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山地与山地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地是我国最重要的地貌类型。近年来,通过调查考察、详细描述、地形测量和地貌制图等的工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阐明了局部山地的特征,侵蚀与堆积作用及其发展史等。但对全国山地总轮廓的认识仍有待深化。 我国最早记载山地的书籍是《山经》,也叫做《五藏山经》,大约在春秋战国时代写成。书中把我国山地分为五个部分来描述,以今山西省西南隅和河南省西部作为“中  相似文献   

2.
道教与酒     
早在道教形成之前,中国的酒文化就已经相当发达了。《诗经》中就有“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等的佳句。《史记·殷本纪》也有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和“为长夜之饮”的记载。酒与早期宗教祭奠是结合  相似文献   

3.
开展南极科学考察以来 ,我国科学界有关南极科考成果 ,丰硕至极 ,仅就南极无冰区地理环境方面 ,1 9 93年谢又予研究员发表了专著《中国南极长城站地区地貌与沉积》,是我国关于南极无冰区地表物理风化、地貌发育与沉积环境等方面研究的领先成果。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副教授赵烨博士撰写的《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土壤与环境》,已由海洋出版杜于 1 999年出版。这是一部以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土壤为核心研究对象 ,深入分析了亚南极冷湿区现代环境的特征、土壤发育过程、土壤发生类型 ;详细讨论了全新世土壤发育与环境演变的相互关系 ,…  相似文献   

4.
《热带地貌》评介地貌具明显的气候地带性。热带、亚热带的地貌,与我国其他气候带的地貌景观显著不同。《热带地貌》就是基于热带、亚热带地貌的特殊性创办的我国第一份地貌专业期刊。《热带地貌》创刊于1980年,是新中国80年代“科学的春天”萌生的地学优秀期刊之...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使用地图的国家之一。成书于春秋战国年间的《左传》就载有夏禹“铸九鼎,像九州”,即把九州的山川地形镌刻在“九鼎”上。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地图了。 在先秦的诸多典籍中,有关我国上古时期地图的使用、绘制的记载屡见不鲜。《管子·地图篇》即明确指出,作为军事指挥者“必先审知地图”,并详细总结了地图运用的一般规律。在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时期,地图在军事政治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于和国家命运相联系。荆轲刺秦王,献的就是燕国的地图。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农委关于《自然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科研规划及中国科学院关于编制中国1∶100万地貌图的分工要求,委托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为东北片地貌图与农业地貌区划的牵头单位。并根据1980年杭州地貌制图学术会议纪要关于开展分片学术活动的精神,于1981年9月25日至29日,在长春市召开了东北片地貌制图与农业地貌区划第二次工作、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主持。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北京、成都、黑龙江、辽宁和吉林等省市的代表共35人。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貌图集》的研究与编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成虎  程维明 《地理研究》2010,29(6):970-9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貌图集(1∶100万)》是全面反映我国地貌宏观规律、揭示区域地貌空间分异的国家级基本比例尺基础性图集。本文回顾了我国地貌制图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全国百万数字地貌遥感综合解译和地貌图集编制的过程,从图集内容结构、数值地貌分类体系、数据基础、地貌遥感解析技术、数字地貌数据库共享系统、地貌图图例系统、图集编制及印刷技术、图集蝴蝶装帧技术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地貌图集的研究内容和编制特色。地貌图集研究成果已在全国土地调查、区域规划、环境保护和灾害监测等多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平日 《地理学报》2005,60(2):351-351
我国风沙地貌学开拓者吴正教授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潜心调查、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广袤的干旱区、半干旱区的内陆风沙地貌和治沙工程,80年代又移师东南沿海研究海岸风沙地貌和“老红砂”的成因及其发育模式等。20年前(1984年)他已为南京大学师生讲课并编写《风成地貌概论》讲义,  相似文献   

9.
博斯腾湖的盐化原因及其控制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很早就有对博斯腾湖的记载,如《前汉书·西域传》讲“焉耆国……近海水多鱼”;《水经注·河水篇》称它为“敦薨之诸”;《西域水道记》称之为“巴喀喇赤湖”。就水域而言,博斯腾湖在新疆是仅次于罗布泊和艾比湖的第三大湖;就水质而言  相似文献   

10.
1999年9月22日至9月26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嶂石岩风景名胜管理处主办,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与河北省地理学会协办的《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会议暨嶂石岩地貌研讨会》在石家庄市赞皇县嶂石岩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区26个科研、教育、生产单位共9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地貌·环境·发展”。与会专家学者就地貌第四纪与环境变化、地貌过程研究、灾害地貌研究、旅游地貌开发、21世纪的地貌学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对嶂石岩地貌的特征、成因和分布进行了实地考察。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地名研究的第二个方面是各种地名,特别是政区地名的沿革变迁。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沿革变迁造成大量的一地多名,假使不及时系统整理,就会使后代人面对大量存在的异名同地、异地同名等情况茫然无措。通常认为沿革变迁的研究即所谓历史沿革地理始于《汉书 ·地理志》,其实,在《汉志》以前,先秦文献中已经注意到地名的沿革变迁而加以记载,例如古本《竹书·纪年》魏今王下:“二月,城阳、向,更名阳为河雍,向为高平”。正是由于地名变迁在先秦早已开始,所以《汉书 ·地理志》才有必要加以整理研究。与《汉志》一样,《说…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矿业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青铜器的冶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扩大,矿业开始繁荣,政府开始制定、完善矿业管理的法律制度。关于矿业管理的规定,最早见于先秦时代,《周礼》、《管子》、《韩非子》等书中均有记载。隋唐以后是古代矿业的繁荣时期,矿业管理制度也相对完善。管理机构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机构,根据《周礼·地官司徒》的记载,当时设置  相似文献   

13.
《禹贡》是我国古代有关政治经济的重要文献,也是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它在详细记载古代政治制度、行政区域、山水的方位和脉胳,以及土壤性质和物产分布的过程中,系统而又重点地载述了中华大地大量的古代地名。班固著《汉书》首立“地理志”一目,将《禹贡》全文列为开篇,奉为我国自然与人文地理著作之先导。如果从地名学的角度来审视,《禹贡》够得上是我国最早的全国性的地名录。本文对《禹贡》地名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4.
龙虎山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江西省贵溪县境内。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开篇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在这段故事中,作者对龙虎山的景观和张天师的神威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但这仅仅是龙虎山故事中的一段。关于龙虎山,当地的人们有着说不尽的故事,现据笔者  相似文献   

15.
赵亮  张争胜  南文龙 《地理学报》2016,71(3):515-523
曾昭璇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地貌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生涯的不同阶段对地貌学,自然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人类地理学等学科领域均有积极的探索,他对南海地理问题的研究贯穿他的一生,为中国南海地理研究作出重要贡献.他深入研究南海海岸地貌,珊瑚礁地貌,主张采用"地形类型分析法"划分海岸类型,将中国海岸类型划分为山地港湾岸,台地岸与平原岸;他与梁景芬等合著《中国珊瑚礁地貌研究》,系统论述中国珊瑚礁探测史和石珊瑚的种属,生态,地貌特征与发育,并将中国珊瑚礁划分为四大区,六种地貌类型;他完善了珊瑚礁地貌土地名分类,根据《更路簿》划分南海珊瑚岛礁分布区,绘制珊瑚岛礁探测图;他利用历史文献资料考证"石塘"等南海诸岛古地名;他从地质学与地貌学角度论证南海诸岛与中国大陆的陆缘关系,还利用历史地理与地方志等资料佐证了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名》2011,(12):37-38
葫芦岛,最初为海岛名称,始见于《全辽志》。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刊行的《全辽志》“宁远”卫条目下有关于葫芦岛、觉华岛、桃花岛的记载。《奏报关东情形疏》(明天肩三年(1623年)年间刊行)和《建同大纲》等文献均提到葫芦岛的名字,有的称“葫芦套”或称“断冈”、“折冈”。  相似文献   

17.
五、综述先秦是我国行政区划的萌发时期,一方面由于年代久远、史料记载不祥,另一方面,有关先秦的行政区划资料纷繁,而各个时期对先秦行政区划的记载、论述多有矛盾,更由于对行政区划定义认识的不一致,直至今日学术界在先秦行政区划问题上的看法仍存在相当的差距。(一)关于州制问题1、九州制九州又名九有、有囿、九域、九服、九原、九野等,被后人认定为大禹时代和夏、商、周的行政区划。早在西周,古人就有广泛的“九州”概念。《诗经·商颂·玄鸟》:“奄有九有。”《诗经·商颂·长发》曰:“帝命式于九围”。马瑞辰在《毛诗结笺通…  相似文献   

18.
说到岩石与人类的关系,应当承认,在人类的文明和进化中,岩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岩石和我们人类确实形成了十分密切的联系.早在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就已经开始利用比较坚硬的岩石制作成各种简单的劳动工具,用来打猎、切削食物.通过考古发现,早在五十万年前,原始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石器就达几万件.恩格斯曾经说过:人能够用他的手把第一块岩石做成石刀,终于完成了从猿到人转变的决定性一步.随着人类的进步和采矿业的不断发展,开始对岩石有了记载.我国公元前约在战国初期,就有论述岩石和矿物的著作《山海经》,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早记载岩石的书籍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地貌发育演化研究的空代时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貌的发育在特定的条件下往往呈现空间分布上由“新”至“老”的过渡,据此,对地貌类型与特征在空间上的序列采样,即可为研究某种地貌的个体发育提供基本依据。该方法即为地貌学研究中的空代时。本文首先介绍了空代时方法产生的背景与基本概念。分析了近年来空代时方法应用于河流地貌、构造地貌、河口海岸地貌等不同地貌类型演化过程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空代时方法在地貌学研究中的适用条件、影响因素及分类体系,并提出了地貌学空代时的研究范式。本文认为今后的研究工作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海量的地理空间数据,运用空代时方法研究多种空间尺度下的地貌演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应结合现有的物理机制和统计规律,构建集形、数、理一体化的地貌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20.
11月4—7日,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受中国地理学会委托,召开关于《地理科学》体系研讨会,由陈龙飞副校长和瞿宁淑秘书长(中国地理学会)主持,会上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地理科学”为一大部门的建议及其概念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形成“纪要”上报与分送有关单位。参力呛议的教授、专家认为:钱学森同志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出发,在高层次上提出“地理科学这门研究人类存在基础的学问应该作为现代 科学技术的又一大部门,与先前九大部门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