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逢八取土”,测量作物观测地段的土壤湿度,是农业气象试验的重要项目之一。在地段取土时,按要求有四个重复点,分别钻取5、10、20、30…100厘米共11个层次的土壤样本,并需要44个铅盒分别盛放。若有两个、三个作物观测地段需要取土测量土  相似文献   

2.
常槐花 《气象》2005,31(5):87-87
在墒情观测地段有积雪存在时应如何取土测墒?据笔者调查,多数台站遇此情况是采取扒雪照常取土的方式,个别台站是等积雪融化以后采取补测取土方式。由此可见理解执行规范的不一致。笔者更赞同后一种做法,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3.
根据<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水分测定分册>的有关规定,利用Excel强大的函数、公式计算以及统计功能,编制了土壤墒情计算系统,对逢八和逢三测墒的计算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根据农业气象土壤测墒工作的需要,在系统中可任意增减观测表,在同工作表中也可以任意插入或删除单元格,其计算结果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使土壤墒情观测工作中涉及到的大量计算得到了自动化处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数据建立本地土壤水分变化模型,通过人工取土烘干法观测的实际土壤湿度数值对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数据进行修正和校订,再由修正过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数据作为当日的初始湿度,通过天气预报中无降水日数或降水日期及雨量大小做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失墒或增墒的模型,再通过不同的气象条件对增、失墒进行相关订正,做出相应的土壤墒情的预报,最后根据土壤墒情预报结果对照本地的土壤干旱量级指标,从而随时做出快速准确的本地旱情预报,为各级领导组织指挥农业生产、开展人影作业、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等活动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本文通过此模型对2012年松原地区夏季干旱情况进行预报,再通过实际土壤墒情实况进行对比,预报结果基本正确。由于人工测值有一定随机性,所以人工观测值与自动站观测数据的对比只能做为参考而不可能完全吻合。但从长期数据应用情况来看,基于土壤自动水分观测站的土壤墒情监测及干旱预报模型方便稳定,反应水分变化趋势更有连续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多年多点高密度、大样本,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作物和不同发育阶段10~50 cm土壤测墒资料及多年冬小麦、夏玉米生理观测资料,用建立回归方程、最优分割法、点图法、保证率法、平均值法等多种统计方法集成,并考虑土壤水分对作物生理的影响,得出6种土壤类型冬小麦和夏玉米2种作物4个主要发育阶段的重旱、轻旱、适宜、偏湿4个土壤墒情等级指标。把确定的指标,输入到卫星遥感墒情监测系统的指标模板中,可提供更接近实际、宏观的遥感土壤墒情分布情况和作物受旱面积。  相似文献   

6.
1引言土壤水分贮存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监测,是生态环境、农业气象和水文气象监测的工作。2008年以前,我国的土壤贮存量主要是用人工的土钻取土,然后进行称量、烘干、计算得出所测土壤的含水量。该方式虽然能够较准确地度量土壤水分含量,但耗时耗力,工作量大,易产生较大误差。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解决了人工测墒的诸多缺点。2土壤水分测墒仪工作原理近年来.  相似文献   

7.
土壤快速测墒仪能够快速测定土壤含水量,利用土壤快速测墒仪与烘干法进行对比观测实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测定的数据存在误差,且误差无规律性,在分析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的基础上,初步得出了土壤快速测墒仪适合于科研应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利用吉林省西部10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数据与人工取土烘干法实测土壤湿度数据,制作吉林省西部土壤墒情监测及干旱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气候背景下在作物不同生育期、土壤不同深度、不同初始湿度下的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在相同的无降水日数或降水量时,不同台站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变化率却有一定的差异.各站农田土壤初始湿度越大,无降水时初期墒情下降速率越明显;而土壤湿度初始值越低,则失墒速率越慢.土壤不同深度均是开始时间失墒较快,后期变化逐渐趋于减弱状态.土壤深度越深则水分变化速率越缓,降水量越大,0~50 cm土壤湿度变化曲线整体越接近一致,直到从上而下几层土壤湿度全部达到饱和.通过对2017—2019年吉林省西部玉米农田土壤湿度预报结果和实测值进行对比检验,基于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的吉林省西部干旱模型预报的准确率超过80%.  相似文献   

9.
土壤墒情(土壤古水量)的好坏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尤其是春播、秋播及农作物生长关键期,土壤墒情对农业生产及农业主管部门决策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而现在的单站测墒资料网点稀少.给宏观了解全区的土壤墒情带来了一定困难,我们将单站的测墒资料做为要寮值填在全区地理图上,利用这些要素值分析出全区各级墒情的等值线。  相似文献   

10.
巴盟农业气象站在进行1999年气候年景预测时认为 :1998年冬将是高温少雨雪的天气 ,加之前期受旱 ,来年春河套地区可能要出现少有的墒干。为此 ,他们及时向地方政府作了汇报 ,并提出相应措施。地方领导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各地加大力度开展了保墒运动。为了能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应付自如 ,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农气站随即组织了大范围墒情测定。冬季取土测墒困难较大。冻土像石头一样坚硬 ,只能用斧头和凿子一点一点地往下抠。经过几天的辛苦工作 ,行程 30 0多 km,终于测完了各灌区不同类型土壤 30 cm的湿度值。这为以后春播时分析墒情变化打…  相似文献   

11.
各台站农气人员要在每年2月28日开始测量土壤墒情.时值大地封冻,用土钻取土是件不容易的事.10厘米以上,由于土壤水分少,冻结得不坚硬,尚易钻;而10厘米以下由于水分增多,冻结得就比较坚硬.10厘米以下钻土,一个青年男子每钻10厘米要用20分钟以上;体质差的人,需要的时间就更长.  相似文献   

12.
利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5个地段的2007—2017年3月至6月上旬土壤墒情相关资料,对当地土壤墒情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公腊勿洞地段土壤墒情较高,土城子地段土壤墒情相对较低。土壤类型相同时,土壤深度越深土壤墒情越大。(2)化德县土壤墒情2013年最大,为11.4%,2010年土壤墒情最小,为7.7%。土壤墒情呈现出波动的年际变化特征,没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趋势。(3)随着月份的逐渐增大,化德县各地段土壤墒情变化特征不一致,其中,3个地段5月土壤墒情比前两个月低,整体上看,化德县土壤墒情4月最高,5月最低。  相似文献   

13.
于治信  黎明琴 《气象》1978,4(3):28-29
用土壤烘干称量法测定土壤湿度,虽然比较精确,但测定过程时间长,耗费人力物力大,不利于随对掌握墒情。为便于快速查墒,我们对于应用测定土壤比重来间接推算土壤湿度的方法,作如下初步探讨。 一、从土壤比重到土壤湿度的推算原理 设w_0、v_0、d_0分别表示所测土壤烘干后的重量、体积和比重; w、v、d分别表示所测土壤的重量、体积和比重;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推动下,为了适应科学种田的需要,我们在开展气象服务中,发现以往测的30Cm深的地墒,不能反映土壤蓄水与作物需水的真实关系,也不能提供地墒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程度的确切数据。同时,浅层土壤含水  相似文献   

15.
从1936年起在苏联农业气象台站网上开始采用统一的土壤水分测量方法,按照这个方法,为了获得观测地段上可用的有效贮水量,必须具备土壤水分重量、土壤容重和凋萎湿度的资料。土壤容重和凋萎湿度一般要几年才观测一次,而土壤水分则是每十天观测一次。为了测量土壤水分,采用了恒温-称重方法。这就需要用土钻预先从不同土层中取出土壤样本。这种方法的劳动强度是人所共知的,但它至今仍是水文气象台站上广泛采用的方法。目前国内外文献中积累的许多情报资料都直接和间接地指出这种土壤水分称重测量方法存在的缺点。这个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对农田的不同土壤类型和各种深度水分的空间变化考虑不周。因此,正如A.A.罗捷在文献中所着重指出的,“……将来我们将被迫采用缺乏可靠性以及对其精确性失去统计价值的土壤水分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前使用的取土钻,消耗体力大,取土时间长,在旱情严重的情况下,一次取土(深度0—100厘米,4个重复)就达二小时以上。尤其是在深层土壤,无法使用这种取土钻取土,影响服务和科学研究。为克服这种缺点,我们在1965年底改制成螺旋刀片取土钻头,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土壤湿度大或粘土地上使用,效果并不很理想。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我们在1967年上半年又改制成双刀尖头取土钻头。经过几年来的使用,效果较好,基本上达到了省力、速度快的要求。现将其构造和优点介  相似文献   

17.
土壤湿度的观测 (采用烘干法 )是基层农业气象试验站的一项基础业务。土壤湿度在 3~ 5月和 8~ 11月每旬测定两次 ,其它时间每旬测定一次 ;另外在作物播种或收获期还需加测一次。目前计算土壤湿度和制作土壤湿度报表都是用手工完成的 ,由于部分基层台站仅 1~ 2人从事农业气象测报 ,不仅劳动强度大 ,而且计算、抄录和校对时容易出错 ,其业务质量难以保证。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 ,编写了一套土壤湿度计算及其报表制作软件 ,通过实际应用 ,其效果良好。该软件采用Dephi语言编写 ,在中文Windows 98下运行。1 程序设计方法1.1 数据…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农业区(浅山)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墒情是政府决策部门抗旱减灾的重要信息,是农牧业抗旱和合理配置水资源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拓展气象服务的领域,充分发挥气象资源优势,增强气象服务手段和增加服务产品,青海省土壤墒情监测站点从2003年5月1日起,由原来只测干土层厚度的浅山地区10个站点,增加到28个,同时增加了土壤重量含水率的监测,其中,农业浅山地区16个,牧业区12个。由于土壤墒情监测站点的增多,资料统计量较大,每旬分析制作服务产品时土壤墒情资料统计起来耗时、耗力、又易出现差错,系统的研制可减轻工作量,方便业务工作应用。1土壤墒情监测系统青海省农业区(浅山)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总体框图如图1。为了操作方便提供良好的交互访问界面,制作了系统主表单,操作界面如图2、图3所示。5个命令按钮控件可完成5项功能,3个组合框控件通过下拉列表框,选择土壤墒情监测年份、测墒日期和测站。图形显示区,报表生成区。图1青海省农业区(浅山)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总体框图1.1土壤墒情资料录入模块数据录入是系统的基础,只有将数据写入到相应的数据库后,才能实现对数据统计、查询功能的操作。本系统监测站点为农业区浅山地区(无灌溉条件),选择能代表当地不同干旱程度(重旱、中旱、轻旱)的...  相似文献   

19.
植被温度条件指数在土壤墒情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年极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在计算出植被条件指数和温度条件指数的基础上,计算了遥感监测土壤墒情的植被温度条件指数(TV)。通过实测土壤湿度和TV的散点图,可以得到土壤墒情遥感模型的干旱等级指标,可用于干旱等级定性监测;通过建立土壤湿度和TV的回归方程,可进行土壤墒情定量监测。该方法兼有植被条件指数和温度条件指数的优点,且计算简单,对地面气象要素依赖性小,实时性好,在作物生长旺盛期,其定量反演0~30 cm土壤墒情精度平均可达80%以上,可以替代作物缺水指数法。  相似文献   

20.
改进的CI指数在安徽省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五三  田红  王胜 《气象》2011,37(11):1402-1408
运用安徽省77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以及安徽省所有测墒站建站至2009年的土壤墒情资料,研究分析改进的CI指数在安徽省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在统计特征、与土壤墒情的相关性以及干旱的空间分布等方面,改进的CI指数NCC2CI保持了原来的CI指数OldCI的优点;但在干旱过程的逐日演变诊断方面,NCC2CI指数较OldCI指数有了诸多改进。对于安徽省干旱监测业务来说,NCC2CI明显优于OldC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