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土壤盐渍化遥感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翁永玲  宫鹏 《地理科学》2006,26(3):369-375
文章从地面数据的调查、盐渍土影象的目视判读特征、光谱特征和土壤盐渍化区域的植被特征以及多光谱、高光谱遥感技术等方面综述国内外应用遥感数据探测土壤盐渍化程度及其制图的研究。利用数字图象并结合野外调查数据进行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图象变换提取盐渍土信息;结合G IS方法在分类中加入非遥感数据来提高分类精度;在研究盐渍土的光谱特征的基础上应用高光谱技术定量或半定量地提取盐渍土信息。这都是制定综合治理措施、决定土地利用方向的关键,也是进行区域土壤盐渍化动态预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阿拉尔垦区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及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及时准确掌握区域土壤盐渍化信息对盐渍土治理和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阿拉尔垦区Landsat 7 ETM+/8 OLI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盐分指数(Salinity index,S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构建遥感盐分监测指数(Salinization detection index,SDI)模型,对阿拉尔垦区土壤盐渍化进行反演,分析近10 a垦区土壤盐渍化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SDI模型与土壤实测电导率拟合度R2=0.7579,该模型可反演阿拉尔垦区土壤盐量;2011—2021年非盐渍土和轻度盐渍土面积分别增加318.22 km2和0.80 km2,中度、重度土壤盐渍化面积减少229.87 km2,盐土面积增加68.61 km2;阿拉尔垦区北部和南部地区的土壤盐渍化程度得到明显转好,中部和东部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垦区土壤盐渍化总体得到较好改善。SDI模型能较好反演阿拉尔垦区土壤盐渍化时空特征,可为阿拉尔垦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松嫩平原是我国内陆盐渍土三大分布区之一,土壤盐渍化是该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以多时相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Savizky-Golay滤波重构NDVI时序数据,依据研究区7种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时间序列曲线差异性,应用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方法确定像素归属类别,得到松嫩平原2013年盐渍土的分布数据;并基于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的植被物候特征差异性建立CART决策树区分不同程度盐渍土。分类结果为:盐渍地掩膜提取精度达98.13%,Kappa系数为0.83;不同程度盐渍土识别的精度达到86.08%,Kappa系数为0.78。该研究表明多时相MODIS数据在大尺度盐渍土信息识别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土壤盐渍化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热点   总被引:60,自引:1,他引:59  
李建国  濮励杰  朱明  张润森 《地理学报》2012,67(9):1233-1245
随着全球气候暖化问题的日益加剧, 土壤盐渍化问题已经成为各国关心的全球性问题, 全球约有7%的土地受到盐渍化的威胁, 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上升。我国是土壤盐渍化比较严重的国家, 盐渍化土壤面积大, 分布广, 对区域农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对70 年来我国土壤盐渍化研究的内容框架进行了梳理和概括, 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评述;借助文献数据库和相关数据共享网络对近30 年来国内外盐渍土研究的趋势和总体概况进行了总结, 提出了新形势下土壤盐渍化研究的5 个重点领域和方向, 旨在为今后开展盐渍土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土壤(及地下水)中水溶性盐的分析,是研究盐渍土盐分动态监测与预报技术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对于及时掌握盐渍化程度与分布,合理制定土地利用政策与生态改良措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区广泛存在的土壤盐渍化问题,基于GIS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渭-库绿洲盐渍化土壤特征(含盐量和电导率)的空间变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渭-库绿洲表层土壤含盐量的空间依赖性比电导率强,表层土壤电导率和含盐量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变异强度中等,通过Moran's I系数分析,表明2个土壤特征均呈现一定强度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做出了空间等值线分布趋势图,并进行了趋势分析.本研究为土壤特征变量空间变异分析与评价提供了普适性较强的实现方法,为构建盐渍土定量监测模型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河中游典型绿洲盐渍化土壤的反射光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盐渍化土壤的光谱特性是利用遥感技术实现在区域尺度上进行土壤盐渍化监测和评价的工作基础, 是建立地面数据和遥感数据关系的桥梁。本文以塔里木河中游典型绿洲--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对象, 采用光谱学技术以及多元统计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干旱区典型绿洲盐渍化土壤的反射光谱特征。首先, 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去噪、剔除水分吸收波段), 以便消除仪器本身噪声及外界条件的影响, 并且计算了部分盐渍地样本的光谱吸收特征参数, 说明相同程度的盐渍化土壤具有相似的吸收特征;其次, 研究盐渍化土壤的反射光谱与盐分因子(八大离子、电导率(EC)、含盐量(salt content)、pH、总溶解固体(TDS)等) 之间的关系, 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盐分因子与野外实测光谱数据建立定量回归模型,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含盐量、SO42-、TDS、EC与原始光谱数据的相关性分别是0.746、0.908、0.798 和0.933, 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本研究对于干旱区典型绿洲盐渍土的光谱特征研究有着重要指示意义, 为发展和完善中国盐渍土理化特征的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理论奠定科学积累, 并进一步为干旱区土壤盐渍化、沙漠化灾害等环境恶化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科学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土壤水分、盐分时空变异强,是影响土壤光谱特征的两个重要因素。土壤水分与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水分、盐分与土壤光谱特征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利用遥感光谱信息监测土壤盐渍化的精度。该文运用多元统计学及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方法对2010年10月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盐渍土水分、盐分数据和盐渍土野外光谱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该绿洲盐渍土表层(0~10cm)水盐信息与野外光谱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和土壤电导率可用Cubic曲线拟合,相关系数R=0.8503,土壤盐分和土壤电导率也可用Cubic曲线拟合,相关系数R=0.842,但土壤水分与盐分之间的显著性较弱,相关系数R=0.74。2)与原始野外光谱相比,包络线消除后光谱波段与土壤水分和土壤电导率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利用包络线消除法后的波段分别建立盐渍土土壤水分、土壤电导率后向回归预测方程,为动态水盐条件下的盐渍土遥感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吉林西部地下水特征及其与土壤盐渍化的关系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3  
宋长春  邓伟 《地理科学》2000,20(3):246-250
研究了吉林西部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及水文地质特征,新构造运动对第四纪环境和地下水赋存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地貌区地下水元素地球化学分异性,元素迁移地球化学过程的转化,探讨了潜水埋深、矿化度、组成、径流条件等对内陆盐渍土壤形成的影响,潜水向上迁移速率与水位的关系,提出了潜水埋深及矿化度与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9.
以江苏中部如东滩涂围垦区为研究区,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探讨不同空间尺度景观格局对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影响和贡献度。结果表明:(1)研究区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形状指数、聚集度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较高,说明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景观结构复杂,景观分布受人为干扰的程度较大。(2)土壤中Na+和Cl-分别占阳离子总量和阴离子总量的87.4%和90.1%,土壤盐渍化指标的变异系数为53.49%~129.03%,反映了土壤盐分的非均匀分布。(3)研究区景观格局指数在100 m和200 m缓冲区尺度分别能累积解释土壤盐渍化程度变化的66.6%和80.1%,土壤盐渍化程度与农建地和水浇地面积比例呈正相关关系,与旱地面积比例呈负相关关系。(4)景观水平上的土壤盐渍化程度与最大斑块指数、蔓延度指数呈正相关关系,与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形状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关系;斑块类型水平上,最大斑块面积指数、边缘密度、景观形状指数是影响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共性指标。研究对于优化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格局,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绿洲土壤盐渍化分析评价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贺兰山西侧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区,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因此,本次研究对该区存在的土壤盐渍化生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评价,分析了土壤盐渍化影响因素,提出了盐渍化防治措施.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盐渍化土壤占全区面积的32%,且pH值高,碱化度大,具有盐化与碱化同时进行的双重特性;(2)土壤可溶性离子组成以Na+和SO42-、Cl-离子为主,Na2SO4和NaCl是造成该土壤碱化和性质恶化的主要因素;(3)土壤盐分季节变化明显;(4)土壤盐渍化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残余积盐和灌溉的影响;(5)在改良利用方面,应在综合规划与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林牧业,尽快停止使用不符合标准的水进行灌溉,防止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与盐溃化加剧,已垦的盐渍土耕地,尤应重视土壤培肥.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地区耕地土壤盐渍化评估及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本文对近50年来中国西部耕地土壤盐渍化发展变化做出评估,老耕地盐渍化在减轻,新垦耕地盐渍化在发展,总体处于动态平衡。盐渍化耕地的水盐动态变化,实现稳定脱盐的是局部,持续积盐的也是局部,大部分耕地是脱盐不稳定或脱盐积盐反复型,因而土壤盐渍化的潜在危害仍很大。根据土壤盐渍化与水利建设和灌溉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新疆为例,用类比法对今后发展变化作了预测,同时还研究了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壤盐渍化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新疆土壤盐渍化调控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建议   总被引:95,自引:4,他引:91  
论述了新疆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地质、地貌、气候背景和土壤盐渍化现状,表明新疆的土壤盐渍化问题始终存在,绿洲的稳定性外受过渡带影响,内受土壤盐渍化的威胁。简述了新疆与国外盐碱奎作改良的发展过程,分析了新疆在研究、改良和利用盐渍化土壤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疆土壤盐渍化问题研究建议:1)建立区域水盐监测体系;2)区域水盐信息系统与次生盐渍化的测报技术研究;3)抗盐碱基因工程抗性育种与耐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绿洲农田土壤水盐运动动力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采用改进型Picard迭代差分法求解土壤水分运动的混鸽ichards方程,避免了采用Picard迭代求解h型Richards方程所现的质量平衡误差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疆焉耆县土地盐渍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土地盐渍化不仅会造成地表土壤资源的破坏和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而且对干旱区绿洲的生态安全也构成了极大威胁,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土地)退化问题。研究土地盐渍化动态演化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土地盐渍化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对于干旱区的粮食生产安全及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和GIS技术,以新疆焉耆县为例,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图和1976、1994和2009年的MSS、TM、ETM遥感影像,系统分析了区域土地盐渍化的动态演化过程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76-2009年间,尽管焉耆县的土地利用类型未发生显著变化,但土地盐碱化的面积却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并已达到研究区面积的8.85%;研究时段内,盐碱化持续加重区域的面积比例相对较高,盐碱沼泽和重度盐碱土地在研究区所占面积比例分别增加了2.97%和1.31%,这表明焉耆县土地盐碱化程度发展较快,今后需改善灌溉及排水方式,合理利用地下水。  相似文献   

15.
新疆阿克苏地区盐化潮土盐分组成为硫酸钙类型。具有面积大,连片分布的特点。虽然盐分具有一定的表聚性,但表聚程度较弱。从盐化潮土在阿克苏地区的分布,盐分在土壤剖面的分以及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的角度而言当地通过种稻洗盐改良盐化潮土的作法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快速提取典型绿洲棉田土壤盐分的有效方法,获取区域尺度的土壤盐渍化特征及空间分布,进而为土壤盐渍化防治提供参考。以新疆兵团农二师31团为研究区域,2019、2021年春季Landsat 8 OLI多光谱影像和野外实测土壤含盐量为数据源,将波段组、光谱指数组和全变量组作为模型输入变量组,采用多元逐步回归(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MSR)、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ELM)、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和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构建基于3个输入变量组的土壤盐分遥感反演模型,探究输入变量和建模方法对模型精度的影响效果,通过对比确定春季土壤盐分最优反演模型,定量反演地表土壤含盐量。结果表明:(1) 研究区主要为非盐化土和轻度盐化土,总样本变异系数为0.67,呈中等变异性;光谱反射率与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关系表现为土壤盐渍化越重,光谱反射率越高。(2) 海岸波段(b1)、蓝波段(b2)、绿波段(b3)、红波段(b4)和盐分指数(SI1、SI2、SI3、SI4、S3、S4、S5)均通过显著性检验P<0.01,相关系数均达到0.4以上。(3) 所有模型中,基于全变量组建立的BPNN反演模型精度最高,建模集R2为0.705;验证集R2为0.556。(4) 由反演结果可知,2019、2021年春季耕作区土壤主要为非盐化土,分别占耕作区总面积的55.55%和64.62%,其次为轻度盐化土,分别占44.31%和35.17%;2021年土壤盐渍化程度较2019年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17.
新疆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治理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0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新疆生态环境发生的不利变化为:河流缩短,湖泊萎缩和干涸,水质盐化,天然植被衰败,野生动物减少,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不断扩大。在西部大开发中,若不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将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松嫩平原西部土地盐碱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4,自引:7,他引:67  
李秀军 《地理科学》2000,20(1):51-55
松嫩平原西部土地盐碱化是我国土地盐碱化的重要地区。近几十年来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控制 ,盐碱化土地面积已达 32 0× 10 4 hm2 ,平均年递增 2× 10 4 hm2 ,而且盐碱化程度逐渐加剧 ,生态环境逐渐恶化。通过生态工程措施、农艺措施、水利工程措施、以及发展小化工厂等的治理措施 ,盐碱化土地可得到改良 ,区域环境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土库曼斯坦广泛存在的土壤盐渍化问题,选取达绍古兹州典型盐渍地为研究区,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获取盐分指数(SI)和反照率(Albedo)构建SI-Albedo特征空间,利用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指数(SMI),计算并划分研究区盐渍化等级。结果表明:(1)利用SMI指数对区域土壤盐渍化状况进行统计及定量分析,有利于大尺度范围的土壤盐渍化动态监测;(2)1990-2010年间研究区盐渍化程度持续加重,其中,重度盐渍地增加1 103.9 km2,增长了5.28%;中度盐渍地增加1 716.184 km2,增长8.21%;(3)地形及气候等自然因素对研究区土壤盐渍化过程有较大影响,盲目的垦荒、不合理灌溉等人为因素更加剧了研究区盐渍化的形成,使得盐渍化现象更加严重,导致盐渍地面积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20.
土壤盐分的动态分析与监测,是实现盐渍化土地科学管理与利用的必要前提。运用GIS技术,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渭干河绿洲土壤盐渍化的分布格局,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盐分离子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CO2-3和HCO3-变化不明显,整个剖面表现为:Na++K+>Ca2+>Mg2+,SO2-4>Cl->HCO3->CO2-3,具有中-强变异性,除了HCO3-、CO2-3和Ca2+外,其他盐分离子变异系数随深度增加而减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含盐量具有显著差异垂向分布,耕地、荒地和草地、林地分别呈现为平均型、表聚型和底聚型盐分剖面,且各类型表层土壤(0~40 cm)含盐量依次为荒地(38.42 g·kg-1)>草地(16.30 g·kg-1) > 耕地(5.37 g·kg-1) > 林地(4.62 g·kg-1)。渭干河绿洲土壤属于重盐土类型,自然因素(蒸降比和地下水波动等)是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条件,而人为干扰(土地利用方式、灌排、施肥等)则促进了土壤盐渍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