状岩体所处的位置可能为岩石圈伸展过程中导致的裂陷和虚脱部位。东牯山岩体中的继承锆石反映其深部存在过900Ma的岩浆活动,是江南造山带格林威尔造山事件的记录。  相似文献   

8.
胶东地区在晚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岩浆活动和"爆发式"成矿作用。为了深入研究岩浆活动的时代及其对成矿的影响,本文在对胶东晚中生代花岗岩类侵入岩及大规模成矿作用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选择福山邢家山钼钨矿区、栖霞香夼铅锌矿区和福山王家庄铜矿区,对成矿岩体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幸福山斑状二长花岗岩体(邢家山矿区)和香夼花岗闪长斑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59.3±1.6Ma和130.4±1.2Ma,养虎山石英闪长玢岩体(王家庄矿区)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6.1±5.1Ma和119.8±1.8Ma,由此确定了三期岩浆活动及与之相对应的三期成矿事件。在晚侏罗世幸福山岩体中测得了前寒武纪残余锆石的年龄信息,三组年龄分别为3548±12Ma、2472.9~2400Ma和2192~1725Ma,指示岩浆物质来源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再循环作用。3548±12Ma是胶东地区迄今为止获得的最大年龄值,指示胶东地区存在古太古代早期的古老结晶基底。综合分析认为,胶东晚侏罗世岩浆活动和160Ma±的成矿事件是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碰撞造山后续过程的产物,形成于挤压构造背景;早白垩世早期的岩浆活动及130Ma±成矿事件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形成于挤压向伸展转化背景;早白垩世中晚期岩浆活动形成于拉张环境,与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岩石圈伸展减薄有关,由此产生的胶东热隆-伸展构造体系,为115Ma±的金、银及有色金属等热液矿床大规模爆发式成矿提供了有利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9.
天津蓟县孙各庄碱性杂岩体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天津蓟县孙各庄碱性杂岩体开展系统的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和高精度的锆石SHRIMP U-Pb测年研究,厘定岩体的形成时代,全面认识该区碱性岩浆活动的性质、物质来源和构造背景,并探讨其重要的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孙各庄碱性杂岩体中正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25.6±1.1)Ma,形成于晚三叠世,为印支期碱性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碱性正长岩和正长辉石岩:前者高Al,富碱,贫Ca、Mg和Fe,为铝过饱和岩石;后者富碱,高Ca、Mg、Fe;均属于碱性-强碱性岩石,且相对富K。稀土元素总量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极微弱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和轻稀土元素La、Ce、Pr、Nd、Sm,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Hf和Th,正长辉石岩富集过渡族元素Cr、Ni和Co。由此表明:孙各庄碱性杂岩体形成于由挤压向伸展转变的引张型后碰撞构造环境,其岩浆物质来源与富集地幔相关,进而推测华北克拉通北缘早中生代岩石圈地幔具富集性。综合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华北克拉通北缘早中生代碱性岩浆活动的时间为238~220Ma。华北克拉通早中生代大规模的碱性岩浆活动可能与华北克拉通的破坏特别是岩石圈减薄具有相同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可以认为:华北克拉通北缘印支期碱性岩体的侵位时代238~220Ma可能代表华北克拉通岩石圈伸展减薄的起始时间,而且,岩石圈伸展减薄是从华北克拉通北缘西部开始的。  相似文献   

10.
河北武安坦岭多斑斜长斑岩中基质矿物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武安坦岭斜长斑岩具有多斑斑状结构,基质为显微晶质结构。岩相学观察表明,斜长石斑晶有一个宽广的核部和一个宽度可变的条纹长石反应边,个别核部包含有角闪石、黑云母等矿物。基质矿物主要由蓝透闪石、条纹长石(An0Ab8.4Or91.5~An0.1Ab57.3Or42.6)、石英、钾长石(An0.3Ab5.9Or93.7~An0.3Ab4.7Or95.2)、钠长石(An0.2Ab98.3Or1.5~An0.1Ab99.2Or0.7)、磁铁矿、赤铁矿、钛铁矿、磷灰石、榍石和锆石等11种矿物组成。角闪石温压计计算结果得出,基质角闪石核部的结晶压力高于边部,核部为34.05 MPa,对应的结晶温度为660.35℃,结晶深度为1.29km;边部的结晶压力为24.32MPa,结晶温度为598.32℃,结晶深度为0.92km;而斜长石斑晶中的角闪石形成时压力为159.51~178.19MPa,温度为817.68~819.79℃,对应的形成深度为6.03~6.73km。基质角闪石在Al2O3-TiO2图上落在壳源区,而斑晶中的角闪石和黑云母都落在壳幔混合区。斜长石、条纹长石、磁铁矿和磷灰石的微量和稀土元素测试数据显示,其都具有相对富集LILE、亏损HFSE的特点,暗示了基质矿物的形成有流体参与。ICT三维扫描结果显示,斜长斑岩基质中的孔隙体积含量约为3.428%,铁质体积含量为4.371%,且铁氧化物和孔隙具弱连通性。通过讨论分析,笔者得出:(1)坦岭斜长斑岩中斜长石斑晶具有明显的交代结构,且晶体本身没有明显熔蚀现象,这些特征表明大量的斜长石斑晶快速上升,即"冻结岩浆房"的活化机制与流体密切相关;(2)斜长斑岩中基质矿物有十一种,且矿物类型复杂,不符合平衡系统矿物相律,应属于流体晶矿物组合;(3)坦岭斜长斑岩的基质"岩浆"可能是一种富Fe、K、P、Si、Na等元素的熔体-流体流;(4)多斑斜长斑岩的形成经历了(1)深度6~7km的深部岩浆房形成斜长石堆晶→(2)富Fe、K、P、Si、Na等元素的熔体-流体流加入深部岩浆房,冻结岩浆房活化→(3)由于流体超压,含大量斜长石斑晶的熔体-流体在地壳浅部(0.9~1.2km)呈小岩株状或岩脉状就位。多斑斜长斑岩为深部找矿提供了有力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Sorel Point lies on the north coast of Jersey, Channel Islands, and comprises a variety of lithologies within the compositional spectrum gabbro–diorite–granodiorite–granite. The rocks of the complex can be separated into four groups, each representing a separate intrusive episode. Each group consists of at least two lithologies which were present as coexisting magmas. The groups are separated by the time required for the preceding intrusive episode to crystallize completely. The rocks thus display a variety of contact relationships. Certain of the rocks present were produced by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coexisting magmas. The rocks have calc-alkaline chemistry and were formed at high crustal levels during the latter stages of the Cadomian orogeny. The Sorel Point complex demonstrates the availability of a wide variety of magmas in a relatively condensed space and time and allows an insight into the formation of a constantly evolving subvolcanic magma chamber. © 199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银山地区火山岩-次火山岩由流纹岩、流纹英安斑岩、英安质熔岩、英安斑岩和粗面安山斑岩组成,喷发和侵入存在着反序特征.通过各种物理化学方法确定了岩浆房中存在的化学成分和温度、密度、粘度梯度.建立了以英安质岩浆为主,顶部有一层富SiO2、富K的流纹质岩浆,底部为少量粗面安山质岩浆的带状岩浆房.岩浆演化及带状岩浆房的形成是分离结晶、同化混染、岩浆对流和边界层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讨论穹窿-火山型攀西裂谷的成因,岩浆深成作用与火山作用过程;穹窿构造的发生、发展的演化历史;岩浆分异趋势及双峰式岩浆演化系列及其成因。 攀西裂谷曾经历了岩石圈穹窿—陆壳穹窿一次火山穹窿三个发展演化阶段。碱性岩浆作用与地壳隆升、地幔去气、热流汇聚作用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成穹作用最盛,岩浆碱度最高。随着陆壳破裂、开放、挥发分散逸,岩浆性质从强碱质—弱碱质—碱酸性转化。 穹窿构造的发展演化阶段有机地控制了岩浆源和二次岩浆房的深度和岩浆演化特点,随着穹窿构造的发展演化,岩浆活动由深成幔源→中浅成幔源加陆壳轻微混染→超浅成壳幔混合源逐渐演化,因而可以认为:穹窿-火山型裂谷发育的各个阶段,存在有低位→中位→高位的二次岩浆房。 攀西裂谷属不发育的夭折裂谷,以演化时间长为特点,有利于岩浆深源(二次岩浆房内)结晶分异、液体不混容性分离作用和陆壳的同化混染作用等得以彻底进行,最终形成“双峰式”岩浆组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讨论弯窿一火山型攀西裂谷的成因,岩浆深成作用与火山作用过程;弩窿梅 造的发生、发展的演化历史,岩浆分异趋势及双峰式岩浆演化系列及其成因。 攀西裂谷曾经历了岩石圈弯窿一除壳弯窿一次火山弯窿三个发展演化阶段。碱性岩浆作用与 地壳隆开、地慢去气、热流汇聚作用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成弯作用最盛,岩浆碱度最高。随着 陆壳破裂、开放、挥发分散逸,岩浆性质从强碱质一弱碱质一碱酸性转化。 弯窿构造的发展演化阶段有机地控制了岩浆源和二次岩浆房的深度和岩浆演化特点,随着弯 窿构造的发展演化,岩浆活动由深成慢源→中浅成慢源加嵌轻微混染→超浅成壳慢混合源逐渐 演化,因而可以认为:弯窿一火山型裂谷发育的各个阶段,存在有低位→中位→高位的二次岩浆 房. 攀西裂谷属不发育的夭折裂谷,以演化时间长为特点,有利于岩浆深源(二次岩浆房内)结 晶分异、液体不混容性分离作用和陆壳的同化混染作用等得以彻底进行,最终形成“双峰式”岩 浆组合。  相似文献   

15.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evolution of an active silicic magma-feedingsystem beneath Usu volcano, Japan, where eight eruptions havebeen recorded since AD 1663. All magmatic products contain similartypes of plagioclase and orthopyroxene phenocrysts that consistof homogeneous cores with uniform compositions, and a zonedmantle that increases in size with time. The compositions ofplagioclase and orthopyroxene phenocrysts vary gradually andregularly with time, as do the bulk-rock compositions. The textureof these phenocrysts also changes systematically, caused byprogressive crystal growth, dissolution and diffusion. On thebasis of these observations, we conclude that the same magma-feedingsystem has persisted at Usu volcano since AD 1663. Compositionalvariation of magnetite phenocrysts differs from that of plagioclaseand orthopyroxene, because magnetite has large diffusion coefficientsand should represent magmatic conditions immediately beforethe eruption. Most pumices from Usu volcano contain two typesof magnetite phenocryst, each with a different composition and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indicating that two magmas mixedbefore each eruption (approximately several days before). Theend-members changed with time: rhyolite + basaltic andesite(1663); dacite ± rhyolite (1769, 1822, 1853); dacite± dacite (1977, 2000).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agma apparentlyincreases with time, and the increase can be explained by sequentialtapping from a magma chamber with a thermal and chemical gradientin addition to injection of high-temperature magma. KEY WORDS: continuous existence of magma chamber; dacite; dissolution and diffusion of phenocrysts; magma mixing; magnetite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大地电磁探测和研究初步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新近观测的7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资料进行了处理、解释和分析。研究表明,在地下约几百米深度至15~20 km左右,存在一个上宽下窄似铆钉状的高阻异常体,推测为固结过程中的火山岩浆体。该高阻体一直穿过地壳与上地幔连接,有向深处延伸的通道,并随着深度的加大,其电阻率逐渐减小。该火山群属于岩浆直接来自上地幔的火山类型,在地壳内没有明显的低阻岩浆囊存在。火山区的构造走向为近南北方向。  相似文献   

17.
火山喷爆与太湖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自励 《地球科学》2003,28(4):441-444
以详尽野外地质成果与实物证据首次发现湖内最新的地质事件——火山喷爆活动, 并划定该事件的时代、地点, 重新认识太湖地区、特别是自中生代以来的地质演变史、演变方式, 勾划出太湖湖盆形成的前提条件、内在因果原因.其后采用了本地区第四系变化、考古成果、古脊椎动物化石记录与古籍记载等丰富资料证明该区实际存在的沉降现象.沉降速率、成湖过程与成湖时代.最后以详实资料阐述了太湖及其周边未来演变规律以供地方规划与发展经济所利用.   相似文献   

18.
五大连池新期火山岩浆房动力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浆房系统的稳定性决定于岩浆房本身的冷却和内部运动以及岩浆房周围岩体的挤压和振动等外界因素,一定条件下,外部因素可能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以五大连池新期火山老黑山岩浆房为例,基于岩浆热传导方程和岩浆房系统振荡的杜芬方程组,通过数学变换和计算得到:五大连池新期火山岩浆房固结与否和岩浆房中岩浆的存在历史密切相关;围岩无预热条件下老黑山岩浆房已固结了6 0年左右,而在充分预热条件下,岩浆房尚需6 0年左右才完全固结,因此较保守的结论是岩浆房已近于完全固结。同时杜芬模型揭示火山区岩浆房系统可能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主要论述了细碧岩浆热液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并以地质,碳、硫、氢、氧、铅同位素,稀土微量元素和包体成分资料,阐明了地幔射气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云南腾冲火山构造区马站—固东岩浆囊的地球物理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云南腾冲火山构造区岩浆活动频繁强烈,火山活动规模宏大。为配合国家深部探测专项科学钻探选址,在腾冲盆地北部马站到固东、曲石乡一带进行了大地电磁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反射地震和重磁测量的工作。本文依据电磁法取得的成果划分出了盆地地壳内的2个低阻低速层,其中浅部的低阻层由含水(热水)的火山岩下部、花岗岩上部与花岗砂砾岩组成,构成了腾冲盆地的地热资源的热储层,其主要层位在300到1500m范围内;深部的低阻体是作为热源的岩浆囊,位于马站—固东—曲石乡三镇的深12~30km,东西宽25km以上,向南可能与腾冲北的岩浆囊相连。小空山、大空山和黑空山火山口具有典型的火山口重磁场特征,特别是由于喷发造成物质亏损形成的重力负异常与火山地形呈清晰的镜像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