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岩石及合金中低含量铁和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Fe^2+-亚硝基R盐及Al^3+-铝试剂显色体系。在pH5.5条件下,在波长800 ̄740nm处用亚硝基R盐测定铁;在波长565 ̄530nm处用铝试剂测量铝,可消除相互间的干扰,故可在一份溶液中同时进行铁、铝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于同一溶液中连续测定若干组分,是快速分析法的途径之一。在矿物原料中,铁、铝是经常需要同时测定的成分。关于铁、铝、钛的连续测定方法,目前已有不少方案。在煤田系统采用较多的为以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用四乙酸二钠盐(EDTA)滴铁,继用亚硝基 R 盐为指示剂,用铜盐回滴测铝。EDTA 法滴铁,需控制一定酸度和温度,终点由浅红变黄,色变不够敏锐,测定结果不够稳定。亚硝基 R 盐法滴铝,终点亦不够理想。数年来,我们采用硝酸亚汞法测铁,继用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铅盐回滴测铝。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操作简  相似文献   

3.
铁铝榴石,十字石物相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凯  边敏 《地质实验室》1995,11(1):29-32
研究了铁铝榴石、十字石在高温焙烧条件下,矿物相态变化及磁化情况,从而确定了最佳磁选分离条件,藉以建立了测定铁铝榴石和十字石矿物含量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江西某地矽线石矿的矿物组合为依据,建立了以铝量法为基础,铝铁比值校正石榴石的干扰,测定矽线石含量的化学物相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矽线石溶解率的因素。批量样品的测定和外送样品的测定说明,本方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5.
铝—铬黑T—OP配合物双波长光度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长发 《岩矿测试》1989,8(1):24-28
本文对铝-铬黑T-OP体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pH6时形成紫红色配合物,配合物至少稳定一周。以试剂空白作参比在波长625与688mm处分别出现正负吸收峰,两峰之和在5—80/μg/100ml范围与铝量呈线性关系。铝与铬黑T的组成比为1:3,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3×10~4。而铁的配合物在628和688mm处吸收值相等,基于此测定铝时可消除铁的干扰。本法重现性好,灵敏度适中,可作为硅酸盐矿物中测定铝的例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硅铝钡铁合金中硅,、钡的测定进行了实验研究。样品经碱熔水浸提取,钡与铁形成人沉淀,借以分离硅和铝,进而使三元素可同时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7.
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铜钵庙组火山碎屑岩中发育大量的片钠铝石自生矿物。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等,查明了火山碎屑岩中的胶结物与自生矿物类型和成岩共生序列。含片钠铝石火山碎屑岩的成岩共生序列为粘土包壳-方解石-一期微晶石英-一期高岭石-二期微晶石英、二期高岭石、片钠铝石-铁白云石;通过MAT253稳定同位素质谱仪确定了片钠铝石和铁白云石的稳定同位素组成为片钠铝石的δ13CPDB为-8.15‰~-2.81‰,与片钠铝石平衡的CO2δ13CCO2为-12.91‰~-7.55‰,通过与海拉尔盆地及BGS盆地系碳氧同位素数据的类比,表明片钠铝石中的碳主要为幔源岩浆来源,形成片钠铝石的钠和铝主要来源于安山岩岩屑、长石晶屑碎屑、玻屑和火山灰等;铁白云石的δ13CPDB为-6.76‰~-2.65‰,与片钠铝石的碳氧同位素数据相似,结合相关地质实例及地球化学模拟实验,可以推断铁白云石中的碳也是幔源岩浆来源,铁白云石中的铁离子主要来源于安山岩岩屑、玻屑、火山灰和蒙脱石等矿物。  相似文献   

8.
铁、铝是经常需要分析的项目,常量铁、铝的分析方法很多,在众多的分析铁的容量分析方法中,目前主要采用氧化—还原法,而其中又以采用经典的重铬酸钾容量法为主。但此法最大的缺点是要用剧毒的升汞和致癌的六价铬,易造成环境污染。所以近几年来,广大分析工作者,为了改进铁的分析方法,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无汞盐分析铁的文章大量涌现,但至今仍无重大突破和进展。络合滴定法测定铁不使用剧毒的升汞,也不使用致癌的六价铬,但由于缺乏适合的指示剂至今仍未能广泛使用。现在主要是采用磺基水杨酸作指示剂,但它与铁生成的颜色很弱,近等当点时颜色变化缓慢。而且当铁的含量高时,铁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所形成的络合物的颜色和铁与磺基水扬酸所形成的络合物的颜色均为相似的黄色,难以判断滴定的终点,所以在对铁的络合滴定中,主要是寻找优良的指示剂。广大分析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所建议的指示剂中各有优劣,仍未能找到能同时兼作铁、铝络合滴定时的优良指示剂。铝的分析目前主要是采用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的络合滴定法,用氟盐取代后再用金属盐反滴定。分析手续繁杂,需两次煮沸并冷却,费时较长,当有钛存在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得到的结果还是铝,钛合量,需再单独分析钛后用差减法求得铝的含量,而在络合滴定过程中与铝共存于溶液中的钛往往还不是定量络合;因而造成铝的分析结果不正确。基于以上情况,本研究工作的目的是寻找一种同时兼作铁,铝络合滴定的优良指示剂,建立一个简便、快速、经济,不污染环境的连续直接络合滴定铁、铝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热分析及矿物谱学等手段对含钙铝铁水解聚合产物(含微量硅)合成初期样品及其陈化9年后样品组成物相的形态演化进行了观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含钙铝铁溶液合成初期迅速形成类钙矾石双羟合结构体,其结构中部分Al3+被Fe3+取代、SO42-阴离子被Cl-离子替代,无定形的铝铁共聚物、铝硅共聚物和多种铝、铁、钙氢氧化物(氧化物)微晶竞争存在。缺氧条件下铝铁水解产物的演化由于氯、钙离子的存在而与文献的报道有所不同。陈化改变了含钙聚合铝(铁)溶液中的长程有序结构。其中的类钙矾石双羟合结构体在高Cl-、低pH环境下长期陈化过程经历了溶解-再结晶作用。大量的铁微晶相溶解形成富铝水羟合铁(ferrihydrite)胶体结构,Cl-与Ca2+以键合或共沉淀方式进入富铝水羟合铁(ferrihydrite)相。富铝水羟合铁(ferrihydrite)胶体最终的结晶相还是β-FeOOH。  相似文献   

10.
辽宁瓦房店金刚石矿区金伯利岩中的石榴石一直被当作镁铝榴石。为了确定矿区颜色复杂的石榴石种类,本文对矿区的石榴石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分析,测定了112件石榴石样品的晶胞参数、50件样品的微区化学成分和40件样品的红外光谱。利用石榴石晶胞参数、红外光谱、化学成分和化学分子式方法对矿区石榴石进行分类,结果显示:晶胞参数分类法误差大,容易得出错误结论;红外图谱分类法准确度不高,只能作为参考方法;化学成分分类法太过笼统,达不到详细划分石榴石种类的目的;化学分子式分类法可把矿区的石榴石详细划分6个矿种:镁钙铁-铝铬铁榴石、镁铁钙-铝铬铁榴石、镁钙铁-铝铬榴石、镁钙-铝铬铁镁榴石、镁铁钙-铝铬榴石、镁铁钙-铝铁铬榴石,每种石榴石都充分反映了A、B离子的种类及占位特征,是4种分类方法中最为科学的方法。研究认为瓦房店金刚石矿区金伯利岩中石榴石A端元成分以Mg2+离子占位为主;B端元成分以Al3+离子占位为主。由于阳离子替代普遍,A、B端元成分复杂,瓦房店金伯利岩中不存在单纯意义上的镁铝榴石。  相似文献   

11.
减小水样浊度对废水中六价铬测定结果影响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永忠 《岩矿测试》2012,31(1):172-177
建立了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Cr(Ⅵ)的三波长法,减小了水样浊度的影响,但不能减小除浊度之外的其他干扰对Cr(Ⅵ)测定结果的影响。三波长法的测定波长为540 nm,460 nm和660 nm为参比波长,方法检出限为0.3μg/L(3.143s),拟合方程的线性关系为0.9998,8.0μg/L标准点水样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1.44%,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均值为84.8%~93.8%。与单波长法相比,三波长法提高了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Cr(Ⅵ)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与浊度补偿法相比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可减轻分析人员的工作量。三波长法适用于较低浊度废水(显色后样品本底在540 nm处的吸光度小于0.1000)中Cr(Ⅵ)的直接比色分析,浊度较高的样品应适当稀释后显色测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In~(3+)-Br-PF-CTAB三元络合物的形成条件、组成及干扰的消除,拟定了矿物中微量铟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氧化偶氮胂Ⅲ褪色光度法测定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典文  梁盛前 《岩矿测试》2001,20(2):157-158
在H2SO4介质中,V(Ⅴ)对偶氮胂Ⅲ有褪色作用,且褪色的程度与V(Ⅴ)的含量呈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光度法测定V的新方法。方法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4×104L·mol-1·cm-1,V2O5的测定范围为0~10mg/L。方法用于铁矿石中微量钒的测定,其RSD(n=5)为0.53%~2.05%。  相似文献   

14.
裴世桥  朱玉伦 《岩矿测试》1993,12(2):113-116
研究了国产P204萃淋树脂反相萃取色谱分离富集岩石矿物中的痕量铍。在EDTA-Zn和H_2O_2存在下,上柱分离Fe、Ti、Al以及大量其它常见元素,再用5mol/L HCl洗脱Be后进行测定。方法用地质标准物质分析验证,其结果与推荐值吻合,对含Be为0.0092%的硅酸盐岩石样品进行7次平行分析,(?)=0.0091%,RSD=5.4%。  相似文献   

15.
彭召海  曾小明 《铀矿地质》1990,6(2):116-120
本文综述了近十几年中三元络合物在光度法测钍中的进展及显色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0.01 mol/L硫酸介质中,Hg2+与过量I-和番红花红T(ST)反应生成稳定的离子缔合物[ST]2[HgI4],使ST褪色,据此建立了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汞的方法。最大褪色波长为519 nm,体系的褪色程度与Hg2+浓度在0~1.35μg/mL内呈线性关系,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24×105L/(mol.cm),检出限为2.26μg/L。采用巯基棉富集分离,测定河水中的微量汞,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2%~1.7%,回收率为98.3%~102.6%。  相似文献   

17.
吡啶偶氮类试剂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吡啶偶氮类试剂是一类性能优良的络合滴定指示剂和光度显色剂,迄今已合成了200余种,在分光光度分析测定各种金属离子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改善这类试剂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等分析性能,近年深入研究了吡啶偶氮类试剂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进而相继开发出一系列性能优异的吡啶偶氮类试剂。文章综述了1990—2010年以来常见的吡啶偶氮类试剂及其在分光光度分析测定金属离子方面的进展。从反应体系、最大吸收波长、灵敏度、线性范围等方面归纳了吡啶偶氮类试剂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情况,为此类试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中五氯酚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五氯酚(PCP)污染土壤,根据NaOH与五氯酚反应生成五氯酚钠的原理,将不易溶于水的PCP与碱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盐类,从而达到从土壤中提取五氯酚的目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五氯酚含量,确定出最佳提取与分析条件。结果表明,PCP-Na合适的紫外吸收波长为319 nm;在300 r/min振荡时,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液pH>12.5、土液比为1∶8(g/mL)、提取时间为20 min。在此条件下,加标回收率为91.2%~116.7%,最低检测限为2μg/mL。方法快速、简便,适合于农田土壤中五氯酚的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19.
A modification of th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luoride ions in iron‐rich materials is proposed. In this method the iron matrix was successfully removed using Diphonix® resin. The studied sample was a ferruginous mineral which contained about 38% of iron. The Euronorm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 (ECRM) 676‐1 (Iron Ore Sinter), as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material having a similar matrix (39.76% w/w Fe) and fluoride level (0.1% w/w), was used to validate the method. After partial digestion in concentrated hydrochloric acid the samples were diluted and passed through Diphonix® resin. The concentration of fluoride ions was determined by a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using a Zr:ER complex (λ = 540 nm). The result obtained for the ECRM wa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certificate specification and thus proved the method to be applicab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luoride ions in iron‐rich materials. Due to the easy digestion step and simple requirements for equipment,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in most laboratories.  相似文献   

20.
A new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the microdetermination of uranium(VI) from phosphorites in the presence of commonly occurring metal ions has been developed. Uranium is extracted from chloroform solution of N-phenyl-2-naphtho-hydroxamic acid (N-P-2-NHA) at pH 4.0–4.5. The orange-red extract has the maximum absorption at 515 nm. The extraction was quantitative and obeys Beer's law at 515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