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铅锌矿产资源丰富且具有比较典型的成矿规律。位于西秦岭东部的陕西凤太地区是我国较为重要的铅锌矿基地之一。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从矿体赋存的特定地层-岩性-构造组合,空间展布的规律性以及其他一些典型的成矿要素入手,对凤太矿集区铅锌矿的成矿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凤太矿田成矿受矿集区地质背景、铅锌矿床展布特征、地层岩性、构造等成矿特征的控制,并归纳了凤太矿田铅锌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凤太矿集区金矿资源丰富,近年来金矿勘查取得了较大成果和找矿突破.通过分析对比矿集区内典型金矿的地质特征与成矿流体特征,总结了凤太矿集区的成矿规律.凤太矿集区金矿的矿化类型多样,但其成矿流体的性质和来源、成矿物质的来源具有统一性,成矿深度较浅的金矿流体中大气降水的参与程度较高,而成矿深度较深的金矿流体来源则具有更多的变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凤太矿集区铅锌矿床分布特征、地层岩性和构造对成矿的控制、矿体的空间产出特征等方面入手,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对凤太矿集区铅锌矿的矿体定位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区内铅锌矿的形成明显受控于地层、岩性、同生断裂、同沉积背斜等致矿地质因素,矿体赋存于特定的地层-岩性-构造组合,空间展布具有规律性侧伏.  相似文献   

4.
陕西凤太矿集区多金属成矿作用的构造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凤县-太白(简称凤太)矿集区铅、锌、金、银、铜多金属资源丰富,已发现二十余个大中小型矿床。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凤太矿集区位于南秦岭造山带北缘,紧邻商丹缝合带。以往的工作缺乏对矿集区整体的构造研究,本次工作通过比较系统的构造测量和解析,提出在南秦岭晚三叠世碰撞造山过程中,凤太矿集区南北两条边界断裂带的左行走滑运动导致在区内衍生了NNE向主压应力场,从而形成了NWW向复式褶皱、脆韧性剪切带、断裂和节理(纵向破裂)、B型线理,以及NNE向断裂和节理(横向破裂)、劈理、张裂隙等一系列构造组合,所有构造形迹都是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下随着构造层次不断抬升,脆韧性和脆性递进变形叠加的产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大型压扭性走滑双重构造变形系统。在构造几何学上,凤太矿集区整体上表现为一个隔档式复式褶皱,由一组NWW向紧闭复背斜和一组相对宽缓复向斜组成。区内的多金属成矿作用、岩浆活动、动力变质变形作用的同位素年龄数据集中于230~190Ma。综合地质演化和成矿作用的研究成果,提出在南秦岭碰撞造山过程中引发的动力变质变形作用和岩浆活动提供了成矿元素和成矿流体,在温压梯度以及浮力效应的驱动下向上运移至走滑双重构造变形系统中的有利扩容空间中发生充填型和交代型矿化,即凤太矿集区多金属矿床是区域大规模变形变质-岩浆活动-流体作用的产物,是在构造作用这一主导因素控制下形成的一个多金属后生热液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5.
陕西秦岭凤太矿集区位于商丹缝合带和勉略缝合带之间,是著名的铅锌金多金属矿集区,区内发育海相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类型多样.在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铅锌金矿时空分布规律、成矿流体来源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凤太矿集区铅锌金矿成矿规律进行了剖析.认为凤太矿集区铅锌金矿床是多种成矿作用叠加改造形成的,早期...  相似文献   

6.
凤太矿集区是西秦岭最重要的金、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区之一。本次工作对产于矿集区中北部NWW向断裂带内的孔棺和金铜沟花岗闪长斑岩脉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30.7±1.8)Ma和(230.4±1.8)Ma的年龄,属中三叠世。两岩脉稀土元素配分呈右倾型,轻、重稀土强烈分馏,无明显Eu异常,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比值接近陆壳;87Sr/86Sr同位素比值分别为0.712 833±0.000 017和0.712 365±0.000 016。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成岩物质以壳源为主,岩浆可能主要来自扬子板块北缘碧口群的部分熔融,源区存在石榴子石等矿物残留,无斜长石残留,形成于同碰撞初始阶段。结合区域构造和岩浆特征,认为凤太矿集区经历了250 Ma左右的洋壳俯冲阶段、230 Ma左右的同碰撞阶段以及220—200 Ma的后碰撞阶段。岩脉230 Ma的年龄限定了区内NWW向断裂带活动的时间上限。区内NWW向构造约形成于中三叠世,NE向构造发育于晚三叠世。区域构造、岩浆及金、铅锌多金属成矿的时空耦合,暗示了三者都是印支期秦岭造山作用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位于陕西凤县-太白(简称凤太)矿集区西北部,矿体主要产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接触带中,受NWW向八方山-二里河背斜控制。本次工作对二里河铅锌矿床主成矿阶段的闪锌矿进行了Rb-Sr同位素测年研究,获得了等时线年龄为220.7±7.3Ma,表明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该年龄对于整个凤太矿集区的铅锌成矿时代具有同样约束意义。闪锌矿的87Sr/86Sri值为0.714145±0.000031,指示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大陆壳。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认为,二里河铅锌矿床是凤太矿集区在印支期区域性强烈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过程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野外和室内研究表明,凤太矿田古道盆古道岭组岩层沉积结束后,曾出露水面,致使该组顶部出现不规则古剥蚀面和喀斯特地貌,为相继沉淀的矿石提供了堆积的场所。随后,由于北东向同沉积构造的反复活动,将该区分割成一系列的凹槽,同沉积构造的活动驱动深部流体上升,形成海底喷流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9.
西秦岭三叠系金矿的成因研究对实现老勘查区的找矿突破具有积极意义。以凤太矿集区温江寺金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对该区金矿成因与岩浆岩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岩浆岩为早燕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其本身并不含矿,矿质来源于地层,岩浆活动改变了薄互沉积岩系岩层力学结构,利于后期韧性剪切构造的局部强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金、铅锌矿成矿规律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讨论陕西凤太矿集区今后的找矿方向,并初步圈定了4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以往重磁数据重新处理,对以往不被人们关注,至少是少为人们关注的东北地区北西向构造有了新的认识.研究认为:东北地区北西向构造不仅大规模存在,而且还对东北地区的地质构造格架、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的产出与分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讨论了北西向构造在重磁场上证据以及北西向构造的地质应力条件,证明北西向构造晚于北东向、北北东向构造,是一组独立的构造体系.  相似文献   

12.
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与矿产的生成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在京津冀地区地质背景与矿产资料搜集的基础上,获取京津冀地区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继而对遥感影像上的线性和环形构造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并借助于ArcGIS平台对研究区内的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及其交汇部位进行缓冲区分析,根据线性、环形构造的影像特征及其与矿点的产出关系,总结出线-环形构造的控矿规律及控矿模式,为以后遥感找矿、圈定成矿远景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哈德营子铜-银多金属矿矿区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认为该区火山活动十分强烈,而且具有脉动性、复合性,特别是在黄岗梁-乌兰浩特大断裂与脑德木-水泉大断裂交汇部位附近,放射状火山构造与EW向断裂系统的多次叠加复合,形成良好的导矿构造及容矿构造;该区1:20万金属量异常、1:10万原生晕异常、1:5万分散流异常与现有地质矿化信息吻合性好,其地质特征与该成矿带其它大中型铜-银多金属矿床极为相似,具有寻找次火山岩型大中型铜-银多金属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区域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或规划的制定,都把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成果作为重要的依据。但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多只限于某一单矿种或某一矿组;多矿种综合性的定量评价实例尚未见到。本文以区域内所有矿种的矿床、矿点、矿化点构成的整体,在地质评价的基础上,于技术可行的条件下对探明的矿产可利用储量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进行工业开发的经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先以区内大量地质勘查和开发利用的实际资料,对矿产资源优劣类型进行定量评判,论述矿产资源经济价值,以其为基础对矿产资源经济区进行划分。再按区内优势矿产资源进行开发系统评价,并分别提出开发对策意见。最后论述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的主要结论,总结矿产资源开发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东坡矿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但已探明的铅锌资源经多年开采已出现严重危机。为配合地质找矿,在研究区内采用以地面高精度磁测为主,激电测深为辅的物探工作方法,圈出22个磁测ΔT异常,磁异常主要沿千里山岩体接触带分布。结合地质、物化探资料分析发现野鸡尾—牛角垄、妹子垄、蛇形坪—塘渣水三个有重要意义的异常区。通过钻探验证,在妹子垅预测区的M2磁异常区见到厚度10.86~32 m的矽卡岩型钨锡多金属矿体,矿床规模可达大型;在牛角垅预测区M9磁异常区见到了6.4 m的铅锌矿化破碎带。初步建立起该区物化探找矿模式为"二低三高",即低重力、低视电阻率,高强度的ΔT异常、高视极化率ηs异常,并有地球化学Pb、Zn、Ag、As等异常带。东坡铅锌矿与岩体密切相关,因此在选区上,必须选在反映岩体或隐伏岩体的重力低异常区,视电阻率低异常地段往往是构造破碎带或矽卡岩带发育地段。  相似文献   

16.
新疆北部壳体大地构造演化与运动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位于亚洲大陆中腹的新疆北部地区,是由不同壳块组成的复合型大陆壳块区,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壳体运动-演化历程,造就了该区不同地段岩石圈结构和构造的差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壳体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通过对该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和壳体结构的分析,将该区划分为 4个不同性质和地壳结构的壳块,其中天山地区又可进一步分为东、西两段。文章分析了区域壳体的运动 -演化特征,并初步认为东、西天山在深部地球物理特征、基底性质和前地台期的构造演化,可能分属不同的构造演化体制。中新生代全区先后经历了地台演化阶段之后,陆续发生活化作用,由于不同地段地壳和岩石圈结构的差异,形成浅部地壳不同的活化地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在国内虽为资源大省,但有些矿种资源并不丰富.而与新疆北部和东北部毗邻的俄罗斯的山区阿尔泰地区和蒙古国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这正好填补了新疆资源的不足.加之新疆与这一地区接壤,无论从资源互补性还是从地理位置上讲,新疆实施“走出去”利用境外资源,这一地区都应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涉及石油资源的定量评价预测。文中介绍了六种方法:随机过程法、搜索区分析法、油田规模分布的极大似然估计法、蒙特卡洛法、经验分布变换法、模糊综合评判法。这些方法在我国中部一个油田石油资源评价预测中得到应用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矿产资源靶区定位预测统计方法-定向独立权法。该方法将统计单元关联度定义为诸地质变量的线性组合,即Y=Xd.通过研究地质变量作用于评价目标参考变量(例如,矿化强度、矿床和矿点数目或规模等)的方向和相对大小来确定诸地质变量的权系数d;用统计单元之间的关联度(Y)评价资源靶区的优劣。  相似文献   

20.
冯小杰  李同升 《地下水》2011,33(2):155-156
在河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发展的要求以及水资源结构调整的契机,从城乡关系、产业发展、水资源结构、分区治理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促进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建议,为推动区域资源型经济转型探索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