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多角度、多视野全面分析研究了元明清各阶段北京城市主要功能空间特点及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从元大都到清北京的时空演变,呈现出城市功能中心随城址变迁移动,区域功能核心向多核化发展,皇城的中心地位不断增强,城市边角的开发潜力趋于明显,城市通达性和协同性变差的演变特征.本研究成果可为北京城历史研究和现代规划提供...  相似文献   

2.
2011年11月2日,历时一年零八个月的提炼,数百位专家学者参与讨论,经过7轮大研讨,292.97万公众参与投票评选之后,北京市正式公布了“北京精神”,也就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这四个词既凝聚了北京这座城市千百年来所形成的独特的城市文化,又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这里不仅是“北京城”,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更是国家的政治核心、科学技术发展的沃土、四方文化的汇集之地、中华儿女传承信仰的精神家园。它的方方面面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当笔者对北京的地名进行归类整理之后发现,在北京的地名当中不乏很多能够充分体现北京精神的地名。  相似文献   

3.
中国到底有多少城市贫困人口是一个既重要、又无需过分强调的问题。根据8月5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这个数字是5000万人。中国社科院报告中一个并不主要的章节,再次把城市贫民的话题撩拨了起来。这一次的话题是:中国城市到底有多少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4.
杨曦 《地图》2008,(5):71-71
进入新世纪,随着北京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北京地图的更新也明显加快。特别是自2001年7月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之后,城市的交通和住宅区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北京地图的编制出版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80年代.北京城市功能定位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确立了以重工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战略。1983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明确提出“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是我国进行国际交往的中心.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经济事业要继续发展”.城市性质不再提“经济中心”。1997年中共北京市第八次代表会议提出了“首都经济”的概念.《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出,建设“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形成服务经济为主导的城市经济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6.
利用分形的北京城市空间拓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的枢纽,开展北京的城市形态结构分析,并且运用分形思想规划城市对北京人居环境的改良和人地关系的协凋都有着重要意义。鉴于此,该文基于城市分形理论中的面积-半径法和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估算了北京不同时期和2011年不同方位的城市形态半径维数以确定北京城市空间范围,并分析了北京城市空间拓展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以天安门为中心,北京1978、1990、2000和2011年城市半径分别为7.5、10.5、14.5、16.0km,各时期城市形态半径维数均高达1.95以上,反映出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对杂乱以及人-地关系的不协调,2000年以后则有所改善。2011年北京城市西北方位半径维数高达2.0以上,显示该方位城市空间拓展的不可持续性,而西南、东南、东北方位的半径维数在1.91~1.98之间,显示这三个方位城市建设用地密度总体呈减少趋势,但需要不断降低半径维数以保证城市空间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本课题对北京旧域区62.5km2范围内可供合理开发的浅层地下空间资源分布和容量进行定量调查和评价, 为研究北京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全面的基础资料。调查中, 航空遥感技术的应用是课题的重点, 给旧城地面空间调查部分提供了有效而科学的现代化手段。城市浅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受到现有地面空间利用情况、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及浅层的地质条件三大因素的影响, 这是本课题调查的基本内容。通过调查, 探讨了北京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在扩大城市空间容量上的潜力、作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陈出云 《地图》2014,(5):138-139
悠悠运河,流淌千年.自春秋时期以来,从南到北,许多城市因运河而兴,亦因运河而衰,他们的命运与大运河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世易时移,大运河“申遗”的成功,不仅使运河沿岸的北京、济宁、淮安、扬州、苏州、杭州等27座城市成为媒体的焦点,也使得一些尘封许久的地名重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相似文献   

9.
海绵城市,是时下城市建设管理的新热点,城市下垫面是城市健康的晴雨表,是城市体检的重要特征项。近些年来在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的大背景下,城市下垫面的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应该说在海绵城市建设和地理国情监测间搭起了一座桥,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分析。本文主要讨论基于地理国情的城市下垫面变化监测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和探索,结合北京城市实践,给出城市下垫面监测的实现途径和重要意义;通过下垫面监测摸清底数,分析得出地表各类覆盖类型优化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数字城市建设现状的实质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数字城市是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总体思路的指导下,以城市为主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城市信息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本文介绍了数字城市成果应用、取得的成绩、体会和不足及对数字城市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数字城市中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涛  王青山  赵赟 《测绘工程》2004,13(2):26-28,31
作为数字化区域的重要形式,"数字城市"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是数字城市基础层的核心.在阐述数字城市与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关系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构想,包括其建设标准和规范、城市空间数据信息库建设和数据共享发布.  相似文献   

12.
1999年 1 1月 2 9日 ,刘淇市长在“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上 ,正式提出启动“数字北京”工程。“数字北京”十五期间的行动规划归结为 42 861工程 ,其中北京空间信息工程的行动规划是 3 3 44 0工程。以数字北京网站、数字绿化带、电子政务、数字西城区、数字中关村、数字奥运、4D及城市基础空间数据为例介绍了数字北京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北京城市地理信息底层数据的形成 ,包括生产技术方法、原则及质量控制 ,介绍了北京城市尺度数值模拟试验及三种城市尺度模式的数据加工制作过程及作业实施方案 ,为今后进行专题数据的加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主编寄语     
《地图》2014,(3):5-5
前一段时间,坊间传闻保定要成为北京的“政治副中心”,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于是这个城市的房价一夜之间暴涨许多。不仅如此,北京周边的许多“二线”甚至“三线”城市也被传将承担为北京“减负”的重任。北京的确太累了,人口、交通、环境等国际大都市的通病在北京都很严重,几近顽症。  相似文献   

15.
赵洋 《地图》2014,(2):68-75
“城市”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建筑是城市的标志物,而市政则是一个城市发达程度的参照物.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市政设施共同勾勒出了城市的形象和格局.在城市中,市政设施无处不在,但它们隐藏在城市景观的“表皮”之下,内藏乾坤.近年来,城市暴雨、交通拥堵等公共事件使得市政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市政设施的重要性,它是城市设计思想的直接体现,其形态对城市生活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MapEasy平台下的数字城市部件调查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变化,城市管理日趋多元化,现代城市管理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方法,向精细化管理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已较普遍地将信息和网络技术作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化大都市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茶。  相似文献   

17.
基于MODIS地表温度产品的北京城市热岛(冷岛)强度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城市热岛是影响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天气气候和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利用2000-2005年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分裂窗算法反演得到的1km分辨率地表温度产品分析了北京的城市热岛效应,发现白天城市热岛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大值可以达到10℃以上,冬季变为冷岛,即城市地表温度低于乡村,最低值可以达到-5℃;模拟结果表明冬季城市冷岛的存在主要是城市和乡村地表热特性(热惯量)的差异引起的。夜间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较小,全年稳定在5℃左右。选择北京周边地区比较典型的乡村耕地、山区森林以及永定河流域来研究乡村的选择对热岛强度的影响。发现选择不同的邻近区域作为乡村时,不仅城市热岛(冷岛)强度有较大变化,而且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情况也有较大差异。冬季白天北京城市冷岛增加了近地层的大气稳定度,可能会降低城市空气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加剧了北京冬季的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18.
王均 《测绘学报》1998,27(1):92-92
近现代北京城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URBANINTERNALSTRUCTUREOFMODERNPEKING王均(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9)近现代时期的北京城经历着从封建帝都向现代都市的历史性变革,是城市地理学及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典型案例。认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城市”建设在各地市的开展,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生产和建库是其中的主要工作内容。本文采用从现有基础测绘成果提取地理空间框架数字线划数据的工艺和流程,既充分利用了现有成果,又减少了投资,缩短了项目工期。  相似文献   

20.
城市的高速发展对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一网统管的市域治理现代化是城市安全稳定的底线、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和城市运行效率的保障.市域治理现代化在打通城市各部门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联通各部门的业务系统,使得指令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流转,完成对事件的高效、协同处置.同时,设立市域治理指挥中心实体机构,将城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