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轻雾、烟幕和霾的辨认王凤玲(宝鸡市气象局宝鸡·721006)观测记录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天气现象的排列顺序常是,或=∞。出现这种记录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有些观测员认为:轻雾是由微小水滴等构成的,出现时湿度一定要大;而烟幕、霾是由干物质构成的,因此出现...  相似文献   

2.
位于城市环境的气象台站,如杭州市气象台,由于种种原因,大气透明度较差,以致使能见度经常小于10.0千米。此时,值班员为记何种天气现象而伤脑筋。现就轻雾、烟幕、霾、扬沙、浮尘等现象的判别问题,谈一点浅见,供讨论。轻雾(=)与烟幕(?):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第五章§5.1天气现象的特征中指出:轻雾——“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烟幕——“大量的烟存在空气中”“城市、工矿区上空的烟幕呈黑色、灰色或褐色,浓时可以闻到烟味。”轻雾为气层稳定,空气较潮湿;烟幕为气团稳定,有逆温时利于形成。“大致出现时  相似文献   

3.
杨宁 《气象》1982,8(11):28-29
关于轻雾、霾、浮尘、烟幕等天气现象的识别,多年来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在遇到某些复杂情况时应当如何辨识和记录,仍有不少争议。从近两年各地台站在《气象》上提出的问题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点:1.轻雾和霾是否可以用相对湿度大小作为区别的主要依据;2.轻雾和霾能否互相转换、交替出现;3.轻雾、霾,烟幕等能否同时存在、同时记录。下面就这三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轻雾和盔能否以相对湿度大小作为区别的主要依据 从轻雾和霾的成因和物理性质来看,它们和湿度是有密切关系的,在识别时应当以湿度作为参考依据。但是拿它作为主要依据则不行,更不能象有的台站那样以相对湿度70%作为区别轻雾和霾的指标。这是因为目前还没有一种探测手段足以测出这个临界值,即  相似文献   

4.
李伟  李明 《黑龙江气象》2007,(1):28-28,32
1引言关于轻雾、霾、浮尘、烟幕等天气现象的识别,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遇到某些复杂情况时应当如何辨别和记录,仍有不少争议。主要有以下3点:轻雾和霾是否可利用相对湿度大小作为区别的主要依据;轻雾和霾能否互相转换,交替出现;轻雾、霾和烟雾等能否同时存在,同时记录。本地区虽同时出现次数不多,但观测员对出现时的正确识别要重视。  相似文献   

5.
王育东  陈华达 《气象》1981,7(4):34-34
地面规范上对轻雾、烟幕和霾的定义的规定是清楚的。但是许多同志对这些定义的理解可能并不一致。拿我站来说,传统的概念是:既然轻雾是由微小水滴  相似文献   

6.
利用四川省1981—2013年雾、轻雾、吹雪、雪暴、烟幕、霾、沙尘暴、扬沙和浮尘9种视程障碍天气现象资料,对其发生日数、发生概率和分布特征进行统计。结果表明:(1)各天气现象发生日数排序为:轻雾>雾>浮尘>霾>烟幕>扬沙>沙尘暴>吹雪>雪暴。(2)轻雾和雾年发生日数为分别为176d/a和29d/a,日发生概率分别为48%和8%,远高出其他天气现象。(3)季节变化方面,雾和轻雾主要出现在秋季和冬季;霾、吹雪和雪暴集中出现在冬季;浮尘发生春季;扬沙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而沙尘暴、烟幕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4)变化趋势上轻雾基本保持平稳;烟幕呈增加趋势;而雾、霾、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呈下降趋势。(5)大气层结稳定、水汽充足、风速较小、人口集中和排放量较大,易于盆地雾、轻雾、霾和烟幕的形成;不合理利用水和土地资源,北方地区沙尘天气随冷空气南下,是沙尘天气发生的重要原因;而吹雪和雪暴均发生在冬季降雪量大且风速较大的川西高原。  相似文献   

7.
轻雾与霾是常见的视障碍现象,有时不易分辨,在工作中,我是这样区分的:当现象形成时,如果能见度变化趋势是随着湿度的减小而降低,表明空气比较干燥,不会出现水汽凝结现象,就视为霾;如果能见度是随着湿度的增大而降低的,就视为轻雾。另外,由于湿度的日变化,也可能出现轻雾与霾的相互转换情况,但应慎重对待。应及时清除湿球球部上的污垢@刘恩莉$河南省郏县气象局!467100  相似文献   

8.
张凤林 《气象》1981,7(9):29-29
规范上有关霾、烟幕、轻雾的成因和颜色的描述,主要是在正常情况下又无其他伴见现象时的典型特征。但在日常情形下并非如此,常是各种现象互相交错,互相转换的。这时就不那样好辨认了。现将我们在日常观测工作中如何结合当时实际情况辨认和记录霾、烟幕、轻雾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再论相对湿度对区别都市霾与雾(轻雾)的意义   总被引:35,自引:16,他引:19  
吴兑 《广东气象》2006,(1):9-13
在都市,霾的出现有重要的空气质量指示意义。而雾或轻雾的记录,有明确的天气指示意义,与特定的天气系统相联系。由于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霾现象或者是灰霾天气日趋严重,霾与雾的区分成为一个非常现实,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全国气象系统的台站观测中,区分霾与雾(轻雾)的判据比较混乱,缺乏可比性,东南沿海各省不成文规定的用相对湿度区分的标准普遍偏低,将大量霾记成了轻雾或雾。实际上近地层大气中每时每刻总是有霾存在的,而雾滴的存在是少见或罕见的;霾滴要想通过吸湿增长成为雾滴,必须有足够的过饱和度,能够越过过饱和驼峰才行,这在自然界并不容易。在非饱和条件下,不但非水溶性的霾不能转化成雾滴,既便是水溶性的霾粒子一般也不可能吸湿转化为雾滴。实测资料表明出现雾时,极端最小相对湿度是91%,在相对湿度低于90%的情况下,没有观测到雾。降温是达到饱和形成雾滴的最主要、最重要的物理过程,在自然界中的霾滴通过吸湿过程增长成雾滴几乎不可能。历史上我国各级气象部门从来不存在以相对湿度70%界定轻雾与霾的补充规定,由于理解的问题,将大量霾记成了轻雾。区分霾和雾,应该根据影响天气系统的变化,结合宏观特征的各种判据来确定。建议将相对湿度的阈值定为90%,作为区分轻雾(雾)与霾的辅助判据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中旬,我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视程障碍现象(有效水平能见度<10.0千米),全区共有46个站记霾、11个站记轻雾、5个站记浮尘,其中有1个站为轻雾转霾、1个站霾转烟幕、2个站霾转浮尘。以地域分布来看,偏西部的站多记轻雾,东部站多记霾。(仅有1站记轻雾、5站记浮尘)。本文就这次全区性天气现象略作探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霾的判别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目前全国判别霾的方法和标准,描述了霾的本质,利用水汽凝结理论分析了相对湿度、能见度、霾和轻雾(或雾)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采用湿度-能见度指数区分霾与轻雾(或雾)的方法,并通过光的削弱理论和能见度的定义,归纳出湿度-能见度指数的数学模型.在严格执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基础上,结合观测记录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全国大部分地区历史资料的延续性,建立了判别霾的数学公式.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1年-2012年山西逐日天气现象、能见度、相对湿度和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Kendall-tau方法和相关分析法研究山西雾霾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雾多发区在中南部,北部雾日较少。霾、烟幕日数高值区出现在以大同、太原、临汾为中心线的带状区域。季节分布来看,轻雾、雾日数峰值出现在8、9月份,谷值在5月份出现;霾和烟幕日数的峰值出现在12、1月份,谷值在8、9月份出现。近50余年以来,山西雾霾日数呈现增多趋势,雾日增加趋势较弱,60、70年代为增多趋势,进入21世纪则为减少趋势;轻雾和霾日数均为显著单调上升趋势;烟幕日数也为显著增多趋势,但表现为抛物线型,90年代后期以前为增多,之后转为下降趋势。山西霾和烟幕日数与E1Nino事件有很好的对应关系,E1Nino事件发生年往往霾和烟幕日数较多,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异常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引起东亚地区上空的大气环流异常,形成利于霾和烟幕出现的天气条件。山西冬季气温偏高往往导致霾和烟幕天气的增多,气候变暖对霾和烟幕天气的影响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13.
天津雾和霾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的对比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适应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方向,提高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质量及可用性,研究中对天津地区10个地面气象站1951—2014年历年2月人工观测及2014年2月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的轻雾、雾、霾现象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天津地区历年2月轻雾的平均日数为10 d,雾和霾均为2 d,轻雾和霾同期出现的日数占有天气现象的7.4%,而雾和霾同期出现日数仅占0.7%;平行观测期的对比分析得到人工观测轻雾日数比自动观测多11 d,雾日数和霾日数均比自动观测少6 d,其中,轻雾和雾的判别差异集中出现在每日08:00(北京时,下同),霾则基本出现在每日08:00,14:00,17:00,20:00;通过对比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的能见度数据发现,二者相对偏差达25.1%,能见度小于15.0 km时,自动观测的能见度有60%~76%数值偏小,特别是08:00和20:00, 因此,在相对湿度满足条件的情况下,能见度的判别误差是导致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轻雾、雾、霾现象判别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再论都市霾与雾的区别   总被引:71,自引:4,他引:71  
吴兑 《气象》2006,32(4):9-15
都市霾的出现有重要的空气质量指示意义,而雾或轻雾与特定的天气系统相联系。由于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霾现象或灰霾天气日趋严重,霾与雾的区分成为一个非常现实,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东南沿海各省用相对湿度区分的标准普遍偏低,将大量霾记成了轻雾或雾。实际上近地层大气中每时每刻总是有霾存在的,而雾滴的存在是少见或罕见的;霾滴要想通过吸湿增长成为雾滴,必须有足够的过饱和度,能够越过过饱和驼峰才行,这在自然界并不容易。在非饱和条件下,不但非水溶性的霾不能转化成雾滴,即便是水溶性的霾粒子一般也不可能吸湿转化为雾滴。实测资料表明,出现雾时,极端最小相对湿度是91%,在相对湿度低于90%的情况下,没有观测到雾。降温是达到饱和形成雾滴的最主要、最重要的物理过程,在自然界中的霾滴通过吸湿过程增长成雾滴几乎不可能。历史上我国各级气象部门从来不存在以相对湿度70%界定轻雾与霾的补充规定。区分霾和雾,应该根据影响天气系统的变化,结合宏观特征的各种判据来确定。建议将相对湿度的阈值定为90%,作为区分轻雾与霾的辅助判据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德州市11个测站1966-2009霾日资料分析得出:全市霾日呈增加趋势,气候变化率为13.1天/10年,90年代末-21世纪,增加趋势更为明显;空间分布显示:德州霾日出现最多,44年里出现501天,其中1998-2009年出现450天。平原站44年里仅出现11天。禹城站1998-2009年仅出现3天,由此可以得出:霾日出现明显市区多于县站;部分台站对霾有错记或漏记现象,通过对霾出现最多的德州站2000-2009年资料统计,发现霾和轻雾在同一日出现次数占总日数的71%,由此得出:霾与轻雾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这就是霾与轻雾容易混淆的原因所在,并提出判断要点。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霾观测判识标准定量化对雾霾观测记录的影响,选取2006—2012年湖北省18个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三类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对已记录和按照相对湿度判识标准统计的雾、轻雾和霾天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判识标准定量化将使霾的观测记录明显增多,轻雾和雾观测记录略有减少,霾和轻雾观测记录将更趋合理,就湖北省而言,相对湿度在80%~95%之间,应以轻雾和雾为主;通过定时观测时次的能见度、相对湿度,以及日天气现象记录,可以得到历年按照相对湿度判识标准统计的霾和轻雾天数,实现对历史资料序列的订正,形成判识标准改变前后均一化的月年资料序列。判识标准定量化后,不能机械的硬套判识指标,观测员仍需熟练掌握轻雾和霾以及其他视程障碍现象的成因和特征,避免相对湿度在霾观测判识标准上下波动、轻雾处于消散过程阶段,轻雾与霾的频繁转记。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的地面气象测报工作中,天气现象中的轻雾和霾是时常出现的,要正确地区别两者可以说亦易亦难。从理论上说,轻雾是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稀薄雾幕,出现时水平能见度为1-0~10-0km。而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10-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观测员在实际观测时,当能见度达到标准时,则主要参考周围景色加以区别。霾出现会使暗色远物呈微浅蓝色,太阳呈土黄、桔黄色;而轻雾是灰白色或灰色。如果单凭周围景色进行区别轻雾、霾,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景色并非明显、清晰…  相似文献   

18.
浮尘、轻雾与霾都是水平能见度 <1 0 .0km的视程障碍现象。在日常的地面气象观测中 ,它们之间极容易混淆。本人根据观测实践 ,总结出区别它们的经验。从成因来区别。浮尘是远处或本地沙尘暴或扬沙出现后 ,尘土、细沙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而形成的 ;轻雾是空气中水汽凝结而成的稀薄的雾 ;霾是大量极细微尘粒 ,均匀地浮游在空中 ,使空气普遍混浊。从颜色来区别。浮尘出现时远物呈土黄色 ,太阳呈苍白色或淡黄色 ;轻雾出现时 ,天空呈灰白色或灰色 ;霾出现时暗色物体微呈浅蓝色 ,太阳呈土黄、橘黄色。从当时的天气条件来区别。浮尘出现时 ,风较小 ,…  相似文献   

19.
《气象》1982,8(10):18-21
相对湿度是识别轻雾和霾的主要依据 霾与轻雾有一定联系,但也有区别。在早期的气象学教科书中,一些学者将霾分为干霾和湿霾,称湿霾为轻雾。细想起来,是有道理的。这是因为轻雾可以由微小水滴组成,也可以由已湿的吸湿性微粒组成。有由小水滴组成的轻雾时,在湿度减小以后能见度会很快转好。由已湿的吸湿性微粒组成的轻雾,在失去  相似文献   

20.
中牟县地处豫东平原 ,无大的工矿区 ,一般视程障碍现象多为雾和轻雾 ,有时也有扬沙、浮尘、霾等现象出现 ,而烟幕现象较为少见。近几年来 ,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好转 ,部分农民为了省力 ,不再沤制农家肥 ,田间施肥以化肥为主 ,而将收获的秸秆一烧了之 ,在麦收和秋收季节 ,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大面积的秸秆焚烧造成大范围的能见度下降 ,浓烈时能嗅到强烈的焦糊味 ,甚至数日不消。这种现象应记为烟幕。因为我们这里烟幕现象较为少见 ,因此即使出现 ,个别观测员也将其误记为雾。如 1999年 9月 2 8日至 30日连续 3天出现能见度小于 1km的现象 ,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