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1978年第6号台风于7月24日02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26日08时发展为强台风,中心气压975mb,近中心最大风力33m/s,并稳定向西北方向移动。在移动中又进一步发展加深,至28日02时达最强,中心气压960mb,近中心最大风力42m/s,以每小时15km的速度向西北方向逐渐朝长江口以东海面逼近。在强度稍有减弱后,台风稳定少变,29日08时台风第一次转向,缓慢北上;30日08时至1日08时停滞少动,1日08时后第二次转向迅速东移,  相似文献   

2.
王志烈  李多武  郑钾 《气象》1981,7(5):2-4
本文根据1949—1978年30年的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台风在转向过程中(4天)的移动速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台风移这快慢与台风强度和范围关系不大。而台风中心纬度较高时, 出现快速(≥24公里/个时)移动台风的频率较大。对转向前后持续24小时的快速和慢速台风路径段的统计表明,转向以前,24小时平均路径段的方向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转向后快速路径段的平均方向比慢速路径段咯偏东一些。  相似文献   

3.
8807号台风在冲绳岛两侧距我国东海岸不到500公里的洋面上生成,生成后以平均每小时29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偏西方向快速移动,在移动中强烈发展,于8月7日23时许在象山登陆,从中央气象台编发台风报到台风登陆不足15小时,是一个近海生成的强台风,登陆后经浙北到安徽,过豫西至鄂北减弱为低气压,最后在陕西省境内消失(图1)。这次台风历经浙北近10个小时,所经之  相似文献   

4.
蔡志林 《气象》1981,7(5):20-20
7806号强台风于1978年7月25日在台湾省以东约1200公里的太平洋上形成。初期向西北移动,31日移到长江口以东200多公里的海上,以后以十分缓慢的速度向东北移去(图1)。  相似文献   

5.
1975年8月10日,7504号台风生成于台湾省东南约400公里附近的洋面上。以后向偏北移动,11日一度移向北东北方向,然后突然在东海西折,向西北方向移动,12日下午4时许,迅速在我省玉环县楚  相似文献   

6.
1985年第九号台风产生于日本冲绳岛西北约110公里的洋面上,中央气象台8月16日1时开始编报,18日11时左右在江苏省启东登陆,19日02时台风再度出海,几乎向正北方向移动,19日上午10时左右,再次在青岛市西部登陆,穿过山东半岛中部进入渤海北部,折向东北,22日02时到达辽宁省沈阳市附近,之后变性,成为低气压。  相似文献   

7.
邓之瀛 《气象》1978,4(7):9-11
一、概况 7708号台风9月2日生成于关岛东南约700公里的洋面上,以后沿着其北侧的付高偏东气流西行。9月5日付高断裂,台风则沿着两团付高的空隙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9月9日又偏向东北行,从10日02时—08时突然折向西北,以后缓慢向偏西方向移动,11日07时在崇明岛登陆,登陆后向西南偏西方  相似文献   

8.
王志烈  陈企岗 《气象学报》1982,40(2):239-247
台风速度是其路径预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在我国近海转向的台风,移动速度的快慢及其变化,直接关系到台风是否会登陆以及台风预报、警报发布的成败,需要认真研究。Burroughs和Brand曾对西北太平洋台风在转向以后二天内的移速进行了详细统计分析,还设计了一个转向后36小时移速统计预报方程。台风的移速和周围环流系统的配置和强弱的关系很大,因此本文着重于台风的环境场特征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9810号台风于10月17日08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20日加强为台风。前期以10~15km/h的速度缓慢向西北方向移动。23日穿过菲律宾吕宋岛中南部,进人南海,由西北转向北到东北,经过粤东沿海海面,并于27日夜间在福建省厦门市东南方约50km附近的海面上减弱消失。台风路径为抛物线型,转折点在19°N、116°E附近。由于路径靠近粤东沿海,使潮州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5日20时至27日08时全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最大日雨量122.6mm,最大风速9.7m/s.该台风具有强度强,路径多变的特点。1新技术应用MICAPS系统具有信息量大,数据调取方便…  相似文献   

10.
河北涞水的一次龙卷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军 《气象》1981,7(11):32-32
1981年5月15日,河北涞水县附近发生了一次强龙卷风。12时20分在涞水县西北5公里处、在海拔100米的向阳坡的上方,有一个气旋式龙卷风形成,生成后先沿山坡向南东南方向移动,绕过山后,转向东北移动(见图1),时速约4.8公里。移动中发生嗡嗡的响声,旋转速度很快,水平直径和垂直高度迅速扩展。形成了一个直立的黑色云柱体,直径约为50米  相似文献   

11.
概况 7501号强台风于今年1月23日08时在太平洋帛琉群岛附近生成。开始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向西和西西北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曾一度加强成强台风。后来,穿过棉兰老岛时,强度有些减弱。25日中午台风进入我国南  相似文献   

12.
8217号台风9月6日在太平洋上生成,以后沿着付高南侧偏东气流西北偏西行。 9月11日付高明显减弱并分成二环,12日台风开始转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14日夜间折向西北移,15日上午在雷州半岛登陆,下午经过我岛,16日再次在防城附近登陆,登陆后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 这次台风在海上共经历10天时间,强度大,范围小,移速慢,我岛从9月14日白天起受其外围影响,15日台风直接影响我岛,致使我岛出现12级以上大风,并有特大暴雨,过程总降雨量为420.3毫米,给岛上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总结经验,以利再战,下面用本站现有的图资群资料对这次台风路径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1986年第15号台风从8月16日生成于菲律宾马尼拉群岛以东的西太平洋洋面上(19.1°N、129.5°E)。此台风生命史较长,历时半月之久(8月16日—29日),最强时中心气压达894hpa,近中心最大风力为50米/秒。它从16日生成到23日08时,其移动路径基本上是在西太平洋洋面上不规则地东移,且强度逐渐增强;从23日08时开始,台风有规律地向西北偏西呈抛物线状移动;27日下午在东海转向北北东方向加速移动,横穿朝鲜半岛进入日本海(图1)。按其移动路径分类,该台风属近海北上转向(或西转向)类。当台风于27日02时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7708”号台风是西北太平洋上的一个反抛物线型路径的强台风,台风中心于9月11日08时在崇明岛登陆,登陆前一天就迅速减弱,登陆后很快填塞。表1给出台风登陆前后中心强度的变化情况。由表1可见:1、台风中心登陆前30小时起(此时台风中心尚在长江口以东五、六百公里的海上)台风就开始明显减弱。2、中心登陆前6小时内台风减弱最快,每小时增压率和风速减小率均达最大值。3、台风登陆后中心强度继续减弱(比之海上减弱速度并无明显增大),12日凌晨台风填塞在皖南山区繁昌附近。据统计,凡在24—35°N登陆时台风中心强度达P_min<985毫巴,V_max≥25米/秒者都可维持36小时以上,个别的可维持68小时之久。而8号台风登陆时势力较强(970毫巴、25米/秒),登陆后穿过江南水乡,但不足24小时就消失了,减弱速度比  相似文献   

15.
9908号台风强降水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严永和 《广东气象》2000,(3):31-32,35
本文通过对一些基本要素场的分析,揭示9908号台风暴雨的成因,并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小地形以及地形切变线对台风暴雨明显的增幅作用。1 概 述 9908号台风生成于菲律宾以东的太平洋上8月19日08时加强为热带风暴。20日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并以20km/h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22日11时发展为台风,17时30分在深圳大鹏湾登陆。23日下午在三水市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并转向北北东方向移动。24日移到湖南后变为温带气旋。 9908号台风降水有以下几个特点。1.1 强降水时间长 广州…  相似文献   

16.
用《台风年鉴》、《热带气旋年鉴》;浙江省68个常规气象站12 h间隔雨量资料以及欧洲中心(ECMWF)0.5°×0.5°分辨率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登陆浙江省的台风路径和暴雨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49—2018年平均0.61个/a台风登陆浙江,2004年有3个台风登陆浙江,为1949年以来最多。台风登陆浙江的最早日期为5月27日,最迟为10月7日;6月无台风登陆浙江,以8月份最多,占44%。登陆浙江台风在进入东海时其路径趋势可分为3类:1)西行登陆浙江类。台风在冲绳岛及以北区域偏西行进入东海,约50%这类台风会登陆浙江,一般在三门湾及以北登陆浙江后在内陆减弱消亡。2)西北行登陆浙江类。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进入东海,约24%这类台风会登陆浙江,绝大多数在冲绳岛到石垣之间进入东海;多数在登陆后转向东北入海。3)北上登陆浙江类。台风向偏北方向移动进入东海,约11%这类台风会登陆浙江,绝大多数在石垣以西进入东海,一般先登陆台湾后登陆浙江温岭以南沿海地区,之后在浙江东部北上转向入海。3类路径登陆台风其平均过程雨量的中心都出现在温岭,以第2类降水量最大,平均过程雨量中心达199 mm,而且24 h达特大暴雨的都在这类台风中,第1、第3类台风没有出现特大暴雨。台风登陆浙江时,丽水西部、杭州西南部、衢州地区出现暴雨的几率较小。  相似文献   

17.
9908号台风移动路径、强度变化和雨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邓芸 《广东气象》2000,(Z1):40-42
1 概 况 9908号台风8月18日由西太平洋热带低压发展而成。形成热带风暴后以20km/h左右的速度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穿过巴林塘海峡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20日14时发展成强热带风暴后突然西南折,20时后又抬头转向西北移,以后移动路径较稳定;22日11时发展成台风,中心风力33m/s;22日17时左右在深圳东部地区登陆。登陆后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23日08时在佛山减弱成低气压。 受这个台风影响,惠州市各地出现了暴雨至大暴雨。从22日08时至25日08时,南部地区的降水量大多为300~400mm,…  相似文献   

18.
顾强民 《气象》1978,4(8):8-8
1976年8月19日,第15号台风形成于22°N、134°E附近洋面上。台风形成后逐渐向西北移到我国沿海附近。20日08时500毫巴图上,付高中心较强且稳定于日本南部海上,脊线位置在34°N一带,不少气象台均预报台风将在浙江登陆。21日08时付高仍较稳定,台风处于脊线南侧范围宽广的东南气流中(见图1)。当时台风已有点向北偏转,但考虑到500毫巴引导气流的作用,有些台仍预报台风将在浙北一带登陆。实际上以后台风继续向北偏转,紧靠沿海转向。  相似文献   

19.
郭秀英  陈韶光 《气象》1989,15(7):39-41
一、概况 8719号台风的初始扰动发生在13°N、157°E附近的太平洋洋面上,10月17日08时西移至13.4°N、154°E,发展成台风,移动方向由偏西逐渐转向西北方向,18日20时发展成为强台风。20日20时发展最盛,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70m·s~(-1),最低气压910hPa。20日开始,台风转向偏两方向移动,24日到达巴士海峡,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仍有40m·S~(-1),  相似文献   

20.
7703号台风是西太平洋赤道辐合带扰动逐渐西移时,于7月17日08时在12.0°N、125.6°E附近发展形成的(中心最大风力18米/秒,最低气压995毫巴)。台风中心以每小时26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菲律宾,在仁牙因附近进入我国南海。入海后移速加快到每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