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地理教学》2011,(3):63-63
近来,欧洲多个国家接连遭遇强降雪和低温天气,有些地区最低温度甚至打破10年以来的最低纪录,这让人们对气候变暖的结论产生怀疑。然而一项最新研究认为,欧洲之所以出现寒冬,与全球气候变暖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
秦铎 《地理教学》1999,(2):30-30
人教版《地理》第二册在讲述“欧洲西部”时,出现了“欧洲西部”和“西欧”两个地理分区,为了避免学生望生义把上术两个区域相混淆,或同经济、政治分区上的“西欧”相提并论,造成认识上的误区,教学时有必要对这几个区域名称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11,(14):39-39
在今年11月发布的《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报告指出,近30年来,上海沿海海平面上升了115毫米,高于全国沿海平均的90毫米。综合国内外各方专家预测,到2030年,上海相对海平面将比2010年上升12厘米,到2050年上升25厘米。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华林博士认为这绝非是危言耸听,“从理论上说,如果不采取积极防御措施,到2050年,上海存在被海水侵入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1-2003年青海南部牧区气象台站观测的气温、降水、积雪资料,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该地区积雪等气候要素的年代际演变特征以及雪灾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20世纪60-90年代冬季,青南牧区中雪和大雪出现的站次以及雪灾出现的站次有逐步增多的趋势,降雪量和地表平均积雪量每10 a分别增加1.454 mm、9.861cm,单站积雪量在4 100 m左右的高度上增加比较明显,冬季降雪和积雪增加的趋势和新疆完全一致。典型多(少)雪年500 hPa高度距平场高原西部与中国东部地区为“- ”(“ -”)型。未来10 a冬季积雪增多的趋势仍将维持,雪灾发生的几率仍然偏大。  相似文献   

5.
准确的气候预测信息是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减缓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不利影响的科学基础。短期气候预测是世界性技术难题,全球变暖背景下,区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短期气候预测面临系列新挑战。在制作季节尺度预测模型时,如果考虑年代际趋势背景的影响,对改进新疆区域冬季降水预测水平有多大帮助?利用1961-2013年新疆33站冬季降水量以及前期108项月环流特征量指数,用"滑动相关—逐步回归—集合分析"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在建立预测模型时,考虑各站冬季降水量以及前期环流指数的线性趋势,设计了"原始序列"和"去线性趋势"两套年代际背景处理方案,对比分析两方案下的新疆区域冬季降水预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年代际背景处理方案对新疆区域冬季降水量均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相比之下,"去线性趋势"方案的预测效果更好;以单站交叉建模得到的独立试报序列与实测序列之间的时间相关系数为指标,挑选更优的建模方案结果作为"集合"方案预测结果,"集合"方案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原始序列"方案,与"去线性趋势"方案相比略有改进。考虑冬季降水量的年代际背景趋势,可以改进新疆冬季降水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今年梅雨共有“五怪”时间短、人梅晚、降水少、气温高、多雷阵雨,是上海气象部门给今年梅雨总结的五大“怪脾气”。虽说历史上也曾出现过所谓的“迟梅”、“干梅”,甚至“空梅”,但集“五怪”于一身的梅雨实在不多见。因此,自今年人梅开始,“非典型梅雨”的说法就不断见诸媒体。事实上,梅雨之怪今年蔓延于整个长江中下游。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告诉记者,长江中下游多年平均的入梅时间是6月17日,而今年该地区大部分省市普遍在6月底才人梅,足足晚了十来天。就降雨量看,正常情况下,梅雨期的雨量占整个夏季降水量的四成左右,而今年大部分地区都达不到这一比例。  相似文献   

7.
陈静 《地理教学》2014,(18):63-64
2014年高考福建省自主命题进入第六年,文综卷地理命题者一直在呼吁要变化。今年37题的命制的确出现新面貌。“新”得让一线教师和考生咋一看不难,认真再一看情境材料,设问的确“新”,“新”得不知道如何作答,平均分15分。今年的37题作为全卷的区分题极其“新”,笔者认为值得一线教师和考生细细分析思考和感悟。  相似文献   

8.
陈红方 《地理教学》2010,(20):55-57
作为教师我们都清楚这样一个事实:课堂是动态的是开放的,任何一节课每时每刻都可能有“意外”发生(这里的“意外”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与教师预先的教学设计相偏离的状况)。课堂“意外”处理好的话,课堂就会精彩纷呈,处理不好的话就可能使老师失去了信心,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而“教学机智”能够化干戈为玉帛。  相似文献   

9.
灰色灾变模型在蒋家沟泥石流年输沙量短期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蒋家沟泥石流年输沙量最近8年的实测资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灾变预测方法建立了泥石流年输沙量的灾变预测模型,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年输沙量超过200万立方米的灾变年份进行了预测,并引入等维新息模型,使短期灾变预测得以连续进行。  相似文献   

10.
伊吾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新疆哈密地区的伊吾河流域39年气象资料和22年水文资料,对降水,径流的处内分配和年际变化及相关关系进行了综合特性分析,给出了千年一遇和百年一遇洪峰流量数据。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2006,(2):45-45
欧洲航天局今天在巴黎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研究人员对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传回资料所做的最新研究发现。欧洲航天局称,火星北极表面地层下存在固态水,这表明,火星形成初期,其表面可能是被海洋覆盖的。  相似文献   

12.
去年3月,我国国家气候中心根据对厄尔尼诺的监测资辩和预测模式,在“ENSO监测简报”中指出:在赤道地区中、东太平洋的海温有转暖趋势。4月.又明确提出未来2~5个月内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到了5月,正式发布新的厄尔尼诺已形成消息。以后-世界各地气候异常变化的各种报道不断传来,证实去年出现一次本世纪最明显的厄尔尼诺现象。南美太平洋沿岸,沿海沙漠地区暴雨成  相似文献   

13.
欧亚秋季雪盖与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OAA 提供的1973-2004 年32 年欧亚雪盖面积资料和NCEP/NCAR 再分析资料, 采用相关和合成方法对比分析了欧亚秋、冬季雪盖与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的关系,得到了一个观测事实: 欧亚秋季雪盖与后期冬季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尤其是与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的最主要模态北极涛动(AO) 或北大西洋涛动(NAO) 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而且欧亚秋季雪盖面积与后期冬季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关系比欧亚冬季雪盖与同期大气环流的关系更好。最后提出了一个联系欧亚秋季雪盖与冬季大气环流的可能原因: 欧亚秋季雪盖异常可能是导致后期冬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变化的一个主要强迫因子。  相似文献   

14.
刘伉 《地理教学》1997,(1):14-15
所谓近东,中东,远东,都是西方国家(主要是西欧各国)以他们所在地区通向亚洲的海上路径——西地中海一带为基点.对东方广大地区的称呼。这几个系列性词语.大约出现于欧洲各殖民一帝国主义国家向外、特别是向东方扩张的早期,而开始盛行干19世纪,相沿使用以迄于今。原来笼统地称为“东方”,因地区过于辽阔,始进一步按照和它们距离的遐迩,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至于就欧洲人称呼的“东方”乃至亚洲本身而论。所谓“远”、“近”和所谓“东”也者,  相似文献   

15.
一、制图学之父”裴秀的地图学思想西晋时期,中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制图理论家裴秀(公元223—271)。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Ptolemaeus Claudius,约公元90-公元168年)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璀璨之星。  相似文献   

16.
云南1971—2006年暖冬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暖冬的频繁发生已经对农业生产、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直接的影响。根据云南省1971~2006年冬季平均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概率气候事件划分方法确定单站暖冬阈值和暖冬强度等级标准,得到全省逐年暖冬指数,分析云南省“暖”冬的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南省冬季普遍增暖,1971~2006年共出现13个暖冬年,暖冬年在时间分布上很不均匀,在1997年以后呈现明显变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凌汛”是一种“河流在水上有冰坝阻塞水流的现象。”它的成因是:冬季封冻,春季河水开始解冻,纬度较高处的水面封冻,纬度较低处的水流挟带冰块不断涌来,以致冰堤越涌越高,阻塞水流,抬高水位,而使河流泛滥成灾。学生阅读课,弄懂黄河“凌汛”的成因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为什么黄河的“凌汛”主要出现在上游的河套一段和下游山东境内?  相似文献   

18.
自由主义民主作为西方谋求世界霸权而肆意输出的意识形态,以批判性话语剖析欧亚非大陆自由主义民主状况,对揭露西方民主输出的真实目的意义重大。探究欧亚非大陆“自由”等级格局演变特征,搭建“自由”等级格局演变影响因子体系,并揭示其演变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自由”国家数量总体显著增长,从欧洲南部、西部、北部,亚洲南部、东北部扩散至欧洲东部、中部和非洲南部地区;“部分自由”国家数量总体明显增加,基本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非洲东部、西部和南部;“不自由”国家数量总体略有减少,从欧洲东部、亚洲和非洲大部分地区压缩至亚非大部分地区。②“自由”等级标准差指数表现出明显上升趋势,而其变异系数表现出波动下降趋势。③总体上,欧亚非大陆具有相似“自由”等级的国家集聚程度在不断增强,其中,高值集聚出现波动增强;局部上,冷点、次冷点区域呈现“联成一片”的态势,热点、次热点区域则有“东进”的趋势。④社会经济、外部扩散、文化宗教、政治制度、西方行为等因素影响显著,且在整体和局部影响机制上呈现明显差异。⑤“自由之家”为突出和强调西方在国际政治领域的标准制定权和话语权,其“自由”等级指数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19.
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IRGA)原位测定了长汀重建生态系统2个先锋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木荷(Schima superba)冬季树干CO2释放速率(stem CO2 efflux rates,FCO2),同时测定了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树干温度及树干液流密度.结果表明:2个树种冬季南面FCO2日变化呈单峰型模式,峰值分别出现在18:00和20:00;北面FCO2日变化呈S型,最高值出现在18:00到2:00之间;但它们的最低值均出现在8:00前后.冬季马尾松FCO2在0.71~1.56 μmol·m-2·s-1之间,木荷在1.57~2.98 μmol·m-2·s-1之间,极显著高于马尾松(P<0.01).树干温度和树干液流密度是影响长汀重建生态系统冬季马尾松和木荷冬季FCO2的重要因素,FCO2与树干温度显著相关(P<0.05),树干南、北面的Q10马尾松分别为1.86和1.57,木荷为1.77和1.82.白天树干液流出现峰值时,马尾松和木荷树干呼吸产生的CO2分别有19.72%~29.12%和20.68%~29.83%溶解于木质部液流中,并被向上运输.因此,通过FCO2估计树干呼吸速率(stem respiration rates,RS)的方法可能低估了长汀重建生态系统冬季马尾松和木荷白天的RS.  相似文献   

20.
泥石流的结构两相流模型:Ⅱ.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应用泥石流的结构两相流模型对各类泥石流的运动机理进行探讨,并成功地解释了泥石流运动中的一系列特殊现象,如可能出现的颗粒浓度“上大下小”型分布、泥石流垂线速度的“反S”型分布、泥石流中颗粒脉动速度分布变化的特殊性、泥石流的输移特性以及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流核”现象,等等。模型计算结果得到了实验资料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