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传说,当年秦始皇强征天下百姓疯狂地修筑长城。孟姜女结婚才三天,丈夫范喜良就被抓去修长城。天气凉了,孟姜女想念丈夫,背着寒衣,带着干粮,千辛万苦,来到了山海关。可万喜良已被折磨而死,填了城陷。孟姜女在长城根下哭了七天七夜,硬是把长城哭倒了十多里,露出了万喜良的尸体。秦始皇闻之大怒,可当他见到漂亮的孟姜女时,却不生气了,要孟姜女跟他回宫。孟姜女提了三个条件:“第一、修甬道十里,直通大海;第二,甬道两旁白布结棚;第三,文武百官披麻戴孝。”秦始皇答应了。第二天,孟姜女满面泪痕,抱着丈夫的尸…  相似文献   

2.
相传,秦始皇时代,楚地女子孟姜女,哭倒秦长城800余里。后来被秦始皇胁迫来到荣成,还哭过两次,这究竞是怎么回事?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完成统一六国后,每年都遭到来自黄河以北匈奴部落的侵扰,为了肃清守内,稳固江山,不惜征调天下民工去修筑万里长城,孟姜女的丈夫万喜良没有逃脱此难,他也被征调去了。两年后孟姜女仍不见丈夫归来,不远千里为丈夫送寒衣,闻知丈夫被折磨致死,并压在长城底下时,孟姜子悲愤难忍,放声痛哭,竞惊动了天地,哭倒长城800余里。长城乃社稷屏障,秦始皇怎能轻一了得,等到孟姜女被筑城大将解押到他面前…  相似文献   

3.
在河南新乡境内,有两条孟姜女河。东边的一条叫东孟姜女河,西边的一条叫西孟姜女河。两河相距一、二十里地。关于这两条河流名称的由来,当地民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据传,秦朝的时候,松江府有个孟员外。有一年春天,孟员外的家人孟兴在院墙角点了一个冬瓜种籽,个把月后地上长出了一棵嫩绿的冬瓜苗。春去夏来,瓜蔓沿着院墙爬到邻居姜婆家的房顶上结了一个  相似文献   

4.
中国长城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城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产物,如今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象征,成为国家的形象标识.长城在为人类带来极大精神和物质财富的同时,其物质遗存和发展环境正受着人类活动深刻的影响.科学地保护和合理利用长城资源,体现其应有的科考、教育和经济价值,并保证后代人有同等机会分享先辈们留下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是当代人的重要责任和义务.本文按照战略性、整体性、层次性、目标指向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出建立长城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并提出通过建立长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示范区、长城发展企业联盟和长城文明示范村等一系列措施,探索长城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推动长城所在区域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10,(10):40-41
长城不只中国有,世界上一些国家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也修建过长城。电影《亚瑟王》中,一道近似中国长城的高墙曾多次出现。与亚瑟源白神话不同,这道高墙名为哈德良长城,来源于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介绍了测量长城长度、生产长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长城专题要素数据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西部资源》2009,(4):55-55
汉武帝时,曾两次在现内蒙古地区修筑长城。第一次是在公元前127年,修缮秦朝的旧长城。第二次是公元前102年,在阴山北部修筑长城,史称"外长城"。在包头北部阴山以外,两条近似平行的长城遗迹向西北延伸。南边一条起自包头市固阳县境内,西越乌拉特中旗、后旗,向西北伸展,进入蒙古国境内;北面一条东起达茂联合旗,西经乌拉特中旗、后旗入蒙古国境内,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名》2009,(5):38-38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两边是故乡”——世人都知道古老而气势磅礴的长城长达万里,然而对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的长城到底有多长却一直没有确切答案。近日,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联合公布,中国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6259.6千米。这是我国首次正式公布明长城长度数据。国家文物局局长表示,通过采取严格的措施保护长城,将不让长城再缩短哪怕1米。  相似文献   

9.
中国南部长城--苗疆长城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 《热带地理》2002,22(1):62-65
中国“南部长城———苗疆长城”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已成为湖南省西线旅游开发的一个热点。文中分析了“长城”沿线旅游资源赋存和旅游开发优势 ,认为要实现“苗疆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和谐一致 ,必须强化遗产保护意识 ,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加强遗产管理 ,依靠科技进步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长城家喻户晓,世界闻名。但是人们对它的认识并不完全,直到现在,总是不断有新发现。 先说万里长城。 原来普遍的说法是,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称作“万里长城”。其实,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秦国就已修筑长城。春秋战国时代,齐、楚,燕、赵、魏、秦、中山等国都在修筑长城,其中春秋时期楚国就开始修筑长城。《左传》倍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僖公四年即公元前657年,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部长城加以维修连成一体,就是说,中国最早修筑长城的时间,比秦始皇修筑长城的时间最少早443年。 …  相似文献   

11.
死长城     
我觉得是这样:如果还有墙体,哪怕很矮,外行人一看,没错,这是墙,人垒的,这种长城就还是活的。破烂是破烂,只是受了创伤,残了,但没死。如果只是一个土石埂,外行人见了,以为是天然的,这种长城,就是死的。在大青山上,我看到的,都是死长城。这里的长城,大都是战国和秦长城,那么老了,死是自然的。什么东西太老了都得死。  相似文献   

12.
南极乔治王岛长城湾活有孔虫和死有孔虫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在长城湾采集的海底底质样品作了有孔虫分析,初步查明有孔虫属种,并揭示了长城湾有孔虫组合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近日,随着鄂前旗长城煤矿首个矸石充填综采系统在1902南工作面成功投入生产,内蒙古自治区首家矸石充填矿井正式建成,这也标志着自治区在煤炭开采方式实现了重大变革,填补了煤矿开采技术的空白。长城煤矿是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前旗上海庙矿区开发建设的第一座矿井,长城煤矿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积极推  相似文献   

14.
王先兰 《极地研究》1991,3(3):39-44
本文通过对长城湾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其总量丰度、配分模式、特征参数等,均与菲尔德斯半岛的火山岩相似,因而长城湾沉积物的主要来源似为菲尔德斯半岛基岩的风化产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名》2011,(12):77-77
九门口长城,因其城桥下有九个泻水城门而得名,水势自西向东直入渤海,气势磅礴,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享有“水上长城”的美誉,系全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东北地区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通过2015—2019年河北省长城沿线县域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测算,归纳河北省长城沿线县域旅游集聚现状特征,并在地理权重矩阵的基础上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探究各县域人均GDP的区域分异规律,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探讨县域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河北省长城沿线县域的旅游集聚差异整体上呈现收敛态势;(2)人均GDP的空间正相关性显著,空间集聚度大体呈现稳中有降,且逐渐向均衡态势发展;(3)县域间人均GDP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明显;旅游集聚正向效应显著,是影响人均GDP的重要因素。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相应建议,有利于县域间旅游经济活动的合作与竞争,对于长城的保护与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名》2012,(1):41-41
北倚长城 境内绵延80余公里古长城有万里长城最窄处和千年长城交汇点 头枕燕山 境内有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的帝王陵建筑群 身偎滦水 鹫峰山禅林寺有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千年银杏园  相似文献   

18.
通过2015—2019年河北省长城沿线县域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测算,归纳河北省长城沿线县域旅游集聚现状特征,并在地理权重矩阵的基础上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探究各县域人均GDP的区域分异规律,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探讨县域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河北省长城沿线县域的旅游集聚差异整体上呈现收敛态势;(2)人均GDP的空间正相关性显著,空间集聚度大体呈现稳中有降,且逐渐向均衡态势发展;(3)县域间人均GDP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明显;旅游集聚正向效应显著,是影响人均GDP的重要因素。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相应建议,有利于县域间旅游经济活动的合作与竞争,对于长城的保护与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雯 《中国地名》2011,(2):70-70,72
一、任务概述(一)任务来源。针对长城保护工程,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加强信息共享,国家测绘局和国家文物局于2006年10月26日签署了《国家文物局与国家测绘局联合开展长城资源调查合作协议》。协议除了明确测绘部门和地方文物部门在长城资源调查中各自的任务分工外,还明确两局在今后全国文化普查等其他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与保护中,加强地理空间资源的应用,加强针对文物的电子地图的开发合作,促进推动地理信息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与保护中的全面应用。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在中国。而所有的人都知道,中国长城就是蜿蜒在中国北方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万里长城。然而历史学家多次在历史文献中看到关于中国南方长城的记载。近年来,在中国南方的湘黔两省交界的凤凰、铜仁一带,民族文物工作者的田野调查和专家考证发现在不断地印证着历史文献的记载:蜿蜒于湘黔交界的“苗疆边墙”,被专家确认为“中国南方长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