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刘炳凡老中医治疗咳嗽的临床经验。刘老认为,外邪犯肺为本病主要诱因,脾肾阳虚气弱为其内在因素,由此而产生痰饮留伏,干犯肺脏,此为咳嗽反复发作及迁延不愈的主要病理基础。咳嗽的治疗不但要分清表里,还应辨明寒热虚实。心咳主要为心火烁肺证,宜清心泻火、化痰止咳,予凉膈散加减治疗。肺咳中,水火相吸、风痰相搏证,宜疏风散寒、温肺化饮、平火降逆、开结除痰,予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肺热炽盛、气阴两虚证宜清肺化痰、益气养阴,用泻白散加味治疗;肺燥阴虚、久咳伤津证宜清肺养阴、润燥止咳,用叶氏养胃汤加减治疗;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证,宜清热涤痰、肃肺降逆,用《千金》苇茎汤加味治疗。脾咳中,肺脾气虚证宜润肺、健脾、益肾,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阳不足证宜温中暖下、健脾益气,用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肝咳,宜清肺平肝、化痰止咳,用柴芍六君汤、泻白散合金铃芍甘汤加味治疗。肾咳中,脾肾阳虚证宜补火扶阳,用沉香黑锡丹加减治疗;肺肾气阴两虚证宜引纳摄固、补养真元,用人参蛤蚧散加减治疗;肾阳虚水泛证宜崇土制水、温阳利尿,用真武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邓铁涛教授根据五脏相关理论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从辨证分型、治法以及方药进行了阐述。认为高血压病病位不独在肝,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从肝论治,平肝潜阳,以石决牡蛎汤或天麻钩藤饮加减;从脾论治,健脾益气平肝,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或赭决七味汤加减;从心脾论治,调脾护心,以归脾汤或邓氏温胆汤加减;从肝肾论治,或滋肾养肝,或肝肾双补,以莲椹汤或肝肾双补汤加减。  相似文献   

3.
介绍袁梦石教授从“脾肾不足,肝虚肺热”论治杜氏肌营养不良的经验。杜氏肌营养不良是临床罕见病,袁梦石教授认为其病机以脾肾不足为本,肝虚肺热为标,治法上应当补脾益肾、养肝清肺并重,根据治法制定治疗专方“六补汤”,补泻结合,滋而不腻,用于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可达维持肢体功能,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4.
总结卜献春教授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卜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脾肾,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应以补虚泄浊为主。临床上针对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阴,予以参芪地黄汤加减;阴阳两虚证治以固护阴阳,予以金匮肾气丸加减;痰浊内阻证治以祛痰化浊,予以二陈汤加减;瘀血内阻证治以活血化瘀,予以桃红四物汤加减。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
介绍方水林教授从脾论治夜间低血糖的经验。方教授认为夜间低血糖的病机多属于脾气亏虚、中气下陷,临床上应从补气健脾入手,常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综合调理,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危害。  相似文献   

6.
介绍赵凤林辨治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的经验。赵师辨证论治主张以“虚”为本,以“培补脾肾”为先。对于阴寒凝滞者,治以温润通便之法,方以济川煎合理中丸加减;中气不足者,治以补中益气之法,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阳虚寒积者,治以温化寒积之法,方以温脾汤加减。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介绍裴正学教授治疗扁桃体炎的经验。裴教授认为本病的发作有急慢性之分,病证有虚实之别。急性发作多以实证为主,慢性发作多以虚证为主。裴教授选用养阴清肺汤和桔梗汤为基础方,并分外邪侵袭、肺肾阴虚及痰湿瘀阻3型进行辨证加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附验案3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介绍邵祖燕教授针药结合从脾胃论治失眠的临床经验。邵教授认为脾胃失调是引起失眠的关键,临床治疗多从中焦入手,应用健脾益气、调和气机、化痰除湿、清热化痰、理气活血等治法,分别选用归脾汤加减、逍遥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苓桂术甘汤合半夏秫米汤加减、黄连温胆汤加减、自拟五丹胃福汤加减等方剂,并配合针刺治疗,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取得显著疗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9.
介绍赵瑞成教授辨治眩晕的临床经验。赵教授认为眩晕之疾,病因虽繁,但以虚实为纲。虚证多责之脾肾,或清阳不升,或肾精不足;实证多责之于肝,或风阳上扰,或痰瘀蒙塞。临证以升阳举陷、益肾通络、息风化痰为法,灵活运用补中益气汤、益肾通络汤、息风化痰通络汤加减,多获良效。并附验案3则,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介绍王耀光教授针药合用辨治尿道综合征经验。王教授认为本病初以邪实为主,久病则耗伤正气,倡导实则清利,虚则补益,通补兼施,遵循利湿解毒清热、补脾益肾化瘀的治疗大法,急性发作期治宜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方用自拟通淋汤加减;缓解期治宜温肾健脾固涩,方用巩提丸加减,并配合疏利三焦针法,疗效良好。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介绍宣伟军教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的经验。宣教授治疗耳鸣从整体出发,强调辨证论治,尤其注重从肝脾肾瘀立论,临证以虚实为纲、肝脾肾瘀为目进行论治。实证耳鸣多责之肝胆,方用自拟疏肝止鸣汤;虚证耳鸣多责之脾肾,方用自拟健耳止鸣汤加减。并融合现代药理及病因病机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12.
从壬寅岁末我省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的季节气候及其发病时比较普遍多见的证候分析,认为此次疫病多属“寒湿疫”类。按《伤寒论》六病分类,多以太阳少阳合病为主。其病因病机为疫毒挟寒、湿之淫邪外侵,痹阻太阳,闭塞肺气,困扰胃肠,郁结少阳,乃至化热生毒,酿痰成瘀,殃及心、脾、肝、肾等。其发病急剧,传变迅速,往往诡异缠绵,吉凶难料。故治疗贵早贵快,初起就需表里同治,寒温并用,即外解表邪以驱毒,内清里热以解毒,尽快分消表邪疫毒,截断病势,方以自拟柴胡羌蒲汤加减;若病情发展,形成感染性肺炎,则宜根据辨证,分清寒热,分别采取清肺解毒、化痰止咳,或温肺化饮的法则治之,以自拟清肺化痰解毒汤或经方小青龙汤加减。恢复期,则以扶正气、祛余邪并施为大法,需因人而异,辨证分析,随机调治。附验案6则,分析病机及疗效机制,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3.
总结蒋士生教授治疗鼓胀的经验。蒋师认为鼓胀之病多因肝脾受损,疏泄运化失常,气血交阻,致水气内停所致。治疗上在疏肝理气利水之同时,尤应重视实脾。其主张从脾论治鼓胀,临证多辨为气滞湿阻、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脾血瘀四证,分别治以理气疏肝,利水消胀、健脾温中,行气利水、补脾温肾,化气行水、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养阴益气汤治疗中老年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中老年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环孢霉素滴眼液点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养阴益气汤加减治疗,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SIt、BUT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对照组为7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It、BUT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益气汤治疗中老年干眼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王秀娟教授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经验。 王教授认为,顽固性呃逆为寒阻中焦,正邪相争,寒邪上逆,气机失常所致。治疗顽固性呃逆多从“中焦阳气不振,气机升降失常”入手,以“脾胃气血升降论”为理论基础,倡“温中健脾,调和中焦升降”之法,具体包括3个方面:以健脾和胃、温中散寒为法,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或黄芪建中汤加减;以调畅气机、斡旋中焦为法,予以旋覆代赭汤合丁香柿蒂汤加减;以抑木扶土、调节情志为法,予以逍遥散加减。同时注重情志的调护。王教授治疗顽固性呕逆,诊疗思路清晰,切中病机,用药精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补土伏火”的理论源流,探析其理论内涵和机制,并整理其中代表性医家的应用经验。火热病证在临床上多见,除了清热滋阴等常用治法,补土伏火也是重要的治疗原则。补土伏火学说起源于《内经》,经张仲景、李东垣、郑钦安、尤在泾等多个时期医家的发挥运用而逐渐成熟,其主要内涵是通过补益脾胃,治疗与脾虚相关的内生火热疾病,具体方法为补气实脾、温阳暖脾,用于治疗土虚火乘、土虚火浮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介绍蒋益兰教授治疗肺结节的临床经验。蒋教授认为肺结节病位在肺,与脾、肝、肾密切相关,其发病多是由内外因相合所致,主要病机为正气亏虚、痰瘀互结。临床以健脾、清肺、疏肝、补肾为法,并注重个体差异,结合影像、体质、症状配伍中药,使脏腑相和,痰瘀两清,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8.
介绍闫平主任医师运用滋肾畅神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闫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主要为肾阴亏虚,心神受扰,肝气不疏,治疗上以滋肾养阴为主,配合疏肝调神,注重情志的调节,自拟滋肾畅神汤加减,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善于在各种复杂的疑似症状之中,抓住病机关键,辨证施治。其治疗妊娠病宗“有故无殒”之意,祛病安胎,重视肝脾,调理脾胃;对于产后病,其提出产后亡血伤津,多虚多瘀,易感外邪,治疗以固护津液、调理气血阴阳、补虚化瘀为原则,不拘于产后,不忘于产后,攻补兼施,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20.
介绍甘爱萍教授运用膏方治疗慢性脾胃病的经验。其总的原则是重视脾肾双补,尤以调补后天脾胃为先;辨证施治,以衡为本,调和气血阴阳;攻补相益,不可一味进补。其特点是补中寓治、治中寓补、补治结合。对运脾和胃膏方的处方原则、方义及典型病案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中医同道运用膏方治疗慢性脾胃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