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张铭 《气象科学》1990,10(3):311-318
本文用一个准二维的原始方程组进行了套网格模式的数值试验。文中介绍了单向套网格和双向套网格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在粗细网格边界上采用松弛法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双向套网格模式的变格距差分计算方案。该方案在不同格距的网格区采用不同精度的差分格式,它自然地连接粗细网格,避免了一般套网格方案在粗细网格相重合点上进行的重复计算。用解析法和数值试验证明了:它与其它一些变格距差分格式相比,对短波的穿透能力有明显改进,虚假的反射也较小。应用该方案建立了正压原始方程双向套网格模式,并采用空间分解和时间分解计算方法。这不仅使二维问题转化为二个一维问题,而且二维套网格也可简化为一维均匀网格和一维套网格两部分,从而使计算和程序简化。用理想场为初值所做的一系列数值试验表明,该模式中的波可以自由进出粗细网格区,计算稳定。最后,还用该模式做了台风路径预报试验,给出了一些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一、球谐谱分析原理 大气是发生在球形三度空间的多维问题,其水平层结则属于球面二维问题,谐波分析是气象场的一维问题——沿纬圈作副里叶级数展开,如果把一维场的副里叶系数在二维球面上进一步展开为标准化的缔合勒让德多项式:  相似文献   

4.
自适应网格技术在数值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II.二维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一个具有解析解的二维动力锋生成过程算例,对比自适应网格方案和固定网格方案的优劣,结果表明:同等误差要求下,固定网格方案的网格点数为自适应网格方案的3倍。从时间演化上看,自适应网格对温带气旋的预报,在同等误差要求下,可比固定网格的预报延长10小时以上。文章对加权系数选取及对解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几个切面的计算结果展示了自适应网格对网格的优良安排并能抓住锋面特征结构。文章分析了光滑性、正交性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网格的光滑性影响有一个优化值;在网格适当安排情况下,要适度考虑正交性。  相似文献   

5.
彭新东  李婷婷  常飞  尤卫红 《高原气象》2010,29(6):1386-1396
利用CIP(Constrained Interpolation Profile)特征线半拉格朗日解法对平面一维和二维浅水波方程的重力波和普通经纬度网格下的球面浅水波模式进行了数值求解试验,给出了CIP特征线法的数值结果和对应大时间步长积分的对比。结果显示,一维CIP特征线法对重力波的位相、振幅和传播有很好的描述,对于不同时间步长都显示出计算稳定的特性。空间分离的二维特征线法是多维问题计算中简单有效的方法,在平面和球面二维问题的数值结果中都得到了CIP特征线法稳定的计算和良好的波动传播结果,在浅水波方程中可以克服半隐式算法在高分辨率时的大量运算,并有望成为处理重力波的替代算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三维插值方法对ECMWF、Japan及T639三种数值模式细网格气温预报产品进行客观订正,并检验评估三维插值方法对湖南省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地理位置上2 159个气象站点的气温预报订正能力。个例结果显示,三维插值方法具有明显的订正效果,不同程度地缩小了二维平面插值预报的偏差,能较客观地反映复杂地形区域要素的实际情况;三维插值方法较二维插值对ECMWF、Japan、T639三种模式气温预报的订正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改进后的ECMWF模式气温预报准确率达94%;对于海拔较高的站点,三维插值方法相对于二维插值订正的幅度更大,对模式预报有向气温降低的趋势调整,对于海拔较低的站点,对模式预报有向气温升高的趋势调整。  相似文献   

7.
基于客观分析的重庆雾的BP神经元网络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本文利用数值预报产品、TTAA报文观测资料及重庆雾(能见度)的实况资料,采用客观分析方法将相关资料处理成二维网格资料,再运用车贝雪夫正交多项式实现二维网格图形的数学定量描述,最后建立重庆雾的BP神经网络方法预测模型,并对重庆雾进行预报试验。检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预报效果较好,基于客观分析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雾的短期预报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8绘制等值钱8.1“追踪法”原理绘制平面等值线通常是在一定密度的网格点上进行的,对于离散数据点或稀疏网格可插值成细网格,当网格足够细时,画出的等值线较光滑,其原理就是所谓的“追踪法”。设数据分布矩阵为V【N]【M],如图所示。X方向有]一0,l,…,M-1共M个数据点;y方向有i一0,l,…,N-l共N个数据点。假定。现在要画值为W的等值线,则对网格所有横边和竖边判断是否存在该等值线的交点。用二维数组Sh[ijlj」和SV【i][jj分别记录横边和竖边是否有等值线通过。对子横边,若(V*[j」-W)(V*I什月一W)<0则令…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滞弹性系统中三维动量方程的一种新的二阶有限差分形式。这种差分形式使三维运动中的总动能和二维运动中的总涡度拟能守恒。它可以用于由曲线正交坐标表示的方程及用于笛卡尔坐标系的变网格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王达文  朴致淳 《气象学报》1983,41(1):115-120
数值预报中的套网格方法,国外已经用于实际业务工作。套网格有二种方式:一种是粗、细网格分别计算,在积分过程中细网格的边界值由粗网格的预报值不断更新,它只存在一个方向的影响;另一种是粗、细网格分别预报,不仅细网格的边界值取自粗网格的预报值,同时细网格的预报值还要传递给粗网格,即存在着二个方向的相互作用。目前大量使用的是第一种方式的套网格。针对一些特殊的天气系统如台风等,还设计了移动型套网格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从周边建筑物对所考虑建筑物的扩大宽度影响的角度,分析了周边有等高、更低或更高的其他建筑物3种情况下,周边建筑物对所考虑的建筑物截收面积的实际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周边建筑物的高度、相对位置、环绕程度等均对建筑物截收面积有较大影响,并不能将其乘以一个恒定的位置因子作为考虑了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应根据建筑物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的不同做更为精确的计算,以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目的是利用卫星图像资料分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UIST)建校之初至今校园的变化特征.共分析了1964年11月至1970年12月之间的5幅无云的美国侦察卫星图像(1995年解密),地理配准后图像的位置精度为4.8至7.8 m,图像中的建筑物、道路和水体都清晰可见.通过对比这些黑白的侦察卫星图像与2006—2018年的Google Earth彩色图像,发现现在校园面积远远大于旧校园;旧图像里中苑老操场跑道长度为298 m,2006年Google Earth图像中为406.5 m,操场中心点向东移动了9 m,向南移动了47 m.侦察卫星图像和Google Earth图像都是以统一坐标系做地理位置校正,相关图像见附件.  相似文献   

13.
经验正交函数展开精度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张邦林  丑纪范 《气象学报》1992,50(3):342-345
在文献[1]中,我们已从理论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研究了用经验正交函数作基函数缩减气候数值模式自由度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用理论模型作数值试验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应用于实际气候数值模拟,一个还需考虑的关键问题是大气外强迫等各种因子变化允许的范围内,对实际资料作EOF展开的稳定性问题。本文分别用1951—1984年500 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场资料,1966—1975年500 hPa候平均高度距平场资料,1965—1978年夏季500 hPa逐日高度距平场资料作EOF展开,并提出了经验正交函数展开精度稳定性的判断方法,旨在证明实际资料EOF展开在大气外强迫等各种因子变化的允许范围内是稳定的,以便为我们用实际资料的经验正交函数作基函数建立一个合理的简化动力模型提供坚实的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相似权重集成预报法对辽宁区域12个数值模式预报的降水量进行集成,并投入业务化应用。结果表明:通过对2009年5月1日至10月20日的24 h降水量预报进行TS评分,发现降水集成方法要优于12个集合成员的单个预报,同时也要优于简单的集合平均。试验表明,滞后时间和扩大圈数对集成预报效果影响很大,而单个的集合成员对集成预报效果影响较小。根据试验结果修改集成方法应用方案,按照不同降水量级和预报时效选择扩大的圈数,预报效果好于原方案,对大量级、长时效预报改进更明显,其中25 mm量级预报时效72 h的TS评分增加了20%或以上,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北半球500百帕极地环流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遥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51—1984年各月500hPa极地高度场资料进行自然正交展开,分析展开的时间系数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大尺度遥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春、夏季极地高度场自然正交展开的第一时间系数和1月份第二时间系数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均有很好的相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且常常表现为多种事件交织形成的复合型极端事件。为了更好地认识复合型极端事件,IPCC AR6基于现有的新证据评估了复合型极端事件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取得一些新认识:扩展了有关复合型极端事件的定义,重点围绕高温干旱复合型极端事件、复合洪水和野火,评估了复合型极端事件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复合型极端事件多因子之间的依赖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了归因分析并给出了未来可能的变化。这些评估结果丰富了对复合型极端事件的基本认识。但根据现有的评估可以发现,目前在复合型极端事件发生发展机理认识方面还存在不足;同时,未来仍需进一步完善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研究,加强对复合型极端事件形成机理、预估及其对生态系统,经济社会影响风险的评估,提高对区域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秦皇岛市建设康养城市的气象服务需求,通过对秦皇岛地区近50年气候舒适度的深入研究,运用天气学、应用气象学原理,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秦皇岛地区多种生活气象指数对气象要素的敏感度和依从性,确定了关键影响因子。综合考虑相关显著的气象要素,利用因子相乘等方法,建立了舒适度、户外游泳、海上观光、海钓、蓝天和户外锻炼等与秦皇岛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气象指数公式。采用文献检索法、访谈法、专家打分法等方法,基于人体安全、健康和舒适的角度,参考秦皇岛市近50年气候舒适度的研究结果,以及相关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发布标准等,根据人体适宜程度进行了单因子阈值确定。考虑专业气象服务实际需求,根据实用性原则,对指数计算结果进行了气象指数的分级,提出了基于气象视角的建议。依据气象台、海洋气象台等相关部门影响因子的预报结果,可计算出生活气象指数数值,根据等级划分标准,制作生活气象指数等级预报。生活气象指数预报指导人们更合理地安排生活和运动,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扩大了气象服务领域,有利于取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气象仪器测量误差比较的n重制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用于比较气象仪器误差的“三重制约法”推广为“n重制约法”,并给出数学推导及一个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在没有标准仪器的情况下,可用此方法同时检验多台仪器测量精度的优劣。  相似文献   

19.
全球增暖背景下中国干湿气候带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用中国区域561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了多时间尺度的湿润指数。用ArcGIS软件平台对站点的降水量和湿润指数进行反距离加权插值,得到其空间分布图,进而分别从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和年代际两个角度分析了湿润指数与干湿气候带界线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新疆的极干旱区范围缩小;内蒙东部半干旱区东伸增大,西部干旱区南移扩大;山东半湿润区南移扩大;陕西半干旱区加大,湿润区缩小。从年代际变化而言,湿润指数和干湿气候带界线分布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东北地区总体呈现干湿交替特征;1970s起,西北地区总体趋湿;华北东南部持续趋干;新疆南部(极干旱区)持续趋湿;南方地区在2000s四川南部和贵州中南部趋干,出现部分半干旱区。另外,根据中国农业区划方案,分别计算7个一级农业类型区湿润指数。发现7大农业区50 a来湿润指数都呈下降趋势(青藏区除外),尤其西南地区在2000s湿润指数下降最为显著,其主要原因是2001年以来该地区潜在蒸散增加和降水偏少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Northern Hemisphere summer cooling through the Holocene is largely driven by the steady decrease in summer insolation tied to the precession of the equinoxes. However, centennial-scale climate departures, such as the Little Ice Age, must be caused by other forcings, most likely explosive volcanism and changes in solar irradiance. Stratospheric volcanic aerosols have the stronger forcing, but their short residence time likely precludes a lasting climate impact from a single eruption. Decadally paced explosive volcanism may produce a greater climate impact because the long response time of ocean surface waters allows for a cumulative decrease in sea-surface temperatures that exceeds that of any single eruption. Here we use a global climate model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long-term climate impacts from four decadally paced large tropical eruptions. Direct forcing results in a rapid expansion of Arctic Ocean sea ice that persists throughout the eruption period. The expanded sea ice increases the flux of sea ice exported to the northern North Atlantic long enough that it reduces the convective warming of surface waters in the subpolar North Atlantic. In two of our four simulations the cooler surface waters being advected into the Arctic Ocean reduced the rate of basal sea-ice melt in the Atlantic sector of the Arctic Ocean, allowing sea ice to remain in an expanded state for?>?100 model years after volcanic aerosols were removed from the stratosphere. In these simulations the coupled sea ice-ocean mechanism maintains the strong positive feedbacks of an expanded Arctic Ocean sea ice cover, allowing the initial cooling related to the direct effect of volcanic aerosols to be perpetuated, potentially resulting in a centennial-scale or longer change of state in Arctic climate. The fact that the sea ice-ocean mechanism was not established in two of our four simulations suggests that a long-term sea ice response to volcanic forcing is sensitive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seawater column, wind, and ocean currents in the North Atlantic during the erup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