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1 什么是汽车导航系统 汽车导航系统是一种极先进的仪器,加置于现有的音响系统上,能够探测到汽车在行驶途中的当时位置,协助驾驶者在陌生的道路环境中,通过电子地图与话音指南,准确地掌握前往目的地的路线.导航系统之所以能够探测到汽车的实时位置,有赖于全球定位系统(GPS)与汽车上专用天线的配合;然而,假如汽车处于遂道之内,天线便无法接收从卫星传送的电波,而需要采用感应器与车速脉冲两者结合的方法,修正汽车的现在位置.此外,驾驶者可以利用放大或缩小比例的功能,轻易地将地图拉近或拉远,以更细微或更宏观的角度来审视目前的所在地.  相似文献   

2.
多传感器与道路网数据用于汽车导航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车载导航系统中GPS接收机,车论计数器和电子罗盘传感器数据与导航电子地图所提供的道路网络数据进行了综合处理,建立了道路网络数据的网络拓扑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道路网络拓扑关系,利用GPS接收机,车轮计数器和电子罗盘传感器对汽车进行实时定位的算法。最后,对导航中汽车的定位误差进行了分析。实验证明,GPS接收机,车轮计数器和电子罗盘传感器与道路网络数据综合,在导航过程中能够补偿GPS信号技失,实时、高精度、高可靠性地确定汽车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侧扫声纳与单波束测深仪在探测海底障碍物上的优缺点,提出了综合使用两种探测方法、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发挥各自的优势,更精确地测定海底障碍物的位置、长度、宽度、高度等要素。  相似文献   

4.
宁一鹏 《测绘学报》2020,49(7):937-937
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无遮蔽环境中为用户提供高精度、低频率的导航定位服务,但在复杂环境中,GNSS信号易被遮挡或干扰。惯性导航系统经过初始化后,能够独立自主提供高频率、连续的位置、速度和姿态信息。通过二者合理结合,能够在遮蔽或半遮蔽环境中为用户提供连续且可靠的导航解。本文重点研究了GNSS/INS组合导航系统初始化及其故障修复方法,内容包括高精度惯导快速自对准技术、大失准角故障处理、磁力计辅助MEMS IMU抗差自适应姿态融合、神经网络辅助GNSS/INS组合导航系统故障识别与修复和惯导辅助BDS三频周跳探测与修复技术等,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导航服务,即只要用户能够接收到良好的卫星导航信号,就能确定自身的准确位置。但是当卫星工作异常或因受到建筑物或地形遮挡而信号不佳时,用户定位将受到很大影响。作为一种新型的导航定位技术,伪卫星技术应用于现有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可以大大提高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完备性和有效性。在论述伪卫星技术及其应用的同时,重点对伪卫星技术在已有导航系统星座几何布局改善、差分定位解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验证,为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后续建设及其应用拓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翁其中 《四川测绘》1997,20(2):76-78,84
一九八九年,俄亥俄州立大学制图中心开始开发了动态制图系统。它在飞机、汽车、火车上搜集与地形有关的综合性的数据组。在动态平台上或后处理时自动地提取物体的空间位置和属性,并且立即转换到多媒体的地理数据库。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新建射电望远镜在单站或多站联合进行的深空探测或射电天文观测对中心坐标精确测定的要求,提出一种利用已知精确中心坐标的望远镜作为参照物,测量地平式射电望远镜中心点坐标的方法和测量数据处理方法。这一方法对场地和设备的要求较低,能够得到毫米级或亚毫米级的位置精度。尤其适合对天线阵列的中心位置进行测量。对国家天文台密云观测站的40 m射电望远镜进行了中心坐标测量,位置均方根误差为2.312 mm,满足了后续的观测工作对其位置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在动态条件下利用双天线测向方法对舰船航向的对准检查,分析了天线架设位置及舰船姿态对航向测量误差影响,提出了数据处理方法,在舰船导航系统试验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提高试验精度。   相似文献   

9.
导航星(NAVSTAR)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国防部开发的一种导航系统。GPS的主要用途是为军事用户提供高精度的位置和时间数据。虽然扩频技术在GPS中的应用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抗人为干扰及非人为干扰的能力,但自适应天线的使用将使抗干扰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如果有必要通过天线来抑制干扰,那么,所用的天线与整个干扰源所在的环境有关。为了确定对抑制干扰的要求和测定自适应可控天线在电子战环境中的性能,我们开发了ANABASIS程序。本将介绍信号传播模型和加权矢量的计算,并给出仿真结果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刚布署完成的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BDS-3)的大气水汽探测性能作初步分析可更好地发挥BDS-3的气象探测潜能.采用全球不同位置的台站进行几种手段的对比,探测结果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研究结果表明:将BDS-3/PWV(大气可降水量)与GPS/PWV对比,平均偏差(BIAS)优于1.0 mm,均方根误差(RMSE)...  相似文献   

11.
面向汽车导航的嵌入式软件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导航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嵌入式系统,不同的导航系统不但功能和用户界面不同,而且往往会使用不同的硬件设备、操作系统以及地图格式,更进一步增加了导航系统开发的复杂性。论述了一个汽车导航产品的软件开发平台的实现方案t本平台定义了导航系统的分层体系结构和各层之间的应用鳊程接口。通过使用这个平台.汽车导航的软件开发者可以专注于导航功能的开发,而不必在设备访问、地图数据分析,以及一些通用的系统功能上花费过多的精力,从而使得汽车导航软件的开发更加规范、简单和高效。  相似文献   

12.
沈朋礼  成芳  肖厦  肖秋龙  卢晓春 《测绘科学》2019,44(11):9-14,21
在高精度GNSS应用中,载波相位观测值中出现周跳问题直接影响到整周模糊度的解算及最终定位精度,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代卫星密集发射的现状,该文提出一种联合采用码伪距与相位伪距组合、MW组合和电离层残差组合进行北斗三号卫星双频数据周跳探测和修复的算法。该算法可以发挥单个组合优势有效进行周跳探测且能避免各自的探测盲区,联合3种组合观测量进行周跳值求解时,计算方法简单,可以直接取整得到周跳值。通过对北斗三号卫星双频实测数据的处理分析,验证了该算法能够准确地探测出所有周跳,并能够有效修复。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多星故障问题,设计和提出了卫星故障探测和识别的Bayes方法。从Bayes统计理论出发,融合先验信息得到观测误差的后验分布;通过计算观测误差的后验概率值探测卫星是否存在故障。结合蒙特卡罗方法将复杂的后验概率计算公式转化为求样本平均,进而满足探测方法的实时性要求。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比较快速且准确地定位卫星故障,补充了导航卫星故障探测算法的理论完备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导航定位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4.
隐藏式GPS汽车跟踪系统并不需要一根指向天空的天线,因为它集成了GPS隐藏天线,据报道,一根长达28英寸的天线隐藏在汽车中,而其效率损失仅为10%,将GPS跟踪系统通过磁性作用附着在汽车上,一旦启动,该系统就可通过口令保护网址进行实时跟踪。该网址可存储2个月时间的历史数据。  相似文献   

15.
美国加州NavCom技术公司推出一种VueStar全球航测导航系统。该系统装有可提供位置与速度读出次数每秒为10次的NavCom公司生产的SF-2050M型双频接收机。据报道,在实时测量时该系统的测量精度为分米级,并可通过采用地基参考站来消除对后处理记录数据的依赖性。该系统还装有一个合成的GPS/StarFire飞机天线,每秒输出1个脉冲。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 GPS是一种用卫星发射的无线电导航系统,可为用户提供三维的定位和导航信息以及时间信息,能独立地,迅速地和精确地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因此,很快被引进到大地控制测量领域之中。GPS定位技术与常规控制测量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1)不要求测站间通视,可按需要布点,  相似文献   

17.
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BDS)监测站建设是在北斗一代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方便管理,监测天线安装在各监测站楼顶上,稳定性不够,同时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目前采用的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归算误差较大。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监测站由时变效应引起的位置变化量和地表沉降对监测站坐标维持的影响,论述了目前时变效应处理方法存在的误差的量级,讨论了美国GPS所使用的WGS-84坐标框架的维持与更新方法。最后,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监测站的建设现状,从监测站的建设、数据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建立测站坐标时间序列,维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监测站坐标的可行性方法,并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测绘》2011,(5):86-86
在温州机场降落的飞机.也能像汽车一样利用卫星导航系统“认路”了,下降机场的安全性更有保障。日前,该机场飞机卫星导航系统——RNP APCH飞行程序启动试运行.  相似文献   

19.
彭学峰  万玮  李飞  陈秀万 《遥感学报》2017,21(3):341-350
利用GNSS-R(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Reflectometry)技术探测土壤水分是近年来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目前GNSS-R遥感观测中反射信号的接收与处理方式包括单天线与多天线两种模式,面向实际应用需求,GNSS-R遥感正在实现从最初的地基观测向空基、星载观测的转变。在推进GNSS-R土壤水分遥感技术业务化应用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进行适宜性分析,确定该技术探测的地理位置、空间分辨率与探测深度,然而目前对此尚未有系统、全面、定量的论述。本文针对适宜性分析中的3个关键因子分别进行理论分析与公式推导,明确相关概念的定义,并实现定量化描述,最终通过实际应用分析进一步诠释其应用价值。对于单天线模式地基观测,以美国板块边界观测计划PBO(Plate Boundary Observatory)土壤水分产品为例,分析镜面反射点的相对位置、第一级Fresnel反射椭圆簇的面积与时间序列土壤水分所代表的探测深度;对于多天线模式,以郑州上街区农田空基观测试验为例,得到基于航迹的栅格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并探讨其探测深度。本文能够为未来两种观测模式下地基、空基和星载GNSS-R遥感观测、北斗反射信号遥感,以及GNSS-R在农业、水文、生态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传统基于信号检测的目标探测方法需要依赖特定的统计假设,只有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取得较好的目标探测结果。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局域自适应的信息理论测度学习方法。首先将信息理论测度学习方法作为目标主函数,然后加以局域自适应决策法则进行约束,自适应地减小相似样本对距离,增大不相似样本对距离,使得在考虑阈值的同时兼顾测度学习前后距离的改变情况来进行目标探测决策,从而更好地实现目标探测。实验证明,该方法与其他经典目标探测方法或测度学习方法相比,可以更好地实现目标与背景分离,能够更有效地对高光谱影像数据进行目标探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