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点荷载试验评价孔底岩基强度和承载力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平  曹健  姜永基 《岩土力学》2001,22(1):92-95
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可以求得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由强度指数与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可以换算出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进而可计算出岩基承载力,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点荷载试验评价人工挖孔桩底岩基强度和承载力的方法,并与岩基载荷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点荷载试验在岩基强度和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点荷载试验可以求得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由点荷载强度可以 计算出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进而可计算出岩基承载力。 利用点荷载试验方法对南京地区的多个人工挖孔桩工地的孔底岩基强 度和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具体指导了挖孔桩的挖进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厦门花岗岩风化壳进行了系统地分带,共分为新鲜岩石带、微风化带、强风化带、不均匀风化岩土带及残积土带。阐述了各带工程地质特征,并进行了定量分带的探讨。本文用点荷载强度、弹性波速度及回弹锤试验结果进行了单指标和多指标的综合评判。根据大量现场和室内测试的研究资料,作者详细论述了各风化带的组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并建立了风化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Is(50)与弹性波纵波速度Vp、弹性波纵速度Vp与极限抗压强度R及点荷载强度指数Is(50)与极限抗压强度R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4.
张建明  唐志成  刘泉声 《岩土力学》2015,36(Z2):595-602
单轴压缩强度是岩石工程建设中广泛使用的力学参数,直接确定单轴压缩强度相对耗时且较为麻烦。点荷载试验可以间接估算岩石的单轴压缩强度(UCS),试验方式简洁。通过收集到的岩浆岩点荷载试验成果,分析结果表明,(1)大部分转换公式在点荷载强度指数较大时得到偏高的单轴压缩强度值,特别是对部分幂函数;(2)ISRM(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建议的取值范围仍然高估了岩石的单轴压缩强度值。为更准确地估算岩石的单轴压缩强度,建议采用点荷载强度指数 的二次函数(见式(1))估算岩石的单轴压缩强度,适用范围为0.0 MPa < <15.0 MPa。  相似文献   

5.
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物强度变化原位测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研究区位于1964~1976年黄河由刁口入海时形成的水下三角洲叶瓣上。1995年为石油开采在潮坪上构筑的交通设施对波浪形成良好的屏障。在屏障两侧各选一典型研究区,于1999年和2002年进行了大量对比性现场原位土工测试,探讨了波浪对黄河口沉积物的次生改造作用,结果表明:(1)较强的波浪荷载作用,不会提高海底沉积物的表层强度,只是导致不均匀程度随水动力作用的时间增长有所加大:(2)较强的波浪荷载作用,使得海底表层沉积物之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土体强度提高,形成强度硬层:(3)海底沉积物强度沿着剖面线在平面上呈现周期性或间隔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岩石点荷载试验大部分采用规则试件进行,试件加工制作及试验的过程繁琐、成本高的问题,通过自制点荷载试验仪以及RMT-150B岩石力学伺服试验机,对煤矿顶底板常见岩性进行不规则岩石试件点荷载试验和规则岩石试件单轴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规则岩石点荷载强度基本上满足正态分布规律,同时,点荷载破坏载荷与破坏面积之间呈线性关系,不同载荷破坏面积对点荷载试验中的尺寸、形状效应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影响。通过分析点荷载强度与单轴抗压强度两者间的关系,得出通过点荷载强度确定单轴抗压强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7.
对重庆地区常见的砂岩、泥岩和灰岩进行了轴向、径向和不规则体三种试样的点荷载试验及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将试验所得点荷载强度值和单轴抗压强度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点荷载试验可以比较好地获得该地区的砂岩、泥岩和灰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值。相比于不规则试件,用规则试件进行点荷载试验得到的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且通过轴向和径向试验获得的强度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回弹、点荷载和室内单轴抗压强度三种测试方法,对云南遮放地区中侏罗统柳湾组(J2l)灰岩岩石强度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灰岩岩石强度值在47~56Mpa之间。通过对三种测试成果的对比研究,发现三者呈多项式关系,可通过经验公式相互换算。因此岩石强度研究中,将上述三种测试方法有机的结合,可获取较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点荷载法测试易风化泥质岩强度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川南地区在近年的煤炭开发过程中,多数基建矿井在巷道开拓期间大量出现围岩软弱、易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变形大、支护难、多次返修等严重困扰矿井正常投产的支护难题,为合理选取支护技术,必须对软岩类型及等级进行划分。首先进行地质工程调查,选择巷道主要分布的厚层黑灰色泥岩为研究对象,在井下采用点荷载测试仪对新鲜不规则岩块进行强度测试。在对可疑数据采用Grubbs准则进行取舍后,采用传统法、ISRM法、工程分级法分别进行点荷载强度计算,所得结果采用F检验法和t检验法对各公式计算结果进行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检验,研究各方法的适宜性。研究发现,在对泥岩进行点荷载测试时,传统法和ISRM法较工程分级法所得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小,更适宜作为该类岩性进行工程软岩分级评价时的重要指标;点荷载所获泥岩强度值的偏差系数在11%~30%范围内,与一般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测定值偏差系数接近,具有可靠、快速、方便、费用低的优点,适宜作为围岩取样困难的巷道进行软岩类型评价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厦门花岗岩风化壳进行了系统地分带,共分为新鲜岩石带、微风化带、弱风化带、强风化带、不均匀风化岩土带及残积土带。阐述了各带工程地质特征,并进行了定量分带的探讨。本文用点荷载强度、弹性波速度及回弹锤试验结果进行了单指标和多指标的综合评判。根据大量现场和室内测试的研究资料,作者详细论述了各风化带的组构、物量力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并建立了风化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I_(s(50))与弹性波纵波速度V_p、弹性波纵波速度V_p与极限抗压强度R及点荷载强度指数I_(s(50))与极限抗压强度R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点荷载试验武当群片岩的风化分组及强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  干泉  余飞  陈善雄 《岩土力学》2012,33(Z1):229-232
针对中元古界武当山群(Pt2wd)片岩,开展大量的现场点荷载试验,基于概率统计的方法,确定全风化、强风化、中等风化(Pt2wd)片岩的点荷载强度(垂直岩层)的均值、方差以及分组区间。通过开展沿片岩不同层面方向的点荷载试验,分析平行岩层和垂直岩层点荷载强度的相关性,确定该种片岩的各向异性指数;结合室内单轴抗压强度的试验结果,给出适用于武当群片岩的点荷载强度IS与单轴抗压强度Rc的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point load test with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was examined using quartzite rocks to substantiate the existing correlations.  相似文献   

13.
使用隧道掘进机(TBM)开挖隧道时刀盘和盾体阻碍了对岩石状态的观察,这时可使用岩渣对岩石条件进行预测和评价。从滚刀破碎掌子面产生的岩渣中选取块状岩石进行点荷载试验可以获得岩石强度,但是受过滚刀损伤作用的岩石强度值与未受损伤的岩石强度值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从吉林引松供水工程TBM破岩产生的岩渣中挑选块状试样进行点荷载试验,同时在产生岩渣的相应位置钻取岩芯获取点荷载强度,与单轴抗压强度进行了对比,记录了取样地点地质状态、试样的尺寸、破碎状态以及等效断裂面积。结果表明:岩渣中的岩块受到滚刀作用产生的损伤强度值有所下降,为完整取芯试样的63.25%,原岩越完整受损程度越大;灰岩点荷载强度换算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系数约为25.3,直接使用岩渣时建议系数约为42.1;峰值荷载与等效断裂面积成正比;尺寸过大的试块往往与岩体原有裂隙有关,强度极低,不适宜用作点荷载试验。研究结果为TBM隧道现场快速获取岩石强度参数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章学义  鲍本健 《安徽地质》2002,12(4):268-272
讨论运用岩石点载荷深度来确定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根据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和点荷载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了用岩石点荷载确定岩基抗压强度标准值的公式.  相似文献   

15.
非均匀外载作用下油井套管强度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盐膏层套管损坏是由于盐岩蠕变对套管产生一个严重的非均匀附加外挤力而造成的,目前,国内外仍没有一套成熟的非均匀外载作用下的套管强度设计方法。根据实际全尺寸套管承受非均匀外载作用下的强度实验,研究了非均匀外载作用下油井套管的强度特性,提出了用“等效破坏载荷”及椭圆载荷的短、长轴之比来定量描述套管所受非均匀外载的概论,建立了非均匀外载下的套管强度设计图版,可用来检测盐岩等流变地层中下入套管的安全性或在已知套管外载时进行套管强度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套管承受非均匀外载作用时其强度与承受均匀外压相比要低8~21倍。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A series of laboratory tests was performed on cemented shotcrete-rock joints to investigate the strength and stiffness of the interfaces, while simulating field conditions as close as possible. The direct shear test formed the 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work, while the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tests were complementary. To simulate loading conditions experienced in practical cases the direct shear tests were performed under fairly low normal stresses. In most practical cases when shotcrete is used with rock bolts, the normal load on shotcrete lining seldom exceeds 0.2 to 0.5 MPa. The direct shear test results show that, for such normal load range the shear strength is determined by the bond strength for genuinely bonded shotcrete-rock interfaces. For higher normal stresses (σn > 1.0 MPa), which rarely exist at the shotcrete-rock interface, the shear strength is largely influenced by friction resulting in the cohesive strength being less significant. Assessment of the shear surface revealed that the steel fibres in the shotcrete appeared to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frictional component. The shear and normal stiffnesses of the interface were also determined, which were in principal the stiffnesses of the bond. An interesting observation was the complex interaction at the interface and the mechanisms that controlled the peak shear strength which depended on the surface roughness, the existence of natural flaws and the normal load.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