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松辽盆地的构造反转看中国东部盆地构造圈闭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燮培  宋廷光 《地球科学》1996,21(4):373-382
通过对松辽盆地构造反转的分析,把该盆地构造反划分为3种类型:平面上分为4个反转向构造带,结合中国东部含油气盆地构造样式和演化机制,认为松辽盆地的构造反转不同局部现象,它代表了中国东部裂谷盆地演化的普遍模式,并与构造圈闭,油气藏的形成密切相关,中国东部盆地重要的构造反转4期;盆地内众多构造圈闭类型是多种地质应力联合作用和多期构造作用叠加的结果,而后期的挤压反转到了加剧和定型作用,中国东部燕山-喜山期  相似文献   

2.
饶勇 《地质与勘探》2023,59(5):1117-1127
中非裂谷系Doseo盆地是白垩纪以来叠加了走滑和挤压反转等作用的复杂陆相裂谷盆地,具有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且勘探程度较低,是当前油气勘探热点区域,但油气分布不均,不同构造带油气规模差异大。本文基于钻井和典型油气藏对比分析,系统阐述了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并探讨了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表明,盆地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形成“东西分区,南北分带,北陡南缓”的构造格局,构成了“下细上粗”的湖盆-三角洲-河流沉积充填序列。下白垩统强裂陷期两套优质成熟湖相烃源岩、多套储-盖组合以及一系列构造圈闭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石油地质条件。已发现油气藏以构造圈闭为主,但油气发现规模与烃源岩潜力严重不符。通过分析,油气成藏主要受储层、盖层和圈闭保存条件三个因素及匹配关系控制,而圈闭保存条件是全区共有最重要控制因素,且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具有差异性。南部缓坡带成藏控制因素为盖层和圈闭保存条件,东部凸起构造带成藏控制因素为圈闭保存条件,北部陡坡带成藏控制因素为储层和圈闭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3.
阿富汗-塔吉克盆地是中亚地区常规油气具有良好勘探潜力的前陆叠合盆地之一。基于最新的数据资料,应用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含油气系统分析的方法,本文研究了阿富汗-塔吉克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评估了油气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并探讨了油气资源潜力和未来勘探领域。研究表明,盆地发育2套主力含油气系统,分别为中下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含油气系统和始新统/下白垩统-古新统Bukhara含油气系统。区域上,盆地的油气主要分布于西南吉萨尔隆起和苏尔汉坳陷,盆地总体表现为"贫油富气"特征。其中,74.0%的天然气储量分布在西南吉萨尔隆起,71.5%的石油储量分布在苏尔汉坳陷,几乎所有凝析油都分布于西南吉萨尔隆起。层系上,油气在侏罗系、白垩系以及古近系分布,但集中分布于侏罗系。油气分布整体表现出"盐上构造圈闭富油,盐下地层圈闭聚气"的特征,有利生储盖组合和局部构造控制盐下层系油气分布,新生代构造运动等控制盐上层系油气分布和富集程度。资源评价结果表明,阿富汗-塔吉克盆地待发现可采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的资源量分别为202.74 MMbbl、8680.15 Bcf和126.65 MMbbl,合计油当量1776.09 MMboe,最具有勘探潜力的成藏组合为中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4.
中国含油气盆地中花状构造的发现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论述了我国含油气盆地中作为扭断裂典型剖面特征的花状构造的鉴别标志、力学机制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作者认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发育正花状构造,而东部诸盆地中则以负花状构造为主.它们分别代表中、新生代盆地中压扭和张扭两种不同的构造背景.这种扭动构造背景控制了盆地的结构、沉积相带的发育、油气圈闭的类型和空间分布,直接影响着油气远景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5.
反转构造与油气圈闭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反转构造作为伸展盆地中的重要构造类型以及它对油气的聚集作用己成为石油地质界广泛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盆地从拉张→挤压的构造反转对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本文在综述反转构造的研究进展基础上,重点对伸展盆地反转构造构造样式、圈闭条件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旨在为我国东部含油气盆地中寻找与反转构造有关的油气藏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结合中国西部某盆地的实际情况,以文献调查和专家咨询结果为依据,建立了圈闭地质条件评价标准;对圈闭地质条件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融地质风险概率法,加权平均法,综合指数法,功效评分法,兼容度极大化法,兼容度、差异度极大极小化法干一体的圈闭地质条件评价方案及其优化模型。该模型可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对构造圈闭进行综合定量评价,从而降低勘探风险,提高油气勘探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邱燕 《地质通报》2005,24(1):16-22
南沙海域曾母盆地发育各种类型的构造样式,本文研究与油气聚集和圈闭关系密切的典型构造样式。以盆地构造运动的力学性质为依据,将该盆地的构造样式分为三大类,即伸展构造、挤压构造和走滑构造。伸展构造样式有断块构造和箕状构造;挤压构造样式有褶皱构造、冲断构造和底辟构造;走滑构造样式有花状构造。各种构造样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构造样式可形成能够俘获、圈闭油气的局部构造,部分构造样式除了能形成圈闭以外,其中充填的沉积物还有利于油气的生成一由于这些构造样式的发育时间旱于烃源岩的生烃期和大规模的排烃期,因此极易俘获油气而成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和有效的油气圈闭。  相似文献   

8.
胶莱盆地下白垩统莱阳组逍仙庄中段和水南段在诸城拗陷和莱阳拗陷发育完整,是最具生油气潜力的层段。盆地内粗碎屑岩发育,但多数处于高成熟成岩阶段,物性差。研究区缺乏区域盖层,多局部盖层。本区非构造圈闭类型多,且保存条件好,是该区主要圈闭类型。本文通过上述石油地质条件分析,提出胶莱盆地具备良好的含油气前景,诸城拗陷中北部、莱阳拗陷、万第地堑、集王疃凹陷远景最佳。  相似文献   

9.
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主要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简要总结了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的主要进展。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理论特别是板块构造理论,对于指导盆地构造研究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揭示了中国含油气盆地的上地幔结构,地壳结构、基底结构与盖层构造的关系。中国含油气盆地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过程十分复杂,伸展盆地、前陆盆地、走滑盆地、克拉通盆地和叠合具有各自独特的地球动力学系统。构造样式分析是盆地构造分析的重要方面,直接与寻找油气圈闭有关,可以划分出伸展构造、挤压构造、走滑构造、反转构造和潜山-披覆构造等。断裂和不含油气盆地中的重要构造要素,控制着油气运聚成藏、叠合盆地多期成盆、多期改造造成的复杂构成图像,是中国含油气盆地的重要特色之一。展望21世纪 中国油气盆地构造分析,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叠合盆地形成演化和地球动力学过程分析;盆-山耦合过程的深部-浅部耦全过程分析;盆地三维构造精细描述和盆地模拟技术,盐构造和天然气构造分析。  相似文献   

10.
南海南沙海域主要盆地含油气系统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沙海域主要盆地含油气系统及其成藏要素受构造演化阶段控制和影响,表现为不同类型盆地的充填却具有类似的特点,即同期地层沉积特征相似且起分隔作用的不整合年龄相当。主要盆地经历了古近纪—早中新世裂谷期和中中新世以来的后裂谷期构造发展阶段,发育4种各具特色的含油气系统:(1)万安盆地西部发育裂谷早期湖相含油气系统;(2)万安盆地东部、曾母盆地巴林坚地区、礼乐盆地和西北巴拉望盆地发育裂谷晚期海侵三角洲含油气系统;(3)曾母盆地中、西卢卡尼亚和东纳土纳发育后裂谷早期海相含油气系统;(4)文莱-沙巴盆地发育后裂谷晚期海退三角洲含油气系统。烃源岩以中新统泥岩为主;煤系仅对气有贡献;其中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占主导地位;海相烃源岩对油的贡献约占一半;陆相烃源岩贡献微弱。储层以上中新统砂岩、中—上中新统灰岩为主;前者聚油,后者聚气。聚油圈闭以构造为主,其次是地层-构造圈闭;聚气圈闭则依次为地层、地层-构造和构造;基岩圈闭常为前裂谷期的裂缝性火成岩或变质岩。  相似文献   

11.
以广泛收集的数据资料为依据,运用含油气盆地理论方法,总结南苏门达腊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和油气地质特征,探讨油气分布规律,分析其勘探潜力。结果显示,南苏门达腊盆地是新生代弧后裂谷盆地,经历了裂前、裂谷、过渡、坳陷和反转等5个演化阶段。主力烃源岩为过渡期沉积的炭质页岩和煤层,储集层主要为上渐新统砂岩、下中新统灰岩和裂缝基底。油气总体呈现"深层气、中层油和气、浅层油"的分布特征,主要富集于构造及构造复合相关圈闭中。断裂、储层发育有利相带和凹中隆是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盆地油气成藏条件良好,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生烃灶周边断裂发育的斜坡、古隆起是有利的勘探区,凹陷内的岩性、地层圈闭也是有利的勘探目标,应加大对此类圈闭的研究和勘探力度。  相似文献   

12.
孙自明 《现代地质》2016,30(6):1303-1310
摘要: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位于西非海岸,因其富含油气,资源潜力大,长期以来一直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由于该区盐构造发育,变形复杂,盆地不同地区和不同勘探目的层勘探程度并不均衡,如何全面认识和评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成为指导下步勘探工作的关键。通过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特征研究,指出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是由下刚果盆地与刚果扇盆地垂向上叠置、平面上复合所形成的叠合复合型含油气盆地,经历了前裂谷期、陆内裂谷期、陆间裂谷期和被动陆缘期等演化阶段;在构造特征分析基础上,综合考虑油气成藏要素和运聚方式等特点,划分出新生界构造-岩性圈闭、盐上白垩系构造圈闭和盐下白垩系等三个油气勘探领域;通过各勘探领域油气成藏特征等的系统分析,指出了盆地东部陆上-浅水地区是勘探盐上白垩系构造圈闭勘探领域和盐下白垩系勘探领域的有利地区,盆地西部深水-超深水地区是勘探新生界构造-岩性圈闭勘探领域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
伦坡拉第三纪陆相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雷清亮  付孝悦 《地球科学》1996,21(2):168-173
伦坡拉盆地的地质背景为独特而又复杂.“豆花形”的走滑盆地构型,断-坳转换过程中体现出的“迟到早退”双层地质结构,发育于盆地内部的变换构造以及后期冲断隆升,逆掩推覆的强烈变盆改造等,形成了两套盆地含油气系统3个成油单元,多种类型的成藏组合的油气地质特征,通过对以上成油气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1)上部含油气系统的油气潜力比下部含油气系统要差;(2)生油凹陷主要分布在于蒋日阿错次凹和爬错次凹的中南部与北  相似文献   

14.
藏北羌塘盆地与西亚特提斯盆地构造比较及其油气远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许岩  郭巍  刘立  姜耀俭 《地质通报》2005,24(6):564-569
羌塘盆地是中国西部除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盆地外,又一大型古生代一中新生代盆地。与其具有相似构造背景的西亚特提斯带盆地群是目前世界上油气最富集的地区。通过对西亚特提斯带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构造演化背景的分析,探讨了盆地油气富集的地质条件,认为羌塘盆地的形成演化与特提斯西段阿富汗地块具有相似性,侏罗纪的沉积演化和构造格局与中亚的长拉库姆油气盆地类似,故具备形成油气的基本条件。然而,羌塘盆地距喜马拉雅褶皱带较近,新近纪以来构造改造十分强烈。逆冲推覆作用一方面可以产生构造圈闭,但也使烃源岩的成熟度偏高,不利于油气的保存,这与中东地区含油气盆地油气大量聚集的油气田具有显著差异。为此羌塘盆地的油气勘探应寻找保存条件与生油条件相匹配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受勘探难度大和地震品质差等诸多影响,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简称塔西南)的油气资源勘探历经数十年,至今尚未获得实质性重大突破。本文根据近年来在塔西南实测的高精度无人机航空磁测数据资料,针对盆地的基底结构、凹陷分布及特征,主要断裂构造及其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规律,局部异常与含油气有利圈闭构造及其分布特征等与油气成藏相关的地质问题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些认识,成果可为塔西南进一步开展油气勘探战略选区及深部资源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含油气盆地的类型、构造演化和油气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详细讨论了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的类型、构造演化、改造作用形成的构造和油气分布。论文指出我国含油气盆地多属板内断陷(或坳陷)叠合式盆地;油气分布主要受盆地类型、构造演化和改造作用形成的构造样式等多种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世界著名深水油气盆地的主要特征,着重构造特征,并与南海北部深水区进行了对比。世界著名深水油气盆地产出的大地构造条件具多样性,虽然大多数位于开阔大洋被动陆缘(南大西洋裂谷系、北海、澳大利亚西北陆架盆地),但边缘海的被动陆缘(墨西哥湾盆地)、转换大陆边缘(洛杉矶盆地)、主动陆缘(南沙海槽盆地)也可形成极佳的深水含油气盆地。南海北部深水区具有世界某些重要深水含油气盆地类似的特征,如位于被动陆缘和大河出口下方,以裂陷期的湖相富有机质页岩为主要生油岩,白云凹陷发育上下叠置的6层深水扇等,这都是有利的石油地质条件。但南海北部深水区盐层和盐构造不发育,构造圈闭相对较不发育,使深水油气系统的研究更加困难,也更具开拓意义。 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构造分区及其油气远景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15  
基于对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的研究,主要依据基底性质和起伏、地层展布、构造变形强度、盆地演化特征、断裂和山脉的分割性和含油气系统的分布等将柴达木盆地划分为北部块断带、茫崖坳陷、三湖坳陷和德令哈坳陷 4个一级单元和 21个二级单元。依据烃源岩的分布、生储盖组合和构造圈闭发育程度等,按Ⅰ类有利区带、Ⅱ类较有利区带和Ⅲ类远景区带对各二级构造单元进行了含油气远景评价。  相似文献   

19.
敦煌盆地中、下侏罗统含油气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平  范小林 《地球科学》2005,30(2):211-214,254
敦煌盆地油气勘探能否取得突破取决于盆地中源岩的生烃潜能和圈闭的有效性.运用含油气系统研究思路,结合野外露头观察和盆地充填序列特征的分析。对盆地侏罗系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要素(源岩、储集岩、盖层及上覆岩层)和作用过程(可能生成的油气运移、聚集、圈闭)进行定性评价和综合解释,结合露头岩样的有机地化分析和露头剖面的油气地质解释,推测出该盆地西端南部中、下侏罗统的暗色泥岩和含煤岩系中的炭质页岩为主要的烃源岩,而其间的不整合面上的砂岩层为主要的储集体和主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系.  相似文献   

20.
西昌盆地晚三叠世三角洲的发现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湾组(T_3b)河湖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进行详细研究,研究表明,三角洲沉积体系之所以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因为它具有自身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