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朱长歧  周斌  刘海峰 《岩土力学》2014,35(6):1655-1663
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就开展了关于岛礁钙质土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工作,至今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上述研究工作均是针对松散钙质土进行的,针对岛礁上广泛分布的胶结钙质土的研究工作尚未系统开展。而国外大量工程实践表明,胶结钙质土具有完全不同于松散钙质土的工程性状。针对天然胶结钙质土的空间各向异性,从微观角度研究影响其强度的主要参数,为今后的胶结钙质土的分类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文中采用多种试验研究方法,最后建立了天然胶结钙质土的密度、胶结度、孔隙度、颗粒大小等参数与强度间的对应关系,当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胶结钙质土的密度及胶结度与强度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马林 《岩土力学》2016,37(Z1):309-316
钙质土因其颗粒形状不规则、易破碎、高孔隙比等特征,其力学性质较为特殊。采用室内大型直接剪切试验设备,对取自南海珊瑚礁和三亚岸礁的粗颗粒钙质土进行了直剪试验,研究了粗颗粒钙质土在不同含水率、不同密度和不同矿物组成条件下的钙质土剪切特性。结果表明,粗颗粒钙质土表现出与常规无黏性土截然不同的力学性质,即(1)与石英砂相比,表观黏聚力较大,内摩擦角较高,软化性较弱;(2)表观黏聚力随着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内摩擦角随着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3)与峰值强度相比,土体剪切破坏后其残余强度的表观黏聚力锐减而内摩擦角仅略有减小。研究成果可为岛礁工程建设提供借鉴,也可为其他粗颗粒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朱长歧  周斌  刘海峰 《岩土力学》2015,36(2):311-319
天然胶结钙质土是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海洋中由生物碎屑经碳酸钙胶结或固结而形成的碳酸盐岩类。其独特的工程性质常常给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带来麻烦,也正因此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并对其开展了较为全面的试验研究工作。针对天然胶结钙质土、人工胶结钙质土的室内试验以及人工胶结钙质土试样的制备等3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回顾,汇总了胶结钙质土的基本应力-应变行为以及围压、初始密度及胶结度等主要参数的影响规律,指出了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并对胶结钙质土的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该工作必将对此领域的研究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导率是反映岛礁地下水土耦合性质的直接可测量参数,渗透系数是岛礁地下淡水体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了不同地质条件下电导率变化规律,并用其表征土体渗透性有重要意义。首先测量不同干密度、含水率和孔隙液浓度下单一粒径钙质土电导率。由于钙质粉土内含黏粒成分,其表面双电层对电导率有影响,因此单独测量钙质粉土在干密度和含水率正交条件下的电导率,并进行变水头渗透试验。接着配制钙质粉土含量递增的级配土,测电导率并进行常水头渗透试验。试验发现,钙质土电导率与干密度,含水率和孔隙液浓度呈现明显规律性;级配土内随粉土含量增加电导率增加先缓慢,后迅速,最后趋于稳定;级配土渗透系数随电导率增加先缓慢减小后迅速减小;粉土渗透系数随电导率增加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规律。最后初步推导了钙质土电导率与渗透系数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5.
由于水力吹填的分选作用,南海吹填珊瑚礁地基中含有厚度不均的细颗粒钙质粉土夹层。相比粗颗粒礁砂而言,钙质粉土的压缩性高、承载力低、沉降变形大,对建筑物安全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室内固结试验,查明了钙质粉土的压缩特性,揭示了钙质粉土的主固结沉降量、次固结沉降量、固结时间和固结速率特征,为更好地了解钙质粉土的工程性质和珊瑚礁地基沉降计算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钙质粉土压缩系数在0.03~0.37 MPa~(-1)之间,压缩模量在6.67~54.79 MPa之间;压缩系数与含水率成正比,与干密度成反比。其中,含水率小于15%的中密和密实钙质粉土的压缩系数小于0.1MPa~(-1),压缩模量大于20.0 MPa,属于低压缩性土;松散的钙质粉土均属于中压缩性土。与相同干密度和含水率的石英砂相比,石英砂的压缩系数比钙质粉土大,即钙质粉土比石英砂压缩性更低;与相同干密度和含水率的杭州湾粉土相比,两者均属于中压缩性土,但钙质粉土的压缩模量比杭州湾粉土略大,压缩系数略小;当荷载大于200 k Pa时,钙质粉土在固结试验前5 h固结度达到了0.95,因此,建议钙质粉土的固结试验在荷载小于200 kPa时固结时间仍取24 h,当荷载大于200 kPa时取5 h,此举将大大节省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6.
安徽淮北平原钙质结核土分布及成因年代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钙质结核土的概念,并详细研究了安徽淮北平原钙质结核土的分布规律、成因年代以及钙质结核的类型。通过地质调查、试验和勘探,并参阅工程勘察报告和文献资料,分析了安徽淮北平原钙质结核土的埋藏和分布规律,绘制了淮北平原钙质结核土平面分布图及典型地层剖面图。钙质结核土分布在淮北平原河间地块、洼地及黄泛平地上,结核层的埋藏标高与地面标高变化基本一致。在剖面上,从上到下,钙质结核一般为雏形钙质结核、完形钙质结核和钙质硬磐层,其粒径和含量随深度增大而增大,在常年地下水位附近常形成钙质硬磐层;根据14C测定的年龄分析,在剖面上,雏形钙质结核、完形钙质结核和钙质硬磐层三种形态的钙质结核年龄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7.
我国南海神狐海域海底沉积物主要由钙质砂与无黏性土组成,其力学性质对海洋工程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无黏性土的压缩特性是研究其力学性能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分析不同荷载作用下土样的压缩特性,利用高压三轴仪试验系统,开展了不同砂含量及不同初始孔隙比下无黏性土样的等向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采用的高有效应力下,无黏性土具有显著的过渡土性质,初始组构难以被改变;随多孔易碎钙质砂含量的增加,土样可压缩性和压缩曲线的收敛度均增加,钙质砂的破碎显著改变了初始组构。提出可以描述含砂无黏性土压缩特性的数学模型,所含参数物理意义明确且易于确定。与不同砂土压缩试验数据对比发现,该模型对其他种类土同样具有较好的拟合度,验证了本模型的广泛适用性。与已有压缩模型的对比,验证了本模型的实用性,为无黏性土应力-应变关系的理论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吹填人工岛地基钙质粉土夹层的渗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土力学》2017,(11):3127-3135
南海吹填钙质土地基中含有多层粒径小于0.075 mm的细颗粒钙质粉土夹层,这些粉土夹层的渗透性对人工岛地下淡水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室内变水头试验研究了钙质粉土渗透系数与干密度、初始含水率之间的相关性,论证了Samarasinghe与Mesri公式在计算钙质粉土渗透系数上的可靠性;通过静态氮吸附试验对渗透试验前、后钙质粉土的孔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钙质粉土的渗透系数在初始含水率相同时随着干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在干密度相同时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且在饱和时渗透系数达到最大;Samarasinghe与Mesri公式对钙质粉土渗透系数的计算具有较高精度;钙质粉土为大孔材料,渗流作用下使更多的微孔和介孔转变为大孔,孔隙类型以一端开口的均匀圆筒形孔为主。研究成果可为南海的人工吹填岛地下水渗流场的计算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新志  翁贻令  王星  陈伟俊 《岩土力学》2018,39(9):3113-3120
形状不规则的钙质土在剪切应力作用下土颗粒之间存在咬合作用,从而使抗剪强度显著提高。为研究钙质土颗粒的咬合作用机制,针对不同粒径的钙质土开展三轴固结不排水和固结排水试验,并对颗粒形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钙质土咬合力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研究表明:①不规则的颗粒形状是钙质土产生咬合力的前提条件;②在不同粒径的钙质土中,因不同形状颗粒的含量存在差异导致咬合力大小也不同;③咬合力大小受应力水平影响较为明显,在低围压下咬合作用导致剪胀而提高内摩擦角;在高围压下咬合作用克服颗粒强度做功,造成颗粒破碎,提高黏聚力值而降低有效内摩擦角。钙质土颗粒之间的咬合对强度有明显增强作用,在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咬合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新志  谌民  魏厚振  孟庆山  余克服 《岩土力学》2018,39(11):4093-4101
钙质土颗粒因形状不规则而产生咬合嵌固效应,导致土压力传递特性不同于一般黏性土。为研究不同工况下钙质土地基及挡土墙土压力的分布与响应特征,在某珊瑚礁场地对在建的护岸和道路路基在填土和车辆动荷载作用下的土压力进行了动态监测,重点对填土自重、车辆移动荷载及压路机振动碾压荷载下钙质土中土压力的传递与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填土过程中钙质土中的侧压力系数为0.2~0.3,平均值为0.25;实际观测到的路基竖向土压力远高于按照理论公式计算的土压力;经过碾压的路基在深度为3.28 m处,重型车辆的附加荷载很小。22 t振动压路机在振动碾压时,地基在深度为2.73 m处附加应力增量极小,因此难以提高该深度处土体的密实度;而浅层土体的土压力增量较大,可有效得到压实。  相似文献   

11.
袋内材料对土工袋动力特性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工袋加固地基技术已普遍应用于房屋地基、边坡加固等工程中。大量研究表明,土工袋具有显著的减振消能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的袋内充填土体材料对土工袋减振消能效果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粒径、级配、黏粒含量的填充土体材料及装有相应填充土体材料的土工袋进行水平循环剪切试验,研究袋内填充土体材料与动剪切模量及等效阻尼比2个参数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土体装入土工袋后,动剪切模量降低,等效阻尼比增大;当填充土体材料及土工袋内土体材料粒径相对较小、级配均匀、黏粒含量高时,等效阻尼比和动剪切模量较大。总体而言,粒径和级配对土工袋减振消能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陕川丁家林-太阳坪金矿区金的赋存状态及主要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野外及镜下研究,初步查明了丁家林一太阳坪金矿区所含金矿物为自然金、银金矿及含银自然金。丁家林金矿区以包裹体金为主,太阳坪金矿区则以裂隙金为主,粒数及面积统计显示两矿区均以中、细粒金为主。两矿区的矿石中常见明金,为粗粒金,巨粒金及块状金。载体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次为石英,偶见方铅矿、黄铜矿及闪锌矿,金的矿化与富集以富黄铁矿,贫多金属硫化物为特征。两矿区金的赋存状态既有共同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应用地热温标估算地下热储温度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王莹  周训  于湲  柳春晖  周海燕 《现代地质》2007,21(4):605-612
利用6省区49个热水样品的测试数据,分4类方法估算热储温度,以天津地区为例,讨论区域地质背景下热储温度的估算,并对怀疑发生混合作用的水样点建立混合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地热温标的应用条件各不相同,应用到实际水样后得到的温标估算结果差异很大,需要利用Na-K-Ca三角图和lg (Q/K)图判断矿物-流体的平衡状态,还要综合考虑蒸汽散失、混合等对温度的影响。天津地区8个地热井估算的热储温度在83~120 ℃之间;广州三元里井热水混合前的深部热储温度为79.3 ℃,混入的冷水比例为83%。  相似文献   

14.
王维铭  孙锐  曹振中  袁晓铭 《岩土力学》2010,31(12):3913-3918
收集整理了阪神、通海、唐山、集集以及海城地震等5次大地震的液化资料,对比分析了场地特征,剖析了其差别和联系。分析结果表明,几次地震中液化层埋藏深度、液化场地地下水位深度差异明显,液化层和地下水位分布范围从小到大依次为通海地震、唐山地震、阪神地震和集集地震,液化层分别主要集中在0~2、2~6、4~6、2~8 m间,地下水位则分别主要集中在0~1、1~2、1~3、1~3 m间;集集地震液化层埋深和水位均分布最广,液化层埋深分布在0~20 m,地下水位则分布在0~9 m范围;几次地震液化层标准贯入击数集中范围相似,主要在5~15击之间,但范围差异显著,通海地震虽然地下水位和液化层埋藏深度最浅,但标贯击数均值最大,而集集地震标贯击数范围最广,最大超过30击;几次地震液化层剪切波速变化范围差异明显,海城地震在150 m/s以内,阪神地震集中在150~200 m/s,而集集地震集中在150~250 m/s,其均值接近200 m/s,且有波速250 m/s左右液化场地存在,以往认为场地剪切波速210 m/s以上可不考虑场地液化的认识有误。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通过露头、岩心、钻测井资料分析建立典型沉积相序列,结合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编制了四川盆地寒武纪各个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图件。盆地整体西高东低、西部发育陆源碎屑沉积,中东部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寒武纪包含两个半海侵—海退旋回:首次海侵发生在早寒武世筇竹寺期,形成巨厚的浅海陆棚相泥质烃源岩;首次海退发生在早寒武世沧浪铺期,陆源碎屑供给充足,发育三角洲和碎屑滨岸相沉积;第二次和第三次海侵发生在早寒武世龙王庙期与中晚寒武世洗象池期,为碳酸盐岩滩相储层发育的主要时期,在局限台地的地形较高部位发育砂砾屑滩和鲕粒滩,砂砾屑滩主要发育在盆地的中西部,鲕粒滩主要发育在盆地的中东部,在盆地西南部发育具有继承性的泻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不同区域水资源利用变化之间的空间关系,借鉴经济学中的区域优势理论,对中国水资源2001-2006年间水资源利用的区域优势及其演化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山东、河南、四川、海南和河北五省农业用水优势处于前5位,并呈增加趋势,使得这些省份的农业用水优势得到加强;非农业用水优势明显增加的为北京、山东、山西、内蒙古、浙江,其增幅均在0.2以上,而非农业用水优势下降趋势最为明显的是天津和辽宁,其下降幅度均在0.4以上.②中国水资源利用的区域优势在其演化过程中主要存在经济、社会、自然等3种驱动因素,它们在全国范围内主导着水资源利用区域优势的演化,同时也主导水资源利用结构的演进.  相似文献   

17.
吴嘉鹏 《沉积学报》2016,34(5):924-929
西湖凹陷平湖组受潮汐影响作用明显,但前人研究鲜有提及潮汐砂脊这种典型的潮汐作用下的沉积体。综合运用地震、测井、岩芯及分析化验资料,在西湖凹陷平湖组发现潮汐砂脊沉积体系。潮汐砂脊在地震振幅属性图上,呈条带状特殊地貌特征;岩芯上为典型的反旋回,旋回上部发育板状交错层理、冲刷面等反映强水动力的沉积构造,旋回下部细粒沉积中则发育潮汐层理、生物扰动等沉积构造;测井曲线上,砂脊底部表现为突变界面,并且砂脊发育区重矿物相对富集。潮汐砂脊砂质纯、物性好,并多发育于泥质背景中,与周围泥岩储盖配置好,可构成良好的岩性油气藏勘探目标。另外,砂脊的发育情况可以反映不同时期西湖凹陷与南部广海的沟通情况,因此对于研究西湖凹陷的古地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In the Precambrian rocks west and southwest of the Mount Isa Fault three significant fold generations are recognized. Within individual successions, units containing an early phase of deformation are juxtaposed by a late fault against a sequence that does not share these earlier events.

Many of the large‐scale structures in the Judenan Beds are first‐generation folds, whereas west of the Judenan Beds the area is dominated by second‐generation folds. These two sets of folds are tentatively correlated and are referred to as the Judenan Folds. An earlier set of pre‐Judenan folding is only found in the units west of the Judenan Beds. One phase of the Sybella Granite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the Judenan folding. Later small‐scale folds associated with a crenulation cleavage are, however, of little regional importance and are commonly found only in zones of highly deformed rocks.  相似文献   

19.
鸳鸯沟洼陷西斜坡成岩作用定量表征及有利区带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储层实测孔隙度、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的资料表明,辽河坳陷鸳鸯沟洼陷西斜坡新生界储层在纵向上发育三个次生孔隙带。从而在一个普遍低孔渗背景下,形成了孔隙度相对较高的优质储层。优质储层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双重影响与控制。它们形成于辫状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沉积微相,目前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中成岩阶段A1亚期,发育溶蚀成岩相。该文通过成岩作用定量表征方法,预测了鸳鸯沟洼陷西斜坡成岩阶段和成岩相的横向展布。通过成岩相图和沉积微相图的叠合,预测了沙三中上亚段优质储层的分布。预测结果表明,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斜坡区的中部。  相似文献   

20.
对已有的矩形巷道孔边应力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隧洞围岩应力复变函数分析法中的解析函数通式和单位圆外域-洞室外域共形映射函数计算方法,计算了不同跨高比和侧压力系数下的矩形巷道孔边应力,分析并获得了其对孔边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原岩垂直应力分量 和水平分量 单独作用下矩形巷道顶板和侧帮中点的应力集中系数,并与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矩形巷道的计算断面与理论断面边界线间的误差对孔边应力计算值有较大的影响。采用共形映射函数计算方法获得的计算断面更逼近理论断面,采用解析函数通式进行围岩应力计算时不产生精度损失,研究成果更接近于矩形巷道理论值,可供巷道设计及围岩稳定性分析作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