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质特征三维分析及三维地质模拟现状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自然地质现象极其复杂,三维实体普遍存在,随着地学研究不断深入,三维地质模拟已引起了地球科学界的高度重视,目前已经研制出了多种三维地质模拟软件,并被广泛应用到地质、矿产、水文、物探、地震、环境等各个领域。从地质体结构、构造、类型、分布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地质体三维特征,总结了国内外三维地质模拟软件在地质构造、地质工程、矿山测量、地球物理等方面的开发现状,指出三维地质模拟在软件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在地质数据采集、处理、解释、利用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并从三维空间数据结构、技术方法、应用研究等方面阐述了三维地质模拟新进展,最后论述了开展三维地质模拟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调查,在收集统计大量基础地质、经济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农(林)业地质等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在GIS技术指导下,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半定量分析评价方法,对森林浅覆盖区生态地质现状及各类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在研究和探讨森林浅覆盖区生态地质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森林浅覆盖区生态地质评价模型,确定了综合参数,划分了生态地质类型。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历时7年建立了四川省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该数据库由图表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两部分组成。其中图表数据库涵盖67086个地质钻孔的基本信息,以“三图一表”的形式进行表达,属性数据库包含8537个地质钻孔,包括钻孔工程信息、钻孔地质信息、样品测试数据等相关数据项。钻孔数据已在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服务平台、四川省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服务平台、四川省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展示平台上集成与展示。在该数据库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数据结构分析及可视化处理功能,实现了对成果的统计分析,并对城市规划与地下空间开发、重大工程选址、安全生产与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进行了模拟,在应用场景模拟中,通过数据清洗与挖掘、三维地质建模、地质三维分析等功能,实现了地质数据的二次开发利用,提高了四川省地质资料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增强了地质数据的社会显示度。  相似文献   

4.
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从三维地质建模的概念出发,探讨了其一般过程,包括地质变量预测、地质特征解译、空间分析等,并介绍了三维地质建模的体视化方法,最后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工程为例,运用切征级重建方法,建立地质模型,并进行了三维地质的分析。实践表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认识复杂地质体的空间关系和特征的强有力的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试论地质大市场的构成及其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春花  王平 《江西地质》2001,15(4):311-315
地质行业需要一个包括矿业市场在内的更广泛的地质大市场,地质大市场由地质项目市场、地质大市场由地质项目市场、地质资本市场、地质劳务市场和地质成果市场四部分组成,并初步论述了这四个市场。提出在地质大市场建设初期应采取两降低两抬高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增加有效需求,通过市场择优淘劣,确保成果质量,使地质大市场得以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质异常   总被引:45,自引:10,他引: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鹏大  王京贵 《地球科学》1995,20(2):117-127
地质异常是在成分结构,构造或成因序次上与周围环境有着明显差异的地质体或地质体组合,依据地质异常分布范围及其圈定标志,可将其分为5级:全球性地质异常、区域性地质异常,局部性地质异常、小型地质异常及显微地质异常。地质异常的圈定方法包括地壳升降系数(G值)法、地质复杂系数(C值)法、熵(H值)法、地质相似系数(S值)法及地质关联度(R值)法,作者又从全球角度出发,结合中国的地质特点,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地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黑宝山-木耳气盆地的经济地理秦件,地质环境背景,阐述了盆地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第一环境地质问题即自然环境中存在的与地质有关的各种问题,它是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区内主要有冻土。第二环境地质问题即由于人类各种工程、经济活动而引起昀与地质环境有关的问题;如水土流失、矿井塌陷、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等。论述了各环境地质问题产生的地区,分析了各主要问题的特征,形成条件及危害。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地质科学院在地球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三十年。三十年来,我院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根据地质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同各有关部门团结协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刻苦攻关,努力探索,开展了范围广泛的地质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在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岩溶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深部地质、地震地质、矿产综合利用、岩矿分析测试技术、地质科技情报的研究以及地质图书、地质博物、地质科学普及服务等工作方面,都取得了一批富有开创性的科技成果和工作成果,为我国地质事业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为推动我国地质科学进步建树了历史性的功绩。  相似文献   

9.
南海灾害地质发育规律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论文将南海灾害地质按新构造、地貌和第四纪地质3个系列,及新构造灾害地质、重力灾害地质、侵蚀-堆积灾害地质、流体-塑性体灾害地质及结构不均性灾害地质5个类型进行了论述,系统探讨了活断层、滑坡、沙丘、浅层气、古河道等发育的区域地质规律。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满怀信心地跨人“十一五”之际,新年1月28日,新华社授权播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决定》全面分析了我国地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了新时期地质工作的地位作用、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以及加强地质工作的主要措施。这是国务院加强地质工作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地质工作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这表明我国第二轮地质找矿工作的春天已经到来了!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地质工作形势,深刻领会《决定》精神,以全新的姿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1.
农业地质主攻方向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农业地质的学科属性,国内外农业地质的发展历史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农业地质的主攻方向,从四个方面作了具体、初步的探讨,建议建立农业地质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旨在推动对农业地质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地质论评》2006,52(3):351-351
中国地质学会全体会员: 2006年1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基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基本矛盾科学判断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决定》全面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地质工作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基本原则,明确了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加强地质工作的主要措施。《决定》为我国地质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推进新时期地质工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我国地质工作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将给我国地质工作带来又一个春天。同时也对我国地质工作和广大地质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根据布雅煤矿区勘探地质报告以及实地考察,评价了盆地目前地质环境现状,预测了该区未来随着煤矿开采规模的扩大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能够遵循科学、合理、有效的原则,保证矿业可持续发展,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实施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郑晓光 《地质学刊》2006,30(4):309-309
为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江苏省地质资料馆在广泛调研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组织了省内地矿、有色、建材、化工及煤炭系统权威地质专家,编写了《江苏省地质资料馆地质资料开发利用指南》。  相似文献   

15.
湖南康家湾隐伏铅锌金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宏观地质特征、矿石镜下特征、包裹体分析入手,结合数学地质,物理化学等方法,阐述了康家湾隐伏铅锌金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适合该类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实现文本中地质信息的结构化抽取、语义解析、可视化表达和知识图谱构建,将为地质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利用提供有力的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无论是采用传统统计模型还是深度学习模型,地质信息语义解析均需要已标注的语料库的支持。特别是,地质信息的文本描述具有领域性特征,无法通过通用自然语言语料迁移实现。因此,不同层次的地质信息标注语料库的构建成为地质语义信息解析的关键和基础。文章在分析中文文本中地质语义信息描述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从地质实体的时空和属性描述特征出发,清晰表达地质实体的各种语义关系,制定了中文文本的地质语义信息标注体系和标注规范,自主研发了“交互式地质语义信息标注工具”,解决了传统人工标注存在错误率高、重复工作量大等缺点,以矿产资源的中文研究文献和报告为数据源,构建了大规模地质语义信息标注语料库,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当前相关标准和规模化标准数据匮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汉永  杨应奇 《地质学刊》2007,31(1):F0004-F0004
2007年1月1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南京召开了全省地质工作会议,梁保华省长做出批示。副省长李全林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陶培荣做大会工作报告。梁保华省长批示指出,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全省地质工作积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在基础地质调查、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地质工作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质体系,切实加强环境地质调查…  相似文献   

18.
唐鹰 《湖南地质》2009,(8):92-94
上期本刊介绍了探矿工程、地球物理勘察和地球化学勘察等地质找矿的工具史,本期将为您介绍遥感地质、地质实验测试和地质测绘等三个方面的地质找矿工具史话,这些,都是高速发展的地质科技的产物,目前应用频繁而广泛。  相似文献   

19.
结合地质工作特点,概述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地质科研、地质教育、成果汇报演示以及地质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成果,展示了多媒体技术在地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亲爱的读者朋友,当你看到《中国地质》2002年第1期的时候,你也许会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地质》的确变了———封面变新了,开本变大了,页码变多了,内容变“杂”了,刊期变长了……在感受这一切变化的同时,你也许还会依稀地看出原《中国区域地质》的某些影子———刊期、页码、主编乃至于部分的内容。的确,此《中国地质》(季刊)已非彼《中国地质》(月刊)了。她是原《中国地质》刊名的保留者,但同时又是原《中国区域地质》内容的继承和拓展者。她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服务社会化的产物;是与时俱进、打造精品的开端;是中国地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