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雪的抗剪力与抗剪强度是雪崩释放机理研究和冰雪工程中很重要的力学参数.本实验是在剪切应变率(ε)为1.8×10-6~33×10-3·S-1的条件下进行的,分为10个剪切应变率等级,共做了36个非均质雪剪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雪的抗剪力与抗剪切强度与实验温度,尤其是剪切应变率的关系甚为密切.雪的脆-塑临界剪切应变率约为10-4·S-1.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研究区域风速和沙通量的实测数据,分析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上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和固定沙地下垫面风沙活动参数,并进行了不同下垫面模型的推导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受到地表植被盖度和风速的共同影响,流动沙漠起沙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升高,半流动沙漠和固定沙漠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风速的增大而降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地表植被盖度和植被高度等的增大而升高。(2)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流动沙漠、半流动沙漠、固定沙漠的沙通量模型利用Bagnold模型与实际沙通量校正后确定,流动沙漠、半固定沙漠、固定沙漠的幂值分别为3.65、3.57、2.92,B值分别为4.33×10~(-11)、6.27×10~(-11)、2.61×10~(-9)。(3)2014年3~9月,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流动沙漠、半流动沙漠(植被盖度约为10%)、固定沙漠(植被盖度约为40%)的输沙通量分别为5 679.4 kg·m~(-1)、1 033 kg·m~(-1)和176.2 kg·m~(-1),植被对下垫面沙通量的影响显著,半流动沙漠的沙通量为流动沙漠的18.2%,固定沙漠沙通量占流动沙漠沙通量的3%。  相似文献   

3.
溶液的体积性质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控制参数,也是深层海水、盐湖卤水等天然水体系的研究所需要关注的。通过实验测量和Pitzer离子相互作用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83.15~323.15 K下MgCl_2-CaCl_2-H_2O混合溶液在不同离子强度(I=4.5,9.0,13.5 mol·kg~(-1))下的体积性质,包括混合溶液的密度、表观摩尔体积和超额体积,并用Pitzer离子相互模型拟合了MgCl_2-CaCl_2-H_2O混合溶液的体积参数。模型的密度计算值和实验值的差值均在±4×10~(-3) g·cm~(-3)以内,表明模型的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Taking advantage of heat absorbing and releasing capability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Paraffin wax-based concrete was prepared to assess its automatic temperature control performance.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CM concrete with eight different Paraffin wax contents were tested by the cube compression test and four-point bending test.The more Paraffin wax incorporated,the greater loss of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bending strength.Based on the mechanical results,four contents of Paraffin wax were chosen for studying PCM concrete's thermal properties,including thermal conductivity,thermal diffusivity,specific heat capacity,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and adiabatic temperature rise.When the Paraffin wax content increases from 10% to 20%,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 thermal diffusivity decrease from 7.31 kJ/(m·h·℃) to 7.10 kJ/(m·h·℃) and from 3.03×10~(-3)m~2/h to 2.44×10~(-3)m~2/h,respectively.Meanwhile the spe‐cific heat capacity and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rise from 5.38×10~(-1)kJ/(kg·℃) to 5.76×10~(-1)kJ/(kg·℃) and from9.63×10~(-6)/℃ to 14.02×10~(-6)/℃,respectively.The adiabatic temperature rise is found to decrease with an increasing Paraffin wax content.Considering both the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15%of Paraffin wax was elected for the mass con‐crete model test,and the model test results confirm the effect of Paraffin wax in automatic mass concrete temperature control.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地理》2021,44(5):1261-1271
为研究塔里木盆地西部地下水水质状况及氟化物富集特征,以阿克陶县为例,采集并分析该地区3个含水层的地下水水样。运用改进后内梅罗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该地区地下水进行评估,接着研究氟化物的富集机制。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后内梅罗水质评价,可知研究区较多地下水含水层采样点水质分布在Ⅱ类水和Ⅲ类水之间,但也存在个别含水层水样为Ⅳ类水;经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氟化物和氯化物在浅层水、中层水和深层水中所引起的总体健康风险(成人:1.28×10~(-6)a~(-1)、1.02×10~(-6)a~(-1)和9.36×10~(-7)a~(-1),儿童:1.63×10~(-6)a~(-1)、1.30×10~(-6)a~(-1)和1.19×10~(-6)a~(-1))低于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推荐最大可接受风险值。浅层、中层和深层地下水水样氟化物超标率分别为57.14%、40.00%和60.00%,均值都超过限值(1.0 mg·L~(-1))。研究区地下水氟化物富集具有偏向碱性、富含Na~+、缺乏Ca~(2+)的特点,岩石风化、硅酸盐矿物溶解和离子交换对氟富集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5年10月—2017年4月OSI-SAF逐日海冰类型和海冰密集度数据,分析了北极一年冰和多年冰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的生长期内,一年冰在10—12月增长较快,范围和面积的增加速度分别为1.87×10~6 km~2·month~(-1)和1.77×10~6 km~2·month~(-1); 1—3月增速放缓,范围和面积的增加速度为0.50×10~6 km~2·month~(-1)和0.43×10~6 km~2·month~(-1); 3—4月范围和面积变化速度为–0.38×10~6 km~2·month~(-1)和–0.24×10~6 km~2·month~(-1)。多年冰的范围和面积在不同年份的生长期内有不同变化,没有一致的季节性。8个海区的海冰范围变化特征有一定的差异,北冰洋核心区在多年冰变化中占主导作用。一年冰在生长期内逐渐向北冰洋以南生长,多年冰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岛和加拿大群岛以北的北冰洋中心海域。每年10月、11月海冰总体范围与该月前6个月北极平均气温显著负相关。每年3月、4月一年冰范围与该月前6个月平均气温也显著负相关。多年冰范围与北极月平均气温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塔克拉玛干沙漠肖塘地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肖塘地区梯度自动站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5月31日的观测数据,计算出该区域中性条件下粗糙度范围是1.00×10-11~1.65×10-3 m,平均粗糙度为6.05×10-5 m,接近沙粒粒径的1/30,与平坦沙面粗糙度相似。摩擦速度的范围是0.14~2.33 m·s-1,平均值1.24 m·s-1。粗糙度随下垫面性质变化明显,与稳定度呈正相关,与风速呈负相关,摩擦速度随粗糙度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高寒、高海拔地区岩体物理风化导致的不良地质对工程建设影响明显。为了揭示高寒山区岩体在冻融条件下破坏的机理,使岩体冻融破坏防治更有针对性及有效,依托乌鲁木齐-尉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通过试验手段,探讨了冻胀条件下岩体破坏的原因。冰劈试验揭示了自由水变成冰过程中膨胀力的变化情况及特性,试验显示在围护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冻胀力或冰劈力可以达33 MPa以上,远大于岩石抗拉强度及裂隙胶结强度,且温度越低,冻胀启动越快,速率越大,冰劈越明显。通过岩体冻胀应变试验揭示了岩体裂隙中自由水膨胀变形性质。岩体冻胀应变主要由裂隙变化引起,裂隙性质不同,冻胀应变特征不同,冻胀应变的趋势及大小受控于裂隙的贯通性、含水情况及胶结强度。由此,总结了岩体在冻胀条件下的破坏机理。该成果对高寒山区岩体的破坏机理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极地研究》2021,33(1)
加拿大北极群岛西北航道区域海冰冰情对西北航道的开通及航行安全有着显著的影响。本研究将西北航道分为南部、北部以及交汇区3个区域,利用美国国家冰雪中心Bootstrap海冰密集度数据和CryoSat-2、CS2SMOS观测以及高分辨率北极海洋-海冰耦合模型(AO-FVCOM)的海冰厚度数据对1978年11月—2017年12月加拿大北极群岛区域西北航道海冰冰情长期时空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南线和北线冰情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西北航道冬春季被高密集度的海冰覆盖,夏秋季密集度较小,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北部、南部、以及交汇区域覆盖范围呈现减少趋势,分别为–0.01×105km~2·(10a)~(–1)[–0.77%·(10a)~(–1)]、–0.09×105km~2·(10a)~(–1)[–3.50%·(10a)~(–1)]以及–0.12×104km~2·(10a)~(–1)[–2.81%·(10a)~(–1)];海冰厚度在北部和南部区域呈现减小趋势,分别为–0.25 m·(10a)~(–1)和–0.13 m·(10a)~(–1)。西北航道南线冰情优于北线,海冰密集度、覆盖范围、厚度均小于北线。对影响海冰密集度和厚度的大气和海洋热力学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研究区域的表面大气温度、海洋表层温度呈现上升趋势,并和海冰密集度呈现显著负相关,和北部、南部区域海冰厚度呈现显著负相关,与交汇区域海冰厚度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ECMWF逐6h 0.25°×0.25°再分析资料,对宁夏2013年3月9日强沙尘暴暴天气过程的热力和动力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前,宁夏上空伴有地表感热通量、6 h变压和变压风及水平螺旋度负值增大、对流层中低层到边界层有明显锋生活动、对流层高层高位涡随高空急流沿等熵面下传到2 000 gpm并形成低空急流等热力和动力因子的变化;强沙尘暴天气出现在地表感热通量增幅超过250 W·m~(-2)、对流层中低层锋生中心超过20×10~(-10)K·m~(-1)·s~(-1)、6 h变压和变压风超过8 h Pa和8 m·s~(-1)、水平螺旋度低于-500 m~2·s~(-2)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全新世滦河三角洲相和沉积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滦河发源于内蒙古高原,中游横穿燕山山地,自滦县大桥向南流入下游平原,在乐亭县王庄子公社汇入渤海,全长877公里,流域面积约44,900平方公里。 滦河是渤海湾北岸一条强流量多沙性河流。据滦县站实测,年平均流量148米~3/秒(历年最大洪峰流量34,000米~3/秒,1962年),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2,670万吨(最大8,790万吨,1959年)。  相似文献   

12.
以短期的植被更替如何影响土壤剖面的13C富集以及这些富集现象揭示的土壤碳循环机理为目的,采集云南省曲靖地区发生植被演替的山地土壤剖面5组,分别测定了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总有机碳含量(TOC)和碳密度,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短期植被改变(约10年)对土壤剖面中0~30 cm层的δ13C值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对0~10 cm层土壤影响最大。灌木更替为森林和草地后土壤有机质的δ13C变化分别达2.28‰和5.08‰。30~50 cm层土壤δ13C值对植被改变不敏感,该层可以作为土壤剖面的基准剖面层。大气δ13C值变化不是森林土壤0~50 cm剖面层中13C随深度减小而富集的主要原因。10年间,植被从灌木演替为人工种植的麻栎乔木或从灌木植被退化为草本植被,0~30 cm层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密度改变量分别为2.30 kg/m2和-1.00 kg/m2。而植被从灌木到人工种植麻栎的碳密度改变率为0.230 kg/m2/a,这对改变山地土壤的碳密度、短期增加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δ13C在C3植被的短期演替过程中具有很好的辨识力,可以作为土壤碳库更替和碳循环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3.
冀东地区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中间地带,是游牧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过渡地带,在文化发展与传承中占有特殊地位。本文以冀东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聚落遗址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软件和该地区30 m分辨率的SRTM DEM数据,建立了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冀东地区815个古聚落遗址的GIS数据库,对冀东地区聚落遗址分布密度、分布重心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海拔高程、坡度、距河流远近等环境因子对不同时期聚落遗址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聚落遗址分布的平均密度呈稳步上升的趋势,由新石器时代的10.73×10~(-4)个/km~2到青铜时代的58.8×10~(-4)个/km~2;聚落遗址分布重心由燕南丘陵区(30×10~(-4)-36×10~(-4)个/km~2)转移到燕北山地地区(195×10~(-4)-234×10~(-4)个/km~2);(2)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聚落遗址集中分布在距河流中心线3 km以内的区域,但青铜时代3km缓冲区以外的聚落遗址比例升高,濒河性呈减弱趋势;(3)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聚落遗址变迁表现出明显的由低海拔(50 m)到较高海拔(500-1000 m),由低坡度(3°)到较高坡度(7°-15°)转移的趋势;(4)环境变化对平原地区聚落遗址的影响远大于山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研究区域风速和沙通量的实测数据,分析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上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和固定沙地下垫面风沙活动参数,并进行了不同下垫面模型的推导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受到地表植被盖度和风速的共同影响,流动沙漠起沙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升高,半流动沙漠和固定沙漠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风速的增大而降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地表植被盖度和植被高度等的增大而升高。(2)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流动沙漠、半流动沙漠、固定沙漠的沙通量模型利用Bagnold模型与实际沙通量校正后确定,流动沙漠、半固定沙漠、固定沙漠的幂值分别为3.65、3.57、2.92,B值分别为4.33×10^(-11)、6.27×10^(-11)、2.61×10^(-9)。(3)2014年3~9月,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流动沙漠、半流动沙漠(植被盖度约为10%)、固定沙漠(植被盖度约为40%)的输沙通量分别为5 679.4 kg·m^(-1)、1 033 kg·m^(-1)和176.2 kg·m^(-1),植被对下垫面沙通量的影响显著,半流动沙漠的沙通量为流动沙漠的18.2%,固定沙漠沙通量占流动沙漠沙通量的3%。  相似文献   

15.
对甘肃景泰不同种植密度的10年龄人工柽柳(Tamarix chinensis)林地,监测根周及行间土壤水分含量,并对监测资料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在垂直剖面上,根周土壤水分含量层次可分为蒸发层0~40cm、活跃层40~180cm和相对稳定层180~200cm;行间土壤水分含量层次可分为蒸发层0~40cm、活跃层40~120cm、相对稳定层120~200cm。(2)林地土壤水分主要靠天然降水补充,土壤水分储量年际变化随种植密度由高到低呈亏空-富余-亏空的变化趋势;综合考虑行距-土壤水分储量回归方程及冠积-行距回归方程,得出景泰地区合理种植密度为1 923株·hm-2。结果可为干旱区生态恢复和退耕还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时空变化特征,于2019年1月(冬季)、4月(春季)、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对生态公园水体的浮游植物进行采样,利用镜检法鉴定浮游植物种类并统计数量。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种类和密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55属69种,主要由绿藻门(20属26种)、硅藻门(15属22种)和蓝藻门(9属9种)等组成。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5~110180个/L。大湖藻密度各个季度均较低,1月最高值仅0.19×10^(3)个/mL;小湖和修复带藻密度在7月最高,分别为1.73×10^(3)个/mL和2.6×10^(3)个/mL;老河口和监测站的藻密度在10月最高,分别为10.18×10^(3)个/mL和7.06×10^(3)个/mL。Shannon-weiner、Simpson和Margalef指数分别为0~2.94、0~0.92和0~3.8,生态公园的水体多样性指数均较低,不同地点及季节间变化较大。研究揭示了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水体浮游植物多样性、优势种和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为红树林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3年7月1~31日气象站常规、探空观测资料和K/LLX802J型机动式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加密观测试验资料,对河套干旱区夏季典型晴天和阴雨天大气边界层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河套干旱区夏季晴天边界层高度一般在1 644.3~3 024.5 m之间,平均为2 309.4 m;阴雨天一般在494.2~2 187.5 m之间,平均为1 457.2 m;该地区夏季晴天最大边界层厚度为3 024.5 m。(2)河套干旱区夏季边界层,晴天位温在700 m以下随高度增加显著增大,递增率平均为0.76℃·(100 m)~(-1);阴雨天易在50~1 500 m之间出现多层悬空位温逆温现象,位温随高度递增率平均为0.51℃·(100 m)~(-1)。在700 m以下大气位温随高度递增率晴天比阴雨天大,700 m以上则是阴雨天比晴天大。(3)河套干旱区夏季晴天和阴雨天边界层比湿随高度总体上均呈减小趋势;边界层平均比湿晴天为4.88~9.13 g·kg~(-1),阴雨天为6.64~12.35 g·kg~(-1),阴雨天比晴天高;阴雨天在地面到1 500 m之间易出现多层悬空逆湿现象。(4)河套干旱区夏季边界层平均风速晴天为3.0 m·s~(-1),阴雨天为3.85 m·s~(-1);晴天100 m以下近地层风速随高度递增速率平均为1.30 m·s~(-1)·(100 m)~(-1),阴雨天为1.35 m·s~(-1)·(100 m)~(-1)。离地500 m高度以上边界层主要吹偏东风和偏南风,晴天和阴雨天分别易在离地100 m和400 m以下发生风速、风向切变。  相似文献   

18.
以长白山白江河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6月10日、7月4日、8月4日、9月7日和10月12日,在天然泥炭沼泽和排水泥炭沼泽(指经过排水的泥炭沼泽)中,采集表层(0~10 cm深度)土壤样品,测定土样中3种水解酶(β-1,4-葡萄糖苷酶、β-1,4-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和2种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以及土样的理化指标,分析天然和排水泥炭沼泽表层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排水泥炭沼泽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天然泥炭沼泽;天然泥炭沼泽表层土壤中的有机碳质量比为344.57~405.84 g/kg,其比排水泥炭沼泽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大25%左右;排水泥炭沼泽表层土壤中的全氮和全磷含量略大于天然泥炭沼泽;排水泥炭沼泽表层土壤中的β-1,4-葡萄糖苷酶和β-1,4-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活性分别为0.83×10~3~1.56×10~3nmol/(g·h)和0.26×10~3~0.38×10~3nmol/(g·h),其显著低于天然泥炭沼泽;排水泥炭沼泽土壤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为1.49×10~3~8.28×10~3nmol/(g·h),9月7日和10月12日其低于天然泥炭沼泽;排水泥炭沼泽表层土壤中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天然泥炭沼泽;天然泥炭沼泽表层土壤酶活性主要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排水泥炭沼泽表层土壤酶活性主要受土壤中全氮和全磷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积雪储量的遥感反演及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被动微波遥感SSM/I亮温数据反演的积雪深度,采用积雪密度经验算法,计算了准噶尔盆地1987-2008年逐日雪储量及其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年最大雪储量22 a平均为4.53×109m3,最大年份为1994/1995年冬季,雪储量达7.13×109m3,最小年份为1995/1996年冬季,雪储量为2.74×109m3。(2)准噶尔盆地冬季雪储量空间分布不均匀,雪储量较大的区域分布在阿尔泰山南麓和天山北麓,且由盆地边缘向中心逐渐减少,两个明显的低值区分别位于盆地西部克拉玛依地区附近和盆地东部北沙窝附近。(3)季节内变化特征表现为:11月上旬至2月中旬为雪储量缓慢累积的过程,3月上旬雪储量达到峰值,持续时间很短(约15 d),3月中旬至4月下旬雪储量迅速消退,季节内变化主要受降雪和气温年内分配的影响。(4)1987-2008年准噶尔盆地雪储量的年际变化较大,65%的区域呈现线性增加趋势,但不显著。(5)冬季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雪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雪储量与冬季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乌鲁木齐河源雪密度观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杨大庆  张寅生 《地理学报》1992,47(3):260-266
乌鲁木齐河源高山区积雪形成期(10月)积雪层的月平均密度为140kg/m~3,稳定积雪前期(11—2月)和稳定积雪后期(3—4月)雪层的月平均密度分别为190—210kg/m~3和175kg/m~3,非稳定积雪期(5—9月)的新雪密度介于90—125kg/m~3,平均值为112kg/m~3。统计分析表明,冬季积雪层的平均密度不随积雪深度而变化,但与5日平均气温和5日合计降水量呈反相关关系,夏季新雪的密度随雪深的增大而上升,风速对冬季积雪层平均密度和夏季新雪密度均无明显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