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引言新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春季农业所需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山区的融雪补给,因此冬季山区积雪的多少,决定了来年春季河流水量的丰欠,从而影响到农业生产的规模安排和农作物的收成.但是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山区台站比较少,对那里的冬季积雪情况相应了解较少,对山区积雪面积和贮量大多是定性估计,与具体情况出入较大.现在,由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日趋完善,我们可以用卫星扫描  相似文献   

2.
希爽  张志富 《干旱气象》2013,(3):451-456,470
利用1961~2012年中国1400个站点逐日积雪增量、积雪日数和气温稳定通过0℃日数资料,对我国积雪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积雪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地区、东北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及青藏高原地区,年积雪增量均超过50era;在年代际变化中,1991~2000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积雪增量偏少;在对我国5个区域的趋势分析中,新疆北部地区、东北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积雪量有显著增加趋势,积雪日数的变化趋势均不显著,气温稳定通过0oC日数均呈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部地区冬季雪盖遥感和变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用改进的甚高分辩率扫描辐射仪(AVHRR)资料,在多光谱判识的基础上提取积雪信息的计算方法,并由此得到积雪遥感动态监测结果;同时,利用我国短时间序列的积雪资料,统计计算了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和东北地区冬季积雪覆盖率,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积雪覆盖特征和变化规律;补充了常规气象台站对我国西部地区积雪监测和分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新疆积雪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李培基 《气象学报》2001,59(4):491-501
积雪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是当前正在争论的问题。文中通过地面气象台站和 SMMR微波卫星遥感两种积雪资料所建立的两个独立的积雪序列的一致性 ,证明前者在表现新疆积雪长期变化能力方面具有可靠性。阐明了积雪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冬季气温和降水量年际波动的关系 ,检验了积雪长期变化趋势。研究表明 ,虽然近 5 0 a来新疆冬季变暖十分显著 ,尤其 2 0世纪 90年代为最温暖的时期 ,但是积雪并未出现持续减少的现象 ;积雪长期变化表现为显著的年际波动过程叠加在长期缓慢的增加趋势之上。积雪年际波动是冬季降水量和气温两者年际波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冬季气温和降雪量变化受不同的欧亚环流振荡所控制 ;积雪增加趋势与降雪量趋势相一致 ,这可能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洋蒸发量增加 ,以及在寒冷干燥气候下积雪对降雪量变化更为敏感的缘故。  相似文献   

5.
新疆哪里积雪最深新疆特别是北疆冬季气温低,降雪多.海拔高的山区甚至终年银装素裹,雪花飘扬.辽阔新疆,究竟哪里最先开始下雪哪里积雪日数最长哪里积雪最深呢北疆地区一般从10月初雪直到次年4、5月终雪,年平均有雪期近200天.例如,乌鲁木齐在10月14日开始下雪,5月1日终雪,平均有雪期为200.1天.阿勒泰平均初雪日比乌鲁木齐早一天——10月13日,终雪日是4月24日,平均有雪期为194.1天.南疆平均初雪日比北疆晚两个月,终雪期又比  相似文献   

6.
唐淑娟 《气象》1987,13(1):49-52
一、前言 新疆气候寒冷,降雪和积雪期漫长,尤其北疆地区,是全国积雪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由于积雪具有保温、保墒和补充迳流的作用,所以对于干旱少雨的新疆来说,雪资源的分析和研究是很重要的。 新疆的气象台、站密度较小,且多集中在平原绿洲地区。而气象卫星可以乌瞰新疆全貌,这为我们分析全疆尤其山区和两大盆地内部积雪资源,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 本文利用1972—1984年气象卫星可见光云图照片,对全疆尤其是无气象观测站的山区、戈壁、沙漠的降雪和积雪的情况进行分析,作为对以往积雪分析研究工作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中国积雪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2001—2010年Aqua与Terra卫星MODIS积雪影像,分析了新疆、青藏高原和东北-内蒙地区积雪的空间稳定性,并探讨了这三大积雪区积雪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大积雪区中新疆积雪空间稳定性最好,东北-内蒙地区次之,青藏高原较差,其稳定性指数分别为0.58、0.38和0.29。三大积雪区积雪年内分配存在显著的季节特征,2001—2010年新疆和东北-内蒙积雪区积雪面积最大值一般出现在1月,偶尔出现在12月,到7月和8月积雪面积很小;青藏高原积雪面积最大值则有可能出现在11—2月,其中以11月出现频率最高,10—3月的积雪面积差异相对其他两个积雪区的变化较小。从年际变化上看,2002年以来三大积雪区及全国稳定积雪面积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积雪是冰晶、液态水和空气的混合物,它对覆盖地域的各种自然过程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研究积雪状况对新疆的工农牧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积雪具有不良导热性,它改变了雪下土壤的温度状况,和裸露土壤相比具有降温过程落后、温度变幅小、温度相对增高的特点.这就为冬麦的安全越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一般来说,积雪的保温效应取  相似文献   

9.
对山西沙尘天气与蒙古国的降水、我国北方积雪日数、青藏高原积雪日数和表征气候异常变化信号的大气-海洋环流因子SOI指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全球准周期性变化对沙尘天气趋势的主导性作用.得出蒙古国西部前一年降水对山西省的沙尘天气具有较好的指示性;青藏高原前一年冬季积雪日数和山西省的年沙尘日数呈较好的负相关性;当前冬青藏高原积雪日数多时,山西省少沙尘,反之,多沙尘.就我国北方特别是山西省上游地区的积雪日数而言,指示性比较强的区域分布在内蒙古、甘肃、新疆.这些区域内某些站点前一年冬季的平均积雪日数多时,山西省少沙尘,反之,多沙尘.此外,山西沙尘还与SOI指数有显著的滞后2 a的正响应关系,与SOI有滞后两年正相关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和东北部.在要素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类因子制作了山西省沙尘预测模型,以期为沙尘天气的短期预测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气温、冷空气活动、寒冷天数、冻土深度、积雪日数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新疆80年代气候变暖的基本事实,并指出最近10年新疆气候变暖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时间性.冬季气温明显升高,寒冷天数大幅度减少,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居高不下,入侵的冷空气强度减弱,与暖冬有连系的异常天气现象增多.新疆夏季气温有所下降.80年代气候变暖对新疆经济是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是我国积雪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也是雪灾多发区之一,预测最大积雪深度,可以为雪灾的预警与防范提供参考和依据。本研究基于建立的雪灾灾损指数,确定了新疆特重雪灾区域;进一步聚焦特重雪灾区的8个县(市),包括阿勒泰市、福海县、青河县、塔城市、托里县、沙湾市、尼勒克县和伊宁县,分别建立县域RBF网络模型,预测2021—2050年年最大积雪深度,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新疆特重雪灾区最大积雪深度预测,但预测精度仍有待提升;塔城市、尼勒克县将于2025—2029年连续出现最大积雪深度偏高事件,2039年青河县将出现最大积雪深度的极大值,因此应关注可能发生雪灾的年份与县(市),积极做好雪灾的防御工作。  相似文献   

12.
积雪分布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北半球不同地区的积雪分布状况、积雪异常影响中国气候的事实以及影响机理等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系统的回顾与总结。青藏高原、蒙古高原、欧洲阿尔卑斯山脉及北美中西部是北半球积雪分布的关键区,其中青藏高原是北半球积雪异常变化最强烈的区域。中国积雪分布范围广泛,其中新疆、东北和青藏高原是3个大值区。总体来看,北半球积雪有减少的趋势,而中国积雪却有弱的增加趋势。冬、春季高原积雪与欧亚积雪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是相反的。积雪影响中国气候的机理解释为:冬季积雪反照率效应起主要作用,春夏季积雪水文效应起主要作用。积雪被视为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的一个重要物理因子,继续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对于提高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的准确率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疆是我国积雪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也是雪灾多发区之一,预测最大积雪深度,可以为雪灾的预警与防范提供参考和依据。本研究基于建立的雪灾灾损指数,确定了新疆特重雪灾区域;进一步聚焦特重雪灾区的8个县(市),包括阿勒泰市、福海县、青河县、塔城市、托里县、沙湾市、尼勒克县和伊宁县,分别建立县域RBF网络模型,预测2021—2050年年最大积雪深度,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新疆特重雪灾区最大积雪深度预测,但预测精度仍有待提升;塔城市、尼勒克县将于2025—2029年连续出现最大积雪深度偏高事件,2039年青河县将出现最大积雪深度的极大值,因此应关注可能发生雪灾的年份与县(市),积极做好雪灾的防御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卫星遥感和地面实测积雪资料分析近年新疆积雪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2003—2005年卫星SSM/I的每日雪深资料,1996—2004年冬、春的NOAA/AVHRR积雪旬覆盖面积资料,以及1996—2002年新疆北部11个地面台站的积雪观测资料,研究了近年新疆积雪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积雪年际变化大,近年最大积雪日数和面积出现在2000—2001年。积雪主要集中在天山山脉以北地区,该区大部分地区每年冬、春积雪覆盖旬数超过了15旬,在西南昆仑山脉地区也有小范围的高值区,部分年份的冬、春积雪覆盖旬数超过了15旬。另外,山区积雪覆盖旬数明显高于盆地,准葛尔盆地积雪覆盖旬数明显多于塔里木盆地。积雪年际变化较显著的地区在中部天山山脉地区、西南部昆仑山脉地区和西部阿尔金山脉地区,均超过了6旬。积雪深度在每年的2月达到最高。高值出现在阿勒泰地区、塔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和南疆西部的托什干河流域一带,达到近40 cm。  相似文献   

15.
一、项目背景伊犁河谷地区、塔额盆地和天山山区是新疆主要的融雪洪水爆发区,每年给当地交通、牧业、设施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等造成巨大损失。新疆积雪及融雪型洪灾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加之其地域宽广,大气条件好,利用遥感手段开展积雪及融雪型洪灾的监测是必然方向;FY-3气象卫星是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加强FY-3气象卫星观测资料的应用已成为国家和区域气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有必要应用FY-3资料在新疆地区开展针对积雪及融雪型洪灾的监测与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6.
应用熵最大原理导出的极值分布概率模式,研究了新疆建筑工程设计中最大积雪厚度极值的分布规律,揭示了新疆最大积雪厚度极值和雪压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各测站的最大积雪厚度遵循熵最大原理导出的极值分布,并进行了熵理论模式的适度检验(k-s检验),通过率达89%,对新疆建筑工程设计及相关的公路工程设计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背景下新疆北部2009/2010年冬季雪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新疆北部43个气象观测站资料,引用异常气候事件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判别标准,定量分析了2009/2010年冬季新疆北部的异常气候特征,总结了这一阶段的降水、气温的极端事件特征。分析表明,新疆北部2009/2010年冬季降水量大,积雪厚,积雪时间长,气温变化幅度大,多种表征降水和积雪的气象要素突破历史极值;极端事件发生频次高、范围广,极端冷事件与暖事件并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尺度背景下出现降雪如此大、积雪如此厚、灾害如此重的极端气候事件,在新疆实属罕见,这也凸显了极端气候事件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地面站积雪的空间分布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63,自引:10,他引:6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选取了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境内的72个气象站逐日观测的积雪深度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积雪的空间分布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原积雪的年变程并不完全一致,高原东南缘的积雪主要发生在3月份;高原东南和东北部的积雪一年有两个高值区:前冬10~12月,后冬2~4月;高原中部和西南部的积雪主要在隆冬12~1月;中部一些站点的积雪一年存在3个峰值:10月、1月和5月.青藏高原的积雪主要发生在10月至5月份,9月和6月的积雪相对来说很少,7月和8月基本无积雪.高原沿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以及喜马拉雅山坡的站点最早开始有积雪,8、9月份就会有积雪产生,并且这些地区最迟有积雪的月份也较晚,6、7月份还会有积雪存在;而柴达木盆地、青海湖盆地到湟水流域、沿雅鲁藏布江的河谷地带积雪出现得晚(10、11月),最迟出现积雪的月份却要早(5、6月份),雅鲁藏布江东段地带甚至最迟出现积雪的月份要提前到3、4月份.高原积雪存在三个高值中心:一是由喜马拉雅山脉北麓沿线各站组成的南部高值中心;二是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的东段山区;三是位于高原东部的阿尼玛卿山和巴颜喀拉山地区.青藏高原积雪总的来讲呈平缓的增长态势,20世纪60年代初积雪稍偏多,20世纪60年代中到20世纪70年代中是积雪偏少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是积雪偏多期.从20世纪60年代中到20世纪80年代末,积雪明显增加,20世纪90年代积雪又表现出减少的趋势.高原冬春多雪年为1983、1978、1982、1998、1993、1962、1968、1989、1995、1990;冬春少雪年为1965、1999、1984、1969、1985、1971、1976、1967、1960、1991.  相似文献   

19.
<正>2010年7月14—16日,新疆气象局组织召开了2010年全疆夏秋季热量分析预测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新疆气象局和兵团气象局的领导及专家,新疆气象局副局长任宜勇主持会议。与会代表对《2009年全疆夏秋季热量分析趋势预测》的结果进行了评估,并认真分析了2010年春季以来棉花生长的气象条件、当前新疆积雪卫星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20.
瑞雪兆丰年     
李志超 《气象》1975,1(11):3-4
在冬季,每当下雪的时候,人们总是高兴地说:“好啊!‘瑞雪兆丰年’”。静乐等县有“冬雪下三天,来年有丰田”的说法,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冬季降雪可在田野积雪,有利于越冬作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